讨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存档3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统计中国大陆的无症状感染者
中国大陆政府并不将无症状感染者计入确诊病例内,不过官方在统计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我建议在中国大陆的数据中再加一个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Bourgeoisie and Proletariat(讨论|贡献)于2020年5月10日 (日) 19:30加入。
12月1日之前的确诊传闻是否写入
部分来源或阴谋论提出更早的确诊病例,这部分是否写入?--叶又嘉(留言) 2020年5月15日 (五) 05:16 (UTC)
- 叶又嘉你好~
- 我是新人Olivia。看到你删掉我添加的这部分内容:“2020年3月13日《南华早报》披露,据一份政府未公开的数据报告,11月17日,一名55岁湖北省居民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11月确诊的4男5女中,年龄在39至79岁之间。”想谈一下我最近的一些发现和几个例子。
- 1.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数据推算,一月之前的种群矿长发生时间是12月8日,该结果暗示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中下旬即已经开始人对人传播,随后在华南海鲜市场周围蔓延开来”。可参考中科院研究报告 http://web.archive.org/web/20200222123716/http://www.xtbg.cas.cn/xwzx/kydt/202002/t20200220_5502619.html
- 2. 早在2019年10月,日本东京大学教员间就知道中国研究所发生病毒泄漏,但大学下箝口令,不得外传。原副教授大泽升平,在2020年3月30日发推文揭示了此事。 https://6do.news/article/2452835-62
- 3. 2019年10月7日至10月24日,一份秘密文件根据武汉手机定位数据的分析表明,武汉病毒研究所于2019年10月期间曾短暂关闭过。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NBCnews)5月9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报告称,从2019年10月7日至10月24日,武汉病毒研究所的高安全区域没有手机活动,并且有可能在10月6日至10月11日之间发生了某个“危险事件”。报告还说,手机数据分析表明,大流行病“比最初报告的时间更早”,并且“支持武汉病毒研究所泄露冠状病毒(COVID-19)(中共病毒)”。
NBC的报导称,这样的停机事件如果真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美国情报机构正在审查的一种可能——中共病毒(冠状病毒)是从实验室被意外泄露的。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national-security/report-says-cellphone-data-suggests-october-shutdown-wuhan-lab-experts-n1202716
- 根据所上数据,我认为追溯到11月的确诊新冠案例事真实的,所以希望能恢复以上的内容。
- 谢谢
- (!)意见:我个人认为,你可以加入原来的内容并给出来源,但是你“最近的一些发现和几个例子”属于原创研究,不可加入。还有,“中共病毒”不受方针保护,建议替换。Wonderwind2002(留言) 2020年5月23日 (六) 04:41 (UTC)
条目太长,建议修改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疫情发展移动至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时间轴。且将来疫情发展的部分写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时间轴之中。--2001:B011:30E0:394E:C8D8:B89:DB3E:7DCA(留言) 2020年6月7日 (日) 02:10 (UTC)
- (+)赞成。-- JimGrassroot(留言) 2020年7月4日 (六) 18:51 (UTC)
为什么在美国和中国大陆的负面消息上面,总有用户持双标态度
为什么只要编写美国等国的“新冠疫情”等负面消息总会有一些用户过来删除,但是他们却能容忍中国大陆的负面消息,--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1日 (日) 08:30 (UTC)
- 就比如@Oscar1003:@Klonoa1997:等用户,无缘无故给有来源的信息硬称是“原创研究”和“不可靠来源”。——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1日 (日) 09:01 (UTC)
- User:Klonoa1997“频繁以原创研究为理由移除有来源内容”已被管理员判定为扰乱性编辑,已封禁一周。——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1日 (日) 16:15 (UTC)
文中描述和给出的新闻描述不符
在2019年10月条目下关于意大利医生对于新冠病毒在2019年10月就已经在意大利传播的意见,在给出的第366项引用中的采访医生本人明确表示属于推测,而并非确定口吻。条目中叙述会误导读者认为意大利先于武汉传播,应当修改或全部删除重写。 “在介绍完上述内容之后,朱塞佩 · 雷穆齐再次强调:“我重复一遍,因为在当时还没有新冠病毒存在的证据,所以这些病例都没有被记录为 COVID-19。”[1]
- 早先一段时间我就提出了中立原则的质疑,但被移除了。老实说这整段只用两个新闻就描述此时间点,且全篇照抄,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也赞成重写或移除。--David Jackson(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05:43 (UTC)
- “条目中叙述会误导读者认为意大利先于武汉传播”你的意思是认定了武汉是最先传播的了?——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13:49 (UTC)
- (-)反对既然你一开始就站在不中立的立场,那么又何来的立场去评判其他的是否中立呢?问题就回归到楼上的话题(双标)了——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13:54 (UTC)
- (!)意见,删除10月份--叶又嘉(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13:58 (UTC)
- (!)意见,正文所列首例发病时间以经过同行评审的学术研究结果为准,即12月1日。那么有更早之前的猜测、推估、消息等,同一个段落--叶又嘉(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14:02 (UTC)
- 同理,11月份的那个“2020年3月13日《南华早报》披露,据一份政府未公开的数据进行回溯,一名55岁湖北省居民最早于2019年11月17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这应该删除,不然就双标了。——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14:09 (UTC)
- (!)意见 同意楼上关于删除南华早报的报道的意见,针对病毒起源问题,应当基于科学家明确的、见诸纸面的研究结果,并经过充分的同行审议,慎重采用学术论文预印本网站的内容(除非被广泛认可),并实时更新论文动态。而基于南华早报“未公开的数据”明显违背公开性原则,真实度无法评估,应当和前文媒体基于部分事实做出的推测一道被删除。
- (!)意见我建议“疫情发展”一节只加入实时发布的消息,一些回溯性、经过充分同行评审的研究建议另辟章节叙述。重构病毒扩散历史需要相当流行病学知识,来源方面实在不宜单靠新闻报道。--PastorPsy326(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16:46 (UTC)
·( ✓ )同意 “疫情发展”应从2019年12月媒体公开报道的,武汉市官方通报发现第一例新冠病毒开始,这同时也是全球第一次发现这种病症,即人为发现流行开始。对于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溯源,应开新章节描述,为“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源头的研究”,严格按照采用已经发表的、经过同行充分审议论文结论的原则。同时我们又看到原文给出的新闻都是基于部分事实引申猜想,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所以我不建议溯源章节采用新闻报道;如果想要加入,则建议需要另开章节“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猜测”,并要注明仅为推测,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证明。
- (-)反对不苟同关于阁下论调“武汉市官方通报发现第一例新冠病毒开始,这同时也是全球第一次发现这种病症,即人为发现流行开始。”没有证据证明是全球第一次发现,因为存在某国家发现不报或者掩耳盗铃当做流感,要不然也不会现在几百万人确诊。话说回来,要是删去12月份之前的,就给读者一种是武汉传播出这种病毒的错觉,不符合中立原则,存在双标嫌疑。——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23:55 (UTC)
- 我不清楚目前流行病学界对此病毒源头是否有任何共识,但要避免引导读者,可于章节首段加入注释等澄清,目前结构一来时间时前时后,颇为混乱,二来也有点文不对题,前段似是不停引述个别事件,缺乏“发展”二字的大局面向。病毒起源问题已经有章节专门讨论,我建议将有可靠来源的对病毒溯源的内容移至那个章节。--PastorPsy326(留言) 2020年6月24日 (三) 16:32 (UTC)
- (+)支持 同意@PastorPsy326:看法
- 我不清楚目前流行病学界对此病毒源头是否有任何共识,但要避免引导读者,可于章节首段加入注释等澄清,目前结构一来时间时前时后,颇为混乱,二来也有点文不对题,前段似是不停引述个别事件,缺乏“发展”二字的大局面向。病毒起源问题已经有章节专门讨论,我建议将有可靠来源的对病毒溯源的内容移至那个章节。--PastorPsy326(留言) 2020年6月24日 (三) 16:32 (UTC)
- (-)反对不苟同关于阁下论调“武汉市官方通报发现第一例新冠病毒开始,这同时也是全球第一次发现这种病症,即人为发现流行开始。”没有证据证明是全球第一次发现,因为存在某国家发现不报或者掩耳盗铃当做流感,要不然也不会现在几百万人确诊。话说回来,要是删去12月份之前的,就给读者一种是武汉传播出这种病毒的错觉,不符合中立原则,存在双标嫌疑。——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23:55 (UTC)
·(-)反对我们要是讨论一个科学问题的话,就不能独立于科学证据之外自己推测;目前科学界主流认识:一、新冠病毒公认最早发现在武汉,没有任何其他地方优先于武汉发现该病毒的报告。“没有证据证明是全球第一次发现”,什么是科学证据?现有证据全部指向华南海鲜市场是全球第一次成功提取出该病毒的地方,全球学界和中国政府对此没有异议,如果您有证明其他地方先于此市场发现该病毒的确切的、公认的科学证据,请给出引用来源;二、就您给出的引文和您自己的编辑,我举两个例子:第一点是第366项意大利医生接受采访的原话:"在介绍完上述内容之后,朱塞佩 · 雷穆齐再次强调:'我重复一遍,因为在当时还没有新冠病毒存在的证据,所以这些病例都没有被记录为 COVID-19。'
'目前从科学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判断新冠病毒首先在武汉被发现。'他说,'在中国公开之前,它可能已经在武汉传播了一段时间,从遗传学角度可以准确地证实这一点。通过《新英格兰杂志》的论文(DOI: 10.1056/NEJMc2001468)可以发现,该病毒是通过一位与中国人有过接触的德国人到达意大利的。'"是不是和您的文章阐述存在截然相反的表述呢?
第二点,阁下新编辑的指英国科学家认为病毒存在三种类型,武汉不是最先发源地的文章,我希望您本着科学态度,去阅读论文原文[2]。
关于A型病毒:“There are two subclusters of A which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 synonymous mutation T29095C. In the T-allele subcluster, four Chinese individuals (from the southern coastal Chinese province of Guangdong) carry the ancestral genome, while three Japanese and two American patients differ from it by a number of mutations. These American patients are reported to have had a history of residence in the presumed source of the outbreak in Wuhan. The C-allele subcluster sports relatively long mutational branches and includes five individuals from Wuhan, two of which are represented in the ancestral node, and eight other East Asians from China and adjacent countries. It is noteworthy that nearly half (15/33) of the types in this subcluster, however, are found outside East Asia, mai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关于B型病毒:“For type B, all but 19 of the 93 type B genomes were sampled in Wuhan (n = 22), in other parts of eastern China (n = 31), and, sporadically, in adjacent Asian countries (n = 21). Outside of East Asia, 10 B-types were found in viral gen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one in Mexico, four in France, two in Germany, and one each in Italy and Australia. Node B is derived from A by two mutations: the synonymous mutation T8782C and the nonsynonymous mutation C28144T changing a leucine to a serine. Cluster B is striking with regard to mutational branch lengths: While the ancestral B type is monopolized (26/26 genomes) by East Asians, every single (19/19) B-type genome outside of Asia has evolved mutations. This phenomenon does not appear to be due to the month-long time lag and concomitant mutation rate acting on the viral genome before it spread outside of China (Dataset S1, Supplementary Table 2). A complex founder scenario is one possibility, and a different explanation worth considering is that the ancestral Wuhan B-type virus is immunologically or environmentally adapted to a large section of the East Asian population, and may need to mutate to overcome resistance outside East Asia.”
关于C型病毒:“On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is to reconstruct infection paths where they are unknown and pose a public health risk. The following cases where the infection history is well documented may serve as illustrations (SI Appendix). On 25 February 2020, the first Brazilian was reported to have been infected following a visit to Italy, and the network algorithm reflects this with a mutational link between an Italian and his Brazilian viral genome in cluster C (SI Appendix, Fig. S1). In another case, a man from Ontario had traveled from Wuhan in central China to Guangdong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n returned to Canada, where he fell ill and was conclusively diagnosed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n 27 January 2020. In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SI Appendix, Fig. S2), his virus genome branches from a reconstructed ancestral node, with derived virus variants in Foshan and Shenzhen (both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agreement with his travel history. His virus genome now coexists with those of other infected North Americans (one Canadian and two Californians) who evidently share a common viral genealogy. The case of the single Mexican viral genome in the network is a documented infection diagnosed on 28 February 2020 in a Mexican traveler to Italy. Not only does the network confirm the Italian origin of the Mexican virus (SI Appendix, Fig. S3), but it also implies that this Italian virus derives from the first documented German infection on 27 January 2020 in an employee working for the Webasto company in Munich, who, in turn, had contracted the infection from a Chinese colleague in Shanghai who had received a visit by her parents from Wuhan. This viral journey from Wuhan to Mexico, lasting a month, is documented by 10 mutations in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请问论文原文哪里指明病毒不是来源武汉?相反,论文结果恰恰表明所有类型病毒在遗传学上和武汉毒株相关。这也是我极度反对在溯源阶段加入媒体来源的原因。
鉴于此,我希望阁下对您编辑过的内容进行修改,以免误导读者。
- (-)反对引用条目里的那句话“外界一般认定疫情发源于武汉市江汉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非法销售的野味。随后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对93个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提取的病毒属于H1型。该病毒源于H3型,H3型是H13单倍型和H38单倍型的后裔,而病毒较古老的单倍型H13和H38分别在有武汉旅行史的广东首例患者和美国首例患者身上发现,而并未在武汉市现有患者样本中检测到[注 1],证明华南海鲜市场并非最早的源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及《科学》的报导亦佐证此一说法,故大概率排除了华南海鲜市场为首发地[5][6][7][4]。该篇《科学》刊载的报道亦认为,在2019年12月下旬于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发现大量病例前,该病毒可能已经在武汉或其他地区悄悄地传播,又指该病毒的实际来源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5]。”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4日 (三) 05:23 (UTC)
- (!)意见 ··所以我之前认同了您关于应当基于科学家的论文、报告进行科学溯源,对不符合这一条款的新闻、贴文进行剔除,所以应当删除南华早报的文章。您给出的新来源是科学争论,中科院的论文结论是“并非起源于武汉海鲜市场的野味”,而不是“全球在武汉的另外一处地方早于武汉提取到了这个病毒”,所以这和我说的仍然不矛盾,反驳是无效的。当然我强烈支持并要求中科院的这篇文章结论应当放入维基百科中。再者我指出的是您旧引文论文内容和有关维基百科写作不符,我给出了原文证明您的论述是错误的,所以仍然建议您修改关于英国科学家论文和意大利医生这俩个条目的错误描写。
- (*)提醒@航站區:阁下预设了美国即XX肺炎的根源。其实我不反对任何维基人对病毒来源有何看法,不过在条目探讨中,请让事实说话而不是主观忆想,亦请给出来源,多谢。“就给读者一种是武汉传播出这种病毒的错觉,不符合中立原则”没问题,但是暗示别国是传播源头亦是不行的。--星屋(留言) 2020年6月24日 (三) 14:22 (UTC)
- (!)意见我还是建议以科学证据或论文为主,如果未来有新的证据或论文显示中国武汉并不是发源地,我当然赞成要补充甚至平反了。当前还是先暂移将2019年10~11月的章节内容移至讨论区,先以WHO公布的资料为主。以上建议请参考。--David Jackson(留言) 2020年6月26日 (五) 15:28 (UTC)
- @David Jackson:(+)赞成同意您的观点,疫情发展应当以世卫时间线和中国官方通报为准,加上这段主要讲述的是“疫情发展”,实在是不应当有先于世卫时间线的表述,而且这些结论基于部分事实的猜测,应当按照猜测的提出时间为准,目前的2019.10、2019.11部分描写从逻辑角度看实在是不通。
- 关于中国媒体又在炒作“巴塞罗那2019年3月废水检出新冠病毒”,我不否认学校官网给出了论文,但是路透社等大媒体引用时都加上了西班牙公共卫生局Joan博士认为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的评论。我不清楚中国媒体删除这一句话的动机何在,但是这不重要,重点是这篇文章未经过同行审议。若有人在疫情发展阶段加上,建议应当删除,同行评审通过后加入。我认为:“维基百科不能成为水文的结论陈列场所,任何词条的出处都要科学有力。”
- 根据各位观点 暂时将2019年10月、11月部分争议条文移至讨论区,待讨论结果认为争议条文无问题后予以放回,或进行修改/删除。
2020年5月4日,加拿大及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关玉莲(华裔)在央视连线中透露,美国加州三位没去过中国的新冠肺炎患者尸检结果表示,美国病例最早的感染时间或在去年10月。[8][9][来源可靠?]
意大利知名医学专家朱塞佩·雷穆齐(Giuseppe Remuzzi)在3月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最早一些家庭医生就细心地发现,他们接触到的重症肺炎,跟普通流感不同。他们在10月、11月、12月就看到了这种病毒,因此这种病毒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这意味着在我们知道中国的疫情暴发之前,病毒至少就已经在意大利的伦巴第北部地区传播起来了。”据意大利安莎通讯社3月25日报道,在伦巴第大区卫生局协调下,14家研究中心在学术论文平台ArXiv上联合发表的论文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早在2020年1月1日就开始在伦巴第大区流行。英国《自然》杂志在其网站上评论称,新冠肺炎疫情在被发现前已在意大利发展了数个星期。也就是说,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就已在意大利“活跃”。[10][11][12][来源可靠?]
2020年3月13日《南华早报》披露,据一份政府未公开的数据进行回溯,一名55岁湖北省居民最早于2019年11月17日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2019年11月确诊的4男5女中,年龄在39至79岁之间。[13][来源可靠?]这一报道被多家媒体如National Post、卫报等转载引用[14][15][来源可靠?]。
2020年5月4日,新泽西州贝尔维尔市市长迈克尔·梅勒姆(Michael Melham)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称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据迈克尔·梅勒姆回忆,他在去年11月前往大西洋城参加新泽西州市镇联盟会议,11月21日回程时在花园州高速公路(Garden State Parkway)突感不适,回到家后开始出现高烧、发冷等一系列症状,整夜都无法入眠。医生认为他感染了流感,他当时也接受了这一说法,直到新冠病毒疫情在新泽西州爆发,“我曾怀疑过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们说美国首例在一月才被发现;但我以前也患过流感,症状从未如此严重,我觉得自己好像快要死了。”尽管官方说法认为迈克尔·梅勒姆当时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他还是坚持去做了血液抗体检测,结果令他的医生非常震惊:检测显示迈克尔·梅勒姆已有新冠病毒抗体。他随后发表声明宣布检测结果,并认为此前许多重症流感很可能就是新冠病毒,“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曾在去年11、12月生病且症状严重。”对此,部分卫生专家支持这一论断。美国公共健康协会执行主任Georges Benjamin说,“我们最终会发现,新冠病毒的到来比我们想像的早得多。”[16][17][18]
法国东北部科尔马市阿尔贝·施魏策尔医院的米歇尔·施米特博士与他的研究团队检查了2019年年底拍摄的数千张胸部X光片,发现其中两张的影像与新冠病毒的症状一致,这两次拍摄在11月16日和18日进行。[19]
注释
参考资料
- ^ DeepTech深科技. 网传去年11月意大利已出现病毒传播?独家发布意专家本人解读_手机网易网. 3g.163.com. 2020-03-24 [2020-06-23].
- ^ Forster, Peter; Forster, Lucy; Renfrew, Colin; Forster, Michael. 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04-08, 117 (17): 9241–9243. ISSN 0027-8424. doi:10.1073/pnas.2004999117 (英语).
- ^ 中新社昆明.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发源地并非华南海鲜市场 可能11月就已人传人. 凤凰网资讯. 北京. [202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中文(中国大陆)).
- ^ 4.0 4.1 台湾节目称新冠病毒源头在美国?专家解读来了. 经济日报. 2020-03-01 [202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 ^ 5.0 5.1 Jon Cohen. Wuhan seafood market may not be source of novel virus spreading globally. Science. [2020-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7) (英语).
- ^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源头不是华南海鲜市场,这意味着什么?. 腾讯新闻. 2020-02-23 [202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cablelancet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北京日报. 证据越来越多!新冠病毒去年底或已在西方国家传播. 京报网.
- ^ 网传去年11月意大利已出现病毒传播?独家发布意专家本人解读. 网易.
- ^ 北京日报. 证据越来越多!新冠病毒去年底或已在西方国家传播. 京报网.
- ^ 新华网. 证据越来越多!新冠病毒去年底或已在西方国家传播. 新浪.
- ^ 环球时报. 意大利专家:中国疫情爆发前 病毒或已在意大利传播. 网易.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scmp-3074991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NationalPost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Helen Davidson. First Covid-19 case happened in November, China government records show. The Guardian. 2020-03-13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英语).
- ^ 「去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新州市長語出驚人. 世界日报. 2020-05-04 (中文).
- ^ N.J. mayor makes unfounded claim that he had coronavirus in November. NJ.com. 2020-05-04 (澳大利亚英语).
- ^ 美国贝尔维尔市长称去年11月或已感染新冠,比首例早2个月. 观察者网.
- ^ 美国网民自曝去年感染新冠,最早在8月. 京报网.
- 关于“经同行审议”并无相关共识,如果非要强调“经同行审议”,那么条目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需要删除的,所以应该“一碗水端平”——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7日 (六) 14:09 (UTC)
- (+)赞成非常赞同您的意见,所以在编辑此项条目时,各位应当注意更正过时和错误信息。在查漏补缺过程中,很难保证一个人全篇一个不落地将错误更改,所以更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如果有同仁认为“同行审议”内容不应当强调,我完全尊重您的观点,但至少应当兼顾各方观点书写,包括质疑观点,保持维基百科的中立性。我仅从本人专业——生物科学的角度出发对文中存在科学态度不严导致结论不佳的情况提出修正意见。另外维基百科的方针非常清楚:“维基百科不是新闻的聚集处,请留心记载正确资讯。”作为维基人,本人将谨记并恪守这一原则,并作出相关行动。
- (!)意见提醒一下,你能不能每次讨论后签个名?。——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7日 (六) 14:31 (UTC)
- 谢谢您非常感谢提醒。Entropytheend(留言) 2020年6月27日 (六) 14:35 (UTC)
- (!)意见提醒一下,你能不能每次讨论后签个名?。——航站区(留言) 2020年6月27日 (六) 14:31 (UTC)
讲真的啦看到那么多帮武汉清洗嫌疑所谓的证据,无论如何也只能证明2019年11月并非是全球首宗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确诊病例,至始至终武汉都没有摆脱他作为病毒发源地的嫌疑,目前一切引导发源地是美国或欧洲国家的所谓证据都缺乏了疑似的爆发起因在,这种状况下全球任何一个有人类的地方都有可能是发源地,到最后只是兜了一个大圈这种可能性也不是0 无声无息3.0(留言) 2020年7月29日 (三) 13:21 (UTC)
编辑请求 2020-07-18
请求已处理
请将起源栏目中在原发疫源地调查方面中最后一条: 2020年9月,英国某研究项目发现 这个位置 由于现在没有到2020年9月,故出现时间失误--M123277(留言) 2020年7月18日 (六) 09:35 (UTC)
- (+)赞成我也发现了,当前还在7月份,9月的时间来源不正确,只是初略地搜索了新闻,应该是在2020年5月8日就已经发布的该信息。Masaki(留言) 2020年7月18日 (六) 13:49 (UTC)
- (+)赞成整理时发现这问题,为尊重该期刊网站,我把2020年9月置于行首,来源引述不予变动日期,将来该论文变更发表日期再修改。Songsexy(留言) 2020年7月18日 (六) 14:00 (UTC)
- 已有用户添加注释加以解释,关闭编辑请求,相关内容的具体编写方式可继续讨论。--Tiger(留言) 2020年7月19日 (日) 13:36 (UTC)
建议繁中版采用中华民国卫福部正确用名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
理论上就不需要再吵了,还要吵真的不知道吵什么 无声无息3.0(留言) 2020年7月29日 (三) 13:25 (UTC)
中国病例
中国大陆确诊病例应为89963,治愈应为83841,死亡人数应为4711。 JakeHo0328(留言) 2020年8月18日 (二) 12:25 (UTC)
- @JakeHo0328:您可能看错了,中国大陆的确诊病例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截至2020年08月18日24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的数据为: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9685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4888例[1]。
参考资料
- ^ 截至8月18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08-19].
编辑请求 2020-10-02
请求已处理--Suaveness(对话.贡献) 2020年10月22日 (四) 10:57 (UTC)
将 影响 下的 排外主义及种族主义 中的 "巴黎已经被看到,在冠状病毒封锁期间,警察对少数民族的待遇导致暴动爆发."更改为 "在巴黎已经发生了因警察在冠状病毒封锁期间对少数民族的不公平待遇而导致暴动的发生." Coffee18 Cool(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02:00 (UTC)Coffee18 Cool--Coffee18 Cool(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02:00 (UTC)
特朗普确诊新冠!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日零时54分发布推特说,他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娅新冠检测均为阳性。他表示将马上进入隔离和康复程序。
编辑请求 2020-10-23
请求已处理--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0年10月23日 (五) 08:15 (UTC)
建议将可能性及推算下疫情传播中第二段首句的“同日下午,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家组召开记者会...”修订为“同日下午,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记者会”--字节(留言) 2020年10月23日 (五) 08:09 (UTC)
目前已知第一个病例是哪个?
这个米兰大学的研究能不能在把1号病人时间再推前?,https://www.singtao.ca/4656172/2020-12-09/news-米蘭大學研究指去年11月意國已有兒童感染新冠病毒/?variant=zh-hk --叶又嘉(留言) 2020年12月10日 (四) 08:25 (UTC)
义大利米兰论文来源先放上来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7/2/20-4632_article --叶又嘉(留言) 2020年12月10日 (四) 08:30 (UTC)
- 将infobox的首发病例移除掉,然后将首发病例作为独立章节来描述?应该首先发现的首发病例是12月的,然后后续的研究和报道认为有更早的记录。——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12月10日 (四) 09:13 (UTC)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条目的“各地病例”章节的三个图表的纵轴刻度可以改成等比数列成长吗?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各地病例的三个图表的纵轴刻度可以改成等比数列成长吗?
例如第一个图表─全球各地区累计确诊病例报告数量(2020年1月中至3月)纵轴的十个刻度,
- 建议由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的等差数列
- 改成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160000、320000的等比数列。
否则与美国、中国大陆、义大利这些成长很快的曲线并列时,其他地区的曲线全部都“趴在地上”了,很难比较它们谁多谁少;自己与自己比也是类似情况,美国在3月15日以前的曲线几乎是“平贴在地上”,根本看不出有所成长。
以上意见,请诸位先进参酌看看。谢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0年12月9日 (三) 10:19 (UTC)
- 用双对数座标?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2日 (六) 08:23 (UTC)
- 请问什么是双对数座标?意思是横轴也要改成等比数列吗?-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0年12月12日 (六) 11:03 (UTC)
- 确实是这个意思。个案太多的话或许可以考虑这样做。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2日 (六) 11:20 (UTC)
- 请问什么是双对数座标?意思是横轴也要改成等比数列吗?-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0年12月12日 (六) 11:03 (UTC)
关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2021年1月27日的确诊病例数的概数值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导言提及“截至2021年1月27日,全球已有19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报告逾1亿名确诊病例”
请问为什么是“逾1亿”,而不是“逾1.00亿”呢?前一天还是“逾0.99亿”(无条件舍去到“百万位”),今天小数点后2位就不见了,准确度差了一百倍呢[注]!我知道这个数字是模板自动产生的,不是手动写的,那么这个模板是否不太科学呢?
注:“逾1亿”表示实际值介于“1亿零1”到“2亿”之间,区间长度大约是1亿;“逾1.00亿”表示实际值介于“1亿零1”到“1亿零100万”之间,区间长度大约是100万。对于概数而言,两者是不一样的。
- “逾”应该是超过的意思,我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模板确实可能要改一下? ——羊羊 (留言|贡献) 2021年1月27日 (三) 14:41 (UTC)
- 我本来就不认为“逾”字有问题啊!有问题的是为什么要把概数1.00亿写成1亿。-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1月27日 (三) 17:22 (UTC)
- 我不觉得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称“逾1.00亿”,“逾0.99亿”也是。我也不认为该数字需要频繁更新、精确表达。--YFdyh000(留言) 2021年1月28日 (四) 06:10 (UTC)
- @YFdyh000君:现在不是您认不认为该数字需要频繁更新、精确表达的问题,而是目前全球确诊数的实际值就是每天都有人在更新,且精确到个位数(请见条目的资讯框)。我只是希望导言的概数值一律“无条件舍去到"百万位"”,这并没有如资讯框的实际值更动频繁,也没有像它一样精确。另外,2021年1月26日时确实就是显示"逾0.99亿"。-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1月28日 (四) 07:10 (UTC)
- 我不觉得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称“逾1.00亿”,“逾0.99亿”也是。我也不认为该数字需要频繁更新、精确表达。--YFdyh000(留言) 2021年1月28日 (四) 06:10 (UTC)
- 我本来就不认为“逾”字有问题啊!有问题的是为什么要把概数1.00亿写成1亿。-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1月27日 (三) 17:22 (UTC)
- (!)意见:现在模板加了{{Order of magnitude}},{{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core}}的源码为
{{formatnum:{{Rounddown|{{{confirmed}}}/10^8|9-{{order of magnitude|{{{confirmed}}}}}}}}}
,即使确诊数超过1.01亿,也只会显示为“1亿”(因为现在的模板会round down至“9-{{order of magnitude|{{{confirmed}}}}}”个小数位,以1亿计算,是round down 至1个小数位),而根据现在的模板,也只应预期能显示成“逾1.0亿”(虽然现在也没做到)。但我不知应如何实现“1.0亿”或“1.00亿”的显示,或许修改{{rounddown}}?(或另建一个能显示小数点后的0的模板?)--Sun8908 怯就输一世 2021年1月28日 (四) 06:30 (UTC)- 那这个全球确诊数的概数值可以不要用模板,改手动输入吗?反正目前实际值就是每天都有维基人不厌其烦地更新,那顺手手动更新导言的概数值应该不会比更新实际值更烦吧?不然将来应该显示逾1.10亿的时候照样会变成逾1.1亿吧!?-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1月28日 (四) 07:10 (UTC)
- 可以说,这个模板很多问题…但直接修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条目不是太好吧,因为这样就变成要编辑两个页面了。0被吃了的问题应该要有熟悉模板的人改改{{rounddown}}(如果没有其他现有可用的模板)。--Sun8908 怯就输一世 2021年1月28日 (四) 08:51 (UTC)
- 说得有理,那我就不坚持修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条目了。静待能人来解决这个模板“吃0”的问题。-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1月28日 (四) 14:27 (UTC)
- @克勞棣:应该修改好了,EdwardAlexanderCrowley做出修改后我把它再改成了三位有效数字(因为原本模板也是算有效数字的)。--Sun8908 怯就输一世 2021年1月29日 (五) 04:25 (UTC)
- 说得有理,那我就不坚持修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条目了。静待能人来解决这个模板“吃0”的问题。-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1月28日 (四) 14:27 (UTC)
- 可以说,这个模板很多问题…但直接修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条目不是太好吧,因为这样就变成要编辑两个页面了。0被吃了的问题应该要有熟悉模板的人改改{{rounddown}}(如果没有其他现有可用的模板)。--Sun8908 怯就输一世 2021年1月28日 (四) 08:51 (UTC)
- 那这个全球确诊数的概数值可以不要用模板,改手动输入吗?反正目前实际值就是每天都有维基人不厌其烦地更新,那顺手手动更新导言的概数值应该不会比更新实际值更烦吧?不然将来应该显示逾1.10亿的时候照样会变成逾1.1亿吧!?-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1月28日 (四) 07:10 (UTC)
- 仍不认为1.00亿是正确表达,0.99亿常人会称作九千九百万。1.09亿口语上通常说近1.1亿,1.1亿常说一亿一千万。以上是我认为的正确输出,不过后两者不强求、非必定。--YFdyh000(留言) 2021年1月28日 (四) 15:18 (UTC)
- 不认为把1.09亿称作“近1.1亿”是好的做法,因为现时数据需要人手更新,如果迟了更新,那“近1.1亿”在过了1.1亿后就不准确了。而且这是要书面语,不是口语,因为涉及统计数字,应该跟从数理的规则,写成1.00亿。--Sun8908 怯就输一世 2021年1月29日 (五) 04:25 (UTC)
已修改core模板。反正不会过百亿,测试数据见test--E.A.Crowley666✍️ 2021年1月29日 (五) 02:01 (UTC)
病毒学家闫丽梦的观点是否应加到条目中?
考虑到既然有编者加了CNN批这位香港病毒学家的内容,那么她的观点是否也应在条目中介绍?况且她的观点尽管不被许多科学家接受,但关注度也是较高,有许多媒体来源。考虑WP:NPOV所要求的
中立的观点 在一个特定主题中,具有可靠来源的可供查证观点之间并不一定完全一致,它们可能会相互矛盾,而保持中立的观点正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当同一主题存在多个或相互抵触的观点时,应平等表达每一个观点。不应让对一个特定观点的介绍占有不合理的比重,或声称某特定观点为“真理”。如此可让读者接触到各种重要且已发表的观点,而不仅仅是最流行的那一个。同样地,也不应断言各种不同观点之中,某种观点(不论其是否最流行的观点或中间观点)为正确,并把除前述以外的观点当成只为贬损而提及。我们应该让读者形成他们自己的意见。
中立的观点既不同情也不反对其主题:它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观点。顾名思义,中立的观点是一种观点,而不是缺乏观点或消除观点。因此,以条目内容“POV”不中立为由消除条目内容并不合理。条目内容应该清晰地说明、表达与描述出主题中的争议,并不对其中任何一种观点表示赞同。条目应提供足够的背景材料,说明何人持有观点,持有的是何观点,为何持有这一观点,哪种观点更受欢迎;详细的条目中还可以包括对每种观点的评价,但必须避免偏袒。
在下拟在起源一栏加入以下内容,不知可否?
- 2020年9月14日,香港病毒学家闫丽梦发表论文表示{SARS-CoV-2是以军事实验室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ZC45病毒与ZXC21病毒为模板制造生成,并质疑RaTG13病毒并不真实存在。闫丽梦的观点并不被目前主流科学界所接受。[1][2]据苹果日报消息,闫丽梦团队强调,武汉肺炎病毒自然源头缺乏实际证据支持,该报告从基因、结构、医学角度证明自然来源论有强烈冲突;在公共卫生学方面,确定武汉肺炎源头以及病毒如何散播是预防未来疫症大流行的关键。闫丽梦在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也表示武汉肺炎病毒是根据中国军方研究所从蝙蝠身上发现的两种有害冠状病毒ZC45病毒与ZXC21病毒改造而成,并非自然产物。[3] 稀有石头 2021年2月18日 (四) 05:10 (UTC)
参考资料
- ^ Micó, Ana B.; Benton, Donald J. Li-Meng Yan report - Covid-19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target humans" - AS.com.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英语).
- ^ Yan, Mengli. Unusual Features of the SARS-CoV-2 Genome Suggesting Sophisticated Laboratory Modification Rather Than Natural Evolution and Delineation of Its Probable Synthetic Route.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英语).
Note that the RaTG13 virus is excluded from this analysis given the strong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its sequence may have been fabricated and the virus does not exist in nature (2,6-9
} - ^ 閻麗夢團隊發表論文: 由舟山蝙蝠病毒合成. [2021-02-17] (中文).
- 这种观点还是放在武汉肺炎阴谋论那里比较好,放在这里不合适,不然任何阴谋论都得放进来 这对条目并不好。--叶又嘉(留言) 2021年2月18日 (四) 05:29 (UTC)
- 建议放2019冠状病毒病阴谋论。--YFdyh000(留言) 2021年2月18日 (四) 05:30 (UTC)
- 原来文中有这一段,后来被我移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流行病学溯源了。
2月3日,《自然》杂志刊登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的论文披露,在2013年,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在云南一山洞里采集的菊头蝠样本,发现了冠状病毒RaTG13,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在整个基因组中与RaTG13病毒有96.2%的一致性[1][2]。从香港逃往美国的病毒学家闫丽梦则发表论文表示SARS-CoV-2是以军事实验室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ZC45和ZXC21为模板而制造生成[来源请求],并质疑RaTG13病毒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为掩饰SARS-CoV-2来源而编造的烟幕。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其本人的观点,[原创研究?]闫丽梦的观点并不被目前主流科学界所接受。[3][4]
- 如果移到阴谋论建议合并内容,然后把溯源条目里后面那一句砍掉。 ——羊羊 (留言|贡献|维猫报|古典音乐专题) 2021年2月18日 (四) 08:31 (UTC)
- 副知U:MINQI-- ——羊羊 (留言|贡献|维猫报|古典音乐专题) 2021年2月18日 (四) 08:31 (UTC)
- 得改为:“2020年2月16日到24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与中国官方于合作调查后,发布调查报告“Report of the 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公布与新冠病毒基因最相近是ZC45病毒与ZXC21病毒,这是中国军事研究单位全球独家发现的病毒。 [5]但许多病毒学家表示ZC45与ZXC21和SARS-CoV-2的序列差异大于10%,约有3500个碱基不同。[6]” 否则不通顺。--MINQI(留言) 2021年2月18日 (四) 10:03 (UTC)
参考资料
- ^ Peng Zhou.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3).
- ^ Wrobel, Antoni G.; Benton, Donald J.; Xu, Pengqi; Roustan, Chloë; Martin, Stephen R.; Rosenthal, Peter B.; Skehel, John J.; Gamblin, Steven J. SARS-CoV-2 and bat RaTG13 spike glycoprotein structures inform on virus evolution and furin-cleavage effects.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1–5. 2020-07-09 [2020-07-17]. doi:10.1038/s41594-020-0468-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英语).
- ^ Micó, Ana B.; Benton, Donald J. Li-Meng Yan report - Covid-19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target humans" - AS.com.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英语).
- ^ Yan, Mengli. Unusual Features of the SARS-CoV-2 Genome Suggesting Sophisticated Laboratory Modification Rather Than Natural Evolution and Delineation of Its Probable Synthetic Route.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5) (英语).
- ^ WHO新冠報告引用中國提供數據 仍直指向舟山蝙蝠病毒. YAHOO. 2020-03-03 [2021-02-17].
- ^ Brouillette, Monique; Renner, Rebecca. Why mis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s origins keeps going viral: Another piece of coronavirus misinformation is making the rounds. Here's how to sift through the muck.. National Geographic. September 18, 2020 [202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第一个病例或0号病例问题
这篇义大利论文[1],只能用抗体检测、 PCR测不到,结论也是写could、跟带问号的,能算‘确’诊??--叶又嘉(留言) 2021年2月23日 (二) 15:45 (UTC)
- 病毒检测并非仅仅确诊,无症状感染者也不是确诊病例。因为无法回到当时进行检测所以只能是可能。唯一可行对当时情况检测的就是对美国不明肺炎死亡老人进行尸检。--MINQI(留言) 2021年2月23日 (二) 17:43 (UTC)
- (:)回应,无症状也是确诊病例,只是大陆目前没有列入,当然只有抗体阳性大陆也是不列入的。‘可能’是论文上写的,并非你说的原因,目前就放置在来源吧--叶又嘉(留言) 2021年2月23日 (二) 17:52 (UTC)
- 无症状感染者有两种: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的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前者更规范的话该称病毒携带者(也可能我理解错误)。这个需要更了解医学的编者来解答。--MINQI(留言) 2021年2月23日 (二) 20:00 (UTC)
有关“被发现”
@白鹿真名 :请问“首次被发现爆发”如何不符合中文语序语法?--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12:14 (UTC)
- “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被发现爆发……”。在下认为问题是一个主词搭配两个“不加连接词且地位相等”的动词,又把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混在一起写,这是不对的吧?是“这块蛋糕被我购买腐烂了”比较合理,还是“这块蛋糕被我购买,但是它腐烂了”比较合理?-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5月26日 (三) 13:26 (UTC)
- 另外,请注意人类到底“发现”了什么?是发现“疫情”本身,还是发现“疫情爆发了”这件事。条目的意思应该是偏向前者,但这个句构却应该是后者,正如同“老王被发现劈腿”不是发现“老王”这个人,而是发现“老王劈腿”这件事。因此吾人不该使用这个句构。-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5月26日 (三) 14:06 (UTC)
- (:)回应 感谢克劳棣做出的说明。“疫情被发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疫情不是被发现的。疫情是爆发的。所以“疫情首次于武汉爆发”显然更符合中文习惯。--白鹿真名(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16:08 (UTC)
- (:)回应1.两个动词地位并不相等,“购买”与“腐烂”这是地位相等且无法连用,阁下不如举例:“发现”与“腐烂”,“这块蛋糕被我发现腐烂了”与“这块蛋糕被我发现,但是它腐烂了”这就是完全两个语意不同但均符合中文文法的句子;2.另外,本人与阁下认为的侧重点恰好相反,因为事实是以目前资料来讲此次疫情是否为首次此病引起的疫情尚无定论;3.针对所谓“‘疫情被发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发现疫情”、“爆发疫情”均是中文使用的词汇,若不知请自行搜索。“疫情首次于武汉爆发”显然更符合中文习惯根本不成立,AGF:也可能是两岸三地用语、语法不同造成此问题。--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16:37 (UTC)
- (:)回应犯人可以“被发现”,但疫情不可以这样描述。“疫情被发现”到底是什么中文措辞表述呢?疫情可以用爆发来形容,但不能用“被发现”。建议阁下还是使用正常的中文措辞还有逻辑。--白鹿真名(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16:56 (UTC)
- “蛋糕”的举例很好很贴切,所以两位先进,容我再确认一次,人类到底“发现”了什么?是发现“疫情”本身,还是发现“疫情爆发了”这件事?(如同MINQI的举例,是发现“蛋糕”,还是发现“蛋糕腐烂了”?)-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5月26日 (三) 17:10 (UTC)
- 2019年12月只是首次发现,真正爆发是在2020年。--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5月26日 (三) 17:29 (UTC)
- 容我先问下大家:1.“疫情”、“疫情爆发”是不是两回事?2.“发现疫情”、“发现疫情爆发”、“疫情”、“疫情爆发”是不是各自分割开来的事?(“发现蛋糕”、“发现蛋糕腐烂”、“蛋糕腐烂”各为独立事件——语意不同吧?)--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17:56 (UTC)
- 疫情被发现这件事,可以用“流调”、“疫调”来思考,如果理解为“疾病的传播链”被发现了,那么这时“疫情”自然可以被发现了。至于“疫情被发现爆发”不通的原因很简单,“发现爆发”根本就不成意思。—AegonINVICTUS(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0:10 (UTC)
- 1.两回事,因为“流调”、“疫调”所以疫情发展被发现,或者说通过“流调”、“疫调”发现了疫情发展而不是“疫情被发现”=“流调”或“疫调”,疫情已经出现、被发现了为了控制疫情才做的“流调”或“疫调”(流调:流行病学调查;疫调:疫情调查)。“疾病的传播链”≠“疫情”,疫情可能由多条传播链造成;2.别吞字,是“被发现爆发”,“疫情爆发”≠“疫情被发现”更≠“疫情被发现爆发”或“疫情爆发被发现”--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0:46 (UTC)
- 如果说不用被字句的写法,表述应该是“人们发现疫情爆发”,那么在被字句时是将“疫情爆发”当作主语写成“疫情爆发被发现”对?还是单独把疫情抽掉作主语,写成“疫情被发现爆发”?而且这时候作主语的疫情还同时在后头发挥作用,实质形成“疫情被人们发现疫情爆发”。又或者说一般的连谓句是“我拿著书站在门口”,也就是说实际由“我拿著书”和“我站在门口”组合而成,那么这里的“被发现爆发”该如何构成呢?—AegonINVICTUS(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1:20 (UTC)
- 单独把疫情抽掉作主语,写成“疫情被发现爆发”;即主语为“疫情” 谓语为“被发现”(被动词) 宾语为“爆发”(谓词性宾语)。完整分析:疫情(主语)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状语)被发现(谓语)爆发(宾语)(整体为被动句)。但请注意:以目前资料来看疫情被发现于2019年末,爆发于2020年初。所以:疫情(主语)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状语)被发现(谓语)(整体为被动句)。所以我根本想不通“‘首次被发现爆发’是如何不符合中文语序语法的”。--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2:22 (UTC)
- 问题是被字句的结构是“受事者+被+施事者+V+(C)”同时这里显然有施事者,但被吞了。 AegonINVICTUS(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2:54 (UTC)
- 无此说法,举个例子:一个人被杀了。被字句带实施者就是双宾语结构,举个例子:疫情(主语)被(被动词)科学家(宾语)发现(谓语动词)爆发了(宾语)--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2:57 (UTC)
- (~)补充纠正一点:“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格式是:受事+被+动词性词语。由于“被”后边没有宾语,此处的“被”字是助词。--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3:08 (UTC)
- 修正: 单独把疫情抽调作主语,写成“疫情被发现爆发”;即主语为“疫情” 助词为“被” 谓语为“发现”(动词) 宾语为“爆发”(谓词性宾语);完整分析:疫情(主语)首次(状语)被(助词)发现(谓语动词)爆发(谓词性宾语)。全句分析:疫情(主语)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状语)被(助词)发现(谓语动词)爆发(谓词性宾语)(整体为有主状助谓宾的被动句)。以及:疫情(主语)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状语)被(助词)发现(谓语动词)(整体为有主状助谓的被动句)。--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3:22 (UTC)
- @AegonINVICTUS:看到阁下的编辑与取消了。阁下现在理解为什么“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被发现爆发”或“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被发现”不是病句了吧?--MINQI(留言) 2021年5月27日 (四) 17:03 (UTC)
- 仍然可能是病句喔!一种病毒如果被认为绝灭了,但一段长时间后人类又找到它的踪迹,的确可以说它“第二次被发现”,那么“最初在XX时间于XX地点首次被发现”就有意义,但此病毒目前显然没有绝灭,所以“....最初....首次....”是否可能有赘词的情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5月28日 (五) 04:35 (UTC)
- @克勞棣:按阁下的逻辑,“发现新的物种”也是病句!“牛顿发现苹果掉落”也是病句!“发现真理”更是病句!请问艾滋病是否被灭绝?“经多年溯源研究,目前科学家多数认知艾滋病毒最早出现在约1920年代的非洲比属刚果金沙萨,由西非中部的黑猩猩传给人类,后来艾滋病毒由此处开始蔓延全球。”是否可能有赘词的情形?“最早”是否无意义?请阁下理清逻辑再做讨论,谢谢。--MINQI(留言) 2021年5月28日 (五) 07:18 (UTC)
- @MINQI君:阁下似乎严重误解我的话了,我再尽量说明白。①我认为“最初”与“首次”是近义词,择一使用即可,如果两个一起出现,就是赘词(而不是说这两个词都是赘词);②我认为,原则上“某个生物物种”只能被发现一次,因此“首次发现”的用法不妥(就类似“王先生昨天首次过世了”),除非,该物种曾经被认为已灭绝而实际上未灭绝。所以,现在如果有人能目击到一只活的渡渡鸟,我们才能说“渡渡鸟于1505年被人类‘首次’发现”(这是因为被认定已灭绝的渡渡鸟于2021年被人类‘再次’发现了),如果没人目击到,便不能这么说,只能说“渡渡鸟于1505年被人类发现”。
- 阁下可以不认同在下的观点,但请不要认为在下站在反对您、故意找您麻烦的那一边,我不站在那边,而是站在中文维基百科这一边。谢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5月28日 (五) 08:53 (UTC)
- 首先对误解表示抱歉。其次现在的句子为:“疾病在2019年末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被发现,随后在2020年初迅速扩散至全球多国,逐渐变成一场全球性大瘟疫。”并未有“最初”或“首次”并列的情况。再者,本人不认同原则上“某个生物物种”只能被发现一次这一说法,理由:木乃伊在埃及被发现,同样也在南美洲被发现,而首次发现地为埃及,那么我们就说木乃伊首次于埃及被发现。甚至于第一次在南美发现木乃伊的事件也被称为,首次于南美发现木乃伊。如果单指“某个生物物种”,那么我们举例:大闸蟹。“1912年,德国首次有官方报告说,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是不是可以简洁为“1912年德国首次官方报告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大闸蟹的发现想必最先于中国吧?那么阁下的“原则上某个生物物种只能被发现一次”是不是就不成立了?或者来分析下“疫情”这个词语:疫情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情况简称。那么“发现情况”这个短语是存在甚至常用的吧?所以“发现疫情”乃至其被动语态“疫情被发现”也是合乎中文文法的。另外,阁下是不是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与“2019冠状病毒病”或“2019冠状病毒”混淆了?--MINQI(留言) 2021年5月28日 (五) 10:26 (UTC)
- 我也要对您说抱歉。①由于一开始我就不想和您打编辑战,所以不想在讨论有个定论前,对条目本文作任何改动,但我明知我不能阻止别人去改动,却又不去看条目编辑历史,使得我没注意到该句子已没有我所谓的赘词问题,我还在此大论特论赘词问题,这是我的错误。②我的确离题了,而且混淆了。对!句子的主语是“疾病”,不是“病毒”,所以纵使我的“物种发现次数”论点是对的,也跟这个句子无关。我确实同意“疾病”是可以被“发现”的,至于“疾病”能否被“多次”发现,那是另一个议题,对此我不置可否,没有意见。③阁下举的木乃伊与大闸蟹例子,我确实都有“不是为反对而反对”的反驳意见,但由于已经离题了(这是前述的“物种发现”议题),就此打住。感谢阁下耐心拨冗与我讨论!-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5月28日 (五) 14:59 (UTC)
- 首先对误解表示抱歉。其次现在的句子为:“疾病在2019年末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被发现,随后在2020年初迅速扩散至全球多国,逐渐变成一场全球性大瘟疫。”并未有“最初”或“首次”并列的情况。再者,本人不认同原则上“某个生物物种”只能被发现一次这一说法,理由:木乃伊在埃及被发现,同样也在南美洲被发现,而首次发现地为埃及,那么我们就说木乃伊首次于埃及被发现。甚至于第一次在南美发现木乃伊的事件也被称为,首次于南美发现木乃伊。如果单指“某个生物物种”,那么我们举例:大闸蟹。“1912年,德国首次有官方报告说,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是不是可以简洁为“1912年德国首次官方报告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大闸蟹的发现想必最先于中国吧?那么阁下的“原则上某个生物物种只能被发现一次”是不是就不成立了?或者来分析下“疫情”这个词语:疫情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情况简称。那么“发现情况”这个短语是存在甚至常用的吧?所以“发现疫情”乃至其被动语态“疫情被发现”也是合乎中文文法的。另外,阁下是不是将“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与“2019冠状病毒病”或“2019冠状病毒”混淆了?--MINQI(留言) 2021年5月28日 (五) 10:26 (UTC)
- @克勞棣:按阁下的逻辑,“发现新的物种”也是病句!“牛顿发现苹果掉落”也是病句!“发现真理”更是病句!请问艾滋病是否被灭绝?“经多年溯源研究,目前科学家多数认知艾滋病毒最早出现在约1920年代的非洲比属刚果金沙萨,由西非中部的黑猩猩传给人类,后来艾滋病毒由此处开始蔓延全球。”是否可能有赘词的情形?“最早”是否无意义?请阁下理清逻辑再做讨论,谢谢。--MINQI(留言) 2021年5月28日 (五) 07:18 (UTC)
- 仍然可能是病句喔!一种病毒如果被认为绝灭了,但一段长时间后人类又找到它的踪迹,的确可以说它“第二次被发现”,那么“最初在XX时间于XX地点首次被发现”就有意义,但此病毒目前显然没有绝灭,所以“....最初....首次....”是否可能有赘词的情形?-游蛇脱壳/克劳棣 2021年5月28日 (五) 04:35 (UTC)
- 问题是被字句的结构是“受事者+被+施事者+V+(C)”同时这里显然有施事者,但被吞了。 AegonINVICTUS(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2:54 (UTC)
- 单独把疫情抽掉作主语,写成“疫情被发现爆发”;即主语为“疫情” 谓语为“被发现”(被动词) 宾语为“爆发”(谓词性宾语)。完整分析:疫情(主语)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状语)被发现(谓语)爆发(宾语)(整体为被动句)。但请注意:以目前资料来看疫情被发现于2019年末,爆发于2020年初。所以:疫情(主语)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首次(状语)被发现(谓语)(整体为被动句)。所以我根本想不通“‘首次被发现爆发’是如何不符合中文语序语法的”。--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2:22 (UTC)
- 疫情被发现这件事,可以用“流调”、“疫调”来思考,如果理解为“疾病的传播链”被发现了,那么这时“疫情”自然可以被发现了。至于“疫情被发现爆发”不通的原因很简单,“发现爆发”根本就不成意思。—AegonINVICTUS(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20:10 (UTC)
- 容我先问下大家:1.“疫情”、“疫情爆发”是不是两回事?2.“发现疫情”、“发现疫情爆发”、“疫情”、“疫情爆发”是不是各自分割开来的事?(“发现蛋糕”、“发现蛋糕腐烂”、“蛋糕腐烂”各为独立事件——语意不同吧?)--MINQI(留言) 2021年5月26日 (三) 17:56 (UTC)
疫情不能被发现。“病毒\疾病”的确可以“被发现”。在下认同阁下提议的“疾病\病毒被发现”。但本条目为疫情条目,需加上一句话是以“疫情”作为主语。--白鹿真名(留言) 2021年5月28日 (五) 04:56 (UTC)
- @白鹿真名:疫情不能被发现的理由?类似的“真理”能不能被发现?请问类似的动词“出现”能不能用?疫情能不能写成出现疫情?疫情出现了,那么人类发觉了应如何表述?--MINQI(留言) 2021年5月28日 (五) 07:18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