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3号潜艇 (1916年)
陛下之83号潜艇(德语:SM U 83[注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一艘中型潜艇或称U艇。它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承建,于1916年7月13日下水,至同年9月6日交付使用。U-83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潜艇战。在其仅有的两次巡逻中,共击沉6艘协约国或中立国船舶,容积总吨为6450吨。1917年2月17日,U-83号在爱尔兰岛西南部被英国Q船法恩伯勒号以舰炮击沉,全艇35名官兵中仅2人获救。
历史 | |
---|---|
德意志帝国 | |
船名 | U-83号 |
下订日 | 1915年6月23日 |
建造方 |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 |
船厂编号 | 253 |
铺设龙骨 | 1915年10月23日 |
下水日期 | 1916年7月13日 |
入役日期 | 1916年9月6日 |
结局 | 1917年2月17日在爱尔兰岛西南部遭英国Q船法恩伯勒号击沉[1] |
技术数据[2] | |
船型 | U-81至U-86型 |
排水量 |
|
船长 | |
型宽 |
|
高度 | 8.00米 |
吃水 | 4.02米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
续航力 |
|
潜航深度 | 50米 |
乘员 | 4名军官、31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
服役记录 | |
所属 |
|
指挥官 |
|
参与行动 | 两次巡逻 |
战绩 |
|
设计
编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满足潜艇破交战的作战需求,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局(U-Boot-Inspektion)在U-43号(战时动员型)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技术上更为成熟的中型潜艇。其排水量适中、性能均衡,非常适合北海和英国周边海域的作战环境。海军为此共计批出34艘订单,战术编号使用U-81至U-114号。[4]实战证明,这一系列的潜艇具有出色的航海能力和稳定的耐用性,它们的许多布置也对后世IX级潜艇和国外一些潜艇的设计产生了影响。[5]
U-83号为双壳体远洋潜艇,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808吨和946吨。其全长70.06米;舷宽6.30米,当中的耐压壳体宽为4.15米;有4.02米的吃水深度。[6]艇只搭载有可在水上使用的两台猛狮六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为2,400匹公制马力(1,765千瓦特);以及可在水下使用的西门子-舒克特双电动发电机,总功率为1,200匹公制马力(883千瓦特)。这些发动机用以驱动双轴、每根轴各一个的直径1.7米长螺旋桨。它的潜航深度为50米。[7]
U-83号在水上的最高速度达16.8节(31.1千米每小时),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则为9.1节(16.9千米每小时)。它可以8节(15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上巡航11,220海里(20,780千米),或以5节(9.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6海里(104千米)。该艇装备了四具直径为500毫米的鱼雷发射管,其中艏、艉各两具,并可携带12-16枚鱼雷;作为辅助武器的甲板炮则是一门105毫米45倍径速射炮。其标准船员编制为4名军官及31名水兵。[7]
历史
编辑U-83号是由德意志帝国海军作为F项战时订单(Kriegsauftrag F)的一部分,于1915年6月23日向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订购,建造编号为253。艇只于1916年7月13日下水,至同年9月6日在首任暨唯一一任艇长、海军上尉布鲁诺·霍佩的指挥下正式交付使用。[3]完成海试后,U-83号自1916年10月下旬起被编入分驻埃姆登和博尔库姆的第四潜艇区舰队服役,并在短暂的役期内一直隶属于该部队。[8]
在为期六个月的运用生涯中,U-83号曾两次前往北海和北大西洋东部巡逻,并驶入凯尔特海;[9]期间共击沉6艘协约国或中立国船舶,容积总吨为6450吨。[1][注 2]被U-83号击沉的最大型船舶是容积为5218总吨的英国货轮克朗角号(Crown Point),它于1917年2月6日从伦敦前往费城的途中,在锡利群岛以西遭到U-83号袭击,共有7人在沉没中丧生。[11]
1917年2月17日,U-83号的船员在爱尔兰岛西南部发现了一艘独自航行的商船。事实上,这是一艘经过伪装、此前曾击沉U-68号潜艇的英国海军Q船法恩伯勒号,其指挥官戈登·坎贝尔中校正在等待德国U艇被隐藏的火炮击沉。然而为了安全起见,艇长霍普中尉下令潜入潜望镜的深度,并在水下向目标发射了一枚鱼雷。鱼雷击中了法恩伯勒号的轮机舱后部,随着海水不断涌入,该船的大部分干舷没入水中,弃船小组亦按计划假意登上救生艇撤离。[12]即便如此,霍普仍不急于浮出水面,U-83号依然保持潜航状态缓慢向目标靠近。直至潜艇绕行严重受损的法恩伯勒号一周后,霍普才确认其是不具危险的,并下令在相距约100米的范围内上浮。这时,法恩伯勒号立即升起英国海军战旗,并揭开舰炮向U-83号开火。其第一轮炮火便将站在潜艇舰桥上的霍普击毙。U-83号最终在大致51°34′N 11°23′W / 51.567°N 11.383°W的方位被合共45枚炮弹击沉。[13]艇只沉没后,有8名幸存船员能够弃艇游出水面,但只有2人获救——其中1人很快便因伤势过重而死亡。[14]
而法恩伯勒号尽管歼灭了对手,但自身受损的情况亦相当严重。轮机舱内的海水已漫过船员腰部,炮手们也大都浸泡在海水中。得益于事先在船体要害部位加装了软木,法恩伯勒号才能维持漂浮。若U-83号艇长霍普能更为谨慎,这场战斗的结果恐将改变。[15]战斗刚一结束,坎贝尔上尉便向基地呼叫支援,附近的两艘驱逐舰随后赶到,将接近沉没的法恩伯勒号拖曳回贝尔哈文。[16]为表彰该船在行动中的贡献,船长坎贝尔和另外几名船员其后获颁维多利亚十字勋章。[17]
袭击历史摘要
编辑日期 | 船名 | 船籍 | 吨位 (容积总吨) |
结局[18] |
---|---|---|---|---|
1916年12月17日 | 尼奥尔德号 | 瑞典 | 123 | 击沉 |
1917年2月4日 | 安娜·玛利亚号 | 法国 | 141 | 击沉 |
1917年2月4日 | 妖娆号 | 法国 | 167 | 击沉 |
1917年2月6日 | 克朗角号 | 英国 | 5218 | 击沉 |
1917年2月7日 | 迪亚兹号 | 俄罗斯帝国 | 637 | 击沉 |
1917年2月10日 | 雏菊号 | 法国 | 164 | 击沉 |
1917年2月17日 | 法恩伯勒号 | 英国皇家海军 | 3207 | 击伤 |
注释
编辑脚注
编辑- ^ 1.0 1.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 83.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0-09-29].
- ^ Gröner 1991,第12-14页.
- ^ 3.0 3.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Kptlt. Bruno Hopp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0-09-29].
- ^ 陈进,第71页.
- ^ Herzog,第50页.
- ^ Herzog,第48页.
- ^ 7.0 7.1 Gröner 1991,第12–14页.
- ^ Herzog,第139页.
- ^ Herzog,第123页.
- ^ Herzog,第68页.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Crown Point.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1-11-18].
- ^ 陈进,第169页.
- ^ Herzog,第90页.
- ^ Snelling,第123页.
- ^ 陈进,第170页.
- ^ Snelling,第124页.
- ^ 第29997號憲報. 伦敦宪报 (Supplement). 1917-03-23.
-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 83.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15-01-20].
参考资料
编辑-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译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陈进 等 (编).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Herzog, Bodo. Deutsche U-Boote 1906–1966. Erlangen: Karl Müller Verlag. 1993. ISBN 3-86070-036-7.
- Snelling, Stephen. VC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Naval VCs. Sutton Publishing. 2002. ISBN 0-7509-1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