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佛教
本专题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维基专题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有什么讨论的,可在这里留言。--维基书虫 (talk) 12:07 2005年10月1日 (UTC)
我发现净土宗五祖少康,被键结到夏朝少康,这个键结应予删除。另外,我补上的释少康资料,也没键结到少康大师。以上两项,请求协助。--Lmf1143 04:26 2005年10月26日 (UTC)
疑问
编辑编辑标准
编辑对于佛学条目方面的编辑,我有疑问:
- 佛学方面,最原本的第一手资料,应该是两千年前的佛经,以及这些佛经的中文译本。但是里面的许多佛学名词,却在这两千年内,有著种种不一样的描述及解读。比方说佛的定义,从民间到不同宗派,都有不一样的解读及描述。那么在编辑时,我们应该根据什么来断定呢?
- @haryewkun:我留意到如果一个字辞(例如菩萨)在不同佛教传承有不同定义时,条目应该提供不同传承对同一字辞的描述。Pyll0(留言) 2020年2月5日 (三) 06:09 (UTC)
- Wikipedia的原则,是通过权威性的资料引用。但是佛学并没有可供采信的“权威性组织”,这样的方法根本无从用起。人乘、天乘、声觉乘、缘觉乘、菩萨乘,每一种角度,对于许多佛学名词的定义的解读都不一样。就更不用说各门各派的说法了。而且,佛学没有中央管理组织,谁都能够开宗立派,谁都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以一贯道为例子,一贯道认为佛教、道教、儒教、回教、基督教都是无生老母所生的。大部分佛学人士认为它是附佛外道,但是它自己可坚称它是正确的。在这种状况下,应该怎样处理呢?
- @haryekwun:以百科化条目内容为大原则的话,受争议内容应该以中立、可追溯引用内源为依据而进行偏写。希望有其他维基人可以补上维基对这一点所提出的具体编辑引指页作参考。Pyll0(留言) 2020年2月5日 (三) 06:14 (UTC)
- 如果彻底根据Wikipedia的宗旨,应该要根据“权威性的资料引用”,那么就算是天台宗、禅宗,也不能算是权威性的资料引用。当今之世,去那里找禅宗的后代出来代表禅宗?如果只以出书为根据,佛书的出版,绝大部分是自费捐助的。这也违反了Wikipedia中,不得采用自费出书的资料来源的原则。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去查证对方是否自费出书。附佛外道因为要推广自己的宗教,是有很强烈的动机,要通过出书增广影响力的,虽然大部分佛学人士,都批评这些书籍,里面有显而易见的错误。 haryewkun2006年9月18日 (一) 18:22(UTC)
- 佛教内容的编纂,还刚刚起步,有兴趣可以参考中国佛教 (百科全书)、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的内容。--farm (talk) 11:12 2006年9月18日 (UTC)
- 个人浅见,佛法的权威性不易亲证,所以最好以经典为依据。又因为佛法本身因历史有诸多演变,建议尽可能依三乘立场乃至各派立场分别阐明观点,或许我们无法判断,至少留给他人了解与分别的机会。—heaven 2007年6月14日 (四) 12:34 (UTC)
- @haryekwun:你的疑问“佛书的出版,绝大部分是自费捐助的。这也违反了Wikipedia中,不得采用自费出书的资料来源的原则。”这一点在WP:SELFPUB有说明:
Pyll0(留言) 2020年2月5日 (三) 06:09 (UTC)自行出版物与可疑来源中的材料可以用作说明其自身信息乃至条目的参考来源,而不要求是由该领域的专家发表,只要:没有过度的自我宣扬;不包括针对第三方的主张;不包括与主题无直接关联事件的主张;来源内容的真实性未受到合理的质疑;不是文章主要的来源。
- 个人浅见,佛法的权威性不易亲证,所以最好以经典为依据。又因为佛法本身因历史有诸多演变,建议尽可能依三乘立场乃至各派立场分别阐明观点,或许我们无法判断,至少留给他人了解与分别的机会。—heaven 2007年6月14日 (四) 12:34 (UTC)
- 佛教内容的编纂,还刚刚起步,有兴趣可以参考中国佛教 (百科全书)、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的内容。--farm (talk) 11:12 2006年9月18日 (UTC)
资料引用质量
编辑大家好,小弟想向各位佛教维基人提议加强佛教题目引用的做法。如上有维基人提出佛经引用等问题。小弟就找到一些较有发展持续性的网站提供完善的《大正藏》数码化内容,是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主理。未知大家会否考虑多把引用指向该网站呢? Pyll0(留言) 2017年3月29日 (三) 14:48 (UTC)
关于cat:各国佛教出家众下汉传佛教佛教人物命名问题
编辑我最近在看cat:宋朝僧人时候,发现该分类下既有释普交、释了然、释仲殊、释崇岳、释师范、释昙密等释姓命名,也有智圆、法护、子璇等不带释姓命名,还有张怀素、赵智凤等俗姓名字,又有兰溪道隆、神照本如、大慧宗杲等法号+法名的命名,还有一些诸如清水祖师、宁化伏虎禅师、三代祖师等尊称,这些名称往往并没有彼此重定向,我在查找人物的时候比较麻烦,不翻阅分类无法知道条目是否建立。绍兴图书馆有一则《古籍普查中如何正确著录僧人姓氏》提到:
1.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原则(讨论稿)、《中文普通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浙江省古籍善本联合目录》都是建议释姓+法名,《中文普通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还建议如果只有俗名采用俗名。
2. 中国古代在南北朝道安之前佛家姓氏并不统一,但在之后释姓成为主流。这一点在各国也有不同的情况,不列举。
2.1 对于中国古代僧人,文章建议道安之后采用释姓+法名,这一点也适用于越南
2.2 对于日本僧人,文章建议使用俗姓+俗名
2.3 对于朝鲜半岛僧人,文章建议采用俗姓+法名
以上不知道社群有什么看法。 --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
- 别名可以重定向,条目名按常用名称。法鼓文理学院有一个专注于佛教人物的数据库,他们选用哪一个名称为词条名也可以参考。--Nostalgiacn(留言) 2023年3月3日 (五) 02:49 (UTC)
- 我认为优先是常用,当常用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例如好几个名字看不出哪个更常用),才应该考虑你说的这些规则--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3日 (五) 02:58 (UTC)
- 有常见名称当然是好事情,例如李叔同、玄奘、法显、济公,至少不需要在命名上有什么纠结的地方,但是对于大部分僧人来说命名的不统一问题也是非常困扰的,所以我认为需要有一定规则。如果我需要找一个僧人,我就有最多十几种组合需要尝试,比方说“大慧宗杲”就有在法鼓山数据库中就有“大慧宗杲,大慧,大慧杲,大慧禅师, 大慧普觉,大惠,径山宗杲,径山杲,径山大慧,妙喜杲,妙喜,杲佛日,普觉禅师,佛日大师,云门(yún mén),昙晦(tán huì),定光佛”17种名字,我如果需要链接则可能需要尝试“大慧”“大惠”(法号)“径山”(寺名)“妙喜”(庵号)“佛日”(赐号)这么多种,这么多名字不论条目编者还是具体使用者也不一定一一知晓。可能大慧宗杲还是太过于显著,对于一个并不显著、不易区分常见名称的佛教人物,由于维基百科内人名并不存在相关规范,我又要尝试他的法名、法号、俗名、寺名、庵号、赐号才能最后找到这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易于辨识”的命名要求。
- 从目前我看到的资料来看,“释姓+法名”应该是中国大陆图书馆界的共识,本质上“释姓”也应该是南北朝以后汉语系大乘佛教徒所沿用的命名常规,并且在维基百科内的cat:中华人民共和国佛教出家众、cat:中华民国佛教出家众、cat:香港佛教出家众俱是带姓氏命名为主,哪怕是媒体所常用的星云大师(RIP)也是命名为释星云,我可以认为这在维基百科内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惯例。对于古代人物是否要带姓氏,我认为社群可能会无法达成共识,但我也要提出在常用名称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法名,有法名用法名,然后再去考虑其他名称。----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08:49 (UTC)
- 关于日本僧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名就是常用名称,除非是某些形式上出家的僧人,例如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等等。--AT 2023年3月3日 (五) 13:05 (UTC)
- 日本应该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变成“俗姓+俗名”,文章中有提到但规则没有细化,不过这也说明以法名命名的通用性和合理性,中日韩朝越古代都是以法名称呼。----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3:52 (UTC)
- 关于日本僧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名就是常用名称,除非是某些形式上出家的僧人,例如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等等。--AT 2023年3月3日 (五) 13:05 (UTC)
- 再补充一下法鼓山的命名规范:
“常名”栏:
举凡本名、字、号、别号、笔名、谥号、封号或其他名号中择其“姓名”为常名,其馀者为别名。然后选择其语系,每一语系得有一常名。另外,但凡地望、住锡寺、常驻地名,则“不冠”,这部分请另行填入相关表格或说明栏。“禅师”、“法师”等一般尊称则“不缀”,惟若“经师”、“律师”、“论师”等与生平成就有关之尊称仍缀之。满洲人习惯上姓与名不连用,但本资料库仍录于同一栏位,与他人相同。如:爱新觉罗玄烨。
由于避讳、说明、尊崇等缘故,直接以地名、寺名称呼人的文献很多,如“曹溪”由于经常发现,故也收录进来。古人治学有“例不十,不立法”之说,像这样“曹溪”出现频繁,例不止十,就不在排除之列。《景德传灯录》中以寺名为号者常缀以“和尚”识别,今沿用,如“瓦棺和尚”。
另外像:A010799 关辅怀,A008154柏林潭,A010800 南阳慈,都是将地名(紫红色)加在人名之前,因为名只有一个字,故较难辨认,仍照文献收录。若此类人名未于资料库中找到,请试著用CBETA电子佛典检索字串,例如:清凉洪,可用“清凉 + 洪”即可查到,X77n1524_p0491c15 正洪。
人名规范资料,常名、别名是否冠上“姓”?(摘自20090615 DA会议记录)
常名要冠姓,别名(字)不必一定冠姓,僧人不必一定冠“释”。(依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