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馬斯·哈漾
多馬斯·哈漾(Tumas Hayan, 1971年—),筆名:李永松,台灣原住民作家,桃園市復興區奎輝部落泰雅族人,臺灣師範大學文學碩士。[1]長期關注原住民議題,曾任教大華科技大學、醒吾科技大學、臺北大學、大興高中,2021年教職退休,目前專事創作與農耕生活。其作品以小說及散文見長,屢獲國內文學獎項。
多馬斯·哈漾 | |
---|---|
出生 | 1972年(51—52歲) 臺灣桃園縣復興鄉(今桃園市復興區) |
筆名 | 李永松 |
語言 | 國語、泰雅族語、英語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教育程度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畢業 |
生平
編輯多馬斯·哈漾出生於桃園市復興區的泰雅族奎輝部落,[2] 15歲時因為求學來到平地生活,並在元智大學應用中文系畢業。[3] 曾任教大華科技大學、醒吾科技大學、臺北大學,最後在桃園私立大興高中任教,2000年時參加中華汽車文化基金會舉辦的第1屆原住民文學獎,雖然因為字數過多落選,卻點燃多馬斯·哈漾對寫作的熱情。[2] 開始陸續投稿臺灣各地的文學獎,最具代表的創作是2006年以《雪國再見》獲得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推薦獎,由此在原住民文學中逐漸受到關注。
多馬斯·哈漾在早期參與文學獎徵選的時候,多以漢名李永松投稿,但在2000年後於網路上發表其作品時,則多已以多馬斯為名,直到2010年以後,才逐漸將兩種身分合而為一,用族名多馬斯·哈漾參與文學獎的投稿。多馬斯·哈漾早年多以網路作為創作平台,被認為打破原住民文學的模式框架,展現了原住民文學另一種書寫的可能。[4]:153 2002年多馬斯·哈漾集結其於公共電視原住民節目討論版發表的五十餘篇散文、兩篇小說自費出版《北橫多馬斯》,亦建構一條新生代作家透過網路發聲的新途徑。[4]:157
創作風格
編輯多馬斯·哈漾創作文類以小說為主。對於原住民的歷史有深刻的描繪,透過串接、穿越的題材,完整的提出對現實的抗議,並有著豐富、大膽的想像力,文字帶有迷人的幽默感,呈現原住民樸實真切的一面。
臺灣文學獎評審舞鶴指出多馬斯的作品時空交替頗有巧思,寫史寫事可見其對自身族群的關懷之情,但深沉的關懷出自深入的了解,真了解必然影響書寫的方向、作品的質地,於此本篇(《雪國再見》)有不足處。[5]
得獎
編輯重要獲獎紀錄:
- 2019年《再見雪之國》獲鍾肇政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
- 2017年〈空回音〉獲鍾肇政文學獎報導文學三獎
- 2017年〈獵場之歌〉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短篇小說優選
- 2013年〈霧事件番外篇〉獲臺灣文學獎小說類入圍
- 2012年〈心最遠的距離〉獲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散文首獎
- 2011年〈泰雅爾巴萊〉獲臺原住民族學獎短篇小說首獎
- 2010年《地底方舟》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兒童劇本類優選
- 2010年《部落 台北》獲第十二屆臺北文學獎年金類入圍
- 2010年《冷山》獲鳳邑文學獎長篇小說評審獎
- 2010年〈菜區之歌〉獲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新詩類首獎
- 2008年〈彩虹橋〉獲林榮文學獎散文三獎
- 2006年《雪國再見》獲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推薦獎
- 2006年〈獵人多瑪斯〉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教師組短篇小說首獎
- 2005年〈魚〉獲吳濁流文學獎小說首獎
- 2005年〈信用無價〉獲玉山文學獎短篇小說優選
- 2004年〈北橫 部落 泰雅族人〉獲桃園縣文藝創作獎短篇小說優選
- 2002年〈雪山子民〉獲第一屆山海文學獎短篇小說推薦獎
著作
編輯- 《北橫多馬斯》(2002年)
- 《雪國再見》(2006年)
- 《冷山》(2010年)
- 《泰雅之音》(2013年)
- 《再見雪之國》(2019年)
參考文獻
編輯- ^ 【自由副刊】作者簡介. 自由副刊. 2008-12-01 [2023-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1).
- ^ 2.0 2.1 潘欣中. 原住民老師寫小說 獵首獎. 聯合報. 2006-10-27.
- ^ 劉漢生. 【作家特寫】從渾身汗臭的男孩,到用故事承載民族使命的大叔——多馬斯. 鏡文學. 2023-08-10.
- ^ 4.0 4.1 許, 家真. 原住民文學的另一種可能:《北橫多馬斯》中的幽默、虛構與真實.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2022-12-31, (9).
- ^ 舞鶴. 要害在「文化與生活」──評《雪國再見》. 臺灣文學獎. 2006 [2023-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