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
夜郎,又稱夜郎國,是中國漢朝時所謂西南夷中的一個國家,主體在現在的貴州境內[1]。
夜郎 | |||||||||
---|---|---|---|---|---|---|---|---|---|
?—前27年 | |||||||||
君主 | |||||||||
• 不明 | 多同 | ||||||||
• 不明 | 興 | ||||||||
興衰 | |||||||||
• 不明 | 建立 | ||||||||
• 前135年 | 設爲犍為郡 | ||||||||
• 前111年 | 漢武帝賜印綬 | ||||||||
• 前109年 | 再賜滇王印 | ||||||||
• 前27年 12月29日 | 遭漢軍誅滅亡國 | ||||||||
| |||||||||
今屬於 | 中國 貴、蜀、桂、滇 |
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無定論,學術界的認識分歧亦很大。有學者認爲位在今天貴州六盤水、畢節一帶。關於夜郎國的記載主要見於《史記.西南夷列傳》,而根據考古的資料,一般認爲其在中國的戰國時代已經存在。因為牂牁江是今六盤水市與普安縣的交界處,所以六盤水和畢節赫章可樂遺址者一片被認爲是夜郎古國所在地。
歷史
編輯西漢時
編輯《史記》中記載夜郎是當時「西南夷」中最大的國家[2],「臨牂牁江」,漢武帝時因意圖攻打南越國,派唐蒙出使南越國,發現當地有蜀地生產的枸醬,得知是從夜郎來的,因此上書武帝,可以通夜郎以制南越國,因此武帝派唐蒙出使夜郎,見其首領夜郎侯多同,並厚賜其財物,強行要在當地設置郡縣官吏並以其子爲縣令,夜郎侯認爲其國家與漢朝距離遠,就暫且先答應,但後屢次不臣服於漢朝,後因此有了「漢孰與我大」此一名言,成爲「夜郎自大」一成語的典故[a]。
建元六年(前135年),以廣漢郡南部和夜郎國地置犍爲郡。犍爲郡所轄四縣——漢陽[b]、𨚲䣕[c]、朱提[d]、堂琅[e],即是以「夜郎」和「夜郎旁小邑」新設[3]:21。
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滅亡南越國後,夜郎侯被迫入朝,漢武帝賜印綬。元封二年(前109年),再賜其滇王印。其中,滇王印於1956年在昆明出土,夜郎王印不知所蹤[4]。
《漢書》記載夜郎王興在漢成帝河平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前27年12月29日)舉兵反抗漢朝統治,漢朝派兵誅滅,夜郎國正式滅亡。改設郡縣。[5][6]
漢以後
編輯西晉時置夜郎郡。亦有多個夜郎縣。有作者認爲晉朝以後所設「夜郎郡」、「夜郎縣」等均不在漢夜郎範圍內[3]:23—24。
唐代大詩人李白聞王昌齡貶謫龍標(即今黔陽)時寫下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夜郎國民族的後代:根據《歷史懸案》( 讀者文摘出版社 香港 一九八五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夜郎到底有多大?」,今天的水族,仡佬族,甚或苗族都可能是夜郎民族的後代。
其它
編輯夜郎自稱「Zina」,在西元前就處於南亞與東亞交通的要衝,Geoff Wade主張「Zina」是梵文「Cīna」以及英文「China」的語源,可以解釋梵文在秦朝之前就以Cīna來指中國。[7]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文獻
編輯備註
編輯引用
編輯- ^ “夜郎古国在何处”争议未平息,贵州可乐遗址公园已开建. 上游新聞. 2018-03-10 [2023-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7).
- ^ 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
- ^ 3.0 3.1 3.2 3.3 3.4 3.5 席克定. 《“南夷夜郎”两县考》. 貴州文史叢刊 (貴州省貴陽市: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 2008, (2008年第002期): 20—24 [2021-08-28]. ISSN 1000-8750 請檢查
|issn=
值 (幫助).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簡體中文). - ^ 田維華.夜郎王印去向考[J].人口.社會.法制研究,2013(01):239-249.
- ^ 人人都聽過夜郎自大!但你知道「夜郎國」究竟有多大嗎? -- 上報 / 生活. www.upmedia.mg. [2022-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一直到西漢末年,夜郎王反漢,牂柯太守陳立殺夜郎王,夜郎國滅,改設郡縣,夜郎國從此就不復存在了。
- ^ 班固. 《漢書‧卷二十六‧天文志第六》 (中文).
其十一月丁巳,夜郎王歆大逆不道,牂柯太守立捕殺歆。
- ^ Geoff Wade. The Polity of Yelang and the Origin of the Name 'China. Lipi Ghosh (編). The Southern Silk Route: Historical Links and Contemporary Convergences. Taylor & Francis. 2019-04-29: 33–36 [2021-01-02]. ISBN 978-1-00-0007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