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瑞氏症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妥瑞氏症[4](英語:Tourette's syndrome)又稱抽動穢語綜合徵[5]、托雷氏症、杜雷氏症,是一種始於兒童期或青春期,以抽動(tics)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神經發展障礙;其抽動以多種運動性抽動(movement/motor tics)和至少一種發聲性抽動[6](vocal/phonic tic)為特徵。
妥瑞氏症 | |
---|---|
又稱 | Tourette's syndrome, Tourette's disorder,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 (GTS) |
妥瑞氏症命名來源喬治·吉勒·德拉圖雷特 | |
症狀 | 抽動綜合症[1] |
起病年齡 | 常見於童年[1] 或自主時期 |
病程 | 長期[1] |
類型 | 抽動障礙、遺傳性疾病、genetic movement disorder[*]、疾病 |
病因 | 基因因素和環境因素[1] |
診斷方法 | 根據歷史和症狀[1] |
治療 | 衛教、行為治療[2][1] |
藥物 | 通常沒有、有時候會使用抗精神疾病藥物[1] |
預後 | 青春期後期症狀可能消失[1] |
盛行率 | 大約 1%[3]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小兒科、神經內科、精神醫學 |
ICD-11 | 8A05.00 |
ICD-10 | F95.295.2. |
ICD-9-CM | 307.23 |
OMIM | 137580 |
DiseasesDB | 5220 |
MedlinePlus | 000733 |
eMedicine | 289457、1182258 |
Orphanet | 856 |
Tourette syndrome | |
---|---|
法國醫師喬治·吉勒·德拉圖雷特 (1857-1904) | |
症狀 | 抽動綜合症 |
類型 | 抽動障礙、遺傳性疾病、genetic movement disorder[*]、疾病 |
風險因素 | 吸煙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小兒科、神經內科、精神醫學 |
ICD-11 | 8A05.00 |
ICD-10 | F95.295.2. |
ICD-9-CM | 307.23 |
OMIM | 137580 |
DiseasesDB | 5220 |
MedlinePlus | 000733 |
eMedicine | 289457、1182258 |
Orphanet | 856 |
妥瑞氏症具有遺傳性的神經內科體徵,通常發生於學齡前至青春期前,部分患者會在青春期後大幅減輕症狀;其症狀包含聲音型和運動型抽動綜合症,會不受自主控制地發出清喉嚨的聲音或聳肩、搖頭晃腦等。患者本身並非故意或習慣性做出這些動作,其症狀乃肇因於腦內多巴胺不平衡。治療方式一般採取抗精神病藥抑制症狀,或行為治療等。症狀通常時好時壞,與患者所處環境造成的心理壓力有一定的相關性,家庭、學校與社會對此疾病的不認識或多或少會加深正常人與妥瑞氏症患者間的誤解,進而誘發更強烈的症狀。常見的誤解例如:把妥瑞氏症患者當成調皮搗蛋的壞習慣,進而要求患者以接受體罰等方式刻意矯正其抽動症狀[7]。
抽動症在單一妥瑞氏症患者身上亦非一成不變,聲音型抽動症患者有可能轉變或合併成為運動型抽動症。
通常,妥瑞氏症不會只以單一的聲音型或運動型抽動症狀出現,常伴隨強迫症、穢語症、注意力缺失與過動症等。其確診亦不能以單一抽動症狀的發生而斷言之。另外,妥瑞氏症常被誤診為氣喘、眼睛過敏或呼吸道綜合症等,在(被)診斷時需格外留意。
診斷
編輯1885年,妥瑞氏症首先由法國醫生喬治·吉勒·德拉圖雷特發現並描述,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抽動性疾病,包括運動抽動、聲音抽動以及綜合抽動。診斷標準包括:在18歲以前發病,有不斷復發、無法由意志控制、快速且盲目的影響大部分肌肉群的動作痙攣或多種聲音痙攣。在一個階段內,可能的嚴重程度可以有變化,而症狀會持續一年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該診斷標準是相對於個人,並不是絕對的。很少有妥瑞氏症的發病在21歲後,且「無法由意志控制」的標準很難定義。實際上,有些病人會有一種內部意志驅使運動的感覺,並伴隨着心理緊張以及焦慮。該診斷標準裡,並沒有提及妥瑞氏症病人經常會表現出來的其他缺陷,例如:注意力問題、強迫症以及ADHD問題。
症狀
編輯症狀多元且因人而異,且會隨環境而症狀程度有所差異,例如患者的精神壓力狀況。常見症狀有:身體特定部位抽動(例如抖肩膀、甩頭、眨眼等)、說話速度快速、發出噪音、重複廣播或電視所聽過的話、說話搭配特定的口頭禪或語句等等。
治療和管理
編輯藥物治療
編輯常用於控制妥瑞氏症的藥物有 Haldol(好度液)、齊拉西酮(Ziprasidone)、Pimozide(哌迷清;匹莫齊特)、Resperidol(理思必妥)、安立復(Abilify)等藥物[9]。皆有其效果及副作用。上述抗精神病藥物多需搭配對應的抗副作用藥物使用,例如安立復常需配合苯海索(Benzhexol)使用。
分類 | 適應症 | 藥品學名 | 藥品商品名 | 作用機轉 | 副作用 |
---|---|---|---|---|---|
正腎上腺素致效劑 | 抽動綜合症 | ||||
典型抗精神病劑
(多巴胺受體 D2拮抗劑) |
抽動綜合症 | ||||
非典型抗精神病劑
(多巴胺受體 D2及血清素5-HT2拮抗劑) |
抽動綜合症 | ||||
非典型抗精神病劑
(多巴胺受體 D2及血清素5-HT2部份致效劑) |
抽動綜合症 | ||||
多巴胺消除劑 | 抽動綜合症 |
行為治療
編輯認知行為治療和習慣反轉訓練可以用來訓練妥瑞氏症(合併強迫症)患者來察覺與自我管理抽動綜合症,此兩種訓練需要由專業的心理師負責執行,其效度尚待大規模統計資料來確立。
坊間有許多民俗療法如氣功等,尚無大規模統計資料來確立其效度。
一些醫學研究指出[10],正念減壓(MBSR)課程有對於妥瑞症的症狀減輕來說有一定的統計學顯著性。
手術
編輯已知的手術治療方式有腦深層刺激手術,為實驗性質侵入性治療方式,醫師通常不會主動建議使用手術治療妥瑞氏症。
著名病友
編輯文化影響
編輯影視作品
編輯- 2008年美國電影《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講述一名妥瑞氏症患者通過自強不息的努力,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真實故事。
- 2010年德國電影《文生去看海》講述妥瑞氏症。[17]
- 2014年韓國迷你連續劇《沒關係,是愛情啊》(괜찮아, 사랑이야),李光洙 (演員)飾演的配角患有妥瑞氏症。
- 2017年台灣偶像劇《浮士德的微笑》,劉奕兒飾演的女主角患有妥瑞氏症。
- 2018年台灣電視電影《阿青,回家了》,沈建宏飾演的男主角-楊青,患有妥瑞氏症。
- 2018年印度電影《我的嗝嗝老師》(英語:hichki),導演:Siddharth Malhotra ,主演:拉妮·瑪克赫吉(Rani Mukherjee)
- 2019年美國電影《布魯克林秘案》,愛德華·諾頓飾演的男主角患有妥瑞氏症。
- 2020年新加坡電視劇《快樂王子》(Happy Prince),陳羅密歐飾演的男主角患有妥瑞氏症。
出版物
編輯- 《站在學生前面》,遠流出版。
- 《勇氣之歌》,智園出版。
- 《又抖又叫——鬥陣妥瑞症》,新迪出版。
- 《我生氣,但我更爭氣!》,張老師文化。
- 《我不是外星人》,褔地出版。
- 《我的嗝嗝老師》出品公司印度YRF電影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 《阿內喔》,怎麼了出版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Tourette Syndrome Fact Sheet. NINDS. 16 April 2014 [18 Octo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03-23).
- ^ Singer HS. "Tourette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 Handb Clin Neurol. 2011;100:641–57. doi:10.1016/B978-0-444-52014-2.00046-X PMID 21496613. Also see Singer HS. "Tourette's syndrome: from behaviour to biology". Lancet Neurol. 2005 Mar;4(3):149–59. doi:10.1016/S1474-4422(05)01012-4 PMID 15721825.
- ^ Robertson MM.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 the complexities of phenotype and treatment". Br J Hosp Med (Lond). 2011 Feb;72(2):100–7. PMID 21378617
- ^ 存档副本. [202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8).
- ^ 存档副本. [2023-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2).
- ^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神經學組. 兒童抽動障礙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實用版)[J].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17,32(15):1137-1140. DOI: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7.15.005
- ^ A319. 他不是故意的—談妥瑞氏症. 馬偕院訊. [2016-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29).
- ^ 認識2-15歲發作的妥瑞氏症. 天才領袖. [2022-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08).
- ^ 林佩蓉、張思平、童承福. 中西醫治療妥瑞症. 藥學雜誌. [2016-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 ^ Hannah E., Zayda Vallejo, Jessica Rasmussen, Katherine Crowe, Elizabeth Rosenfield, Sabine Wilhelm.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for Tourette syndrome and chronic tic disorder: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doi:10.1016/j.jpsychores.2014.08.001.
- ^ 11.0 11.1 Murray 1979、Stern, Burza & Robertson 2005
- ^ 12.0 12.1 Wiltshire 1991,第24頁
- ^ 13.0 13.1 DeMaria 1994,第5–6頁
- ^ Danois, Alejandro. Mahmoud Abdul-Rauf, aka The Artist Formerly Known as Chris Jackson. TheShadowLeague.com. June 4, 2014 [April 22,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6) (英語).
- ^ Howard, Johnette. With Very Strong Will, Abdul-Rauf Finds a Way : Basketball: Tourette's syndrome, an oft-misunderstood neurological disorder caused by a chemical imbalance in the brain, goads Nuggets's star along. LA Times. March 27, 1994 [March 7,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8) (英語).
- ^ Jim Eisenreich Foundation. Retrieved on 2006-02-18.(英文)
- ^ 開眼電影網上《Vincent will Meer 文生去看海》的資料(繁體中文)[2015-12-20]
延伸閱讀
編輯- Murray, TJ, Dr Samuel Johnson's movement disorder,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 (6178), 16 June 1979, 1 (6178): 1610–14, PMC 1599158 , PMID 380753, doi:10.1136/bmj.1.6178.1610.
- Stern, JS; Burza, S; Robertson, MM, Gilles de la Tourette's syndrome and its impact in the UK, Postgrad Med J, January 2005, 81 (951): 12–9, PMC 1743178 , PMID 15640424, doi:10.1136/pgmj.2004.023614,
It is now widely accepted that Dr Samuel Johnson had Tourette's syndrome
. - Wiltshire, John, Samuel Johnson in the Medical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521-38326-9.
- DeMaria, Robert, Jr., The Life of Samuel Johnson, Oxford: Blackwell, 1994, ISBN 1-55786-664-3.
- Kushner, HI. A Cursing Brain?: The Histories of Tourette Syndro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0-674-00386-1.
- Olson, S. "Making Sense of Tourette's" (PDF). Science. 2004 Sep 3;305(5689):1390–92. doi:10.1126/science.305.5689.1390 PMID 15353772
外部連結
編輯- 開放目錄專案中的「妥瑞氏症」
- Tourette's Syndrome: minimizing confus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 blog by Roger Freeman, MD, clinical head of the Neuropsychiatry Clinic, British Columbia's Children's Hospital, professional 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the Tourette Syndrome Foundation of Canada, and former member of the Tourette Syndrome Association Medical Advisory Board. Dr. Freeman has over 180 journal-published articles on PubM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James Naughtie talks to Touretteshero co-founder Jess Th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Radio 4, 19 April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