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
孟買(英語:Mumbai,印地語:मुम्बई;馬拉提語:मुंबई, Muṃbaī /mumbəi/;也稱為Bombay,馬拉地語為बॉम्बे,是1995年前的正式名稱),是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2018年,孟買市人口為1998萬人。[7]都會區已達2364萬,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鄰近郊區的孟買大都會區(MMR)人口為2500萬,是世界第七大城市。孟買是排名世界第八位的大都會區。2015年,孟買大都會區的人口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8]。孟買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爾塞特島。 孟買港是深水良港。[9]孟買擁有重要的金融機構,諸如印度儲備銀行、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和許多印度公司的總部。由於其相對較高的生活水準,使其成為文化的大雜燴。孟買擁有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和象島石窟及該市獨特的英式建築群等數項世界遺產,市內擁有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
孟買 印地語:मुम्बई 馬拉提語:मुंबई | |
---|---|
城市 | |
坐標:19°04′33″N 72°52′39″E / 19.0758°N 72.8775°E | |
國家 | 印度 |
邦 | 馬哈拉施特拉邦 |
縣 | 孟買市區縣 孟買郊區縣 |
曾用名 | Bombay |
本地語言 | 馬拉地語 |
定居 | 1507年 |
語源 | 孟巴提毗寺 |
政府 | |
• 類型 | 市長議會制 |
• 行政機構 | 大孟買市政機關 |
• 市長 | 基肖里·佩德內卡 (Kishori Pednekar) (SS) |
• 市政官 | 普拉文·帕德西 (Praveen Pardeshi) [1] |
面積 孟買是印度最大的都會區[2]。 | |
• 城市 | 603 平方公里(233 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4,355[2][3] 平方公里(1,681.5 平方英里) |
海拔 | 14 公尺(46 英尺) |
人口(2011年)[4][5] | |
• 城市 | 12,478,447人 |
• 排名 | 第1位 |
• 密度 | 22,937人/平方公里(59,410人/平方英里) |
• 都會區[6] | 18,394,912 |
• 都市區排名 | 第1位 |
• 城市群 | 20,748,395(第2位) |
時區 | IST(UTC+5:30) |
郵政編碼 | 400 001 to 400 107 |
車輛號牌 | MH 01–02–03–47 |
網站 | www |
組成孟買的七島最初是馬拉地語族科里人的家園,這些人起源於古吉拉特邦。幾世紀以來,這些群島一直由原住民控制,後來割讓給葡萄牙帝國,英王查理二世時割讓給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隨著主要道路和鐵路的建設,1845年完成的填海工程將孟買轉變為阿拉伯海的主要海港。19世紀的孟買以經濟和教育發展為特徵。在20世紀初期,它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堅實基礎。
孟買是印度的金融,商業和娛樂之都,它是世界十大商業中心之一。其佔印度GDP的6.16%,印度工業總產值的25%,印度海洋貿易的70%(尼赫魯港)。該市擁有重要的金融機構以及眾多印度公司和跨國公司的公司總部。它也是印度一些主要的科學和核研究所的所在地。該市是印地語影視(寶萊塢)和馬拉地語電影業的荷里活。
名稱
編輯孟買的名稱起源於印度教女神孟巴(मुंब,雪山神女化身之一,漁民的保護神)的馬拉地語名稱[10]。16世紀,當葡萄牙人到達這一地區,他們給這個地方起過很多名稱,最終固定為Bombaim,在今天的葡萄牙語中仍很常用。在17世紀大英帝國擁有該地後,稱為Bombay,在馬拉地語和古吉拉特語中稱為Mumbai或Mambai,在印地語、烏爾都語和波斯語中稱為Bambai(बम्बई)。[11] 1995年,該市名稱被正式改為मुम्बई(Mumbai),但舊稱Bombay仍被該市一些居民和著名機構所廣泛使用。
歷史
編輯興起
編輯在孟買北部發現的人造器物顯示這些島嶼自從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居住。[12]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來到這裡的古希臘人將這裡稱為「海薄達埃希亞」(Heptanesia),意即「七個島」。公元前3世紀,這些島嶼是孔雀王朝的一部分,由信奉佛教的皇帝阿育王統治。後來印度教的希爾哈拉王朝統治這些島嶼,直到1343年被穆斯林的古吉拉特王國吞併。群島上一些最古老的建築物– 象島石窟和華爾克希瓦廟宇建築群可以追溯到這一時期。
殖民地時代
編輯1534年12月23日,葡萄牙人從古吉拉特蘇丹巴哈杜爾·沙手中得到這幾個島嶼。1661年6月23日,葡萄牙布拉干薩的凱瑟琳嫁給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這幾個島嶼作為嫁妝送給英國。1668年9月,這幾個島嶼又被轉租給英國東印度公司,每年的租金為10英鎊。公司在島嶼的東岸建造了深水港,作為他們前來南亞次大陸的第一個停靠港口。城市人口迅速增長,從1661年的10,000人,增長到1675年的60,000人;168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其總部從蘇拉特遷到孟買。該市最終成為孟買管轄區的總部。
從1817年起,該市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大型土木工程將這組群島合併成一大塊。這個工程稱為霍恩比填海工程,完成於1845年,導致城市面積猛增數倍,達到438平方千米。1853年,連接孟買和塔那的鐵路通車,這是印度第一條客運鐵路線。在美國內戰期間(1861年—1865年),孟買成為世界首要的棉花交易市場,帶來了該市經濟的繁榮。不久,隨着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孟買的城市地位變得更加重要,成為阿拉伯海上最大的海港之一。[13]
在其後三十多年中,該市成長為一個主要中心城市,刺激了該市基礎設施的改進和許多機構興修建築物。1906年,該市的人口膨脹到100萬,名列印度第二位,僅次於加爾各答。作為孟買管轄區的首府,它也是印度獨立運動的主要基地,聖雄甘地在1942年發起的退出印度運動是該地最突出的事件。
獨立以後
編輯1947年印度獨立以後,該市成為孟買邦首府。1950年,該市擴展到現有界限,合併了北面撒爾塞特島的一部分。
1955年,印度各邦開始按照語言進行重組,孟買邦的馬拉地人和古吉拉特人要求把該邦劃分為馬哈拉施特拉和古吉拉特兩個語言邦,同時對於孟買市的歸屬產生了嚴重的爭議,其中一種意見是該市單獨成立一個自治的城市邦。馬拉地人堅持孟買成為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為此甚至引發了大規模的騷亂和流血衝突。雖然最終他們的抗議取得了成功,但其間曾發生過警察開火殺死105人的慘劇。1960年5月1日,以孟買為首府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宣告成立。
1970年代末,孟買取代加爾各答成為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建築業繁榮興旺,大批移民流入。在1966年成立的濕婆神軍黨聲稱要捍衛「土地之子」(馬哈拉施特拉邦本地人)的權利。1992年,該市在大規模宗派暴力之後,長期的社會結構被撕裂,引起生命財產的廣泛損失。數月之後,3月12日,孟買黑社會在幾個城市地標製造了1993年孟買連環爆炸案,大約300人喪生。1995年11月22日,該市名稱由Bombay更名為Mumbai。
2006年,在孟買發生了2006年7月11日孟買火車連環爆炸案,數枚炸彈幾乎同時在孟買郊區鐵路爆炸,造成超過200人喪生。[14]
2008年,在孟買又發生了連環恐怖襲擊,造成164人死亡,至少308受傷。
地理
編輯孟買的面積為437.77平方公里,位於印度西海岸外的撒爾塞特島,瀕臨阿拉伯海。孟買大部分地方的平均海拔為10到15米,其中以孟買的北部地形起伏較大,該市的最高點高450米。[15][16]
孟買的飲用水源由5個湖泊供應,其中有3個湖泊位於都會區界限以內,這3個湖泊中又有2個位於桑賈伊·甘地國家公園內。孟買市內還有3條小型河流,都發源於國家公園。該市的海岸線非常曲折,呈鋸齒狀,因此擁有眾多的港灣。在撒爾塞特島的東海岸,被大片的紅樹林沼澤所覆蓋,擁有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西海岸有2個海灘,稱為珠湖海灘和焦伯蒂海灘。
由於靠近海洋,覆蓋市區的土壤以沙土為主。在郊區,覆蓋的土壤則主要是衝擊土,相當肥沃。該地區的地下岩石由黑色德干玄武岩組成,其酸鹼度可以追溯到白堊紀晚期和第三紀早期的地質時代。孟買位於地震活躍帶[17]。該地區被歸類為三類地區,意味着未來也許會爆發一場震級為里氏6.5級的地震。
孟買在印度被歸類為大都會,在大孟買自治市的管理之下,下設兩個獨立的區——市區和郊區,分別作為馬哈拉施特拉邦2個單獨的區。通常,孟買的市區又稱為島城。[18]
氣候
編輯由於地處熱帶,瀕臨阿拉伯海,該市的氣候大體上可分為兩個主要季節-濕季和乾季。濕季介於五月和十月之間,特點是濕度很高,氣溫超過30℃。在六月和九月之間,季風給這座城市帶來豐沛的降雨,占該市年降雨量2,200毫米的絕大部分。該市最大年降雨量為3,452毫米(1954年)。[19]單日最高降雨量為944毫米(2005年7月26日)。[20]
乾季介於十一月和四月之間,特點是濕度中等,氣溫溫暖或炎熱。在一月到二月期間,涼爽的北風使得該市略帶寒意。通常每年的溫度介於11℃到38℃之間。有記錄的最高氣溫是43.3℃,最低氣溫是7.4℃(1962年1月22日)。[21]
孟買(克拉巴) 1981–2010年, 極端天氣:1901–2012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37.0 (98.6) |
38.3 (100.9) |
41.7 (107.1) |
40.6 (105.1) |
39.7 (103.5) |
37.2 (99.0) |
35.6 (96.1) |
33.8 (92.8) |
35.6 (96.1) |
39.5 (103.1) |
38.4 (101.1) |
36.7 (98.1) |
41.7 (107.1) |
平均最高溫 °C(°F) | 34.4 (93.9) |
34.9 (94.8) |
35.8 (96.4) |
35.1 (95.2) |
35.4 (95.7) |
35.0 (95.0) |
32.1 (89.8) |
31.7 (89.1) |
32.7 (90.9) |
36.4 (97.5) |
36.3 (97.3) |
35.3 (95.5) |
37.6 (99.7) |
平均高溫 °C(°F) | 30.2 (86.4) |
30.2 (86.4) |
31.5 (88.7) |
32.7 (90.9) |
33.8 (92.8) |
32.2 (90.0) |
30.0 (86.0) |
29.7 (85.5) |
30.6 (87.1) |
33.0 (91.4) |
33.5 (92.3) |
32.2 (90.0) |
31.6 (88.9) |
日均氣溫 °C(°F) | 24.9 (76.8) |
25.3 (77.5) |
27.1 (80.8) |
28.9 (84.0) |
30.5 (86.9) |
29.3 (84.7) |
27.8 (82.0) |
27.4 (81.3) |
27.8 (82.0) |
28.9 (84.0) |
28.4 (83.1) |
26.5 (79.7) |
27.7 (81.9) |
平均低溫 °C(°F) | 19.3 (66.7) |
20.2 (68.4) |
22.7 (72.9) |
25.0 (77.0) |
27.1 (80.8) |
26.5 (79.7) |
25.4 (77.7) |
25.1 (77.2) |
25.0 (77.0) |
24.8 (76.6) |
23.2 (73.8) |
20.9 (69.6) |
23.8 (74.8) |
平均最低溫 °C(°F) | 16.0 (60.8) |
17.1 (62.8) |
20.0 (68.0) |
22.9 (73.2) |
25.0 (77.0) |
23.3 (73.9) |
23.3 (73.9) |
23.3 (73.9) |
23.1 (73.6) |
22.8 (73.0) |
20.7 (69.3) |
17.7 (63.9) |
15.6 (60.1) |
歷史最低溫 °C(°F) | 11.7 (53.1) |
11.7 (53.1) |
16.3 (61.3) |
20.0 (68.0) |
22.8 (73.0) |
21.1 (70.0) |
21.7 (71.1) |
21.7 (71.1) |
20.0 (68.0) |
20.6 (69.1) |
17.8 (64.0) |
12.8 (55.0) |
11.7 (53.1) |
平均降雨量 mm(英寸) | 0.9 (0.04) |
0.2 (0.01) |
0.4 (0.02) |
0.5 (0.02) |
20.2 (0.80) |
530.2 (20.87) |
711.6 (28.02) |
493.8 (19.44) |
330.4 (13.01) |
78.4 (3.09) |
14.9 (0.59) |
2.6 (0.10) |
2,184.1 (85.99) |
平均降雨天數 | 0.1 | 0.0 | 0.1 | 0.1 | 0.7 | 13.8 | 21.2 | 19.7 | 13.4 | 3.4 | 0.5 | 0.1 | 73.2 |
平均相對濕度(%) (17:30 IST) | 62 | 62 | 63 | 66 | 68 | 77 | 85 | 84 | 80 | 72 | 65 | 63 | 71 |
月均日照時數 | 282.1 | 271.2 | 282.1 | 279.0 | 272.8 | 138.0 | 80.6 | 77.5 | 147.0 | 238.7 | 267.0 | 275.9 | 2,611.9 |
日均日照時數 | 9.1 | 9.6 | 9.1 | 9.3 | 8.8 | 4.6 | 2.6 | 2.5 | 4.9 | 7.7 | 8.9 | 8.9 | 7.2 |
數據來源1: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sun 1971–2000)[22][23][24] | |||||||||||||
數據來源2:Tokyo Climate Center (mean temperatures 1981–2010)[25] |
經濟
編輯孟買貢獻了全印度10%的工人崗位,徵收所得稅的40%,徵收關稅的60%,中央徵收特許權稅的20%,印度對外貿易的40%,和400億印度盧比(6.5億美元)的社團稅。[26]許多印度金融機構將總部設在孟買南區,包括孟買證券交易所、印度儲備銀行、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印度政府造幣廠。許多外國銀行和金融機構也在這個區域設立分支機構。
直到1980年代,孟買的繁榮很大程度上依靠紡織廠和海港,但當地經濟已經變得多樣化,包括工程、鑽石拋光、衛生保健和信息技術。孟買作為邦首府的身份意味着邦和聯邦政府的雇員在該市的勞動力中占很大比重。孟買還擁有大批不熟練和半熟練的勞動人口,基本上只能依靠充當叫賣小販、出租車司機、技工或其他藍領職業謀生。港口和航運業直接或間接地僱傭了大批居民。
娛樂業是孟買另一個重要部門。印度大部分重要電視和衛星網絡以及主要出版社都將總部設在孟買。印地語電影業的中心寶萊塢,連同它的最大的攝影棚也都位於孟買。馬拉地語影視業的基地也位於孟買。
孟買作為印度的商業首都,它和印度其餘地方,一起見證了1991年經濟自由化以來,金融、信息技術、出口、服務業和業務流程外包的繁榮。孟買的中產階級在這次繁榮中受益最多,並推動了隨之而來的消費繁榮。
行政
編輯城市官員 | ||
市長 | 舒布哈·羅爾 | 2007年3月10日 |
市政官 | 約翰尼·約瑟夫 | 2004年2月29日 |
安全長官 | 德漢南傑·加德哈夫 | 2007年3月7日 |
司法長官 | 維傑帕特·辛漢尼亞 | 2005年, 12月19日 |
縣稅收長 | 馬赫施·帕塔克 | - |
該市由大孟買市政機關(BMC)進行管理,執行權屬於市政官,由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任命。市政機關包括24個行政區的227名由直接選舉產生的議員,[27] 5名由推薦產生的議員,和一名榮譽性的市長。市政機關管理大都會區與市民需求相關的多項事務。一名副市政官監督各個行政區。幾乎所有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黨都參與該市的選舉。
大都會區包括馬哈拉施特拉邦的2個縣(孟買市區和孟買郊區),每個縣設一名縣稅收長,管理聯邦政府的財產與稅收,並負責監督在該市舉行的選舉。
孟買警察局由一名安全長官指揮,分為7個警區和17個交警區,每個警區由一名副安全長官領導。交通警察歸屬於孟買警察局,實行半自治的管理。
孟買是孟買高級法院的所在地,這個法院的管理權限達到馬哈拉施特拉邦、果阿邦和達曼和第烏、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聯邦屬地。
該市在印度國會有6個席位,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議會有34個席位。
交通
編輯由於缺少汽車停車位、交通阻塞以及道路條件總體不佳(特別是在雨季),大部分孟買居民上下班依靠公共交通。該市是2個鐵路公司的總部–中央鐵路公司,總部位於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前維多利亞終點站,印度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和西部鐵路公司,總部靠近教堂門。該市交通的脊柱,孟買郊區鐵路最初興建於1853年3月,是英國人在印度興建的第一條鐵路,也是全亞洲最古老的一條鐵路。這個鐵路系統由3個南北向貫穿全市的單獨的網絡組成,按照人口的地理分布與商業區的位置修建,構成孟買大運量運輸的主要模式。孟買郊區鐵路以其利用程度與乘客密度特別之高而著稱。西部鐵路公司在城市西部運營,而中央鐵路公司覆蓋大都會區中部和東北部。線路都延伸到了遠郊地區,總長度約為125公里。海港線是中央鐵路公司的一條郊區線路,長達54公里,沿着該市的東南部,靠近船塢,並延伸到新孟買。孟買通過印度鐵路與印度大部分地區有便捷的聯繫。而孟買地鐵計畫中,17.5公里20站。
當局修建了孟買單軌火車和孟買地鐵,並將分期延伸,以舒緩現有交通網絡擁擠的問題。孟買單軌火車已於2014年2月初通車。
公共汽車由市立的孟買供電交通公司(BEST)運營,幾乎覆蓋整個大都會區,以及新孟買和塔那的一部分。公共汽車用於中短途交通,而火車對長距離運輸更為經濟。BEST車隊由單層公共汽車、雙層公共汽車和空調車組成。
黑色和黃色出租汽車可以搭載4名帶行李的乘客,覆蓋大部分都會區。自動人力車只允許在郊區行駛,是那裡主要的交通形式。這些三個輪子的車輛能夠容納3名乘客。
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國際機場是印度最繁忙的機場,運營貨運和國際航班,而運營國內航班的Santa Cruz已併為該機場第一航廈。附近的珠湖機場是印度第一個機場,現在充當飛行俱樂部和直升飛機場。
由於其獨特的地形,孟買擁有世界最好的天然港口之一,承擔該國50%的客運,以及貨運中的很大份額。這裡也是印度海軍的重要基地。[28]從輪渡碼頭可以搭載便宜的輪渡前往該地區的島嶼和海灘。
公用事業
編輯該市飲用水由政府負責供應,大部分來自圖爾西湖和維哈爾湖,以及更北面的幾個湖泊。在班杜普有亞洲最大的水過濾廠。政府還負責全市的道路保養和垃圾收集。幾乎所有孟買每天的垃圾(7,800公噸)[29]都運往西北部的果賴、東北部的穆隆德,和東部的德奧納的垃圾場。污水處理在沃里和班德拉進行。
市區的電力由公營的孟買供電交通公司(BEST)負責供應,在郊區則由瑞萊恩斯、塔塔集團和馬哈拉施特拉邦供電有限公司負責。該市大部分電力來源於水電和核能。最大的電話服務商是邦立的馬漢那加電話有限公司(MTNL),在2000年以前壟斷經營固定電話和手機服務。手機覆蓋範圍廣泛,主要服務商是奧蘭治公司、機場酒店公司、BPL集團、瑞萊恩斯電信公司和塔塔電信。GSM和CDMA服務在該市都可使用。寬帶網在該市正在增長,MTNL公司和塔塔集團是主要服務商。
人口
編輯孟買有1800萬人口,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29,000人。男女比例為1000:811 –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是由於許多男性離開鄉村,來此尋找工作。[30]
孟買的宗教信仰包括印度教(占人口的68%)、伊斯蘭教(占人口的17%)、基督教和佛教(分別占4%)。其餘的人則屬於祆教、耆那教、錫克教、猶太教和無神論。[31]
根據1991年的人口統計,孟買的民族有馬拉地人(42%)、古吉拉特人(18%)、北印度人(21%)、泰米爾人(3%)、信德人(3%)等。
按照其城市規模,孟買的犯罪率屬於中等。2004年報道孟買發生27,577起刑事案件,比2001年的30,991起下降了11%。該市的主要監獄是亞瑟路監獄。[32]
孟買和其他印度大都市一樣,有許多通曉數種語言的人。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官方語言馬拉地語使用廣泛,在街頭還流行一種印地語的一種口語形式——孟買腔(Bambaiya),這是 一種印地語與馬拉地語、英語和一些人們發明的口語詞彙的混合。英語使用廣泛,是該市白領工作者使用的主要語言。大部分的印度語言在孟買的人口中都被不同程度地使用;其中使用最廣的是古吉拉特語、埃納德語和泰米爾語。
像其他許多發展中國家快速增長的大城市一樣。孟買遭遇同樣嚴重的城市化問題—存在大量的貧困人口,公共健康、職業和教育水準欠佳。由於孟買的發展空間嚴重不足,許多市民的住所極為狹小,而象樣的住宅通常又遠離工作場所,因此有大批人群需要依賴擁擠的長距離客運,這又造成嚴重的道路擁堵。根據《商業周刊》,孟買大約43%的人口住在棚戶區和貧民窟。儘管賣淫在印度屬於非法,孟買還是擁有數量龐大的尼泊爾性工作者,其人數估計超過10萬。[33]在女性性工作者中艾滋病病毒高度流行(自1993年以來一向高於50%[34][35]),導致艾滋病在該區域和全國的廣泛傳播。
|
|
文化
編輯孟買的許多居民選擇靠近火車總站居住,以方便前往工作場所,因為每天在路上要花費大量時間。因此,許多人生活節奏很快,很少有時間從事社會活動。孟買居民用高音喇叭慶祝印度和西方節日。
大都會區有它自己的當地路邊快餐口味,包括瓦達帕夫(蓬鬆麵包劈開一半,填入鍋貼)、潘尼普里(油炸crêpe和羅望子和扁豆調味料)、帕夫布哈吉(蓬鬆麵包加上油炸蔬菜)和布赫普里(爆米花混合物),而且印度南部菜和中國菜都非常普遍。世界性的居民在烹飪、音樂、電影和文學方面有各自獨特的口味,既有印度的也有國際的。2004年,孟買的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象島石窟均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孟買是印度電影的誕生地(1896年7月7日在此拍攝印度第一部電影)[36],最初是無聲電影,後來在20世紀初加上了馬拉地語對話——印度最古老的電影配音。孟買還以大量的電影院自豪,包括亞洲最大的IMAX圓頂劇院,在這裡唱主角的是寶萊塢、馬拉地語和好萊塢電影。許多電影節會熱鬧整整一年。除了迎合影迷,該市擁有繁榮興旺的戲劇傳統(包括當地語言戲劇和英語戲劇)。當代藝術在政府投資的美術館和私人商業美術館中都得到很好的表現。政府投資的美術館包括賈汗季美術館和現代藝術國家美術館。孟買亞洲文會建於1833年,是該市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該市還擁有印度大部分的高層建築。最著名的博物館是威爾士親王博物館和甘地博物館。
孟買是印度性工作者人數最多的城市之一。[33]儘管賣淫非法,孟買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密集的紅燈區之一——卡馬提普拉(多數來自尼泊爾)。
孟買的友好城市有:
國別 | 城市名稱 | 建立時間 |
---|---|---|
俄羅斯(前蘇聯) | 聖彼得堡 | 1963年[37] |
日本 | 橫濱 | 1965年6月26日[38] |
德國(原西德) | 斯圖加特 | 1968年3月30日[39][40] |
美國 | 洛杉磯 | 1972年6月1日[41] |
土耳其 | 伊茲密爾 | 1997年3月13日[42] |
巴基斯坦 | 卡拉奇 | 2008年5月8日[43][44] |
英國 | 倫敦 | 2008年[45] |
中國 | 上海 | 2014年[46] |
媒體
編輯孟買擁有眾多的報社、電視台和廣播電台。比較受歡迎的孟買本地出版的英語報紙有《印度時報》和《印度快報》等。馬拉地語報紙有《洛沙塔》(Loksatta)、《薩卡爾》(Sakaal)和《馬哈拉施特拉時報》。除此以外,還有用其他印度語言出版的報紙。孟買還擁有印度最古老的報紙——《孟買新聞》,1822年起用古吉拉特語和英語出版。1832年,第一份馬拉地語報紙也誕生在孟買。[47]
國家電視廣播公司全印電視台提供2個免費的地面頻道,而3個主要有線電視網服務大部分家庭,其中較受歡迎的頻道包括Zee Marathi、DD Sahyadri、Zee TV、Star plus(星空)這四個頻道和一些新聞頻道。通過有線電視,孟買家庭能接收超過100個電視頻道,其中大多數製作為迎合該市通曉數種語言的大眾。大都會區還有許多跨國媒體公司的中心。
教育
編輯孟買的學校中既有「市立學校」(市政機關開辦),又有私立學校(由信託機構或私人開辦,通常也接受政府資助)。許多居民選擇將子女送入私立學校就讀,因為它們基礎比較紮實,並且使用英語作為教育媒介。所有的私立學校都附屬於馬哈拉施特拉邦中學證書部(SSC)、或者全印印度中等教育證書(ICSE)和中央中等教育委員會(CBSE)。對屬於ICSE和CBSE系統,以及天主教修道院或耶穌會所開辦的學校,需求都特別之大。政府開辦的公立學校缺乏許多設備,但這是窮人的唯一選擇,因為他們付不起私立學校昂貴的學費。
在10+2+3學制下,孟買的學生需要先接受為時10年的中小學教育,然後進入2年制的專科學校,在那裡他們從三大領域中選擇一個:文科、商業或理科。隨後或者在某一領域內學習綜合課程,或者學習一門專業課程,如法學、工程學、醫學等。該市的大多數學院都附屬於孟買大學,因而就畢業的學生而言,該大學是世界最大的大學之一。在孟買還有印度最主要的工學院之一——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和SNDT女子大學。
孟買擁有印度2個重要的研究機構–塔塔基礎研究協會(TIFR)和布哈布哈原子研究中心(BARC)。
體育
編輯和印度其他地方一樣,板球也是孟買最為流行的一項運動[48]。板球比賽通常在遍布全市的操場上進行。後院板球是板球的一種改良形式,可以在該市狹窄的小巷中進行,特別常見於星期日。孟買還誕生了幾名國際著名的板球選手,屬於印度板球管理委員會(BCCI)。該市對國際板球賽事極為關注,每當印度板球隊參加重要比賽的數日內,該市幾乎陷入了停頓狀態。該市共有2個國際板球體育場:萬克和德體育場和布賴伯恩體育場。當地的孟買板球隊是該國頂級國內板球巡迴賽中最強的競爭者之一。
總體說來,足球在孟買受歡迎的程度雖然比不上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果阿,但是在漫長的雨季,由於無法進行其他的戶外運動,足球在孟買也是一項頗受歡迎的運動。在孟買,世界盃足球賽是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印度的國球曲棍球,近年來則急劇衰落,在普及方面輸給了板球,儘管有許多孟買球員在國家隊效力。
其他運動主要在在眾多的俱樂部和競技場進行,包括草地網球、壁球、檯球、羽毛球、乒乓球和高爾夫球。孟買還進行橄欖球比賽,是印度極少進行此項運動的城市之一。每年二月,孟買在馬哈拉希米賽馬場舉辦的賽馬會,都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屆時會有不少衣着時尚的上流人士參與。其他運動如排球和籃球則主要流行於大中學校。
參看
編輯- 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
- 孟買人工洗衣場(Mahalaxmi Dhobi Ghat)[49]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Sitaram Kunte new commissioner of Mumbai civic body. DNA India (Mumbai, India). Press Trust of India. 2012-04-30 [201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16).
- ^ 2.0 2.1 Mumbai metropolitan area. Projectsecoa.eu. [2013-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6日) (意大利語).
- ^ Peri-urban water and sanitation services policy, planning and method 2010,第286頁.
- ^ Cities having population 1 lakh and above (PDF). censusindia. The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011-1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5-07).
- ^ Ranking of districts of Maharashtra by population size 2011. CensusIndia.gov.in. [2011-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 ^ India: Major Agglomerations. citypopulation.de. [2014-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17).
- ^ 存档副本. [2007年3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21日) (英語).
- ^ 世界城市人口2005年数据及2015年预测 (PDF). [2007年3月29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6年8月9日) (英語).
- ^ Manorama Yearbook 2006.
- ^ Samuel Sheppard. Bombay Place-Names and Street-Names. 孟買:時報出版社. 1917年: 104–105.
- ^ Sujata Patel; Jim Masselos. Bombay and Mumbai: Identities, Politics and Populism. 德里: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3年: 4.
- ^ (英文)www.touroperatorsinindia.com. 孟买. [2007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23日).
- ^ Mariam Dossal. Imperial Designs and Indian Realities:孟买城市规划1845-1875. 德里: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1年.
- ^ 印度:零暴力到恐怖主义. Associated Press via CNN. 2006-07-16 [2006-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7-19).
- ^ 孟买之肺.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5).
- ^ Krishnadas Warrier. Bhramanti.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 ^ 孟买的地震环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3).,TIFR - Theoretical Physic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 ^ MMRDA Project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6).[ ],Mumbai Metropolitan Region Development Authority (MMRDA).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31).
- ^ (英文)Department of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Maharashtra). 孟买规划. [2007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3月10日).
- ^ (英文)Three drown as heavy rain lashes Mumbai for the 3rd day. 2006年7月3日 [2007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23日).
- ^ (英文)极端气温. [2007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16日).
- ^ Station: Mumbai (Colaba) Climatological Table 1981–2010 (PDF). Climatological Normals 1981–2010. 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509–510. January 2015 [2020-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2-05).
- ^ Extremes of Temperature & Rainfall for Indian Stations (Up to 2012) (PDF). 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M146. December 2016 [2020-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2-05).
- ^ Table 3 Monthly mean duration of Sun Shine (hour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India (PDF). Daily Normals of Global & Diffuse Radiation (1971–2000). 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M-3. December 2016 [2020-03-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02-05).
- ^ Normals Data: Bombay/Colaba - India Latitude: 18.90°N Longitude: 72.82°E Height: 9 (m).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202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1).
- ^ Manorama Yearbook 2003. : 678.
- ^ 大孟买市政机关. [2007年3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27日) (英語).
- ^ Matthew, K.M. Malaya Manorama. Manorama Yearbook 2003. : 524 (英語).
- ^ 印度时报,孟买版. 2005-04-19: 2.
- ^ Census GIS Household. 2006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英語).
- ^ 印度时报,孟买版. 2004-09-24: 1.
- ^ 印度時報,孟買版,2005-03-14, pg 5
- ^ 33.0 33.1 美國國務院. 各国人权报告:印度. 2001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3-07) (英語).
- ^ 世界衛生組織. 2001年亚太地区的艾滋病 (PDF). 2001年.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0-19) (英語).。
- ^ 艾滋病流行監控中心(MAP). 面对事实:亚洲的艾滋病 (PDF). 2004年.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12-11) (英語).。
- ^ 印度的第一部电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8).
- ^ 圣彼得堡市官方網站英文版. [2009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2月24日) (英語).
- ^ 橫濱市政府官网资料. [2009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29日) (英語).
- ^ 斯圖加特官方新聞稿. [2007年3月28日] (英語).[永久失效連結]
- ^ 印度驻德国大使馆官方新闻稿. [2009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6月20日) (英語).
- ^ 洛杉磯市官方網站. [2007年3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月8日) (英語).
- ^ 伊兹密尔市政府网站资料信息. [2009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19日) (英語).
- ^ 《印度時報》新聞. [2007年3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4月26日) (英語).
- ^ 《Expressindia》新闻稿. [2009年8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月21日) (英語).
- ^ 倫敦市政府新聞稿. [2007年3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6月24日) (英語).
- ^ 上海孟买建友好城市关系. 人民網. [2015年7月1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2月21日) (中文).
- ^ Privatising emancipation.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1).
- ^ 孟买介绍 (英語).
- ^ 在印台灣人,"我的印度生活:人工洗衣場(Mahalaxmi Dhobi Ghat)"[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udn 部落格,2012.08.12.
來源
編輯- Dwivedi, Sharada & Mehrotra, Rahul; Bombay, The Cities Within(1995)— India Book House Pvt. Ltd. ISBN 81-85028-80-X
- BMC information on the city—A complete reference on the city prepared by the BMC
- Sharada Dwivedi,Goddess IslandIndian Express, June 6, 2005
- TIFR inform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 vast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on the city
- Mumbai New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Our Greater Bombay(1990)— Maharashtra State Bureau of Textbook Production and Curriculum Research
- The Oxford School Atlas; 28th Revised Edition (1991)—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63316-4
- BusinessWeek; August 12, 2005; "China and India" special coverage
- Mumbai Suburban Rail Map (including Proposed Metrol Rail Project)
- Mumbai online
延伸閱讀
編輯- Fox, Edmund A; Short History of Bombay Presidency(1887)— Thacker & Co—No ISBN
- MacLean, James Mackenzie; A Guide to Bombay(1875 & 1902)— Various editions; No ISBN
- Chaudhari, K.K; History of Bombay(1987)— Modern Period Gazetteers Dept., Govt. of Maharashtra
- Tindall, Gillian; City of Gold(1992)— Penguin ISBN 0-14-009500-4
- Mehta, Suketu ; Maximum City : Bombay Lost and Found(2004)— Knopf ISBN 0-375-40372-8
- Patel, Sujata & Thorner, Alice; Bombay, Metaphor for Modern India(199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63688-0
- Katiyar, Arun & Bhojani, Namas; Bombay, A Contemporary Account(1996)— Harper Collins ISBN 81-7223-216-0
- Contractor, Behram; From Bombay to Mumbai(1998)— Oriana Books
- Virani, Pinki; Once was Bombay(1999)— Viking ISBN 0-670-88869-9
- Mappls—Satellite based comprehensive maps of Mumbai(1999)— CE Info Systems Ltd. ISBN 81-901108-0-2
- Agarwal, Jagdish; Bombay - Mumbai: A Picture Book(1998)— Wilco Publishing House ISBN 81-87288-35-3
外部連結
編輯- 馬哈拉施特拉邦商業,工業與農業聯合會(MACCI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大孟買市政機關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塔塔基礎研究協會的孟買城市指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官方報告
- 維客旅行上的孟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 維基導遊上有關孟買(印地文)的旅行指南
- OpenStreetMap上有關孟買的地理資訊
- 谷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