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
張掖市,古稱甘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市境東臨武威市、金昌市,南界青海省海北州,西接酒泉市、嘉峪關市與青海省海西州,北達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地處走廊南山和走廊北山之間,中間為河西走廊。黑河及其支流山丹河流貫境內。全市總面積36,552平方公里,人口121.98萬,市政府駐甘州區。張掖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朝河西四郡之一,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張掖市 張 | |
---|---|
地級市 | |
張掖古城旁薰衣草田上的夕照 | |
張掖市在甘肅省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8°55′52″N 100°27′11″E / 38.931°N 100.45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甘肅省 |
設立 | 2002年3月1日 |
語源 | 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
政府駐地 | 甘州區 |
下級行政區 | 1市轄區、4縣、1自治縣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盧小亨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張健 |
• 市長 | 葉爾波力·孜汗 |
• 政協主席 | 陳義 |
面積 | |
• 地級市 | 36,552 平方公里(14,113 平方英里) |
• 市區 | 3,661 平方公里(1,414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3位(佔全甘肅省8.58%) |
海拔 | 5,547 公尺(18,199 英尺) |
人口(2015) | |
• 常住 | 121.98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0位(佔全甘肅省4.69%) |
• 密度 | 31.6人/平方公里(82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5) | 51.36萬人 |
• 城鎮(2015) | 51.46萬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734000 |
電話區號 | 936 |
車輛號牌 | 甘G |
氣候 | 中溫帶半乾旱、乾旱氣候 |
• 年均溫 | 7.3 ℃ |
• 年降水 | 130.4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620700 |
舊稱 | 甘州 |
國內生產毛額(2015) | ¥373.53億(全省第7位,佔全甘肅省5.54%) 59.97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30,704(全省第5位) 4,930美元(匯率) |
網站 | 中國‧張掖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甘肅發展年鑑-2016》 |
歷史
編輯張掖歷史文化悠久。古時留胥國(即黑水(今黑河)流經之處)所在。據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顓頊……西至於流沙」,「流沙」即位於張掖居延縣(《漢書·地理志》);西漢時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後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張掖郡。[1],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始建國元年(9年),王莽廢漢立新,令天下改郡、縣名。張掖郡改名設屏郡、觻得改名官式。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劉秀令各郡、縣恢復舊名。張掖郡及各縣恢復原名稱。建康元年(144年),張掖、武威、隴西、漢陽、北地、武都,自上年九月以來地震180次,山谷坼裂,毀壞城池,人民死傷。獻帝興平元年(194年)六月,分張掖郡之日勒、山丹置西郡。
南北朝時期,沮渠男成和沮渠蒙遜擁立段業建立北涼,都建康(今高台縣駱駝城),他採取發展農業,大興儒學,擴大同西域各國的文化交流,繼承發揚漢文化,推廣佛教,翻譯佛經,開鑿石窟,並以當地音樂、歌舞與龜茲樂相結合,創造新的音樂《秦漢伎》等措施,使張掖文化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成為北方中國佛教的中心,同時也使張掖成為中國內地與西域通使和商貿的中介。北魏(386-535年)時,《秦漢伎》傳入中原,稱《西涼樂》,成為北朝宮廷的「國伎」;張掖的佛教音樂傳入中原,稱《西涼州唄》,成為北朝佛寺的法樂。南北朝西魏廢帝三年(554年),因境內之甘泉而改張掖為甘州。
唐前期,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開置屯田,盡水陸之利,稻豐收稔,一縑數十斛,積軍糧數十年」。河西的國際貿易地位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張掖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場所。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昌盛。著名高僧玄奘去印度(天竺)取經,途經張掖。詩人陳子昂奉旨視察張掖,寫有《上諫武后疏》。王維、高適、岑參、馬雲奇等駐足甘州時均留下著名詩篇。甘州音樂《波羅門佛曲》傳入宮廷後,唐玄宗改制為《霓裳羽衣舞曲》。甘州邊塞曲流入中原後,成為教坊大曲,以《甘州破》、《甘州子》、《八聲甘州》、《甘州曲》等命名的詞牌、曲牌流傳甚廣。唐末,張掖與中原、西域關係密切,通互市,發展貿易;僧侶往返,佛教文化得到進一步交流。北宋天聖六年(1028年),党項族李元昊建立西夏,轄今張掖。元代張掖為甘肅行省省會。明代張掖為陝西行都司及甘肅鎮的治所。清代張掖為甘州府治所,甘肅統軍駐地。
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張掖縣。1949年設張掖專區,駐張掖縣,1950年撤銷。1955年復設張掖專區,駐酒泉縣。1956年,景泰、永登2縣劃歸定西專區;額濟納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8年,撤銷張掖縣,設立張掖市;撤銷金塔、酒泉2縣,合併設立酒泉市;撤銷玉門縣,併入玉門市。3市由張掖專署代管,專署駐張掖市。1961年將酒泉、玉門2市及敦煌、安西、肅北、阿克塞4縣劃歸酒泉專區;武威、永昌、民勤、天祝4縣劃歸武威專區;撤銷張掖市,復設張掖、臨澤、民樂3縣。1985年,張掖縣改為張掖市(縣級)。1986年12月,中國國務院公布張掖為第二批國家38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2002年3月,撤銷張掖地區和縣級張掖市,設立地級張掖市;原縣級張掖市改設甘州區。
地理
編輯張掖東鄰武威市、金昌市,西連酒泉市、嘉峪關市,南靠祁連山,北接合黎、龍首山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總面積39436.53平方公里,占甘肅省總面積的8.67%。境內有沙漠、戈壁、草原、原始森林等多種自然景觀。
張掖市屬冷溫帶乾旱和祁連山高寒帶半乾旱半濕潤兩種氣候類型。其特點是夏季短而酷熱,冬季長而嚴寒,乾旱少雨,且降水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112.3~354.0mm,晝夜溫差大,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4.1~8.3℃,平均為6.6℃。7月最熱,為20.4℃;1月最冷,為-9.1℃。氣溫年較差26~32℃。平均最高氣溫為14.3℃,平均最低氣溫0.3℃。
張掖市甘州區的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71年統計至2000年,極端數據自1951年統計至200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7.9 (64.2) |
21.5 (70.7) |
27.2 (81.0) |
32.6 (90.7) |
34.1 (93.4) |
38.1 (100.6) |
38.2 (100.8) |
38.6 (101.5) |
34.5 (94.1) |
30.3 (86.5) |
24.0 (75.2) |
19.6 (67.3) |
38.6 (101.5) |
平均高溫 °C(°F) | 0.1 (32.2) |
3.6 (38.5) |
10.0 (50.0) |
17.9 (64.2) |
23.5 (74.3) |
27.2 (81.0) |
29.3 (84.7) |
28.2 (82.8) |
23.2 (73.8) |
16.3 (61.3) |
8.0 (46.4) |
1.7 (35.1) |
15.7 (60.4) |
日均氣溫 °C(°F) | −9.2 (15.4) |
−5.2 (22.6) |
2.0 (35.6) |
9.9 (49.8) |
15.8 (60.4) |
19.5 (67.1) |
21.5 (70.7) |
20.3 (68.5) |
14.6 (58.3) |
6.9 (44.4) |
−1 (30) |
−7.4 (18.7) |
7.3 (45.1) |
平均低溫 °C(°F) | −16.2 (2.8) |
−12.2 (10.0) |
−4.8 (23.4) |
2.2 (36.0) |
7.8 (46.0) |
11.6 (52.9) |
14.2 (57.6) |
13.3 (55.9) |
7.8 (46.0) |
0.1 (32.2) |
−6.9 (19.6) |
−13.7 (7.3) |
0.3 (32.5) |
歷史最低溫 °C(°F) | −28.7 (−19.7) |
−27.1 (−16.8) |
−21.2 (−6.2) |
−10.5 (13.1) |
−4.5 (23.9) |
1.3 (34.3) |
5.8 (42.4) |
4.4 (39.9) |
−3.2 (26.2) |
−12.7 (9.1) |
−26.3 (−15.3) |
−28.2 (−18.8) |
−28.7 (−19.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4 (0.06) |
1.2 (0.05) |
3.8 (0.15) |
4.8 (0.19) |
11.7 (0.46) |
24.1 (0.95) |
29.6 (1.17) |
29.2 (1.15) |
16.6 (0.65) |
4.6 (0.18) |
2.0 (0.08) |
1.4 (0.06) |
130.4 (5.15) |
平均降水天數 | 2.4 | 1.8 | 2.8 | 3.0 | 4.4 | 7.4 | 9.4 | 8.3 | 5.4 | 2.5 | 1.8 | 2.4 | 51.6 |
數據來源1: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 |||||||||||||
數據來源2:氣候資源數據庫 |
政治
編輯現任領導
編輯機構 | 中國共產黨 張掖市委員會 |
張掖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
張掖市人民政府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張掖市委員會 |
---|---|---|---|---|
職務 | 書記 | 主任 | 市長 | 主席 |
姓名 | 盧小亨[2] | 王海峰[3] | 葉爾波力·孜汗[4] | 周均發[5]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哈薩克族 | 漢族 |
籍貫 | 甘肅省通渭縣 | 甘肅省張掖市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 | 甘肅省靖遠縣 |
出生日期 | 1972年1月(52歲) | 1964年12月(59歲) | 1973年5月(51歲) | 1964年9月(60歲) |
就任日期 | 2021年7月 | 2021年12月 | 2024年10月 | 2021年12月 |
歷任領導
編輯
|
|
行政區劃
編輯張掖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6]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註 1][7]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8]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9]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其中: 民族鄉 | |||||||
620700 | 張掖市 | Zhāngyè Shì | 36,551.74[註 3] | 1,131,016 | 甘州區 | 734000 | 5 | 48 | 12 | 4 |
620702 | 甘州區 | Gānzhōu Qū | 3,660.98 | 519,096 | 南街街道 | 734000 | 5 | 13 | 5 | 1 |
620721 |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Sùnán Yùgùzú Zìzhìxiàn | 20,174.70 | 27,762 | 紅灣寺鎮 | 734400 | 3 | 5 | 3 | |
620722 | 民樂縣 | Mínlè Xiàn | 2,233.21 | 192,476 | 洪水鎮 | 734500 | 10 | |||
620723 | 臨澤縣 | Línzé Xiàn | 2,729.75 | 115,946 | 沙河鎮 | 734200 | 7 | |||
620724 | 高台縣 | Gāotái Xiàn | 4,346.62 | 125,705 | 城關鎮 | 734300 | 9 | |||
620725 | 山丹縣 | Shāndān Xiàn | 3,406.48 | 150,031 | 清泉鎮 | 734100 | 6 | 2 | ||
人口
編輯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131,016人[10]。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99,51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68,499人,下降5.71%,年平均增長率為-0.59%。其中,男性人口為570,451人,占總人口的50.44%;女性人口為560,565人,占總人口的49.5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76。0-14歲的人口為190,071人,占總人口的16.81%;15-59歲的人口為738,095人,占總人口的65.2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02,850人,占總人口的17.9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8,707人,占總人口的13.1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80,117人,占總人口的51.2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50,899人,占總人口的48.71%。
民族
編輯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100,251人,占97.2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0,765人,占2.72%。其中,裕固族人口為9,514人,占0.8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72,685人,下降6.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186人,增長15.75%,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5個百分點。其中,裕固族人口減少723人,下降7.06%,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1個百分點。
經濟
編輯2011年,全年生產總值2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9.7%;第三產業增加值88.6億元,增長12.6%。[11]
交通
編輯市內交通
編輯- 出租車:起步價5元/2公里;超出起步公里後每公里(排量1.8L以下羚羊、威志)1.4元,(排量1.8L以上桑塔納、現代)1.6元;行駛超過6公里每公里收費調整為(排量1.8L以下)2.1元,(排量1.8L以上)2.4元;夜間每公里加收(排量1.8L以下)0.5元,(排量1.8L以上)0.2元;等候費為每5分鐘0.5元。
- 有軌電車:於2021年開工s1線,於開工儀式當年停工。[12]
教育
編輯中學教育
編輯- 張掖中學
- 張掖市第一中學
- 張掖市第二中學
- 張掖市第三中學
- 張掖市第四中學
- 張掖市第五中學
- 張掖市第六中學
- 張掖市第七中學
- 張掖市大成中學
- 張掖市甘州中學
- 張掖市實驗中學
- 張掖市金觻中學
- 張掖市育才中學
高等教育
編輯- 河西學院
- 培黎職業學院
風景名勝
編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 駱駝城遺址(含駱駝城墓群)
- 張掖大佛寺
- 馬蹄寺石窟群
- 黑水國遺址
- 許三灣城及墓群
- 圓通寺塔
- 文殊山石窟(含文殊山後山千佛洞、古佛洞)
- 八卦營城址(含八卦營墓群)
- 張掖鼓樓
- 西來寺
- 張掖會館
- 東灰山遺址
- 草溝井城址
- 甲子墩墓群
- 黃水池濕地
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其他
編輯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漢書·武帝紀
- ^ 卢小亨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9).
- ^ 王海峰当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國張掖網.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 ^ 叶尔波力·孜汗任张掖市代市长. 中國經濟網.
- ^ 张掖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名单(主席周均发). 中國經濟網. [2023-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2).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 ^ 《张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張掖市國土資源局.
- ^ 张掖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張掖市人民政府. [2021-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8).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 ^ 張掖市統計局、張掖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张掖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 ^ 《2011年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永久失效連結]
- ^ 有轨电车普遍亏损,北京西郊线为何能成功?. [2024-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