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
王维(699年—761年)[2]:5,字摩诘,人称摩诘居士[3]:173,以官职被称为王右丞[4]:84,有诗佛之称[5]:139,太原祁县人,唐代官员、诗人兼画家。王维出身士族,进士及第,曾被贬济州,得宰相张九龄赏识,擢升为右拾遗、左右补阙,成为宫廷诗人,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所俘,被迫接受职署,获救后原本身负叛国之罪,得唐肃宗赦免,仅降阶为太子中允,后升迁至中书舍人、尚书右丞。王维的重要贡献在于提升绝句地位及对仗句的艺术特色,受誉为“天下文宗”,获后人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受尊崇为水墨画始祖及山水画宗师。
王维 | |||||||||||||
---|---|---|---|---|---|---|---|---|---|---|---|---|---|
诗人、画家 | |||||||||||||
尚书右丞 | |||||||||||||
国家 | 中国 | ||||||||||||
时代 | 唐代 | ||||||||||||
姓名 | 王维 | ||||||||||||
字 | 摩诘 | ||||||||||||
族裔 | 汉族 | ||||||||||||
氏族 | 太原王氏 | ||||||||||||
祖籍 | 太原祁县 | ||||||||||||
其他名号 | 王右丞 | ||||||||||||
出生 | 699年(武周圣历二年) 蒲州 | ||||||||||||
逝世 | 761年(61—62岁)(唐肃宗上元二年) 长安[1]:27 | ||||||||||||
| |||||||||||||
出身 | |||||||||||||
进士 | |||||||||||||
经历 | |||||||||||||
太乐丞、给事中、中书舍人、尚书右丞 | |||||||||||||
著作 | |||||||||||||
《辋川集》、《王右丞集》 | |||||||||||||
王维诗歌现存370多首,兼善各体,主题广泛,尤善山水田园诗,诗风柔和宁静闲逸,语言言简意赅,诗歌被广泛传唱,著名作品有《辋川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等。绘画方面,王维兼受李思训与吴道子影响,运用破墨手法,擅长于山水画与人物画,代表作有《辋川图》、《伏生授经图》等。宗教方面,王维笃信佛教,长期修禅,以禅理入诗。
家世
编辑王维出身世家望族太原王氏[3]:174,高祖王儒贤、曾祖王知节、父亲王处廉的任官都止于州司马,祖父王胄则官至协律郎[2]:1。宇文所安指出,王维的家族地位是盛唐诗人中最高的[6]:33,入谷仙介则认为王维是“小官僚出身”。王维祖先是太原祁县人,到父亲王处廉时移居河东郡蒲州,以靠拢中央政权[2]:1-3。王维母亲亦出自世家望族博陵崔氏,声望卓著[6]:33。王维有弟弟王缙、王𦈎、王纮、王𬘘,其中王缙是唐代宗时的宰相[2]:1。
生平
编辑早年
编辑王维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幼年早熟聪慧,少年时离开蒲州到都城长安[2]:2、10、12,与诸王交游。王维有音乐天赋,以其才华赢得显贵者的赏识,717年(开元五年)在京兆府试中及第获得解头(状元)[2]:16-17、10,成为京兆府解送的贡士,得到岐王李范等王子的扶持[6]:34。据说岐王曾叫王维扮作音乐家,带他到公主府中,让他演奏曲子《郁轮袍》。玉真公主觉得王维博学多才,极力推荐他[3]:180-181。719年(开元七年)王维进士及第,出任太乐丞[2]:10,掌管皇家音乐。翌年720年(开元八年),王维因排演了除天子以外禁止欣赏的黄狮子舞[3]:183[2]:32,被贬济州司仓参军[1]:61。宇文所安推测排演黄狮子舞也许只是解职的借口,真正原因可能是他与诸王交往过密[6]:35。
壮年
编辑王维在济州任职数年,约在727年(开元十五年)辞官退隐嵩山,但他并无真隐的诚心,在728年(开元十六年)重返长安[1]:1-3。约730年(开元十八年)王维丧妻,以后终身不复娶[1]:95。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拜相,王维向张九龄求职[6]:38-39,得到赏识和升擢[1]:84,出任右拾遗。自此他作了不少宫廷诗和宴会诗。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失势被贬,几个月后[6]:39,时任监察御史的王维被派出使凉州去慰劳将士[7]:125。同年他受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之聘,为其幕僚,前往凉州就任判官[1]:68[8]:449。然而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崔希逸便去世,王维回到长安。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维以侍御史的身份,到襄州一带办理考试事宜[1]:74、231、5,其后裴耀卿命他回朝任职[6]:40。天宝时(742—756),王维先后为左补阙与右补阙[2]:103,后来升任兵部里的库部员外郎。744年(天宝三年),王维因不愿参加李林甫的政治集团,离京到淇县退隐,到李林甫失去相位后才回到长安[1]:84-86,到755年(天宝十四年)就职给事中[1]:40。王维买下了从前宋之问在蓝田县的别墅,是为辋川庄,常与友人在辋川荡舟来往,以琴诗为乐[2]:221、223,他在辋川亲手种银杏树相传至今犹存[7]:66。王维一度有意辞官退隐辋川,但依友人劝说改变主意[2]:301。王维是当时的诗坛领袖,与王昌龄、孟浩然、储光羲、祖咏、钱起、卢象等诗人交游[2]:123、120-121,又与小舅崔兴宗、友人裴迪来往密切[2]:162、121。王维对崔兴宗无话不谈,推心置腹,裴迪则与王维最亲密[2]:164、174。
晚年
编辑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翌年叛军攻陷长安,王维逃走不及被俘,先被囚禁在长安菩提寺,后来被押送到洛阳,囚禁在城南普施寺。王维服药下痢,想以患病为借口免除仕贼[2]:258、266、263,但还是被迫接受安禄山的官爵,任给事中,实际上仍处于监禁状态[2]:258、263。安禄山一次在皇宫的凝碧池畔大宴群臣,演奏的乐师都伤心流泪,琵琶师雷海青不肯演奏,当场被杀。王维听闻此事,作诗《凝碧池》:“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3]:231此诗暗示忠于唐室[6]:40。王维把诗念给来访的裴迪听,传了出去[3]:231。757年(至德二年),唐军收复洛阳,王维获救,却背负“贰臣”的污名,想到遁隐以了却余生[2]:262、266-267,以叛国罪为唐军所监禁。其时弟弟王缙正任刑部侍郎,设法为他开脱[6]:40。新皇帝唐肃宗听闻过《凝碧池》一诗,有所感动;而宫廷内外有不少人都同情王维,在安史之乱中立功的王缙并冒死请求降职,以赎兄长王维之罪。758年(至德三年),王维只须接受名义上的处分,被降阶一级,从正五品上的给事中,改任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毋须流放[2]:268-269、288,但他亦因自责而深深苦恼。王维为了祈求母亲的冥福,把辋川别墅捐施为佛寺,是为清凉寺[2]:276、223-224(一说清源寺[9]:52)。其后王维从太子中允升任集贤学士[2]:283、中书舍人、给事中,759年(乾元二年)升迁尚书右丞[1]:25、236,仕途相当不错[8]:449。王维于761年(上元二年)去世,享寿六十三。临卒前王缙自蜀州赶回京师,但未及见王维最后一面[2]:273、300。763年(广德元年),王缙编集王维的作品进献皇帝[6]:43。
文学
编辑诗歌
编辑王维诗歌现存370多首[7]:127,成就多方面,兼善各体[3]:190,主题广泛,超过前代诗人,内容丰富多彩,写出自宋之问和沈佺期以来最雅致的宫廷诗[6]:45、43。王维观察敏锐,善于模仿继承[3]:190、观察现实,描写力强[2]:254,作为宫廷诗人,诗风严谨。与王翰诗歌相似,王维诗语言简朴而意义深刻,洗尽铅华[6]:48-49、37,晚年诗歌风格浑然一体,不见人工斧凿痕迹。王维颇受初唐诗歌影响,如《冬日游览》以司马相如自比作结,从京城的繁华转向苦闷的来客,这种结尾方式合乎初唐诗如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的惯例[6]:40-41、56。五言诗方面,王维借取自曹植、鲍照、谢灵运、谢朓、庾信,特别是陶渊明。他有时模仿陶渊明的风格,结合陶渊明的简朴与京城诗人的精致,如《赠裴十迪》化用陶诗《饮酒》与《移居》的措词[6]:58-59。王维诗歌用典中语出最多的诗集是《文选》和《玉台新咏》,也受《史记》、《汉书》影响,类书则多用《艺文类聚》,有时用初唐诗人用语。王维也多用《庄子》的典故,如《漆园》用庄子曾任漆园吏的故事,以此自况[2]:304、236、247。王维善写刹那间的直觉,在诗中却往往深藏不露,没有表现真感情,情感不够真挚深厚[3]:229、172、237。王维五律富于诗意和美感,但有时叙述容易落实平板,用典造成隔膜[3]:196、194。体裁方面,王维所作乐府诗约占全部作品的十份一[2]:38,曾试用六言诗,甚为成功[6]:45。
山水田园诗
编辑王维是山水诗的集大成者,最擅长的题材是山水诗,既写宁静田园的优美,也写壮美的自然[2]:217、186、215。田园和农民是王维诗歌的重要意象,他是把农民作为关注对象的第一位诗人,表现对田园的喜爱及其自然美[2]:194、197-198。如《渭川田家》描写日暮下村落中,牛羊放牧结队归来,一片祥和宁静的田园生活景象。《春中田园作》笼罩着和暖的春光,农人快乐地劳动。《新晴晚望》写出一片田园雨后新晴的清新景象,白水和碧峰形成色调明快的对比[2]:194-196,结语写出农人的忙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片平静安谧[6]:52-53,写出日暮黄昏的田园景象[7]:58。王维写景诗有着理想主义和乌托邦色彩,笔下的优美田园是为了解脱苦闷、治疗创伤而创造的乌托邦世界[2]:203-204。王维写景诗的渊源,有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观察捕捉景物、采用写实手法方面,王维诗是谢灵运式的;喜爱田园的自由生活环境,则是陶渊明式的[2]:187、203-204。王维以道家的方式接受自然,无心无知,与山水融合一体,并把画家的想像带入诗歌,建构千变万化景物的形状与颜色[7]:8、60。王维诗有浓烈视觉和空间感觉,对色彩十分敏感,善于掌握色彩光暗[10]:158、165。其山水诗以青绿为主色,也喜欢添上明亮华丽的色彩,如《辋川别业》“两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7]:23。
王维山水诗中,诗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自然是其人生的终极归宿[11]:247。他时而通过表现自然的壮美,赞叹大自然神秘巨大的力量[2]:214,如《华岳》先写华山的雄伟壮丽,次写巨灵开山的传说,赋予华山超自然的神秘感,诗歌规模宏大,结构整齐[2]:215,笔调庄严肃穆[6]:47。王维在终南山营建别墅,有歌咏和理想化终南山的名作。《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太乙”乃终南山的最高峰太白峰[2]:211、213,诗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山高连天,连绵至海[3]:197,诗人面对终南山的雄伟高峻,忘却了烦恼与自我[2]:213。《终南别业》描写在林中散步[7]:13: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歌表现出在美景中的悠闲情趣[12]:64,诗人把终南山看作道教圣地,有得道的感悟,群山因环抱灵境而更显雄伟崇高。王维诗多用表现寒冷的意象,抒发悲哀之情,如《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写寒风猛吹,竹林发出尖哨声,皑皑白雪覆盖庭院与群山[2]:214、210-211。《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写泉水流过突出的石头,声如呜咽[3]:199,夕阳落在树林也变冷了[7]:20。《归嵩山作》“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两句语言锤炼,有远景有近景,写出秋天的苍凉萧瑟,感觉孤寂荒凉[12]:65。《鸟鸣涧》与《辋川集》小诗境界类似:“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气氛闲适幽静,静中带动,明月把山鸟惊醒,写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3]:228。
王维代表作是《辋川集》20首的组诗。辋川庄是他隐居和享受田园生活之地,撰有《积雨辋川庄作》、《辋川别业》、《田园乐》七首等诗描写辋川景色与生活[2]:224、226、228。《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歌颂辋川水边世界的美景[2]:233,明月照亮黑夜的溪流,连水底石头也看得清楚[7]:67,“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运用倒装句式,制造悬宕[13]:84;诗歌感觉新鲜,风格闲适[3]:191-192。《辋川集》20首诗属五言绝句,分别描写辋川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等20处地点的风景[2]:244、236,形式为王维独创,前无古人亦超越前人,写出自然山水的生命[3]:202、212,次序井然,精细有加[10]:158,把辋川庄构筑成与现实隔绝的理想世界,一片柔和宁静与闲逸,语言言简意赅[2]:246、251-252,气氛神秘静谧,象征和暗示佛教净土经中的极乐世界[2]:253,部分夹杂些许感伤情调[10]:159,其中《文杏馆》、《金屑泉》、《椒园》充满浪漫想像。《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245、238空无人影的山中,只听到山谷回音般的人声;移向青苔的一抹余晖,使环境顿时宁静下来。《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247、322、329此诗是王维的自画像[11]:262,诗人在孤独中与自然融为一体[14]:79,弹奏的琴声与长啸声,是对明月所象征遥远世界的呼唤[2]:330。《辛夷坞》写木兰花花瓣鲜明浓艳,自开自落,无人欣赏,流露寂寞之情[3]:226。《辋川集》中王维喜爱描写邈远及广阔的景物,远山远水。如《北垞》描写白水萦带与青林点缀的远景[10]:162-163。
抒情诗
编辑王维诗善于言情[3]:18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每当重阳登山之日,就会触动亲情[2]:13;诗歌结构完美,过渡自然,紧扣诗题,真挚感人[13]:44-45。《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应歌妓之请走笔作词,歌咏孟津渡口的游女,笔触轻快通脱,抒发自己的乡情[2]:47-48,也表现愿意接近大自然,不眷顾尘世荣华富贵的人生观[13]:40。《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歌委婉动人,从红豆写起,写到爱情的萌生以及对爱情的珍重爱惜[3]:182。《偶然作》其三表现了被排斥的心境,流露要皈依佛门、寻求解脱的心志[2]:124。《送别》自问自答,是王维送自己归隐的自送诗,反映诗人对京城与仕宦生活的厌倦[15]:277、272、268。《班婕妤》写被汉成帝遗弃的班婕妤忍受孤独,寓托自己的悲哀。王维部分诗歌表现冷峻的心境,《冬夜书怀》写夜间寒冷死寂,诗人值宿宫中,茫然孤寂中只听到漏刻之水的滴答声,表现虚幻隔膜的感觉[2]:54、209。被贬济州途中,王维写了一些严谨简朴的贬逐诗,如《渡河到清河作》等,沿袭了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及张说同类题材的作品[6]:35-36。
边塞诗
编辑王维边塞诗占现存诗歌总数的十份一,主要作于737年至738年(开元二十五至二十六年)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时期[7]:127,以边塞诗表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燕支行》语言铺张扬厉,有初唐诗的风格,歌咏对抗异族的英雄的风姿豪情[2]:326、27-28。《李陵咏》“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表现气凌沙漠的高亢之声,乃壮士的慷慨悲歌,表现了悲剧英雄李陵难以倾吐的挫折和屈辱[2]:326、29。王维对大自然色彩感受敏锐,如《陇上行》“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把风景涂上沙漠的莽莽黄色与塞外秋天寒霜的白色[7]:72。《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传诵千古,描绘出平衡的几何图形[6]:39-40,真切地表达出景物特征[3]:186。《陇头吟》写老将战功卓著,却得不到论功受赏,历尽艰辛建立的功迹无人知道;《老将行》写豪杰英勇无献,身世却是怀才不遇,抒发悲凉之情[7]:56-57。
送别诗
编辑王维的送别诗可分两类,一类是送地方官员赴任,这类诗大多缺乏真实感情,没有直抒胸臆,诗中较佳的描写是沿路及目的地的自然风景,与旅途的艰辛,激励踏上旅途的友人[2]:92-93、328,最后两句会说赞美人的话[3]:199,是冷静而礼仪性的诗歌[11]:256,作品如《送杨长史赴果州》、《送邢桂州》等[2]:94-95。王维送人赴蜀地的送别诗中,所用素材往往出自左思《蜀都赋》[15]:148。《送元二使安西》则例外地真切动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228-229诗歌赠送远赴边境者,没有公事应酬之意,纯粹写私人友情,朴实地流露惜别的伤感。《送韦大夫东京留守》为送友人韦陟赴任洛阳所作,赞美韦陟其人的忠诚,激励他建功立业,功成身退,明哲保身[2]:97、280-281。王维另一类的送别诗送别对象是较亲密的友人知己,屡屡倾诉怀才不遇之感。《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送别辞官的綦毋潜,意味深长,融合了怀才不遇与自然风景两个主题。《送丘为落第归江东》则表现了推荐知音未成的悲伤[2]:100-101、103。《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诗后半涵义含蓄而丰富,化用《楚辞.招隐士》的句子,问友人在春草中隐身,有没有回到世间的打算。送别诗中,王维喜爱运用白云的意象,如“白云无尽时”融合时空,饶有深意[2]:108、212。
应制诗
编辑应制诗是奉天子之命而作的诗。王维早期的诗歌,大多是宴会等应酬场合的即兴之作,如《从岐王夜燕卫家山池应教》[2]:305、33-34。《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一诗歌功颂德,气象宏大,构思严谨,契合大唐盛世气象,沈德潜赞扬此诗为应制诗中难得的杰作。晚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是应贾至的挑战而作的应制诗,风格工稳华艳[2]:305、308、279。
骈文
编辑王维晚年倾力撰写文章,抒发安史之乱后的深切苦恼,剖白自己的罪孽以求获赎罪[2]:276、281、295。孙梅评论王维的骈文“高华典贵,一如其诗”。王维为韦斌之死撰写《大唐故临汝郡太守赠秘书监京兆韦公神道碑铭》,记述安史之乱时韦斌被捕,历尽苦难,曾援助王维等被关押的友人,最后死于敌营。文章是四六骈文,但遣词朴素,较少藻饰。《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为乱平后被贬婺州的薛氏而作,描述薛氏被囚的痛苦,“身关木索,缚就虎狼”,表现悲伤之情[2]:301、264-265。其《谢除太子中允表》生动详细地叙述安史之乱后他获得宽大处置的心情,追究自己曾为俘虏的责任,剖白“跼天内省,无地自容”之情,痛心疾首地自我检讨[2]:269-270。《与工部李侍郎书》赞美在战乱中立功的李遵,同时抒发自惭形秽之情。王维又撰有《谢御书集贤院额表》,对唐肃宗亲自为集贤院题写匾额表述谢意,叹息战乱破坏文化,赞美肃宗复兴文化的努力[2]:264、283。
辞赋
编辑王维现存唯一一篇辞赋是《白鹦鹉赋》,被当作科举考试参考用的试帖赋而流传于世[2]:59-60,写出鹦鹉被关闭在笼里的不幸。它离开伙伴,不得已而在人类世界中度过一生,虽开口效法人类,试图加入人的队伍,然而反顾自己,一身依旧孤独。此赋甚受汉末祢衡《鹦鹉赋》影响[2]:61、63。
绘画
编辑王维以画家著名,有诗句“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6]:34,自视为画家[16]:79。王维早年受李思训影响,绘画“颇用金粉”或“大青绿设色”,色彩浓厚鲜丽。718年(开元六年)李思训卒后,王维受吴道子影响,改习单色的水墨画,逐渐放弃了李思训的金碧山水,所画的山水松石与吴道子的相似[2]:104-105、118。王维《辋川图》20幅,绘画辋川别墅附近的20道风景,原本很可能是《辋川集》的附图,描画辋川山水之美[1]:116、205-206,笔力雄壮,唐代朱景玄评曰“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辋川图》有两幅,一是立轴,为稿本,一是壁画,画在王维辋川别墅的墙壁上。后来王维把辋川庄捐施为佛寺清源寺,《辋川图》就成为寺中的壁画,最后毁于会昌灭佛[1]:199-201。王维名画《袁安卧雪图》,又名《雪中芭蕉》以东汉袁安卧雪的故事,联系以佛教雪中芭蕉的意象[7]:103。《雪溪图》用平远式的构图,气韵古朴,布置简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论王维善于画山水,却有时“过于朴拙”,有时“翻更失真”[1]:204、127,并未真实地忠于自然[4]:88。张彦远又指王维“破墨山水,笔迹劲爽”,破墨山水是王维山水画风格之一[1]:39,“依山川之形留白”[4]:89,技法上注重水墨的结合,与李思训重设色的那一派画风有异[1]:39。
人物画方面,王维绘有《黄梅出山图》,描绘慧能得弘忍传授衣钵以后,往返曹溪修行的故事。《渡水罗汉》图描绘十六罗汉涉水渡河的景况[1]:149-150、155,《维摩诘图》描绘佛经中的维摩诘居士。《四皓图》描绘《史记》及《高士传》中隐士东园公等“四皓”对话的情景[1]:158、163、168;《伏生授经图》描绘西汉伏生向晁错口授《尚书》(今仅存原图约三份一的画面);另外王维又曾为自己、崔兴宗、孟浩然画肖像画[1]:178、181-182。王维晚年,曾受崔圆所托为其宅邸绘画壁画[2]:268。北宋末年《宣和画谱》著录王维图画有126幅,有一半是佛教题材,但当中多是膺品[7]:103、25。王维的画几乎全部遗佚,仅有现藏大阪市立博物馆的《伏生授经图》存世[1]:149。王维撰有《画学秘诀》(一说并非王维所作),他掌握了绘画中的透视法,指出“遥天共水色交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距离愈远其形愈小;视线以下者在远处则高,视线以上者在远处则低[7]:17、65;景物要分阴阳气象,还有早晚四季。王维论山水画,指出大地原来的颜色是青绿色,只是秋冬两季颜色转淡[7]:68、21。
宗教
编辑佛教
编辑王维母亲崔氏虔诚信佛,师事高僧大照禅师(普寂)30余年,以修禅为乐,生活朴素。受母亲影响,王维热心佛教[2]:4,于728年皈信佛教[1]:19,自729年(开元十七年)拜华严宗僧人道光为师,受声闻戒[5]:147。王维在官场中深感厌倦孤独,而又不能离开官场,想通过佛教寻求精神解脱。在安史之乱中被囚禁时,王维曾发誓要出家,但后来没有实践[2]:186、292。他把自己的归隐与山居,当成前往日落的西方净土[7]:98。王维佛教造诣颇深,所撰《能法师碑》全篇皆用佛语缀成[9]:51,对净土信仰有深刻理解,撰有《西方变画赞并序》、《西方阿弥陀变赞》等关于净土变相图的文章,《西方阿弥陀变赞》描写极乐世界,语出净土《三部经》[2]:252。王维禅学受北宗即东山法门影响,修“如来清净禅”[5]:139、142,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时曾与南宗的神会与北宗的惠澄在南阳会面,谈论数日。王维将尘与心以及我与物区分开来,彰显清净心的超越性质,重视坐禅[5]:144、149、158,常于辋川别墅修禅。坐禅不必深入山泽旷野,而在心念不起[5]:160、169。王维晚年撰有《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舜阇黎是僧团头目,大通、大照即神秀与普寂,致谢唐肃宗之余,表现了佛教的政治理想。缘于佛教布施观念,王维向朝廷捐献自己的职田所得,用来救助贫民[2]:286-287。每天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并为了祈求母亲的冥福,欲借佛陀之力祈盼国家安宁,王维把辋川别墅施舍作寺院。他弘扬《仁王经》,笃信佛教能为国家带来平安;在《进注仁王经表》中,王维明确地把皇帝比作佛陀[2]:289、295。
王维诗宗教色彩颇重,佛教的想像与哲理是王维山水画与诗学的审美基础[7]:102、111,其诗歌对物感兴,从中能体会佛理。当中《辋川集》小诗禅味最浓[9]:57、53,是艺术家手眼与禅理妙悟的结合,王士禛评曰“字字入禅”[3]:216、222。诗人从精神上遁逃出尘世,展示了禅宗的空境。禅境和生活常境在辋川水乳交融[16]:76-77,如《孟家坳》抒发了佛教“诸行无常”的情怀,《鹿柴》和《竹里馆》吟诵佛教“心境冥会”的境界[9]:53-54。王维了悟渊泊的静寂,也就是禅宗“无动无静,无生无灭”的淡然世界[16]:78,喜爱用禅宗的方式沉思冥想[12]:64。《登辨觉寺》是佛教寓言诗,阐述精神从实际世界的幻觉,进入涅槃的自我泯灭的过程,寺院的美景将迷妄的心灵引向正途与觉悟[6]:50。《秋夜独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无生”是指对不生不灭之实相的领悟[9]:55。王维诗中常出现的田园,都是西方极乐净土的景象,佛教式的想像成为王维诗歌的表现媒介[7]:序3。诗中常描写夕阳、斜日、落晖,跟《观无量寿经》“日观想”(面向西方朝拜落日)信仰所带来的思考有关,西方净土化成夕阳中宁静的田园乐土景象[7]:92、127。加地哲定认为王维可说是诗体佛教文学体制的创立者[9]:52。
道教
编辑王维在济州和退隐嵩山时,都受道教思想影响,与道士颇有来往[1]:10、94。他对道教的金丹术有兴趣,曾亲身实践,但结论是“黄金不可成”[2]:319。
影响
编辑王维对诗体发展的最重要贡献在于绝句[6]:45。五绝体裁向来不太受重视,王维《辋川集》等作品则使五言绝句展现出全新面貌,能在诗坛占一席之地[2]:251,开创一新风格和精神世界[5]:152。《辋川集》影响巨大,在八世纪后半期成为许多绝句组诗的模式[6]:38-39。《辋川集》也影响了造园艺术;日本江户时代汉诗摹仿《辋川集》,有以五言分别题咏一处若干景点,并统名为园的风气[5]:154。唐代京城诗人沿用王维诗的风格[6]:43,大历(766-779)诗人钱起、郎士元继承王维送别诗“沿路叙景”的手法[15]:154、157;白居易的闲适诗受王维诗歌影响[11]:242;李商隐《寄令狐郎中》结尾以司马相如自况,模仿了王维的《冬日游览》。王维对仗句的艺术特色对唐诗有重要贡献,为后人所模仿[6]:56、6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受人仿效,如卢纶“听琴泉落处,步履雪深时”、邵雍“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16]:82。王维《相思》等诗歌被广泛传唱,独步当时,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亦被配乐歌唱,别名《阳关三叠》,是当时有名的曲调[2]:49、41、97。王维是第一个彰显陶渊明的盛唐诗人,盛唐以后陶渊明诗才备受欢迎。王维作诗《桃源行》,韩愈诗《桃源图》和刘禹锡诗《桃源行》题材相同,都想在王维的基础上别出心裁[2]:20-21。王维诗言已尽而意无穷,成为王士禛“神韵说”的根据[9]:59。《红楼梦》讲述香菱跟林黛玉学诗,运用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素材[3]:185。
评价与地位
编辑王维是盛唐年间第一诗人,唐代宗称王维为“天下文宗,位历先朝,名高希代”[2]:267。李白杜甫都很欣赏王维,王维过世后,杜甫写诗说“不见高人王右丞”[3]:191-192。王维诗用平常意象,殷璠评谓“一句一字,皆出常境”[5]:154。到中唐,王维文学地位被列于李白、杜甫之下[6]:43。晚唐诗人储嗣宗则对王维的诗学成就推崇备至。苏轼提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1]:128、136,历代诗话指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7]:64,王夫之以《终南山》为例说明其“画中有诗”[16]:79。历代评家又以“幽玄”概括王维五绝的特质[5]:156。王维被迫接受安禄山官爵一事,受后世道学家批评。朱熹说“其人既不足言”,顾炎武批评他“以文章欺人”,李绂认为王维值得同情,但行为总归是错误的,是学佛之误。杭世骏、全祖望、厉鹗则替王维辩护。赵殿成亦为他辩护,反对朱熹把品行与文学直接挂钩的说法[2]:259-260。
王维受后世尊崇为水墨画的始创人[1]:109、山水画宗师;北宗是李思训的着色山水,南宗是王维的水墨山水[7]:25。在唐代,王维的山水画地位不甚高,被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列入“妙上品”,逊色于李思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亦认为王维绘画上的贡献不如吴道子与李思训。五代时王维地位提升[1]:125-127,《旧唐书》赞扬王维图画“笔踪措思,参于造化”,但也指出其构图有缺陷。荆浩则赞赏王维“笔墨苑丽,气韵清高,巧写天成,亦动真思”,超出吴道子之上。在北宋画评家眼中,王维已是足以与李思训相抗衡的画家[1]:128-129、134。沈括称王维“画中最妙山水”[7]:26;韩拙称王维“画绝古今”,王维获得山水画史上最崇高的地位。晚明董其昌建立南北分宗的理论,使王维成为文人画派之始祖[1]:134、141-142。
参考文献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庄申. 《王維硏究.上集》. 香港: 万有图书公司. 1971. OCLC 1462504490 (中文(繁体)).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入谷仙介. 《王维研究》. 卢燕萍译.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ISBN 9787101046267 (中文(简体)).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叶嘉莹.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ISBN 9787101058789 (中文(简体)).
- ^ 4.0 4.1 4.2 铃木敬. 《中國繪畫史(上)》. 魏美月译. 台北: 国立故宫博物院. 1987. OCLC 1462848176 (中文(繁体)).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萧驰. 《如來清淨禪與王維晚期山水小品》. 《汉学研究》. 2003, 21 (2): 139–171 [2024-10-28] (中文(繁体)).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宇文所安. 《盛唐诗》. 贾晋华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04. ISBN 9787108021663 (中文(简体)).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王润华. 《王維詩學》. 台北: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010. ISBN 9789862543191 (中文(繁体)).
- ^ 8.0 8.1 赖瑞和. 《唐代中層文官》. 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 ISBN 9789570833560 (中文(繁体)).
- ^ 9.0 9.1 9.2 9.3 9.4 9.5 9.6 加地哲定. 《中国佛教文学》. 刘卫星译. 北京: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0. ISBN 9789575431716 (中文(简体)).
- ^ 10.0 10.1 10.2 10.3 陆润棠. 〈從電影手法角度分析王維的自然詩〉. 郑树森 (编). 《中西比較文學論集》. 台北: 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0: 155–170. OCLC 1461348198 (中文(繁体)).
- ^ 11.0 11.1 11.2 11.3 丸山茂. 《唐代文化与诗人之心》. 张剑译.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ISBN 9787101096156 (中文(简体)).
- ^ 12.0 12.1 12.2 柳无忌. 《中国文学新论》. 倪庆饩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ISBN 9787300010359 (中文(简体)).
- ^ 13.0 13.1 13.2 曹逢甫. 《從語言學看文學:唐宋近體詩三論》. 台北: 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2004. ISBN 9787301273470 (中文(繁体)).
- ^ 顾彬. 《顾彬唐诗九讲》. 吴娇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20. ISBN 9787100190299 (中文(简体)).
- ^ 15.0 15.1 15.2 松原朗. 《中国离别诗形成论考》. 李寅生译.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ISBN 9787101096323 (中文(简体)).
- ^ 16.0 16.1 16.2 16.3 16.4 萧驰. 《两种田园情调:塞奥克莱托斯和王维的文类世界》. 《文艺研究》. 1999, 1: 71–84 [2024-10-28]. ISSN 0257-5876 (中文(简体)).
延伸阅读
编辑[编]
- 王紫骆. 《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人气质》.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 (1): 61–65 [2024-10-28] (中文(简体)).
- 张锦辉. 《论王维禅诗的美感特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5 (1): 50–56 [2024-10-28] (中文(简体)).
- 陆涛; 林云. 《从“诗中有画”到“画中有诗”——论作为画家的王维》. 《南方文物》. 2021, 2: 293–297 [2024-10-28]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