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凱因斯學派
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英語:Neo-Keynesian economics)又譯為第一代新凱因斯主義經濟學,是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間,特別是二戰結束之後到20世紀70年代間從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中發展起來的一種總體經濟學思想。它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保羅·薩繆爾森、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約翰·希克斯、詹姆士·托賓、清瀧信宏等。
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子學派為新古典綜合學派,該學派由約翰·希克斯與保羅·薩繆爾森創立[1]。他們將第一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數學分析方法引進凱恩斯經濟學中,充實了它的內容,之後形成新凱恩斯學派。
起源
編輯約翰·凱恩斯提出凱恩斯主義後,一些經濟學家在20世紀30、40年代對其進行了發展,例如約翰·希克斯在1937年提出了IS/LM模型,隨後在20世紀50、60、70年代[2]時,部分經濟學為應對第一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挑戰,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進行了發展,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由此而生。
內容
編輯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比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更進了一步,約翰·凱恩斯把國家干預作為應對經濟危機的一種應急措施,而以保羅·薩繆爾森為代表的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學者則把國家干預作為調節經濟的基本手段,他們主張在蕭條時採用擴張性政策刺激經濟,在繁榮時採用緊縮性政策抑制經濟,以求讓經濟平穩發展,另外,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偏重財政政策,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則主張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並重,以對經濟的刺激更為有力[3]。
後續
編輯1970年代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的經濟出現了「滯脹」現象,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受到了懷疑,小羅伯特·盧卡斯、羅伯特·巴羅、米爾頓·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對第一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發出挑戰[4],針對該挑戰N.格里高利·曼昆、戴維·羅默、奧利維爾·布蘭查德、喬治·阿克洛夫、珍妮特·耶倫、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發展出了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3]。
參見
編輯- 第一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英語:Neoclassical economics)
- 第二代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英語:New classical economics)
- 第二代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英語:New Keynesian economics)
注釋
編輯- ^ 萨缪尔森:一代宗师的背影.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3).
- ^ The Neoclassical-Keynesian Synthesis.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Website. The New School. [2009-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6-05).
- ^ 3.0 3.1 经济学派:新凯恩斯主义.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 金融危机:为何不能完全预测和防范. [201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2).
外部連結
編輯- (簡體中文) 薩繆爾森一生三大經濟成就:教科書被奉為經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