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弼 (趙國公)

李弼(494年—557年11月14日),字景和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1][2],祖籍遼東郡襄平縣(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魏、西魏、北周官員,西魏八柱國之一。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李弼的六世祖李根後燕慕容垂時期的黃門郎,祖父李貴丑是平州刺史,父親李永是太中大夫,死後贈予涼州刺史[3][4]

李弼年少時有遠大的志向,體力過人。當時正處於北魏王朝衰亡禍亂的時期,李弼曾經對所親近的人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當不畏艱險,平定寇難,安定社稷以獲取功名,怎麼能碌碌無為靠着門第等級來求得美名尊位呢?」北魏永安元年(528年),爾朱天光徵召李弼出任別將,李弼跟隨爾朱天光西征,擊敗赤水蜀,以軍功出任征虜將軍,封石門縣伯,食邑五百戶。李弼又和賀拔岳討伐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慶雲,都擊敗了他們。李弼常常衝鋒陷陣,所向披靡,敵人都畏懼他,說:「不要擋在李將軍前面。」[5][6]

歸附宇文泰

編輯

爾朱天光前往洛陽後,李弼隸屬於侯莫陳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太昌初年,李弼出任清水郡太守、恆州大中正,很快出任南秦州刺史。李弼跟隨侯莫陳悅征討,屢次獲勝。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陳悅害死賀拔岳,將軍隊駐紮在隴上。四月,宇文泰從平涼進軍討伐侯莫陳悅,李弼對侯莫陳悅說:「賀拔岳沒有罪過您卻害死了他,又不能撫慰收服他的部眾,讓他們沒有歸宿。宇文夏州收服並任用了賀拔岳的部下,得到他們的誓死效力,都宣稱替主將報仇,他的用意本來就不小。現在應該停戰謝罪,不這樣的話,恐怕必定會遭受災禍。」侯莫陳悅惶恐疑惑,想不出什麼辦法[7]。李弼知道侯莫陳悅必定失敗,於是對親近的人說:「宇文夏州的才能和謀略無人能比,他的品德仁義令人崇拜敬仰。侯莫陳公的才智很小謀劃卻很大,怎麼能夠保全自己。我們如果不做打算,恐怕會和他一起遭受滅族的災禍。」恰逢宇文泰的軍隊抵達,侯莫陳悅放棄秦州南逃到上邽,占據險要之地自守。侯莫陳悅先招來李弼,李弼秘密的派使者到宇文泰那裡,向宇文泰許諾臨陣投降。當夜,李弼於是勒令部下騎上驢子和駱駝,說:「侯莫陳公想要回到秦州,你們為什麼不整理行裝?」李弼的妻子是侯莫陳悅的姨媽,特別受到侯莫陳悅的親信任用,眾人都相信了李弼。人心驚慌騷亂,無法重新安定,都分散逃走,爭着前往秦州。李弼先行馳馬到達秦州,守住城門安撫眾人[8][9],於是率領部眾歸附宇文泰,侯莫陳悅因此失敗。宇文泰對李弼說:「您和我同心,天下就不難平定。」宇文泰擊敗侯莫陳悅後得到的財寶和奴隸,全部將其中的好的賜給李弼。宇文泰仍命令李弼以原來的官職鎮守原州[10]。當時氐王楊紹先乘着北魏混亂逃回武興,再度稱王。涼州刺史李叔仁被百姓活捉,氐族羌族吐谷渾都起兵叛亂,從南岐州到至瓜州、鄯州,占據州郡的叛軍數都數不過來。宇文泰命令李弼鎮守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惡蚝鎮守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鎮守渭州,衛將軍趙貴代理秦州刺史[11]魏孝武帝授予宇文泰按照皇帝授權封官拜爵的權利後,宇文泰又任命李弼出任秦州刺史[12][13][14]。永熙三年十二月,宇文泰派遣李虎、李弼、趙貴前往靈州襲擊曹泥[15]

小關、弘農之戰

編輯

大統三年(537年),宇文泰率領軍隊東征,徵召李弼出任大都督,八月丁丑(37年9月4日),宇文泰率領李弼等十二名將領討伐東魏[16],李弼統帥右軍,進攻潼關回洛城並攻克。李弼進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不久又升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李弼跟隨宇文泰平定竇泰,衝鋒陷陣,斬殺和俘獲的敵人很多,宇文泰將自己乘的騅馬及竇泰穿的牟甲賜給李弼。李弼又跟隨宇文泰平定弘農[17][18]

沙苑之戰

編輯

大統三年十月壬辰(537年11月18日),宇文泰率領軍隊抵達沙苑,距高歡的軍隊六十多里。高歡聽到了宇文泰已經到達沙苑的消息,十月癸巳(537年11月19日)早晨,高歡指揮軍隊準備與宇文泰交戰。西魏軍隊的偵查騎兵報告說高歡的部隊快要到達,宇文泰召集各位將領商量對策。李弼說:「敵眾我寡,所以我們不能在平坦的地方布置戰陣,此處以東十里地有一個渭曲的地方,可以先占據那裡等待高歡的人馬。」宇文泰聽從了李弼的意見,在渭曲背靠河水的東西兩面布置了戰陣,由李弼指揮右翼,趙貴指揮左翼,同時命令將士持長兵器隱藏在蘆葦叢中,約定聽到鼓聲響起之後再出來。晡時,東魏軍隊到達渭曲,都督斛律羌舉對高歡說:「宇文黑獺把全國的部隊帶了出來,要和我們決一死戰,就好象瘋狗一樣,也許能咬人一口,況且渭曲蘆葦叢深,爛泥淤積,無法用力,不如暫緩與他們相持,先秘密地分出精銳部隊徑直突襲長安,他們的老巢傾覆,那麼宇文黑獺可以不戰而擒。」高歡問:「放火焚燒蘆葦叢,怎麼樣?」侯景說:「我們應當活捉宇文黑獺,把他帶到老百姓面前展示,如果他在人群中被燒死,誰會相信他真的死了!」彭樂盛氣凌人地請求出戰,說:「我們人多,敵軍人少,一百人抓一個人,還有什麼必要擔心打不贏!」高歡接受了彭樂的意見[19]。東魏的士兵看到西魏的士兵人少,爭先恐後的衝上前去襲擊對方,隊列亂七八糟。雙方將要交戰時,宇文泰敲響戰鼓,西魏士兵都奮勇而起,于謹等人的六支部隊與敵兵交鋒作戰,西魏左翼軍隊被東魏軍隊擊敗,李弼召集部下六十名鐵甲騎兵,身先士卒,橫着劫擊敵軍,東魏軍隊被分割為兩部分,東魏因此大敗,被斬首六千多,臨陣向西魏投降的有兩萬多人[20][21]。李弼因功拜特進,獲賜爵趙郡公,增加食邑一千戶。李弼又和賀拔勝攻克河東郡,平定汾水和絳水一帶。大統四年(538年),李弼跟隨宇文泰向東進攻洛陽,李弼為前鋒。八月庚寅(538年9月12日),宇文泰從函谷關出兵到達谷城,侯景高昂商議整頓兵馬,等待西魏軍隊到來。儀同三司莫多婁貸文請求率領自己的部隊進攻宇文泰的前鋒,侯景等人堅決不答應。莫多婁貸文性格剛強一意孤行,不肯接受命令,與可朱渾道元率領輕裝騎兵一千人遠離大本營去偵查尋找戰機,西行到瀍澗一帶,在夜間遭遇西魏李弼和達奚武的軍隊,李弼命令士兵擊鼓吶喊,拖曳木柴揚起塵土,莫多婁貸文以為西魏的主力到來,向後撤退,李弼追上將他斬首,首級傳到西魏大軍中[22][2][23][24][25]。次日,李弼又跟隨宇文泰與高歡展開河橋之戰,李弼經常衝鋒陷陣,身受七處傷,被東魏俘虜,東魏派出士兵圍守數層。李弼偽裝傷重,暈倒在地。東魏守兵稍有鬆懈,李弼偷偷瞧見旁邊有馬匹,乘機躍上馬向西馳去,得以逃脫。大統五年,李弼升任司空。大統六年,侯景占據荊州,李弼和獨孤信抵禦侯景,侯景於是撤走。大統九年,李弼跟隨宇文泰參與邙山之戰,轉任太尉[17][18]

大統十三年(547年),侯景占據潁川反叛東魏向西魏投降,魏孝靜帝詔令斛律金率領潘樂薛孤延等人在河陽防守。西魏派遣大都督李弼、若干榮等人率領騎兵和步兵數萬人,想要從新城前去支援侯景,斛律金率領部署駐紮在廣武準備攔截西魏軍,李弼等人聽說後撤退[26]

大統十四年(548年),進位為柱國大將軍西魏廢帝元年(551年),賜姓徒河氏。周孝閔帝在557年即位後,進封為趙國公、太師

李弼每次率兵征討,早上接受命令,傍晚就出發,不過問家事,也從來沒有在家中住宿。他的憂國忘身都類似如此,而且李弼生性沉毅雄健,有很深的見識,所以能夠將功名保持到最後。周明帝元年(557年)十月癸酉(557年11月14日),李弼去世[27][28],虛歲六十四。周明帝當天為李弼舉哀,到下葬時親臨弔喪,又發動士卒為李弼挖掘墳墓,配給天子使用的大輅龍旂,派軍隊在墓地列陣,定諡號,不久追封魏國公,將李弼合祭於宇文泰的宗廟之中[29][30]

家族

編輯

祖父

編輯
  • 李貴丑,北魏平州刺史

父親

編輯
  • 李永,北魏太中大夫、贈涼州刺史

兄弟姐妹

編輯
  • 李檦,北周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總管延綏丹三州諸軍事、延州刺史、汝南壯公

子女

編輯
  • 李曜,長子,北周開府、邢國公
  • 李暉,次子,北周柱國、總管梁洋等十州諸軍事、梁州刺史、魏國公
  • 李衍,第四子,隋朝柱國、安州總管、真鄉夙公
  • 李綸,第五子,北周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宗中大夫、河陽郡公
  • 李晏,北周建德年間,任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趙郡公,滅齊之戰,死於并州,其子李璟以李晏死於王事,即襲爵趙郡公
  • 李椿,第七子,隋朝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河東郡公

延伸閱讀

編輯

[]

 周書·卷15》,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王素, 《大唐西市博物馆新藏北朝墓志疏证》, 《故宮學刊》 (2014年01期), 2014年, (2014年01期): 54–73 [2022-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5) 
  2. ^ 2.0 2.1 胡戟,榮新江主編.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 北京市: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11月: 565. ISBN 978-7-301-16079-4 (中文(繁體)). 
  3. ^ 《周書·卷十五·列傳第七》:李弼,字景和,遼東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黃門侍郎。祖貴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贈涼州刺史。
  4.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李弼字景和,隴西成紀人。六世祖振,慕容垂黃門郎。父永,魏太中大夫,贈涼州刺史。
  5. ^ 《周書·卷十五·列傳第七》:弼少有大志,膂力過人。屬魏室喪亂,語所親曰:「丈夫生世,會須履鋒刃,平寇難,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階資以求榮位乎。」魏永安元年,爾朱天光闢為別將,從天光西討,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虜將軍,封石門縣伯,邑五百戶。又與賀拔岳討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慶雲,皆破之。弼恆先鋒陷陣,所向披靡,賊咸畏之,曰「莫當李將軍前也」。
  6.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弼少有大志,膂力過人。屬魏亂,謂所親曰:「大丈夫生世,會須履鋒刃,平寇難,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階以求仕。」初為別將,從爾朱天光西討,破赤水蜀,以功封石門縣伯。又與賀拔岳討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慶雲,皆破之。賊咸畏之曰:「莫當李將軍前也。」
  7.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魏南秦州刺史隴西李弼說侯莫陳悅曰:「賀拔公無罪而公害之,又不撫納其眾,今奉宇文夏州以來,聲言為主報仇,此其勢不可敵也,宜解兵謝之!不然,必及禍。」悅不從。
  8. ^ 《魏書·卷八十·列傳第六十八》:悅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其夜,景和遣人詣黑獺,密許翻降。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驢駝, 雲:「儀同有教,欲還秦州,守以拒賊」,令軍人嚴備。景和復紿悅帳下 雲:「儀同欲還秦州,汝等何不裝辦?」眾謂為實,以次相驚,人情惶惑,不可復止,皆散走而趣秦州。景和先驅至城,據門以慰輯之。
  9. ^ 《北史·卷四十九·列傳第三十七》:悅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其夜景和遣人詣周文,密許翻降。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驢駝,云:「儀同有教,欲還秦州,守以拒賊。」復給帳下 雲:「儀同欲還秦州,汝等何不裝辦?」眾謂言實,以次相驚,皆散趣秦州。景和先馳至城,據門以慰輯之。
  10.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泰遣輕騎數百趣略陽,悅退保上邽,召李弼與之拒泰。弼知悅必敗,陰遣使詣泰,請為內應。悅棄州城,南保山險,弼謂所部曰:「侯莫陳公欲還秦州,汝輩何不裝束!」弼妻,悅之姨也,眾咸信之,爭趣上邽。弼先據城門以安集之,遂舉城降泰,泰即以弼為秦州刺史。
  1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先是,故氐王楊紹先乘魏亂逃歸武興,復稱王。涼州刺史李叔仁為其民所執,氐、羌、吐谷渾所在蜂起,自南岐至瓜、鄯,跨州據郡者不可勝數。宇文泰令李弼鎮原州,夏州刺史拔也惡蚝鎮南秦州,渭州刺史可朱渾道元鎮渭州,衛將軍趙貴行秦州事,征豳、涇、東秦、岐四州之粟以給軍。
  12. ^ 《周書·卷十五·列傳第七》:天光赴洛,弼因隸侯莫陳悅,為大都督,加通直散騎常侍。太昌初,(受)〔授〕清水郡守,恆州大中正。尋除南秦州刺史。隨悅征討,屢有克捷。及悅害賀拔岳,軍停隴上。太祖自平涼進軍討悅。弼諫悅曰:「岳既無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撫納其眾,使無所歸。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為主將報仇,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謝之,不然,恐必受禍。」悅惶惑,計無所出。弼知悅必敗,乃謂所親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義可宗。侯莫陳公智小謀大,豈能自保。吾等若不為計,恐與之同至族滅。」會太祖軍至,悅乃棄秦州南出,據險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許背悅來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陳公欲還秦州,汝等何不束裝?」弼妻,悅之姨也,特為悅所親委,眾咸信之。人情驚擾,不可復定,皆散走,爭趣秦州。弼乃先馳據城門以慰輯之,遂擁眾以歸太祖。悅由此遂敗。太祖謂弼曰:「公與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悅,得金寶奴婢,悉以好者賜之。仍令弼以本官鎮原州。尋拜秦州刺史。
  13.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及天光赴洛,弼隸侯莫陳悅,征討屢有克捷。及悅害賀拔岳,周文帝自平涼討悅。弼諫悅,令解兵謝之。悅惶惑,計無所出。弼知悅必敗。周文帝至,悅乃棄秦州南出,據險以自固。是日,弼密通於周文,許背悅。至夜,弼乃勒所部,雲悅欲向秦州,命皆裝束。弼妻,悅之姨也,時為悅所親委,眾咸信之,人皆散走。弼慰輯之,遂擁以歸周文。悅由此敗。周文謂曰:「公與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
  14.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魏主以泰為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關西大都督、略陽縣公,承制封拜。泰乃以寇洛為涇州刺史,李弼為秦州刺史,前略陽太守張獻為南岐州刺史。
  1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六》:十二月,魏丞相泰遣儀同李虎、李弼、趙貴擊曹泥於靈州。
  16.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魏宇文深勸丞相泰取恆農,八月,丁丑,泰帥李弼等十二將伐東魏,以北雍州刺史于謹為前鋒,攻盤豆,拔之。
  17. ^ 17.0 17.1 《周書·卷十五·列傳第七》:太祖率兵東下,征弼為大都督,領右軍,攻潼關及回洛城,克之。大統初,進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尋又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從平竇泰,先鋒陷敵,斬獲居多。太祖以所乘騅馬及竇泰所著牟甲賜弼。又從平弘農。與齊神武戰於沙苑,弼率軍居右,而左軍為敵所乘。弼呼其麾下六十騎,身先士卒,橫截之,賊遂為(三)〔二〕,因大破。以功拜特進,爵趙郡公,增邑一千戶。又與賀拔勝攻克河東,略定汾、絳。四年,從太祖東討洛陽,弼為前驅。東魏將莫多婁貸文率眾數千,奄至谷城。弼倍道而前,遣軍士鼓譟,曳柴揚塵。貸文以為大軍至,遂遁走。弼追躡之,虜其眾,斬貸文,傳首大軍所。翌日,又從太祖與齊神武戰於河橋,每入深陷陣,身被七創,遂為所獲,圍守數重。弼佯若創重,殞絕於地。守者稍懈,弼睨其旁有馬,因躍上西馳,得免。五年,遷司空。六年,侯景據荊州,弼與獨孤信御之,景乃退走。九年,從戰邙山,轉太尉。十三年,侯景率河南六州來附,東魏遣其將韓軌圍景於潁川。太祖遣弼率軍援景,諸將咸受弼節度。弼至,軌退。王思政又進據潁川,弼乃引還。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討平之。遷太保,加柱國大將軍。魏廢帝元年,賜姓徒河氏。太祖西巡,令弼居守,後事皆咨稟焉。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屬茹茹為突厥所逼,舉國請降,弼率前軍迎之。給前後部羽葆鼓吹,賜雜彩六千段。及晉公護執政,朝之大事,皆與于謹及弼等參議。孝閔帝踐阼,除太師,進封趙國公,邑萬戶。前後賞賜累巨萬。
  18. ^ 18.0 18.1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大統初,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從平竇泰,斬獲居多。周文以所乘騅馬及泰所著牟甲賜弼。又從平弘農。與齊神武戰於沙苑,弼〔率軍居右,而左〕軍為敵所乘。弼將其麾下九十騎橫截之,賊分為二,因大破之。以功進爵趙郡公。四年,從周文東討洛陽,弼為前驅。東魏將莫多婁貸文率眾至谷城,弼倍道而前,遣軍士鼓譟,曳柴揚塵。貸文以為大軍至,遂走。弼追斬貸文,傳首大軍。翌日,又從周文與齊神武戰河橋,身被七創,遂為所獲,陽隕絕於地,睨其傍有馬,因躍上得免。歷位司空、太保、柱國大將軍。廢帝元年,賜姓徒何氏。六官建,拜太傅、大司徒。及晉公護執政,朝之大事,皆與于謹及弼等參議。周孝閔帝踐阼,除太師,進封趙國公,邑萬戶,前後賞賜鉅萬。
  19. ^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天平四年,從神武西討,與周文相拒。神武欲緩持之,樂氣奮請決戰,曰:「我眾賊少,百人取一,差不可失也。」神武從之。
  20. ^ 《周書·卷二·帝紀第二》:冬十月壬辰,至沙苑,距齊神武軍六十餘里。齊神武聞太祖至,引軍來會。癸巳旦,候騎告齊神武軍且至。太祖召諸將謀之。李弼曰:「彼眾我寡,不可平地置陣。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遂進軍至渭曲,背水東西為陣。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命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中,聞鼓聲而起。申時,齊神武至,望太祖軍少,競馳而進,不為行列,總萃於左軍。兵將交,太祖鳴鼓,士皆奮起。于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絕其軍為二隊,大破之,斬六千餘級,臨陣降者二萬餘人。
  2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七》:歡聞泰至,癸巳,引兵會之。候騎告歡軍且至,泰召諸將謀之。開府儀同三司李弼曰:「彼眾我寡,不可平地置陳,此東十里有渭曲,可先據以待之。」泰從之,背水東西為陳,李弼為右拒,趙貴為左拒,命將士皆偃戈於葦中,約聞鼓聲而起。晡時,東魏兵至渭曲,都督太安斛律羌舉曰:「黑獺舉國而來,欲一死決,譬如狗,或能噬人;且渭曲葦深土濘,無所用力,不如緩與相持,密分精銳徑掩長安,巢穴既傾,則黑獺不戰成擒矣。」歡曰:「縱火焚之,何如?」侯景曰:「當生擒黑獺以示百姓,若眾中燒死,誰覆信之!」彭樂盛氣請斗,曰:「我眾賊寡,百人擒一,何憂不克!」歡從之。東魏兵望見魏兵少,爭進擊之,無復行列。兵將交,丞相泰鳴鼓,士皆奮起,于謹等六軍與之合戰,李弼帥鐵騎橫擊之,東魏兵中絕為二,遂大破之。
  22. ^ 《周書·卷二·帝紀第二》:八月庚寅,太祖至谷城,莫多婁貸文、可朱渾元來逆,臨陣斬貸文,元單騎遁免,悉虜其眾送弘農。
  23. ^ 《周書·卷十五·列傳第七》:東魏將莫多婁貸文率眾數千,奄至谷城。弼倍道而前,遣軍士鼓譟,曳柴揚塵。貸文以為大軍至,遂循走。弼追躡之,虜其眾,斬貸文,傳首大軍所。
  24.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東魏將莫多婁貸文率眾至谷城,弼倍道而前進,遣軍士鼓譟,曳柴揚塵。貸文以為大軍至,遂走。弼追斬貸文,傳首大軍。
  25.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八》:八月,庚寅,丞相泰至谷城,侯景等欲整陳以待其至,儀同三司太安莫多婁貸文請帥所部擊其前鋒,景等固止之。貸文勇而專,不受命,與可朱渾道元以千騎前進,夜,遇李弼、達奚武於孝水。弼命軍士鼓譟,曳柴揚塵,貸文走,弼追斬之,道元單騎獲免,悉俘其眾送恆農。
  26. ^ 《北齊書·卷十七·列傳第九》:世宗嗣事,侯景據潁川降於西魏,詔遣金帥潘樂、薛孤延等固守河陽以備。西魏使其大都督李景和、若干寶領馬步數萬,欲從新城赴援侯景。金率眾停廣武以要之,景和等聞而退走。
  27. ^ 《周書·卷四·帝紀第四》:冬十月癸酉,太師、趙國公李弼薨。
  28.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冬十月癸酉,太師、趙國公李弼薨。
  29. ^ 《周書·卷十五·列傳第七》:弼每率兵征討,朝受令,夕便引路,不問私事,亦未嘗宿於家。其憂國忘身,類皆如此。兼復性沉雄,有深識,故能以功名終。元年十月,薨於位,年六十四。世宗即日舉哀,比葬,三臨其喪。發卒穿冢,給大輅、龍旗,陳軍至於墓所。諡曰武。尋追封魏國公,配食太祖廟庭。
  30. ^ 《北史·卷六十·列傳第四十八》:弼每征討,朝受命,夕便引路,略不問私事,亦未嘗宿於家。兼性沈雅,有深識,故能以功名終。薨於位,明帝即日舉哀,比葬,三臨其喪。發卒穿冢,給大路、龍旗,陳軍至墓。諡曰武。尋追封魏國公,配食文帝廟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