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尼斯堡號小巡洋艦 (1905年)

柯尼斯堡號(德語:SMS Königsberg[註 1])是德意志帝國所建造的四艘柯尼斯堡級小巡洋艦首艦,以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命名。它由基爾帝國船廠承建,於1905年1月開始龍骨架設、同年12月下水、至1906年6月投入艦隊使用。其主艦炮包括有十門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和兩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最高速度可達24.1節。

柯尼斯堡號於達累斯薩拉姆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柯尼斯堡號
艦名出處 柯尼斯堡
建造方 基爾帝國船廠
鋪設龍骨 1905年1月12日
下水日期 1905年12月12日
入役日期 1907年4月6日
結局 1915年7月11日自沉
目前狀態 部分拆解於1963-65年
技術數據
船級 柯尼斯堡級小巡洋艦
排水量 3814噸(滿載)
船長 115.30米
型寬 13.20米
吃水 5.29米
動力輸出 9709千瓦特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三脹蒸汽機
船速 24.1節
續航力 5750海里以12節
乘員 412人
武器裝備
裝甲

柯尼斯堡號在入役後被編入公海艦隊的偵察部隊。在此期間,它經常護送德皇威廉二世遊艇出訪外國。1914年4月,艦隻被派往德屬東非進行為期兩年的部署,卻因同年8月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中斷。柯尼斯堡號最初試圖攻擊英、法兩國在該地區的通商運輸,但它於這段經歷中僅摧毀過一艘敵對商船。煤炭短缺阻礙了其通商破壞德語Handelskrieg的能力。1914年9月20日,它在桑給巴爾海戰英語Battle of Zanzibar中突襲並擊沉了英國防護巡洋艦珀伽索斯號英語HMS Pegasus (1897)。柯尼斯堡號隨即退至魯菲吉河修理其推進裝置。在修理工作完成之前,英國巡洋艦探明了柯尼斯堡號的所在,但由於無法駛入淺水區而設置封鎖。在魯菲吉河三角洲海戰中,英國派出兩艘淺水重炮艦默西號英語HMS Mersey (1913)塞文號英語HMS Severn (1913),試圖摧毀這艘德國巡洋艦。1915年7月11日,兩艘重炮艦於近距離嚴重擊損了柯尼斯堡號,迫使其船員鑿沉艦隻。倖存船員打撈起了艦上的全部十門主炮,並轉而用作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東非的游擊戰英語East African Campaign (World War I)。柯尼斯堡號於1963-65年間進行了部分拆解,其餘殘骸則沉入河床

設計

編輯
 
柯尼斯堡級艦隻線條畫[註 2]

柯尼斯堡號及其姊妹艦都是為兼作艦隊的偵察艦和德國殖民地海外艦德語Auslandskreuzer而設計。這主要是由於受到預算的限制,使得帝國海軍無法建造適合這兩種角色的更細分巡洋艦[1]柯尼斯堡號的全長為115.30公尺(378英尺3英寸),有13.2公尺(43英尺4英寸)的舷寬和5.29公尺(17英尺4英寸)的前吃水。在滿載情況下,艦隻的排水量可達3,814公噸(3,754長噸)。其推進系統由兩台三缸三脹式蒸汽機組成,通過十一台燃煤船用式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提供動力,額定功率為13,020匹指示馬力(9,709千瓦特)。它的最高速度達24.1節(44.6公里每小時),並可以12節(22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續航5,750海里(10,650公里)。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則為14名軍官及308名水兵。[2]

柯尼斯堡號的艦炮由十門單裝105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L/40 naval gun組成。其中兩門並排布置在艏艛英語Forecastle前方,六門設於艦舯、每邊各三門,以及兩門並排布置在艦艉。[3]這些炮支可提升至30°仰角,射程達12,700公尺(13,900碼)[4]。它們共提供1500發彈藥,其中每炮150發[2]。艦隻同樣搭載有十門52毫米55倍徑速射炮英語5.2 cm SK L/55 naval gun[5]。此外,它還配備兩具450公釐(17.7英寸)的魚雷發射管及五枚魚雷,均浸沒舷側船體內。艦隻受到厚達80公釐(3.1英寸)的裝甲甲板保護,司令塔的側面則有100公釐(3.9英寸)厚。[2]

服役歷史

編輯
 
戰前的柯尼斯堡號

柯尼斯堡號是為替代老舊的小巡洋艦流星號而以「流星替艦(Ersatz Meteor)」[註 3]為代號進行訂購,並於1905年1月12日在基爾帝國船廠開始架設龍骨。它於1905年12月12日下水,之後展開舾裝工作。在下水儀式上,由時任柯尼斯堡市長的西格弗里德·克特德語Siegfried Körte主持為艦隻命名。1907年4月6日,艦隻正式投入公海艦隊使用。接下來的海上試航於6月初被中斷,當時它負責在基爾周英語Kiel Week的三項帆船賽英語Regatta期間,為德皇威廉二世皇家遊艇英語Royal yacht霍亨索倫號英語SMY Hohenzollern提供護航。兩艘艦隨後巡遊至北海,並於8月3日至6日在北角停留,由威廉二世與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進行會晤。返回德國後,柯尼斯堡號恢復了試航,並從8月9日持續至9月9日。它於9月21日至23日到訪了位於東普魯士同名城市,然後於11月5日獲分配至艦隊的偵察部隊,以取代原美杜莎號的位置。與此同時,柯尼斯堡號再度被用於護送威廉二世的遊艇,這次是與新近入役的大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公文艇英語Dispatch boat斯雷普尼爾號德語SMS Sleipner一同出訪英國。這些艦隻先後停留在朴次茅斯泰晤士河,並受到了荷蘭女王威廉明娜的接見。[7]

同年12月17日,柯尼斯堡號受委派進行另一項友好訪問,這次是護送德皇胞弟海因里希親王及其率領的一個海軍代表團前往馬爾默,以參加瑞典國王奧斯卡二世的葬禮。訪問活動持續至12月20日。柯尼斯堡號平安無事地參與了1908年的例行單獨和分艦隊訓練。該年的日程是以一次大型訓練巡航作為終結,艦隻首先是在波羅的海和北海,然後進入大西洋,至12月初完結。緊接着,它於冬季駛入旱塢進行定期維護,並於1909年2月重新入役。在接下來的兩年裡,柯尼斯堡號都遵循傳統的訓練模式,期間僅於1910年2月16日在基爾灣與新近入役的小巡洋艦德累斯頓號發生碰撞而中斷,以及在1910年兩次為德皇提供護航;第一次是3月9-13日前往黑爾戈蘭島,第二次則是從5月8日至27日前往英國參加愛德華七世國王的葬禮。與德累斯頓號的碰撞對兩艘艦都造成了嚴重傷害,但無人受傷。它們均在基爾進行修理。[8]這段時期內,柯尼斯堡號還因在偵察部隊的優秀射擊成績而贏得「愷薩射術獎(Kaiserpreis)」[9]。從1909年12月至1910年9月,該艦的艦長一職是由海軍中校阿道夫·馮·特羅塔擔任[5]

 
柯尼斯堡號在巴加莫約

從1911年3月8日至5月22日,柯尼斯堡號跟隨搭乘霍亨索倫號的威廉二世在地中海巡遊。同年6月10日,柯尼斯堡號在偵察部隊的位置由新近入役的小巡洋艦科爾貝格號所取代;柯尼斯堡號被轉移至但澤,在那裡撤出現役以進行現代化改造。1913年1月22日,該艦重新入役,並接替了即將進行改造的美因茨號在偵察部隊中的位置。這次役期僅持續至6月19日,然後柯尼斯堡號再於基爾作預備役閒置。退役前,它還曾於4月1日至18日被臨時調往教練分艦隊。1914年初,國家海軍辦公室決定將柯尼斯堡號派往德屬東非,在那裡它將取代原本的基地艦——老舊的小巡洋艦禿鷲號[9]

1914年4月1日,海軍中校馬克斯·洛夫英語Max Looff接任柯尼斯堡號艦長。該艦於4月25日離開基爾至威廉港經停,並於三天後前往德屬東非進行為期兩年部署。在進入蘇伊士運河前,它曾分別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港口停留。[9][10]在那裡,它與地中海分隊旗艦格本號會合,並在支艦隊司令的陪同下於5月15-17日和18-19日分別造訪了梅爾辛亞歷山德雷塔。穿越運河後,艦隻又短暫停留在亞丁,然後於6月5日抵達德屬東非首府達累斯薩拉姆。兩天後,德屬東非保護部隊德語Schutztruppe für Deutsch-Ostafrika在殖民地慶祝了他們的25周年紀念日;保護部隊副司令向洛夫展示了一個燕子號巡洋艦的模型,這艘巡洋艦是在該部隊服役時間最長的軍艦。柯尼斯堡號於同年晚些時候考察了巴加莫約的海港。[11]該艦給非洲殖民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三煙囪的設計,他們認為這意味着比只有兩座煙囪的軍艦更強大。艦隻也因此獲得了「三管戰爭者(Manowari na bomba tatu)」的綽號。[12]

隨着歐洲的緊張局勢在奧地利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後日益上升,洛夫決定放棄常規的平時訓練日程,並於7月24日返回達累斯薩拉姆,以補充燃煤和其它物資。他還積極組織了一個通報敵情的沿岸哨崗網絡,並保護該地區的德國航運。7月27日,洛夫收到了來自海軍參謀本部的信息,知會他歐洲的政治局勢正在惡化。[13]同時,英國海角分艦隊英語Cape of Good Hope Station的巡洋艦阿斯特賴亞號英語HMS Astraea (1893)風信子號英語HMS Hyacinth (1898)珀伽索斯號英語HMS Pegasus (1897)也已抵達,意圖將柯尼斯堡號嚴密封鎖在殖民地首府達累斯薩拉姆。洛夫遂令其艦隻準備好起航,並於1914年7月31日下午離開港口,三艘速度較慢的英國艦隻則從後尾隨。在接下來的一天,洛夫利用暴風雨及其艦隻的優越速度斷絕了他與英國追隨者的聯繫。[14]直至8月5日,當英國和德國爆發戰爭的滯後消息傳達至艦隻,柯尼斯堡號才駛出亞丁[15]

第一次世界大戰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柯尼斯堡號受命在紅海入口處附近襲擊英國商船。然而燃煤的匱乏卻妨礙了洛夫的戰果;英國人阻撓其煤船柯尼希號(Koenig)離開達累斯薩拉姆,並買空了葡屬東非的所有煤炭,以杜絕流向柯尼斯堡號。[16]洛夫隨即用無線電通知德國輪船齊滕號德語Feldherren-Klasse,警告它不要使用蘇伊士運河,否則其物資將會被徵用。然後柯尼斯堡號前往追趕德國貨輪金岩號(SS Goldenfels),後者將柯尼斯堡號誤認為是英國巡洋艦而拒絕停船。為了令對方停止航行,柯尼斯堡號被迫在金岩號的船艏鳴槍示警,以便洛弗可以警告該船的船長正處於戰爭狀態。[17]

8月6日,柯尼斯堡號在阿曼沿岸發現了一艘英國貨輪——溫徹斯特城號(City of Winchester),並將其控制。該船由一名押解船員英語Prize crew接管,並跟隨柯尼斯堡號於四天後至庫里亞穆里亞群島與齊滕號會合。在那裡,溫徹斯特城號的煤炭被轉移至柯尼斯堡號,然後遭到擊沉。英國船員則被安排登上齊滕號,於翌日離開並送往莫桑比克。與此同時,輔助艦索馬里號德語Somali (Schiff, 1889)於8月3日至4日夜晚搭載了1,200公噸(1,200長噸)煤炭離開達累斯薩拉姆,以補給柯尼斯堡號;兩艘艦於十天後會合。[17]在洛夫與索馬里號會合時,他的艦隻的貯煤量僅剩14公噸(14長噸)。索馬里號向巡洋艦轉移了約850公噸(840長噸),使其能夠對馬達加斯加進行掃蕩。然而,柯尼斯堡號未能發現任何英國或法國的船隻,便於8月23日再次與索馬里號會合,並補充了足夠巡航四天的燃煤。[18]

與此同時,英國軍艦炮擊了達累斯薩拉姆並摧毀了德國的無線電台[19]。至此時,柯尼斯堡號的發動機必須徹底檢修,洛夫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完成工作的僻靜區域。他決定入駐魯菲吉河三角洲,那裡不久前曾得到勘探船德語Survey vessel鷗號德語SMS Möwe (1906)的調研。[17]1914年9月3日,柯尼斯堡號於漲潮時穿越了魯菲吉河口沙洲英語Bar (river morphology),緩緩沿河而上。海岸哨兵駐紮在河口,電報線路也保持暢通,以確保德國人不會遭到正搜尋它們的英國艦隻的突襲。[20]被派往對柯尼斯堡號進行補給的小型沿岸蒸汽船觀察到一艘英國巡洋艦——珀伽索斯號,已在沿岸巡邏了兩個星期。德國人推斷該艦可能會在周日前往桑給巴爾加煤,因此洛夫決定在進行大修之前至港口襲擊該艦。他仔細考慮過這一行動的正當性,因為英國已經拒絕了德國根據《1885年剛果法案》對中非保持中立的提議。[21]

 
對柯尼斯堡號的封鎖示意圖

9月19日,柯尼斯堡號離開魯菲吉河,並於翌日清晨抵達桑給巴爾。它於05:10在相距約7,000公尺(23,000英尺)的距離向珀伽索斯號開火,發動了桑給巴爾海戰英語Battle of Zanzibar;在45分鐘內,珀伽索斯號起火燃燒、向左搖擺,並最終沉沒。其船員曾豎起一面白旗,但受到濃煙的影響,柯尼斯堡號並未察覺。珀伽索斯號船員中共有35人死亡和55人受傷,而柯尼斯堡號毫髮無損。當珀伽索斯號沉沒後,柯尼斯堡號繼續炮擊了岸上的無線電台,並將填滿沙子的鐵桶傾入海港入口處以模擬水雷[21]離開海港時,柯尼斯堡號還發現了哨艇赫爾穆特號(Helmut),並以三枚炮彈將它擊沉。[22]

柯尼斯堡號隨後返回了魯菲吉河,得以展開其發動機的翻修工作;相關部件需要通過陸路運輸至達累斯薩拉姆的船廠,以便在那裡重新組裝。[21]在錨泊於薩拉雷鎮期間,柯尼斯堡號被嚴密偽裝起來,並構建了防護體系。這些措施包括布置士兵和野戰炮來抵禦巡洋艦的接近者,並設立海岸哨兵網絡和電報線路來密切觀察敵對艦隻。[22]在三角洲還敷設有一個簡易雷區,以防止英國艦隻進入河流[23]

由於忌憚柯尼斯堡號會對從印度駛來的運兵船英語Troopship構成威脅[21],英國人加強了負責追蹤隱匿德國巡洋艦的區艦隊,並將相關艦隻交由海軍上校西德尼·R·德魯利-勞指揮[24]。珀伽索斯號的沉沒令英國人相信,柯尼斯堡號肯定仍在德屬東非[21]。10月19日,輕巡洋艦查塔姆號英語HMS Chatham (1911)林迪發現了德屬東非航運公司德語Deutsche Ost-Afrika Linie的商船總統號德語Präsident (Schiff, 1901)登船隊英語boarding party對這艘船進行搜查後,找到了它於前一個月曾在魯菲吉河向柯尼斯堡號供煤的文件。10月30日,輕巡洋艦達特茅斯號英語HMS Dartmouth (1911)探明了柯尼斯堡號和索馬里號位於三角洲。[24]三艘英國巡洋艦——查塔姆號、達特茅斯號以及韋茅斯號英語HMS Weymouth (1910)遂對魯菲吉河三角洲實施封鎖,以確保柯尼斯堡號無法逃逸。[25]

魯菲吉河三角洲海戰

編輯
 
鑿沉後垮塌的柯尼斯堡號

11月3日,英國人開始發動炮擊,試圖摧毀或壓制柯尼斯堡號和索馬里號[21]。柯尼斯堡號受到茂密的紅樹林草澤的保護,草澤隱匿了艦隻,並在一定程度代受了英國的炮火——尤其是當英國艦隻還處在河流外圍的時候。煤船紐布里奇號(Newbridge)被改裝為阻塞船英語Blockship需要沉沒在三角洲的主航道上,以防止柯尼斯堡號逃脫。儘管河流兩岸的德國人猛烈開火,英國人還是於11月10日成功地將紐布里奇號沉入了橫跨三角洲的一個河口,但德國巡洋艦仍可經由其它航道出海。[21][23]洛夫決定將他的艦隻進一步向上游移動,使英國人更難摧毀它。在這樣做的過程中,洛夫的艦隻將引走數量不成比例的英國船舶,否則這些船舶可能會被用於其它地方。[23]作戰期間,英國人派遣了更多的巡洋艦對封鎖魯菲吉河的分艦隊進行增援,其中包括皮拉摩斯號英語HMS Pyramus (1897)和澳大利亞的先驅者號英語HMAS Pioneer[26]

來自南非德班的民航飛行員丹尼斯·卡特勒獲委任加入皇家海軍陸戰隊,並說服他將私人的柯蒂斯水上飛機供大英帝國徵用[27]皇家海軍還徵用了客船金法恩斯堡號(Kinfauns Castle)作為卡特勒飛機的臨時母艦[28]。在第一次尋找巡洋艦的嘗試中,沒有指南針的卡特勒迷失了方向,被迫降落在一座荒島上。而在第二次飛行中,他成功找到了柯尼斯堡號;並在第三次飛行中攜皇家海軍觀察員證實了他的發現。但由於飛機的散熱器在飛行中受到損壞,卡特勒也因此停飛直至替換零件從蒙巴薩送來。皇家海軍航空隊英語Royal Naval Air Service則派出兩架索普威斯飛機英語Sopwith Aviation Company,目的是偵察甚至轟炸艦隻。然而在熱帶條件下,它們很快便分崩離析。三架肖特水上飛機的表現稍好,但它們也因氣候條件而迅速失靈。[28]

同樣在11月,英國人還謀求使用舊式戰列艦歌利亞號英語HMS Goliath (1898)的12英寸(305公釐)炮來擊沉德國巡洋艦。這次嘗試沒有成功,因為淺水區阻礙了戰列艦進入射程。[29]12月,德屬東非保護部隊司令、陸軍中校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要求柯尼斯堡號船員儘可能多的參加針對英國的東非戰事英語East African Campaign (World War I);僅餘220名船員留在艦上以保持戰鬥狀態。然而,這不足以令艦隻出海。[23]柯尼斯堡號於12月18日進一步向上游移動[21]。12月23日,英國人利用兩艘淺吃水艦隻從三角洲溯河而上。在德軍防禦炮火迫使它們撤退之前,它們曾對索馬里號取得一次命中。[30]

 
鑿沉後的柯尼斯堡號航拍圖,艦炮已被移除

與此同時,柯尼斯堡號的情況正在惡化,其煤炭、彈藥、食品和醫療用品均出現短缺。儘管面對英國人尚處安全,但船員們卻深受瘧疾和其他熱帶疾病的侵害。整體與外界隔絕,也導致水兵的士氣下降。[31]然而,在接到一項艦隻補給的計劃、並獲得了一個為回家而戰的機會後,不利情況稍微有所改善。一艘被俘的英國商船魯本斯號(Rubens)被易名為克隆堡號(Kronborg)。它配備有丹麥國旗、報紙以及一群會講丹麥語的德國水兵。然後,它滿載了燃煤、野戰炮、彈藥、小型武器和各種物資。當這艘貨船駛近東非時,柯尼斯堡號準備出擊英語sortie與其會合,並試圖突圍以返回德國。不料,柯尼斯堡號卻被兩艘巡洋艦和幾艘小型艦艇困在了河中。克隆堡號則在接近時遭到了風信子號的攔截,並一直被追至曼扎灣英語Manza Bay。受困貨船被迫擱淺並點火燃燒,但德國人打撈起了其大部分物資,並在後來用於東非戰線。[32]

 
柯尼斯堡號的艦艏盾,現陳列於德累斯頓聯邦國防軍史博物館

1915年4月,英國海軍部最終批准了由德魯利-勞在前一年11月提交的一項計劃,該計劃設想利用能夠在魯菲吉河航行的淺水重炮艦來攻擊德國巡洋艦。因此,兩艘各配備有一對6英寸(152公釐)炮的軍艦——默西號英語HMS Mersey (1913)塞文號英語HMS Severn (1913),受命從英國運付。[33]與此同時,柯尼斯堡號已進行了第三次轉移,去往更遠的上游[21]。1915年7月6日,儘管受到德國河岸陣地的猛烈開火,兩艘淺水重炮艦還是穿過了外圍沙洲並溯河而上。它們在認為與柯尼斯堡號相距10,000碼(9,100公尺)的位置停下,這是它們自身艦炮的射程,且遠於口徑更小的德國艦炮可回火的射程。飛機則被用於探明彈着點。然而,淺水重炮艦的導航儀出現了問題,在開火後,它們發現自己處在柯尼斯堡號艦炮的射程之內。[33]後者於交戰中兩次命中默西號,一枚炮彈使其艏部6英寸炮失效,另一枚則造成水線下方的船體穿孔[34]。柯尼斯堡號則被命中四次,其中一枚炮彈在水線以下爆炸,並引發了一些水浸[35]。在三個小時的時間內,柯尼斯堡號迫使兩艘英艦撤退[33]

7月11日,兩艘淺水重炮艦在修復了第一次嘗試所造成的破壞後再度返回。它們進行了五個小時的轟炸。[33]柯尼斯堡號於12:12開火,最初有四門炮可用,但在12:42之後僅餘三門、12:44之後為兩門、而12:53之後為一門。兩艘淺水重炮艦直至12:31才作出反應,當它們錨定於射擊陣位後[36],便取得了數次嚴重的打擊,引發柯尼斯堡號艦艉大火,並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至13:40,柯尼斯堡號的彈藥存量已然不足,其炮手亦傷亡嚴重,洛夫遂下令船員棄艦,並將炮閂英語Breechblock投向舷外以使其失效。為了鑿沉柯尼斯堡號,船員在艦艏引爆了兩枚魚雷彈頭;艦體微微向右舷側傾,上甲板沉入水中,但艦旗仍然飄揚。共有19人在戰鬥中喪生,另有45人負傷,其中包括洛夫。[37]

 
後續用作野戰的柯尼斯堡號艦炮

當天晚些時候,船員返回降下艦旗,並為德皇作三次致敬。從第二天起,艦炮和其它可用的設備開始從殘骸中打撈出來。[38]其中艦炮被改造為野戰炮和海岸炮,它們與船員一起,繼續在由萊托-福爾貝克指揮的東非陸地戰中服役[39]。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全部十門炮都在達累斯薩拉姆進行了維修;其中一門被裝備至改裝後的摩托船格岑伯爵號英語MV Liemba上,應用於內陸的坦干依喀湖艦隊[40]。倖存的船員則組建為柯尼斯堡分遣隊(Königsberg-Abteilung),最終於1917年11月26日投降並被拘禁在英屬埃及。戰爭結束後,這些人於1919年參加了穿越柏林勃蘭登堡門的遊行,以紀念他們的服役和所屬艦隻。[41]

1924年,前珀伽索斯號艦長約翰·亞歷山大·英格爾斯受命清理達累斯薩拉姆海港周邊的沉船。當時,他以200英鎊的價格買下了柯尼斯堡號的打撈權;他派潛水員從殘骸中提取有色金屬廢料並轉而出售這些物料。打撈工作一直持續至1930年代,而至1940年代時,船體已經完全向右翻傾。直到1965年末,打撈工作仍在繼續,但殘骸卻於1966年坍塌並最終沉入河床。艦隻的三門105毫米炮獲留存至今,其中一門在南非的比勒陀利亞、一門在烏干達的金賈,還有一門與珀伽索斯號的艦炮共同留在蒙巴薩。[42]

注釋

編輯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2. ^ 圖中誤將該船級表述為「斯德丁級」,且不含柯尼斯堡號。
  3.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替艦」。[6]
引用
  1. ^ Gardiner & Gray,第142, 157頁.
  2. ^ 2.0 2.1 2.2 Gröner,第104頁.
  3. ^ Gardiner & Gray,第157頁.
  4. ^ Gardiner & Gray,第140頁.
  5. ^ 5.0 5.1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38頁.
  6. ^ Gröner,第56頁.
  7.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38–139頁.
  8. ^ Cruisers in Collision. New York Times. 1910-02-17 [201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9. ^ 9.0 9.1 9.2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39頁.
  10. ^ Farwell,第128頁.
  11.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39–140頁.
  12. ^ Patience 2001,第27頁.
  13.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40頁.
  14. ^ Farwell,第128–129頁.
  15. ^ Farwell,第129頁.
  16. ^ Halpern,第77頁.
  17. ^ 17.0 17.1 17.2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41頁.
  18. ^ Halpern,第131頁.
  19. ^ Bennett,第131頁.
  20. ^ Farwell,第132頁.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42頁.
  22. ^ 22.0 22.1 Farwell,第133頁.
  23. ^ 23.0 23.1 23.2 23.3 Bennett,第133頁.
  24. ^ 24.0 24.1 Halpern,第78頁.
  25. ^ Bennett,第132–133頁.
  26. ^ Willmott,第292頁.
  27. ^ Turner,第39–40頁.
  28. ^ 28.0 28.1 Patience 2011,第70頁.
  29. ^ Burt,第158頁.
  30. ^ Farwell,第138頁.
  31. ^ Farwell,第137–138頁.
  32. ^ Farwell,第139–142頁.
  33. ^ 33.0 33.1 33.2 33.3 Bennett,第134頁.
  34. ^ Patience 2001,第114–115頁.
  35. ^ Patience 2001,第121頁.
  36. ^ Patience 2001,第122–123頁.
  37.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44頁.
  38. ^ Patience 2001,第131–132頁.
  39. ^ Herwig,第154–155頁.
  40. ^ Patience 2001,第133–134頁.
  41. ^ Yates,第289頁.
  42. ^ Patience 2001,第72頁.

參考資料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Hoyt, Edwin. The Germans Who Never Lost: The Story of the Konigsberg. New York: Funk & Wagnalls. 1968. OCLC 440986. 
  • Looff, Max. Tufani: Sturm über Deutsch-Ostafrika. Berlin: Bernard & Graefe Verlag. 1936. OCLC 17207148. 
  • 閻京生 (編). 西印度洋猫鼠戏——德国海军“柯尼斯堡”号巡洋舰的故事. 戰爭史研究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 (29): 88-106. ISBN 720404651X. 

7°52′6″S 39°14′24″E / 7.86833°S 39.24000°E / -7.86833; 39.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