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梵語:सुखावती,羅馬化:Sukhāvatī),梵文音譯為蘇珂嚩帝、須呵摩提(須摩提),又稱作西方極樂世界、安樂世界、善解世界[1]、清泰世界[2]、西方淨土、阿彌陀佛淨土,是佛教中阿彌陀佛成佛時,依因地修行所發四十八大願所感之莊嚴、清淨佛國淨土。以「信」、「願」、「行」為三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爲願望,並以念佛爲主要的修行方法稱爲淨土法門,是淨土宗的主要教法。
國土殊勝
編輯《佛說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根本經典之一,是念佛人修行的重要依據。此經言簡意賅,文深義豐,廣博洪深,精微莫測。一切善法,唯信能入;一切事業,唯信能成就。能真信確願,則能有所行動。因地正確了,果地一定不會紆曲。佛言萬法唯心,則念佛成佛,人人有份也。藕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中說:「諸佛憐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
本經典的要旨可以概括為四個字:理、事、果、行。理是西方淨土的義理,事是西方極樂世界一事,果是指阿彌陀佛,行是持名念佛。《阿彌陀經》經文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彌陀經最重要的開示。[3]
《阿彌陀經》載明彼佛土以其國眾生無有眾苦沒有眾多的苦惱,但受諸樂受到極大最高很多的快樂,故名極樂。另外,同經亦載,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陳在地。四邊階道,金、銀、瑠璃、玻瓈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瑠璃、玻瓈、硨磲、赤珠、碼碯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彼國又有阿彌陀佛所幻化之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令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釋迦牟尼佛於淨土諸經中,將極樂世界介紹給本土眾生,說其位於此界西方,依於阿彌陀佛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時所發之四十八大願而成,已歷十劫時間,距此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之遙(一佛土涵蓋一三千大千世界,相當十億個銀河系)。雖相隔如是不可思議,然而在念佛往生之人,因有佛菩薩威德神力方便接引,一彈指頃即可到達,各依所作業品而皆往生,於彼土進修佛道。據華嚴經中說,在極樂世界過一天一夜,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過了一大劫。(一大劫乃宇宙經過成住壞空非常久遠之時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中,法藏比丘發願曰:「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方世界諸眾生類,生我國者,皆於七寶池蓮華中化生。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輩九品往生
編輯極樂世界依修行,可分為上、中、下生三輩,而各輩中又有上、中、下三品,因此可以稱為三輩九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三輩往生第二十四》曰 :
“ | 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經須臾間,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阿彌陀佛者,應發無上菩提之心。復當專念極樂國土。積集善根,應持迴向。由此見佛,生彼國中,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
其中輩者,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隨己修行,諸善功德,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阿彌陀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前後圍繞,現其人前,攝受導引。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無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 其下輩者,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若有眾生住大乘者,以清淨心,向無量壽。乃至十念,願生其國。聞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此人臨命終時,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定生彼國,得不退轉無上菩提。 |
” |
《佛說觀無量壽經》:
“ |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行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遶,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遶,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法,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經七七日,蓮華乃敷。』
『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
” |
見證
編輯依據佛經記載,見證西方極樂世界可夢中見、定中見或由往生者現出之瑞相推斷。如亡者頭頂發熱便可判斷已經往生淨土。
《淨土聖賢錄》記載前人往生淨土事蹟。
註釋
編輯- ^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裡的譯名
- ^ 見於《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 ^ 若有男子 女人 聽到阿彌陀佛名號 若是稱念一天 或是到七天 阿彌陀佛 和 極樂世界聖眾 出現在男人 女人面前 男子女人命快終時 以阿彌陀佛 神威光明 令男子女人 心識安詳 爾時 行者與西方三聖 一彈指間 即得往極樂世界蓮花化生蓮龍居士, 西方極樂世界的味道, Trafford (July 1, 2014), [2018-05-26], ISBN 97814907404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4)
延伸閲讀
編輯- Inagaki, Hisao, trans., The Three Pure Land Sutras (PDF), Berkeley: 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 2003, ISBN 1-886439-18-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May 12, 2014)
- Tanaka, Kenneth K. (1987). Where is the Pure Land?: Controversy in Chinese Buddhism on the Nature of Pure Land, Pacific World Journal (New Series) 3, 36-45
- Halkias, Georgios (2013). Luminous Bliss: a Religious History of Pure Land Literature in Tibet. With an Annotated Translation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Orgyen-ling golden short Sukhāvatīvyūha-sūtr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Johnson, Peter, trans. (2020). The Land of Pure Bliss, Sukhāvatī: On the Nature of Faith & Practice in Greater Vehicle (Mahāyāna) Buddhism, Including The Scripture About Meditation on the Buddha 『Of Infinite Life’ (Amitāyur Buddha Dhyāna Sūtra, 觀無量壽佛經)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d a full translation of Shandao's Commentary on it [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 Lac Publications, ISBN 978-1-7923-4208-0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The Shorter Sukhāvatīvyūha Sūtr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Amitabha Sutra
- Dol-po-pa’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 Prayer for Birth in Sukhāvat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