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飈
耿飈(1909年8月26日—2000年6月23日),原名耿在忠,字俊勇[1]:20,中國湖南醴陵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唯一一位沒有授予解放軍軍銜的國防部長。
耿飈 耿在忠 | |
---|---|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任期 1983年6月—1988年4月 | |
第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 |
任期 1981年3月—1982年12月 | |
前任 | 徐向前 |
繼任 | 張愛萍 |
第五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 |
任期 1978年3月—1982年5月 | |
總理 | 華國鋒 → 趙紫陽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字 | 俊勇 |
出生 | 大清湖南省醴陵縣 | 1909年8月26日
逝世 | 2000年6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90歲)
國籍 | 大清(1909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1年-?) 中華民國(?-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2000年)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趙蘭香 |
兒女 | 兒子:耿志深、耿志遠 女兒:耿瑩、耿焱 |
母校 | 抗日軍政大學 |
著作 | 《耿飈回憶錄》 |
獲獎 |
|
軍事背景 | |
軍銜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1946年) |
耿飈於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三軍九師參謀、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參與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四軍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陝甘寧留守兵團三八五旅副旅長、晉察冀軍區副參謀長。國共內戰時期,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晉察冀野戰軍參謀長、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駐瑞典、巴基斯坦、緬甸、阿爾巴尼亞等國大使、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生平
編輯早年紅軍生涯
編輯耿飈1909年8月26日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北鄉嚴家沖一戶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隨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寧縣水口山,1922年他13歲進入衡陽市南面的水口山鉛鋅礦做童工,1925年5月在水口山加入中國共青團[1]:42。1926年,耿飈參與發動礦工參加武裝鬥爭,不久回醴陵組建並率領農民赤衛隊參加醴陵暴動和十萬農軍攻長沙。後於1928年前往瀏陽在當地擔任游擊隊隊長,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65。
1930年9月,耿飈所部被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紅三軍,耿飈任紅三軍九師參謀,後又擔任師幹部教導隊隊長、作戰教育科科長。1931年4月,任九師參謀長,參加贛州戰役、漳州戰役和水口戰役[2]。1933年中央紅軍再次整編取消軍級編制後,耿飈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參加歷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10日,耿飈所部作為二師先鋒參加長征征途,此後參加湘江戰役[3]。
1935年初,紅軍進入貴州境內後,耿飈率部在江界渡口強渡烏江,攻占婁山關,為紅軍主力開闢前進通道[4]。遵義會議後,升任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繼又率部通過彝族地區,搶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隨軍抵達陝北。1935年11月,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在攻打甘泉時頸部負重傷[1]:184。1936年2月,率部參加東征戰役[5],此後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2月,任新到達的紅四方面軍紅四軍參謀長[6]。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抗日戰爭開始後,耿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參謀長、副旅長兼副政治委員,駐守甘肅東部,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的西部邊境[7]。1941年7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9月前往晉察冀軍區,任副參謀長兼聯絡部部長[8]。1945年8月,指揮八路軍攻占張家口[1]:225。
1946年,耿飈隨葉劍英參加了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任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四平執行小組中共代表[9]。國共關係破裂後,耿飈回到晉察冀,任軍區野戰軍參謀長。1947年4月,參加指揮正太戰役,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軍3.5萬餘人,攻克正太鐵路沿線七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區連成一片[10]。6月,又參加青滄戰役、保北戰役。同年10月,參加指揮清風店戰役,殲滅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隨後,又參加組織晉察冀野戰軍乘勝發起石家莊戰役,首創解放軍攻克大城市模範戰例[11]。
1948年1月,耿飈率部參加淶水戰役,殲滅傅作義部三十二師,三十五軍軍長魯英麟兵敗自殺[12]。5月,出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率部楔入熱西、冀東地區,切斷了東北與華北國軍的聯繫[13]。1948年12月,參與平津戰役,進攻新保安,殲滅第三十五軍[14]。1949年2月,華北二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耿飈仍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率部參加太原戰役[15]。繼又進軍西北,參加隴東追擊戰和蘭州、寧夏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編輯1950年5月9日,耿飈被任命為中國駐瑞典大使,同年9月正式到任[16],9月19日向國王古斯塔夫五世遞交國書,又兼任駐丹麥、芬蘭公使,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位大使[17],與姬鵬飛、黃鎮、韓念龍、袁仲賢等人並稱「將軍大使」[18]。1956年3月,調任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1959年3月,回國擔任外交部副部長,主持同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緬甸勘定邊界[1]:414。1963年9月,調任中國駐緬甸大使[19]。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耿飈被批判,關入牛棚。1968年10月恢復工作,次年4月當選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20]。1969年5月,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1971年,耿飈奉調回國,擔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負責和國外政黨發展聯繫[1]:486。
1976年10月6日,耿飈受時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之命,對北京的廣播電台、電視台加以控制,以保證「粉碎四人幫」能順利進行[21]。此後一段時間內,耿飈負責主管中共的宣傳工作。1977年,耿飈當選中共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外交、軍工、民航、旅遊等事務[1]:518。1979年1月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主持軍委辦公會議,負責軍委日常工作。1980年7月,他根據鄧小平關於軍隊要「消腫」和改革體制的指示精神,主持制定了《中央軍委關於精簡整編的方案》。1979–1982年,習近平任耿飈秘書[22]。
1981年3月,耿飈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1]:518。1982年5月任國務委員。1983年起,耿飈擔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1]:526。1984年,耿飈曾稱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後不一定會在香港駐軍,而受到鄧小平斥責[23]。後退居二線,擔任中顧委常委,1988年9月,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0年6月23日,耿飈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24]。
家庭
編輯耿飈夫人趙蘭香(1923-2022.07.22),甘肅慶陽人,1941年在隴東與耿飈結婚。曾任中央軍委耿飈辦公室主任[25]。
藝術形象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耿飈. 耿飚回忆录.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ISBN 978-7-101-06738-5.
- ^ 孔祥琇. 耿飚传 下.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9: 540. ISBN 7-5065-5904-8.
- ^ 李濤. 湘江血泪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 北京: 長征出版社. 2012: 231. ISBN 978-7-80204-748-8.
- ^ 楊得志等. 强渡大渡河.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9: 146–153. ISBN 978-7-5065-5971-3.
- ^ 任百平,郭寶主編. 数风流人物 1936年红军东征.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5: 82. ISBN 7-5073-1788-9.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 第一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433. ISBN 978-7-80237-381-5.
- ^ 耿飚:留守抗日根据地. 網易. 2010-08-04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 ^ 康戰; 華青.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7: 59. ISBN 7-01-002558-4.
- ^ 方明. 世纪情仇 黄埔将领恩怨录.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09: 169. ISBN 978-7-80214-505-4.
- ^ 《聶榮臻傳》編寫組. 聂荣臻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247. ISBN 978-7-80092-337-1.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141. ISBN 978-7-80237-381-5.
-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012: 517. ISBN 978-7-5432-2049-2.
- ^ 姜克夫. 民国军事史:第四卷. 重慶出版社. 2009: 368. ISBN 978-7-2290-0841-3.
- ^ 新保安战役:傅作义的王牌部队被华野二兵团全歼. 中華網. 2014-08-06 [2015-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山西省史志硏究院. 山西通志 军事志. 中華書局. 1997: 88–90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 ^ 浙江卫视纪录大片《中国大使-耿飚》今晚播出. 新浪娛樂. 2007-11-07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 ^ 中國大使節目組. 共和国大使.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9: 38. ISBN 978-7-308-07231-1.
- ^ 新中国第一代将军大使出征记. 新華網. 2010-01-18 [2019-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2).
- ^ 何明. 共和国第一批外交官.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10: 45–49. ISBN 978-7-5000-8021-3.
- ^ 尹家民. 红墙见证录 3.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9: 33. ISBN 978-7-80170-868-7.
- ^ 葉永烈. 邓小平改变中国.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14: 45–47. ISBN 978-7-220-08819-3.
- ^ 习近平当年给耿飚当秘书时的情形. 新浪網. 2013-12-09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 ^ “香港驻军事件”中的耿飚. 讀報參考網. 2012-01-11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耿飚同志生平. 人民日報. 2000-06-30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 ^ 翟曉光. 先锋 新中国大使夫人传奇. 北京: 金城出版社. 2010: 56. ISBN 978-7-80251-294-8.
- ^ 为中缅友好辛勤奔走——访中国缅甸友好协会会长耿志远. 光明日報. 2015-05-14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耿飚之女耿莹:从高干子弟到文化大使. 中國網. 2008-06-04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4).
- ^ 前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之女耿焱 “弃官从教”组建昌大公共管理学院. 江西新聞網. 2012-10-09 [2016-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热播 丁海峰再现耿飚-搜狐娱乐. yule.sohu.com. [2023-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6).
-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开篇:重现“剧变之夜”. www.thepaper.cn. [2023-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6).
中國共產黨職務 | ||
---|---|---|
前任: 劉寧一(代理) |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 1971年1月-1979年1月 |
繼任: 姬鵬飛 |
新頭銜 | 中共中央宣傳口負責人 1976年10月-1977年7月 |
末任 原因:恢復中共中央宣傳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
新頭銜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六屆 1983年-1988年 |
繼任: 廖漢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 ||
前任: 徐向前 元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1981年-1982年 |
繼任: 張愛萍 上將 |
外交職務 | ||
前任: 劉曉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 1969年5月-1971年1月 |
繼任: 劉新權 |
前任: 李一氓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大使 1963年9月-1967年9月 |
繼任: 陳肇源 |
前任: 韓念龍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巴基斯坦大使 1956年3月-1959年10月 |
繼任: 丁國鈺 |
新頭銜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瑞典大使 1950年9月-1956年2月 |
繼任: 韓念龍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丹麥公使(兼) 1950年10月-1955年4月 |
繼任: 柴成文 |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芬蘭公使(兼) 1951年3月-1954年9月 |
繼任: 陳辛仁 駐芬蘭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