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角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4月29日) |
非洲之角(索馬利亞語:Geeska Afrika;吉茲語:የአፍሪካ ቀንድ;阿拉伯語:القرن الأفريقي),有時按照其地理位置,又稱東北非洲[註 1],作為一個半島,則又稱索馬里半島。非洲之角位於非洲東北部,是東非的一個半島,在亞丁灣南岸,向東伸入阿拉伯海數百公里。它是非洲大陸最東的地區,非洲大陸最東端的哈豐角也位於這個地區。
非洲之角 | |
---|---|
面積 | 2,872,857 km2 |
人口 | 100,128,000 |
國家 | 厄立特里亞 吉布提 衣索比亞 索馬利亞 索馬利蘭 |
時區 | UTC+3 |
總GDP (購買力平價) (2010) | $106.224 billion [1] [2] [3] [4] |
人均GDP (PPP)(2010) | $1061 |
總GDP (名義) (2010) | $35.819 billion [1] [2] [3] [4] |
人均GDP (名義)(2010) | $358 |
語言 | 安哈拉語, 阿拉伯語, 奧羅莫語, 索馬里語, 提格雷語, 斯瓦希里語 |
最大城市 | 亞的斯亞貝巴 吉布提市 阿斯馬拉 摩加迪沙 哈爾格薩 |
作為一個更大的地區概念,非洲之角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索馬里等國家[5][6][7][8]。非洲之角面積約2,000,000平方公里,人口約9020萬(埃塞俄比亞7500萬、索馬里1000萬、索馬里蘭390萬、厄立特里亞450萬、吉布提70萬)。
概況
編輯非洲之角因其為非洲東北部一片呈犀牛角狀向東突出的地區而得名,狹義的非洲之角具體包括肯尼亞和烏干達以北、白尼羅河以東,直到紅海、亞丁灣和印度洋岸之間的地區,包含索馬里、索馬利蘭、吉布提全境和部分厄立特里亞、衣索比亞的半島地區。因為非洲之角的大部分地區為索馬里人居住,所以也被稱為索馬利半島。
國家政區
編輯非洲之角是連絡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的海上要衝,地理位置和戰略意義重要,所以歷來是列強爭奪的熱點,19世紀時淪為義大利、法國、英國等國的殖民地,今日則包含了下列的獨立國家:
廣義的非洲之角不但包括以上國家的全部領土,還包括以下國家:
因為索馬里政治動盪引起內戰(同時 索馬利蘭獨立),加上索馬利蘭和邦特蘭的國界紛爭,和衣索比亞及厄利垂亞之間的國境紛爭等事件,非洲之角的政局並不安定。
重要都市
編輯- 吉布地市:吉布提首都,與國名相同。
- 阿斯馬拉:厄立特里亞首都,位於紅海沿岸,嚴格來說不在狹義的非洲之角範圍。
- 亞的斯亞貝巴:埃塞俄比亞首都,非洲聯盟總部所在地。
- 摩加迪沙:索馬里首都,非洲之角(狹義)第一大城市。
- 哈爾格薩:索馬里蘭首都。
主要語言
編輯- 阿拉伯語:非洲之角最重要的語言,除埃塞俄比亞之外的各國都將它作為官方語言或工作語言。
- 英語:非洲之角第三大語言,索馬里工作語言,厄立特里亞的工作語言之一。
- 法語:吉布提的官方語言之一。
- 索馬里語:索馬里的官方語言,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的民族語言之一。
- 阿姆哈拉語:埃塞俄比亞的官方語言。
- 提格雷語、提格雷尼亞語和阿法爾語等各少數民族的語言:在埃塞俄比亞廣泛使用,厄立特里亞的工作語言之一。
- 意大利語:在埃塞俄比亞廣泛使用,厄立特里亞的工作語言之一。
非洲之角國家列表
編輯旗幟 | 國徽 | 國號 | 建立日期 | 設計與涵義 | 國家疆域 |
---|---|---|---|---|---|
吉布地共和國 | 1977年6月23日 | 比例2:3。藍綠二條橫旗,左邊為白色等腰三角形帶紅色五角星。白色體現人民渴望和平與平等的心願,藍色象徵天空和海洋,綠色是這蘊藏著無盡財富生機勃勃的大地;藍與綠兩色還同時表示組成國家的兩個主要民族:依薩族(Issas),即索馬利亞族,代表他們的藍色正是索馬利亞國旗的顏色,而綠色代表回教的信徒阿法爾族(Afars)人。一顆紅星象徵團結。 | |||
厄利垂亞國 | 1993年5月24日 | 比例1:2。兩個綠、藍直角三角形和夾在中間的紅色等腰三角形組成的旗幟。紅色三角形上有黃色的花環圍繞橄欖枝。綠色象徵農業,紅色象徵獨立奮鬥的勇氣,藍色象徵海洋,黃色象徵礦產,其中橄欖枝葉象徵獨立自主。 | |||
衣索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 | 1941年5月5日(復國) | 比例1:2。綠黃紅三條橫旗,中間為國徽。綠色象徵大地與希望,黃色象徵愛與和平,紅色象徵勇氣及愛國。紅黃綠三色也代表三個地區,紅色為提克列,黃色為阿姆哈拉、綠色為西奧亞。國徽的藍色象徵和平,五角星象徵民族的團結合作。 | |||
索馬里聯邦共和國 | 1960年7月1日 | 比例2:3。天藍底中間白色五角星的旗幟。中央的五角星象徵自由與獨立。五個角代表索馬利亞的五個地區英屬索馬利亞、意屬索馬利亞、法屬索馬利亞、埃屬索馬里,以及肯尼亞索馬里。 | |||
索馬利蘭共和國 | 1991年5月18日(未獲國際普遍承認) | 比例1:2。由綠、白、紅三個平行的長方形組成。綠色條紋內有清真言;白色條紋內有一個黑色的五角星。綠色代表發達,白色意指和平,紅色為戰士的鮮血。黑色象徵索馬利亞大一統之夢的終結。 |
地理和氣候
編輯非洲之角到赤道和北回歸線幾乎是等距離的。它主要由東非大裂谷升起的群山組成的,該裂谷是從土耳其到莫桑比克的一條地殼的裂縫,把非洲(指黑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指阿拉伯非洲)分開。該地區大部分由於大裂谷造成了多山的地形,其中最高峰位於埃塞俄比亞西北部的塞米恩山脈。廣闊的冰川曾經覆蓋了塞米恩和貝爾山脈,但在全新世開始時都融化了。群山在紅海邊下降,形成巨大的懸崖,而在印度洋邊這種下降趨勢更為平緩、規律。索科特拉島是索馬里海岸以東印度洋中的一個小島,面積3,600平方公里,被認為是非洲的一部分,儘管管轄它的也門是亞洲阿拉伯半島上最南部的國家。
儘管靠近赤道,但非洲之角基本上是一乾旱地區。這是因為,為薩赫勒地區和蘇丹地區帶來季節性降雨的熱帶季風是從非洲之角的西方刮來的,因此,季風到達非洲之角的邊緣地區如吉布提和索馬里西北部時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的濕氣,從而導致非洲之角的大部分地區沒有接收到季風帶來的大量降雨。而在非洲之角西部的向風面、埃塞俄比亞中部和厄立特里亞極南部,仍能接收到季風帶來的較為豐富的降雨。在埃塞俄比亞的大部分山區每年的降雨量超過2,000毫米(78英寸),即使厄立特里亞首都阿斯馬拉的降雨量也有570毫米(23英寸)。這部分降雨是遠離埃塞俄比亞的很多地區唯一的水源,其中最重要的要數埃及,它按降雨量來算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國家,但就是因為這部分降雨使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
在冬季,自東北方來的信風並未帶來任何濕氣,除了索馬里北部山區,在那裡晚秋的降雨可達到500毫米(約20英寸)。在東部海岸,由於一股從海岸平行吹來的強烈的風(被稱為上升流),使該地區的年降雨量只有51毫米(約2英寸)。
紅海沿岸地區是世界上溫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其中7月41°C(約106°F)左右,1月32 °C(約90 °F)左右。在紅海東岸,由於上升流的緣故,稍微涼爽一些,但依然很熱。由於上升流的增強,溫度降低,所以例如阿斯馬拉的最高溫度在20 °C(約68 °F)左右,而在無雲的夜晚時常發生霜凍,同時在塞米恩山脈最高峰,溫度很少達到14 °C(約57 °F),無雲的夜晚甚至下降到零下10 °C(約14 °F)。
歷史
編輯古代史
編輯阿克蘇姆帝國是位於今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索馬里北部和也門的受塞巴人影響的國家,它的繁榮時期是在公元1世紀至7世紀之間。由於非洲之角重要的戰略位置,它在過去便成為限制進出紅海的船隻的門戶通道。[9]
該地區在古典古代也是一個生物資源的來源地: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一次又一次地派出遠征隊到該地區尋找乳香、沒藥、龍血或者辰砂,並通過香料之路返回。因此,古羅馬人稱該地區為香料之地(Regio Aromatica)。據信古埃及人虛構的邦特之地也位於該地區。
非洲之角也是非洲沿海港口網絡的一部分,它和波斯灣一樣是環印度洋古代商道的一部分。
現代史
編輯近十幾年來,非洲之角變成了一個危機四伏的地區。埃塞俄比亞因為它的人口優勢在非洲之角扮演了支配者角色,因為該地區的大約85%的居民生活在該國,1937年埃塞俄比亞被義大利軍事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義大利攻占英屬索馬利蘭後,整塊非洲之角為義大利所控制。然而,埃塞俄比亞的歷史充斥着大量的穆斯林和基督徒或是當今的民族主義者和馬列主義者為爭奪資源和生存空間而發生的衝突。該地區的其他國家同樣遭受着持續的戰火:索馬里自1977年爆發了內戰,導致該國自1991年以後就沒有一個能夠控制全國的中央政府;蘇丹爆發的蘇丹內戰是該地區又一個重要不穩定因素;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亞也未能倖免,厄立特里亞更因獨立問題與原宗主國埃塞俄比亞長期交惡,爆發埃厄戰爭。
更有甚者,該地區頻繁地遭遇自然災害,如對農村傷害更為嚴重的旱災或洪災。天災加人禍的結果,該地區成為世界上營養不良最嚴重的地區,並不斷遭遇人道主義危機。從1982年到1992年,非洲之角的大約2百萬人死於戰亂和饑荒。
文化和種族劃分
編輯非洲之角各國在文化上是連在一起的[8]。當地人使用犁來耕作,並長期把單峰駝作為一種家畜。在非洲之角有一些重要的不同語言的民族部落[10],他們是:
- 在厄立特里亞:比林人、阿法爾人、赫達勒布人(貝尼-埃米爾人或貝沙人)、庫納馬人(巴扎人)、納拉人(尼亞勒提人)、薩荷人(伊洛布人)、拉沙伊達人、提格雷人和提格雷尼亞人。賈貝爾提人是提格雷尼亞人中皈依伊斯蘭教的一支(即穆斯林),他們自認為是獨立的民族,但並未被承認。
經濟
編輯非洲之角各國的經濟很大程度上依靠少數關鍵的出口品,例如:
生態
編輯非洲之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而且是其中兩個完全乾旱的一個。儘管如此,非洲之角仍在遭受着大規模的過度放牧,它只有5%的棲息地尚存。在離非洲之角東部不遠的也門索科特拉島上,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威脅是基礎設施的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動物相
編輯在非洲之角發現了大約220種哺乳類動物。該地區有很多受威脅的物種,比如屬於羚羊類的就有大耳小羚羊、沙羚、銀犬羚和斯氏瞪羚等好幾種。其他較著名的動物還有索馬里野驢、沙漠疣豬、阿拉伯狒狒、索馬里沙鼠、鱗掌沙鼠和斯氏軟毛梳趾鼠等。細紋斑馬是該地區唯一的野生馬科動物。[11]
非洲之角的重要鳥類有解放伯勞、金翅雀、栗腰朱頂雀和吉布提鷓鴣等。
非洲之角擁有比非洲其他地區更多的特有種爬行類,非洲約285種特有種爬行類在這裡就有90種,而且這90種只生活在該地區。根據屬來區分,它們分別屬於Haackgreerius屬、Haemodracon屬、索科特拉蛇屬、Pachycalamus屬或貓眼蛇屬,其中一半的屬只生活在也門的索科特拉島。不同於爬行類,這裡被發現的兩棲類很稀少。
在非洲之角大約有100種淡水魚類,其中大約有10種是這裡的特有種,其中包括在洞穴里生活的索馬里盲䰾和索馬里洞穴魚。
植物相
編輯據估計,在非洲之角發現了大約5,000種維管植物,其中半數是該地區的特有種。在索科特拉島和索馬里北部,地方特殊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該地區有兩個特有的科:鈎毛葉科和八瓣果科。其他值得注意的植物有:只生活在索科特拉島的銳葉木蘭,還有班克瓦萊棕櫚、葉赫布堅果和索馬里櫻草等。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存档副本. [2012-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4).
- ^ 2.0 2.1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ww.imf.org. [202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 ^ 3.0 3.1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ww.imf.org. [202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 ^ 4.0 4.1 存档副本. [2007-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6).
- ^ Robert Stock, Africa South of the Sahara, Second Edition: A Geographical Interpretation, (The Guilford Press: 2004), p. 26
- ^ Michael Hodd, East Africa Handbook, 7th Edition, (Passport Books: 2002), p. 21: "To the north are the countries of the Horn of Africa comprising Ethiopia, Eritrea, Djibouti and Somalia."
- ^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Jacob E. Safra,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2002), p.61: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known as the Horn of Africa, comprises Djibouti, Ethiopia, Eritrea, and Somalia."
- ^ 8.0 8.1 Sandra Fullerton Joireman,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Horn of Africa, (Universal-Publishers: 1997), p.1: "The Horn of Africa encompasses the countries of Ethiopia, Eritrea, Djibouti and Somalia. These countries share similar peoples, languages, and geographical endowments."
- ^ The Commerce Between the Roman Empire and India pg 229
- ^ Fukui, Katsuyoshi; Markakis, John. Ethnicity & Conflict in the Horn of Africa. James Currey. 1994 [2021-07-14]. ISBN 978-0-85255-225-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1) (英語).
- ^ Painted Hunting Dog: Lycaon pictus, GlobalTwitcher.com, ed. N. Stromberg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12-09.
外部連結
編輯- (英文)非洲之角歷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非洲之角新聞代理處
- (英文)世界野生動植物基金會——索馬里刺槐-沒藥灌木叢地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非洲之角生物多樣性試點
- (英文)非洲保護野狗生物多樣性試點網站
- (英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非洲之角的兒童設計的一種掛在背心上的懷錶表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英文)非洲之角鏈接(也門)
- (英文)非洲之角多國聯合特遣部隊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