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之UB-14號艇(德語:SM UB 14[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中一艘UB-I型近岸作戰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或稱U艇。它由不來梅威悉船廠承建,自1914年11月7日開始鋪設龍骨。其全長略小於28米,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別為127噸和141噸,艇載武器除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外,還有一挺安裝在甲板上的機槍。完工後的艇體被拆解成若干部分並通過鐵路運輸至奧匈帝國港口普拉進行重新組裝。它於1915年3月下水並以UB-14號之名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UB-14號
下訂日 1914年10月15日[1]
建造方 不來梅威悉船廠[2]
船廠編號 223
鋪設龍骨 1914年11月9日
下水日期 1915年3月23日
入役日期 1915年3月25日[3]
結局 1919年在塞瓦斯托波爾附近自沉
技術數據[4]
船級 UB級潛艇
船型 UB-I型近岸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
排水量
  • 水面:127噸
  • 水下:141噸
船長 27.88米(全長
型寬 3.15米
吃水 3.03米
動力輸出
  • 44千瓦特(柴油機)
  • 89千瓦特(電動機)
動力來源
船速
  • 水面:7.45節
  • 水下:6.24節
續航力
  • 水面:1500海里以5節
  • 水下:45海里以4節
潛航深度 50米
乘員 14人
武器裝備
注釋 潛沒需時33秒
服役記錄
所屬
指揮官
  • 海軍中尉海諾·馮·海姆堡英語Heino von Heimburg[6]
  • 1915年3月25日-12月4日
  • 海軍中尉阿布雷希特·馮·德維茨[7]
  • 1915年12月5日-1916年2月5日
  • 海軍中尉海諾·馮·海姆堡[6]
  • 1916年2月6日-6月16日
  • 海軍中尉庫爾特·施瓦茨[8]
  • 1916年6月17日-11月19日
  • 海軍中尉恩斯特·烏爾里希[9]
  • 1917年5月28日-1918年3月15日
  • 海軍中尉博多·埃勒克[10]
  • 1918年3月16日-11月26日
參與行動 22次巡邏
戰績
  • 擊沉4艘商船(13610總噸
  • 擊沉2艘軍艦(10843噸)
  • 擊傷1艘商船(11899總噸)

由於德國與意大利在UB-14號入役時尚未交戰,因此它在名義上會使用奧匈帝國海軍的戰術編號——U-26號(德語:SM U 26)。該艇保留了德籍艇長和水兵,並作為普拉區艦隊的成員繼續受德國指揮。在亞得里亞海的第一次巡邏期間,UB-14號便用魚雷擊沉了意大利裝甲巡洋艦阿馬爾菲號。而在前往君士坦丁堡加入君士坦丁堡半區艦隊的途中,UB-14號又攻擊了兩艘英國運兵船英語Troopship,導致皇家愛德華號英語HMT Royal Edward伴以大量人員傷亡而沉沒,並重創南國號英語SS Vaderland (1900)。其全部三艘首批受害者均為一戰期間遭U艇襲擊的最大型船舶之一。儘管UB-14號還於1915年11月在馬爾馬拉海擊沉了英國潛艇E20號英語HMS E20,但它餘下的服役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黑海巡邏。該艇在那裡取得的戰功有限,至戰爭結束時僅擊沉了三艘船。戰後,UB-14號在塞瓦斯托波爾繳械投降,並於1919年初在當地鑿沉

設計及建造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隨着德意志帝國陸軍沿北海海岸快速推進,比利時佛蘭德沿岸的安特衛普澤布呂赫奧斯坦德等港口相繼落入德國人手中,這大大方便了德軍潛艇遣出英吉利海峽的作戰行動。然而,帝國海軍當時卻缺乏適合在佛蘭德周邊狹窄的淺海中行動的U艇[11]為此,1914年8月中旬開始設計的「34號工程」催生出了UB-I型潛艇[12]這是一種可以通過鐵路運輸發往作戰港口並能夠迅速組裝的小型近岸潛艇英語Coastal submarine[13]為滿足鐵路限界英語Loading gauge的要求,UB-I型的設計需要艇長在28米左右,排水量約125噸,並裝備兩具魚雷發射管[11][註 2]UB-14號作為由國家海軍辦公室委託不來梅威悉船廠建造的首批7艘UB-I型潛艇(UB-9至UB-15號)中的一部分,於1914年10月15日訂購,此時距離該艇型的設計啟動尚不足兩個月。[15]

UB-14號自1914年11月9日開始鋪設龍骨[1]竣工時,UB-14號的全長為27.88米,舷寬3.15米,有3.03米的吃水深度。它搭載有一台功率為44千瓦特(59匹軸馬力)的科爾庭英語Körting Hannover四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軸馬力)的西門子-舒克特英語Siemens-Schuckert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11]兩者都與一副單螺旋槳軸相連,可分別提供最高7.45(13.80公里每小時)的水面航速和最高6.24節(11.56公里每小時)的水下航速。在更勻速的狀態下,它可以連續在水面航行1,500海里(2,800公里)而無需加油,或連續在水下航行45海里(83公里)而無需充電。與同型的所有姊妹艇一樣,UB-14號的潛航深度為50米,可以在33秒內完全潛入水中。[2]

在武器裝備方面,UB-14號內置有兩具450毫米的艇艏魚雷發射管,可裝載2枚C/03型魚雷艦橋前部的甲板上則設有一挺可拆卸的8毫米機槍。其標準船員編制為1名軍官加13名水兵。[16][13]

下水及入役

編輯

大多數UB-I型潛艇都是先通過鐵路運至作戰港口,再在當地組裝、下水海試入役英語Ship commissioning[13]但有關UB-14號的信息表明,它可能沒有像其他大多數艇只那樣遵循這種模式。根據多個消息來源,UB-14號於1915年3月23日下水,[1][3]並於3月25日在首次擔任U艇艇長、時年25歲的海軍中尉海諾·馮·海姆堡英語Heino von Heimburg的指揮下正式投入德意志帝國海軍服役。[6][註 3]這些消息來源並未提及UB-14號當時的下落,但有關該艇後來裝運和抵達地中海的信息表明,它最初的下水和試航可能在德國進行。

UB-14號於1915年6月通過鐵路運往位於普拉的奧匈帝國海軍基地,抵達日期為12日。[18][19]鐵運的過程包括將潛艇拆解成一個實質上的散裝套件。每艘艇被分成大約15塊,其中艇體分解為三部分裝在平車上,艦橋、蓄電池上層建築中的相關設備裝入另外五節車廂中。[16][13]在新成立的「普拉潛艇特遣隊」(U-Boot-Sonderkommandos Pola)主管、海軍上尉漢斯·亞當德語Hans Adam (Marineoffizier)的監督下,德國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陪同德國潛艇前往普拉。[20]通常情況下,UB-I型的組裝過程需時兩至三周。[16][21]

當UB-14號運往奧匈帝國時,海姆堡海軍中尉及其德國船員被臨時調往另一艘駐普拉的姊妹艇UB-15號。該艇在隨後以U-11號英語SM U-11 (Austria-Hungary)的名義移交奧匈帝國海軍之前,曾短暫在德意志帝國海軍服役。[22]海姆堡及其德國船員連同一名奧地利軍官,在UB-15號的首次巡邏中便擊沉了意大利潛艇美杜莎號義大利語Medusa (sommergibile 1912),獲得了寶貴的經驗。[23]UB-15號/U-11號於6月16日正式交付奧匈帝國海軍,而海姆堡及其船員則提前於6月21日整體回遷至尚未完成組裝的UB-14號。[18]

 
意大利巡洋艦阿馬爾菲號在UB-14號首次巡邏時被擊沉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意大利拒絕加入其三國同盟夥伴德國和奧匈帝國對協約國宣戰,並選擇保持中立。但迫於英國和法國的壓力,意大利還是於1915年4月26日秘密簽署了《倫敦條約》。該條約規定,意大利將在戰爭結束後以獲得領土為報酬,退出三國同盟,並在一個月內對同盟國宣戰。由於意大利最初只對奧匈帝國宣戰,德國與意大利並未正式交戰。因此,在亞得里亞海乃至地中海作戰的德國潛艇都使用奧匈帝國編號,並在襲擊意大利船舶時懸掛奧匈帝國軍旗;UB-14號被指定為「U-26號」編入奧匈海軍序列英語Navy Directory,但事實上仍然由德國完全控制。[24]根據歷史學家勞倫斯·桑德豪斯的說法,這種雙重編號系統反映了兩國在潛艇方面的密切合作,卻使兩國海軍的潛艇難以區分。[25]

7月1日,UB-14號加入普拉區艦隊,並在不久之後展開其首次巡邏。[1][18]7月6日至7日夜間,不久前被部署至威尼斯的意大利裝甲巡洋艦群在普拉附近進行了一次「戰鬥偵察英語reconnaissance in force」,試圖阻嚇奧匈帝國未來對意大利海岸的出擊英語sortie[18][26]當意大利艦群於7日凌晨撤退時,UB-14號距離威尼斯僅約20海里(37公里)。黎明時分,裝甲巡洋艦阿馬爾菲號與UB-14號不期而遇,遂遭魚雷命中。阿馬爾菲號迅速開始向左舷傾側,並在30分鐘內沉沒,損失67人。排水量達10118噸的阿馬爾菲號是戰爭期間遭U艇擊沉的最大艦船之一[27]UB-14號則毫髮無損地逃離現場。[18]

愛琴海

編輯
 
UB-14號被拖往奧特朗托海峽

恩維爾帕夏和其他奧斯曼帝國領袖一直懇求他們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盟友派遣潛艇至達達尼爾海峽,幫助攻擊正在重創土耳其陣地的英國和法國艦隊。[28]作為德國回應的一部分,UB-14號受命前往君士坦丁堡U-21號會合;並加入UB-7UB-8UC-13UC-15號所在的君士坦丁堡半區艦隊[29]由於設在博德魯姆的中途加油點超出了航程極限,UB-14號遂於1915年7月15日由一艘奧匈帝國驅逐艦拖行離開普拉。隨後,UB-14號的發動機和陀螺羅經英語Gyrocompass克里特島附近發生故障,導致艇只在水中停了一段時間,[18][註 4]但通過船員的臨時修理使該艇得以於24日到達博德魯姆。一支來自君士坦丁堡的維修團隊被派往協助UB-14號,但他們不得不乘坐火車和駱駝抵達,使潛艇直至8月13日才得以準備好繼續航行。[18][註 5]

 
皇家愛德華號英語HMT Royal Edward於1915年8月遭UB-14號擊沉,損失900多人

離開博德魯姆後不久,UB-14號便通過了希臘的科斯島;當駛至尼西羅斯島附近時,海姆堡發現了幾艘潛在的獵物。第一艘是英國醫療船蘇丹號(HMHS Soudan),正從達達尼爾海峽駛向亞歷山大港。海姆堡正確識別出該船的醫療標識,允許蘇丹號不受干擾地通過。然而下一艘船便沒有這般幸運了,那是無護航皇家愛德華號英語HMT Royal Edward——一艘被迫執行運兵英語Troopship任務的加拿大遠洋客輪。皇家愛德華號朝蘇丹號的反向前進,從亞歷山大港至達達尼爾海峽,並搭載着英國第29步兵師英語29th Division (United Kingdom)的增援部隊和一小群皇家軍醫部隊英語Royal Army Medical Corps——他們全部前往加里波利[33]海姆堡從大約1海里(1.9公里)外發射了兩枚魚雷中的一枚,擊中皇家愛德華號的船艉;[34]該船在六分鐘內從艉部沉開始沒,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蘇丹號和附近其它幾艘船營救了近700人,但仍有900多人罹難。[34][註 6]皇家愛德華號的容積總噸為11117噸,同樣是一戰中遭U艇擊沉的最大艦船之一。[27]在躲避包括兩艘法國驅逐艦在內的救難船時,UB-14號的羅盤再度失靈,迫使其於15日上午返回博德魯姆。[38]

 
被UB-14號魚雷擊中後的南國號英語SS Vaderland (1900)

在博德魯姆完成維修後,UB-14號繼續與需要前往君士坦丁堡的乘客——羅伊斯幼系親王亨利二十七世一同出行。[38]在向北航行的過程中,UB-14號在利姆諾斯島對開約30海里(56公里)附近遇到了另一艘滿載的運兵船。9月2日09:51,[39]海姆堡向英國運兵船南國號英語SS Vaderland (1900)發射了一枚魚雷——該船搭載的大部分為澳大利亞部隊,正向加里波利駛去。[40][41]魚雷擊中了南國號的右舷船艏,該船立即開始朝此方向傾斜。當人們登上救生艇準備棄船時,另一枚魚雷又險些擊中這艘受損船舶。英國水上飛機母艦吾心之姝號英語HMS Ben-my-Chree迅速趕到襲擊現場,從水中救出近700人。[40]醫療船諾伊拉利亞號(Neuralia)也在現場救出多人。[42]大約40名志願者留在南國號上協助船員,並在吾心之姝號的拖曳幫助下將船拖至利姆諾斯島擱灘。總共有不到40人在襲擊中喪生;[43]南國號的其中一位詹姆斯·馬丁在不足兩個月後去世,成為已知在戰爭中死亡的最年輕澳大利亞人。[44]這艘受害船舶受到嚴重損壞,但後來得到修復並恢復使用。[41][註 7]與UB-14號的前兩個目標一樣,南國號也是戰爭中被U艇擊中的最大艦船之一,[27]它們甚至還是海姆堡及UB-14號在服役生涯中擊沉的最大三艘船。[45]

 
1915年9月,UB-14號的指揮官協助摧毀了英國E7號潛艇英語HMS E7(圖),其姊妹艇E20號英語HMS E20也於11月遭UB-14號擊沉

對南國號的攻擊結束後,UB-14號再次出現故障,停靠在恰納卡萊等待維修。在當地,於9月4日傳來了英國潛艇E7號英語HMS E7納拉角英語Nara Burnu附近被土耳其防潛網英語Anti-submarine net纏住的消息。海姆堡、亨利親王和UB-14號的一名炊事兵遂搭乘一艘划艇前去觀察土耳其人試圖摧毀E7號的情況。在防潛網的幾枚掛雷被引爆也無濟於事之後,[註 8]海姆堡和他的小隊劃向事發地點並反覆投下鉛垂,直至它接觸到金屬。然後,海姆堡在E7號的頂部投下一枚縮短了引信的土耳其沉墜雷。[47]隨着這枚手拋式水雷在E7號近距離引爆,英國艇長不得不下令將其潛艇浮出水面、棄艇並鑿沉。在土耳其岸基炮台的炮火和E7號鑿沉裝藥的夾擊下,海姆堡及其小隊僥倖逃脫。[48]雖然大多數資料都將E7號的沉沒歸功於奧斯曼土耳其人,但作者羅伯特·斯特恩認為,海姆堡和UB-14號應該對E7的消亡負有部分責任。[49]

黑海

編輯

UB-14號的維修工作完成後,它繼續前往君士坦丁堡,並於1915年10月3日開始從當地出發前往黑海巡邏。[50]在這次巡邏期間,海姆堡於7日在塞瓦斯托波爾西北約15海里(28公里)處用魚雷擊沉了474總噸的俄羅斯輪船卡特婭號(Katja),[51]又於8日在克森尼索角以南約24海里(44公里)處擊沉了被俄羅斯帝國海軍沒收的比利時輪船阿普舍龍號(Apscheron)。[52]在19日返回君士坦丁堡後,UB-14號準備在黑海展開另一次巡邏。然而,就在按計劃出發之前,隊部將這艘U艇的目的地從黑海改為馬爾馬拉海,海姆堡遂於11月5日率UB-14號向南航行。當UB-14號於11月30日泊港時,奧斯曼土耳其部隊繳獲了法國潛艇綠松石號英語French submarine Turquoise (1908),並得到了艇內未及銷毀的機密文件。[50]在綠松石號被俘時,其艇長沒有向任何人發出求救信號,因此,除了綠松石號本身或德國人和土耳其人之外,所有人都以為它與英國潛艇E20號英語HMS E20仍將按計劃會合。[53]UB-14號被派去保持會合,據報道,它甚至用最新的英國電碼發送了無線電信息。[54]抵達指定地點後,UB-14號浮出水面,在相距500米的範圍內向E20號發射了一枚魚雷。直至E20號的船員看見魚雷時,他們才意識到事情有詐,但為時已晚,無法避開襲擊。[55]魚雷命中了E20號的司令塔並擊沉潛艇,造成21人陣亡。[55][56]UB-14號則救出了9名船員,其中包括E20號的艇長,據報道,他在襲擊發生時正在刷牙[57]

12月,海軍中尉阿布雷希特·馮·德維茨接替海姆堡成為UB-14號的艇長,[7]但至1916年2月上旬,海姆堡又恢復了指揮權。[6]沒有消息源提及UB-14號從1915年11月至翌年5月之間的活動,但據保羅·哈爾彭表示,UB-14號曾於1916年5月底至6月初在特拉布宗附近的黑海巡邏,未能取得任何成果。[58]

 
1916年7月,UB-14號對俄國瑪利亞皇后號戰列艦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Imperatritsa Mariya的攻擊被其驅逐艦的掩護群所挫敗
 
UB-14號官兵合影,左一為艇長施瓦茨海軍中尉

1916年6月17日,海姆堡被召回德國,以指揮即將入役的UC-22號潛艇[57][6]UB-14號艇長則由首次指揮U艇的海軍中尉庫爾特·施瓦茨接任。[8]施瓦茨就任後不久,UB-14號便受命對7月將在黑海東部出擊的奧斯曼大巡洋艦嚴君蘇丹塞利姆號小巡洋艦米迪利號提供支援。由於基地設在塞瓦斯托波爾的俄國艦隊可能有機會切斷執行任務的奧斯曼軍艦,UB-14號遂被派往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駐地。當俄國艦隊出動時,施瓦茨曾試圖發射魚雷攻擊瑪利亞皇后號戰列艦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Imperatritsa Mariya,但被俄國無畏艦的驅逐艦陣幕群發現並驅離。[59]

隨着羅馬尼亞於8月加入三國協約而參戰並迅速被同盟國占領,1916年下半年,俄羅斯主要致力於集中在黑海西部活動。[60]鑑於德國潛艇從未真正在黑海取得過重大成就,德國人在1917年2月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後決定暫時放棄黑海,轉而投向目標更為豐富的地中海。[61]關於UB-14號於1916年下半年和1917年頭幾個月的行蹤與活動沒有任何來源報道。

1917年5月28日,海軍中尉恩斯特·烏爾里希取代施瓦茨出任UB-14號艇長,[9]不久之後,該艇便展開了這一年德國在黑海的首次巡邏。[62]6月5日,UB-14號在波季北部海域擊沉了155總噸的俄羅斯帆船卡拉松達號(Karasunda);[63]這也是最後一艘被計入UB-14號戰功的船舶。[45]除了指出博多·埃勒克海軍中尉於1918年3月接替烏爾里希的崗位之外,UB-14號從1917年6月至1918年11月之間的活動同樣沒有任何來源提及。[10]

1918年3月,隨着推翻帝制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同盟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並退出戰爭,同盟國軍隊包圍並占領了塞瓦斯托波爾港口。當德國於11月11日簽署停戰協定、結束了所有戰事時,UB-14號仍在塞瓦斯托波爾服役。它與另外三艘隸屬君士坦丁堡半區艦隊的潛艇於11月25日被解除武裝。[64][註 9]至1919年初,UB-14號在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黑海自沉。[1]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
UB-14號擊沉或擊傷的艦船[45]
日期 船名 船籍 噸位[註 10] 結局
1915年7月7日 阿馬爾菲號   意大利皇家海軍 10118 擊沉
1915年8月13日 皇家愛德華號英語HMT Royal Edward   加拿大 11117 擊沉
1915年9月2日 南國號英語SS Vaderland (1900)   英國皇家海軍 11899 擊傷
1915年10月7日 卡特婭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October 1915#7 October   俄羅斯 474 擊沉
1915年10月8日 阿普舍龍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October 1915#8 October   俄羅斯 1864 擊沉
1915年11月6日 E20號英語HMS E20   英國皇家海軍 725 擊沉
1917年6月5日 卡拉松達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June 1917#5 June   俄羅斯 155 擊沉
擊沉:
擊傷:
總計:
24453
11899
36352

注釋

編輯
  1. ^ SM表示「Seiner Majestät」,即「陛下之(潛艇)」。
  2. ^ 設計的進一步細化——用傾斜式水雷存儲井取代魚雷發射管,但其他方面幾乎沒有改變,衍生出了UC-I型布雷潛艇[14]
  3. ^ 1907年4月,海姆堡與另外34名未來的U艇艇長一同參加了海軍的海軍的IV/07期見習軍官培訓班,其中包括維爾納·菲爾布林格英語Werner Fürbringer漢斯·霍瓦爾特奧托·施泰因布林克英語Otto Steinbrinck拉爾夫·溫寧格德語Ralph Wenninger等人。[17]
  4. ^ 單槳單發組合是UB-I型潛艇設計上的一個已知缺陷,這在體積更大的UB-II型中得到糾正。[30][31]
  5. ^ 海軍歷史學家保羅·哈爾彭報告稱,UB-14號曾於7月28日參與了奧匈帝國海軍在亞得里亞海中部的偵察行動。考慮到UB-14號需要拖拽協助並耗時9天才能到達博德魯姆,這艘潛艇似乎不太可能在4天內完成返回亞得里亞海的航程。[32]
  6. ^ 根據作者詹姆斯·懷斯和斯科特·巴倫的說法,皇家愛德華號的死亡人數為935人。他們認為,因為皇家愛德華號剛剛完成了一次救生演習,大多數人都在船艙內重新存放他們的裝備。[34]其他消息源報道的傷亡人數則差異巨大,從最低的132人[35]到最高的1386人[36]或1865人不等。[37]
  7. ^ 恢復使用後的南國號役期同樣短暫;它於1917年6月在北大西洋被U-70號擊沉。[41]
  8. ^ 防潛網上掛有可在岸上引爆的電子觸發雷。[46]
  9. ^ 另外三艘倖存的君士坦丁堡潛艇分別為UB-42UC-23UC-37號[65]
  10. ^ 商船噸位以容積總噸計算;軍艦則按排水量噸位列出。

腳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B 14.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2-19]. 
  2. ^ 2.0 2.1 Tarrant,第172頁.
  3. ^ 3.0 3.1 UB-14 (6104964). 美麗華船舶索引英語Wikipedia:Miramar. [2009-04-14]. 
  4. ^ Gröner 1991,第22-23頁.
  5. ^ Gardiner,第180頁.
  6. ^ 6.0 6.1 6.2 6.3 6.4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Heino von Heimburg.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4 April 2009]. 
  7. ^ 7.0 7.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Albrecht von Dewitz.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4 April 2009]. 
  8. ^ 8.0 8.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Kurt Schwarz.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9. ^ 9.0 9.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Ernst Ulrich.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4 April 2009]. 
  10. ^ 10.0 10.1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 commanders: Bodo Elleke.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4 April 2009]. 
  11. ^ 11.0 11.1 11.2 Miller,第46–47頁.
  12. ^ Karau,第48頁.
  13. ^ 13.0 13.1 13.2 13.3 陳進,第45頁.
  14. ^ Miller,第458頁.
  15. ^ Williamson,第12頁.
  16. ^ 16.0 16.1 16.2 Karau,第49頁.
  17.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Officer Crews: Crew 4/07.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3-04].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Stern,第26頁.
  19. ^ Koburger,第84頁.
  20. ^ Koburger,第82–83頁.
  21. ^ Messimer,第126–127頁.
  22. ^ Stern,第24頁.
  23. ^ Stern,第24–26頁.
  24. ^ Sokol,第109頁.
  25. ^ Sondhaus,第279頁.
  26. ^ The Independent,第75頁.
  27. ^ 27.0 27.1 27.2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Largest Ships sunk or damaged.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28. ^ Halpern,第116頁.
  29. ^ Tarrant,第23頁.
  30. ^ Miller,第48頁.
  31. ^ Williamson,第13頁.
  32. ^ Halpern,第149頁.
  33. ^ Wise & Baron,第75–76頁.
  34. ^ 34.0 34.1 34.2 Wise & Baron,第77頁.
  35. ^ Tennent,第36–37頁.
  36. ^ Hendrickson,第270頁.
  37. ^ Gilbert,第185頁頁.
  38. ^ 38.0 38.1 Stern,第27頁.
  39. ^ AWM Collection Record: A00737.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2009-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1). 
  40. ^ 40.0 40.1 Piper,第163–164頁.
  41. ^ 41.0 41.1 41.2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Southland.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2-03-09]. 
  42. ^ AWM Collection Record: A00737.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2009-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1). 
  43. ^ Sinking of the Southland: A Story of Heroism. London Gazette. 16 November 1915. 
  44. ^ James Charles (Jim) Martin (1901–1915). Boy Soldiers on the Roll of Honour.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2009-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6). 
  45. ^ 45.0 45.1 45.2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B 14.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46. ^ Stern,第29頁.
  47. ^ Stern,第29–30頁.
  48. ^ Stern,第33頁.
  49. ^ Stern,第38頁.
  50. ^ 50.0 50.1 Stern,第30頁.
  51.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Katj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52.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Apscheron.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53. ^ Stern,第31頁.
  54. ^ Grant,第33頁.
  55. ^ 55.0 55.1 Stern,第32頁.
  56.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E 20.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14 April 2009]. 
  57. ^ 57.0 57.1 Stern,第34頁.
  58. ^ Halpern,第244頁.
  59. ^ Halpern,第245頁.
  60. ^ Halpern,第247頁.
  61. ^ Halpern,第249頁.
  62. ^ Halpern,第253頁.
  63. ^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during WWI: Karasunda.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09-04-14]. 
  64. ^ 陳進,第268頁.
  65. ^ Gibson & Prendergast,第332頁.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