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諸侯王大祗承漢制。其中,蜀漢、孫吳雖有封王之制,但似並不立國。《三國志·先主傳》載章武三年(223年)遺紹,有「其郡國太守、相、都尉、縣令長,三日便除服」云云,按此國相,蓋為虛號,實際並不治民。曹魏承漢制,王國置相如郡太守。《通典》記載,魏制,諸侯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諸侯王國官,有傅、相、常侍、侍郎、郎中令、太尉、大農、文學、友、謁者、大夫、雜署令丞。
自魏文帝頒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保証了曹魏始終沒有因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機。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此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力阻止外臣奪權。
黃初二年(221年),封皇弟、皇子為公,皇弟以縣為國,皇子以郡為國[1]。(詳見曹魏公爵列表)
黃初三年(222年),封皇弟、皇子為王,多數以郡為國[2]。黃初五年(224年),改封諸王,以縣為國[3]。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改封多數縣王,以郡為國[4]。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封司馬昭為晉公,以太原、上黨、西河、樂平、新興、雁門、河東、平陽、弘農、馮翊十郡建立晉國。咸熙元年(264年),進封司馬昭為晉王,晉國增封至二十郡。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魏氏藩王降封為舊制縣公[5][6][7][8]。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任城威王 |
曹彰 |
2年 |
222年-223年 |
魏武帝曹操三子。本鄢陵公,黃初三年(222年)三月晉封任城王,四年(223年)六月死於洛陽。
|
第2任 |
二世 |
任城王 |
曹楷 |
15年 |
232年-246年 |
曹彰之子。黃初四年(223年)降封中牟縣王,後徙封任城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爵任城王。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濟南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濟南王 |
曹楷 |
20年 |
246年-265年 |
曹彰之子。本任城王。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濟南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陳思王 |
曹植 |
1年 |
232年 |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東阿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陳王,同年十一月去世。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濟北王 |
曹志 |
34年 |
232年-265年 |
曹植之子。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封濟北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封鄄城縣公[6]。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章陵王 |
曹據 |
1年 |
222年 |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宛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章陵王,同年徙封義陽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義陽王 |
曹據 |
1年 |
222年 |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章陵王,黃初三年(222年)徙封義陽王,同年徙封彭城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彭城王 |
曹據 |
1年 |
222年 |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義陽王,黃初三年(222年)徙封彭城王,同年徙封濟陰王,後降封定陶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復封彭城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34年 |
232年-265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濟陰王 |
曹據 |
3年 |
222年-224年 |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彭城王,黃初三年(222年)徙封濟陰王,五年(224年)降封定陶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下邳王 |
曹宇 |
3年 |
222年-224年 |
魏武帝曹操九子。本魯陽公,黃初三年(222年)晉封下邳王,五年(224年)降封單父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燕王 |
曹宇 |
34年 |
232年-265年 |
魏武帝曹操九子。本單父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燕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封燕縣公。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譙王 |
曹林 |
3年 |
222年-224年 |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譙公,黃初三年(222年)進爵譙王,五年(224年)降封譙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沛穆王 |
曹林 |
25年 |
232年-256年 |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鄄城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沛王。甘露元年(256年)正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沛王 |
曹緯 |
9年 |
257年-265年 |
曹林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北海王 |
曹袞 |
3年 |
222年-224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一子。本贊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北海王,五年(224年)降封贊縣王。[9]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中山恭王 |
曹袞 |
4年 |
232年-235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一子。本贊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中山王。青龍三年(235年)十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中山王 |
曹孚 |
30年 |
236年-265年 |
曹袞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陳留恭王 |
曹峻 |
3年 |
222年-224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三子。本襄邑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陳留王,五年(224年)降封襄邑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復封陳留王。甘露四年(259年)七月去世。
|
28年 |
232年-259年
|
第2任 |
二世 |
陳留王 |
曹澳 |
6年 |
260年-265年 |
曹峻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琅邪原王 |
曹敏 |
? |
232年-? |
樊安公曹均之子。本句陽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琅邪王。
|
第2任 |
二世 |
琅邪王 |
曹焜 |
? |
?-265年 |
曹敏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河間王 |
曹幹 |
3年 |
222年-224年 |
魏武帝曹操十五子。本燕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河間王,五年(224年)降封樂城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趙王 |
曹幹 |
30年 |
232年-261年 |
魏武帝曹操十五子。本鉅鹿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趙王。景初二年(261年)八月去世。[10]
|
終魏末,趙國未廢國為郡。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弋陽王 |
曹彪 |
1年 |
222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七子。本汝陽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弋陽王,同年徙封吳王。五年(224年)降封壽春縣王。
|
吳王 |
3年 |
222年-224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楚王 |
曹彪 |
20年 |
232年-251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七子。本白馬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楚王。嘉平三年(251年)與王凌通謀對抗掌權的司馬氏,事敗被司馬懿賜死。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廬江王 |
曹徽 |
2年 |
222年-223年 |
魏武帝曹操二十四子。本歷陽縣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廬江王,四年(223年)徙封壽張王,[11]五年(224年)降封壽張縣王。
|
壽張王 |
2年 |
223年-224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東平靈王 |
曹徽 |
11年 |
232年-242年 |
魏武帝曹操二十四子。本壽張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東平王。正始三年(242年)正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東平王 |
曹翕 |
23年 |
243年-265年 |
曹徽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封廩丘縣公[6]。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曲陽王[12] |
曹茂 |
13年 |
232年-244年 |
魏武帝曹操二十五子。本聊城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曲陽王,[12]正始五年(244年)徙封樂陵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樂陵王 |
22年 |
244年-265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梁王 |
曹悌 |
34年 |
232年-265年 |
任城王曹楷之子。本元城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梁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魯王[13] |
曹溫 |
34年 |
232年-265年 |
任城王曹楷之子,本邯鄲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魯王。[13]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平原王 |
曹叡 |
5年 |
222年-226年 |
魏文帝曹丕長子。本齊公,黃初三年(222年)三月進封平原王,七年(226年)五月即位為魏皇帝。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北海悼王 |
曹蕤 |
2年 |
232年-233年 |
魏文帝曹丕三子。本陽平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北海王,青龍元年(233年)三月去世。無子,廢除王國。
|
青龍二年(234年),封琅邪王曹敏之子曹贊為昌鄉公,出繼曹蕤。[14]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河東王 |
曹霖 |
4年 |
222年-225年 |
魏文帝曹丕五子。黃初三年(222年)三月封河東王,六年(225年)降封館陶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東海定王 |
曹霖 |
19年 |
232年-250年 |
魏文帝曹丕五子。本館陶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東海王,嘉平二年(250年)十二月去世。[15]
|
第2任 |
二世 |
東海王 |
曹啟 |
15年 |
251年-265年 |
曹霖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京兆王 |
曹禮 |
4年 |
222年-225年 |
魏文帝曹丕六子。本秦公,黃初三年(222年)進封京兆王,六年(225年)降封元城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淮南王 |
曹邕 |
2年 |
222年-223年 |
魏文帝曹丕七子。本淮南公,黃初三年(222年)進爵淮南王,四年(223年)徙封陳王。五年(224年)降封邯鄲縣王。
|
陳王 |
2年 |
223年-224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清河悼王 |
曹貢 |
2年 |
222年-223年 |
魏文帝曹丕八子。黃初三年(222年)封清河王,四年(223年)去世,無子,廢除封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廣平哀王 |
曹儼 |
2年 |
222年-223年 |
魏文帝曹丕九子。黃初三年(222年)封廣平王,四年(223年)去世,無子,廢除封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安平哀王 |
曹殷 |
- |
- |
魏明帝曹叡三子。太和六年(232年)五月去世,追諡為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齊王 |
曹芳 |
5年 |
235年-239年 |
魏明帝曹叡養子。青龍三年(235年)八月封齊王,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即位為魏皇帝,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廢為齊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封邵陵縣公[6]。
|
12年 |
254年-265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秦王 |
曹詢 |
10年 |
235年-244年 |
魏明帝曹叡養子。青龍三年(235年)八月封秦王,正始五年(244年)八月去世,無子,廢除封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吳王 |
孫權 |
1年 |
221年 |
孫堅次子。黃初二年(221年)十一月魏文帝冊封為吳王,222年孫權改元黃武,東吳建國,斷絕與曹魏的臣屬關係。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晉宣王 |
司馬懿 |
- |
- |
曹魏權臣。咸熙元年(264年)五月晉王司馬昭追諡為王。
|
- |
- |
晉景王 |
司馬師 |
- |
- |
司馬懿長子,曹魏權臣。咸熙元年(264年)五月晉王司馬昭追諡為王。
|
第1任 |
始封 |
晉文王 |
司馬昭 |
2年 |
264年-265年 |
司馬懿次子,曹魏權臣。咸熙元年(264年)三月晉封晉王,二年(265年)八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晉王 |
司馬炎 |
- |
- |
司馬昭長子,曹魏權臣。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魏元帝禪讓為帝。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豐愍王 |
曹昂 |
- |
- |
魏武帝曹操長子。早卒,黃初二年(221年)追封為豐悼公,五年(224年)追封爵為豐悼王,太和三年(229年)改諡為豐愍王。
|
第1任 |
始封 |
豐恭王 |
曹琬 |
? |
254年-? |
樊安公曹均之子,嘉平六年(254年)封豐縣王。
|
第2任 |
二世 |
豐王 |
曹廉 |
? |
?-265年 |
曹琬之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中牟王 |
曹楷 |
2年 |
223年-224年 |
曹彰之子。本任城王,黃初四年(223年)降封中牟縣王,五年(224年)徙封任城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爵任城王。
|
任城王 |
9年 |
224年-232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鄄城王 |
曹植 |
2年 |
222年-223年 |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鄄城侯,黃初三年(222年)四月進爵鄄城縣王,四年(223年)徙封雍丘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鄄城王 |
曹林 |
7年 |
226年-232年 |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譙縣王,黃初七年(226年)徙封鄄城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沛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雍丘王 |
曹植 |
7年 |
223年-227年 |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鄄城縣王,黃初四年(223年)徙封雍丘縣王,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儀縣王,二年(228年)復封雍丘縣王,三年(229年)徙封東阿縣王。
|
2年 |
228年-229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浚儀王 |
曹植 |
2年 |
227年-228年 |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雍丘縣王,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儀縣王,二年(228年)復封雍丘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東阿王 |
曹植 |
4年 |
229年-232年 |
魏武帝曹操四子。本雍丘縣王,太和三年(229年)徙封東阿縣王,六年(232年)二月進封陳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蕭懷王 |
曹熊 |
- |
- |
魏武帝曹操五子。早卒,黃初二年(221年)追封諡蕭公,太和三年(229年)追封爵為蕭王。
|
第1任 |
始封 |
蕭哀王 |
曹炳 |
? |
234年-? |
曹熊之子。青龍二年(234年)立為蕭縣王,囗囗六年(?)去世。[16]無子,廢除縣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相殤王 |
曹鑠 |
- |
- |
魏武帝曹操六子。早卒,太和三年(229年)追封諡號為相殤王。
|
第1任 |
始封 |
相愍王 |
曹潛 |
1年 |
233年 |
曹鑠之子,青龍元年(233年)封相縣王,同年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相懷王 |
曹偃 |
3年 |
234年-236年 |
曹潛之子,青龍四年(236年)去世,無子,廢除縣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相王 |
曹竦 |
11年 |
255年-265年 |
樂陵王曹茂之子。本陽都鄉公,正元二年(255年)進封相縣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鄧哀王 |
曹沖 |
- |
- |
魏武帝曹操七子。早卒,黃初二年(221年)追贈謚號為鄧哀侯,又追加號為鄧哀公。太和五年(231年)加號為鄧哀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定陶王 |
曹據 |
9年 |
224年-232年 |
魏武帝曹操八子。本濟陰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定陶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彭城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單父王 |
曹宇 |
9年 |
224年-232年 |
魏武帝曹操九子。本下邳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單父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燕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譙王 |
曹林 |
3年 |
224年-226年 |
魏武帝曹操十子。本譙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譙縣王,七年(226年)徙封鄄城縣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贊王 |
曹袞 |
3年 |
224年-226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一子。本北海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贊縣王,[9]七年(226年)徙封濮陽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中山王。
|
濮陽王 |
7年 |
226年-232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濟陽懷王 |
曹玹 |
- |
- |
魏武帝曹操十二子。早卒,太和四年(230年)追封爵號為濟陽懷公,六年(232年)進爵號為濟陽懷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襄邑王 |
曹峻 |
9年 |
224年-232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三子。本陳留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襄邑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復進封陳留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范陽閔王 |
曹矩 |
- |
- |
魏武帝曹操十四子。早卒,黃初三年(222年)追封諡號為范陽閔公,太和六年(232年)進爵號為范陽閔王。
|
第1任 |
始封 |
范陽王 |
曹敏 |
3年 |
224年-226年 |
樊安公曹均之子。本臨晉縣侯,黃初五年(224年)進封范陽縣王,七年(226年)徙封句陽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琅邪王。
|
句陽王 |
7年 |
226年-232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樂城王 |
曹幹 |
3年 |
224年-226年 |
魏武帝曹操十五子。本河間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樂城縣王,七年(226年)徙封鉅鹿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趙王。
|
鉅鹿王 |
7年 |
226年-232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壽春王 |
曹彪 |
3年 |
224年-226年 |
魏武帝曹操十七子。本吳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壽春縣王,七年(226年)徙封白馬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楚王。
|
白馬王 |
7年 |
226年-232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壽張王 |
曹徽 |
9年 |
224年-232年 |
魏武帝曹操二十四子。本壽張王,黃初五年(224年)降封壽張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東平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聊城王 |
曹茂 |
6年 |
227年-232年 |
魏武帝曹操二十五子。本聊城縣公,太和元年(227年)進爵聊城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曲陽王。[12]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饒安王 |
曹贊 |
9年 |
238年-246年 |
琅邪原王曹敏之子。景初二年(238年)封為饒安縣王,正始七年(246年)徙封文安縣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為縣公[6][7]。
|
文安王 |
20年 |
246年-265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真定王 |
曹嘉 |
12年 |
254年-265年 |
楚王曹彪世子。正元元年(254年)立為真定縣王。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晉代魏後,降封高邑縣公[6]。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贊哀王 |
曹協 |
- |
- |
魏文帝曹丕次子。早卒,太和五年(231年)追封諡為經殤公。青龍二年(234年)更改號諡為贊哀王。
|
第1任 |
始封 |
贊殤王 |
曹尋 |
13年 |
235年-248年 |
曹協之子。青龍三年(235年)立為贊縣王,正始九年(248年)去世。無子,廢除縣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陽平王 |
曹蕤 |
7年 |
226年-232年 |
魏文帝曹丕三子。黃初七年(226年)封為陽平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北海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東武陽懷王 |
曹鑒 |
1年 |
225年 |
魏文帝曹丕四子。黃初六年(225年)封東武陽縣王,同年去世。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館陶王 |
曹霖 |
4年 |
225年-232年 |
魏文帝曹丕五子。本河東王,黃初六年(225年)徙封館陶縣王,太和六年(232年)二月以後進封東海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元城哀王 |
曹禮 |
5年 |
225年-229年 |
魏文帝曹丕六子。本京兆王,黃初六年(225年)降封元城縣王。太和三年(229年)四月去世。
|
第2任 |
二世 |
元城王 |
曹悌 |
2年 |
231年-232年 |
任城王曹楷之子,太和五年(231年)封元城縣王,六年(232年)二月改封梁王。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邯鄲懷王 |
曹邕 |
5年 |
225年-229年 |
魏文帝曹丕七子。本陳王,黃初五年(225年)降封邯鄲縣王,太和三年(229年)去世。
|
第2任 |
始封 |
邯鄲王 |
曹溫 |
2年 |
231年-232年 |
任城王曹楷之子,太和五年(231年)立為邯鄲縣王,六年(232年)進封魯王。[13]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清河王 |
曹冏 |
1年 |
226年 |
魏明帝曹叡長子。黃初七年(226年)八月封清河縣王,同年十月去世。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繁陽王 |
曹穆 |
2年 |
228年-229年 |
魏明帝曹叡次子。太和二年(228年)九月封繁陽縣王,三年(229年)六月去世。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魯王 |
劉永 |
10年 |
221年-230年 |
劉備次子。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魯王,建興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炎興元年(263年)隨蜀漢政權降曹魏。
|
甘陵王 |
34年 |
230年-263年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梁王 |
劉理 |
10年 |
221年-230年 |
劉備三子。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梁王,建興八年(230年)改封安平王。延熙元年(244年)去世。
|
安平悼王 |
15年 |
230年-244年
|
第2任 |
二世 |
安平哀王 |
劉胤 |
12年 |
245年-256年 |
劉理之子。延熙十九年(256年)去世。
|
第3任 |
三世 |
安平殤王 |
劉承 |
1年 |
257年 |
劉胤之子。延熙二十年(257年)去世。
|
第4任 |
二世 |
安平王 |
劉輯 |
6年 |
258年-263年 |
劉理之子。炎興元年(263年)隨蜀漢政權降曹魏。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安定王 |
劉瑤 |
26年 |
238年-263年 |
劉禪次子。延熙元年(238年)正月封安定王。炎興元年(263年)隨蜀漢政權降魏。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西河王 |
劉琮 |
11年 |
252年-262年 |
劉禪三子。延熙十五年(252年)封西河王。景耀五年(262年)正月去世。絕嗣。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新平王 |
劉瓚 |
8年 |
256年-263年 |
劉禪四子。延熙十九年(256年)封新平王。炎興元年(263年)隨蜀漢政權降魏。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北地王 |
劉諶 |
5年 |
259年-263年 |
劉禪五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封北地王。炎興元年(263年)蜀漢政權滅亡,自殺身亡。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新興王 |
劉恂[17] |
5年 |
259年-263年 |
劉禪六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封新興王。炎興元年(263年)隨蜀漢政權降魏。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上黨王 |
劉虔[18] |
5年 |
259年-263年 |
劉禪七子。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封上黨王。炎興元年(263年)隨蜀漢政權降魏。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南陽王 |
孫和 |
2年 |
252年-253年 |
孫權三子。本皇太子,太元二年(252年)正月貶為南陽王,建興二年(253年)被權臣孫峻賜死。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魯王 |
孫霸 |
9年 |
242年-250年 |
孫權四子。赤烏五年(242年)八月封魯王,十三年(250年)被孫權賜死。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齊王 |
孫奮 |
2年 |
252年-253年 |
孫權五子。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封齊王,建興二年(253年)因擅殺官吏而被廢為庶人。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會稽王 |
孫亮 |
3年 |
258年-260年 |
孫權七子。本吳國皇帝,太平三年(258年)九月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永安三年(260年)因謠言被貶為侯官侯。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琅邪王 |
孫休 |
7年 |
252年-258年 |
孫權六子。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封瑯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十月被權臣孫綝擁立為帝。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豫章王 |
孫𩅦 |
2年 |
264年-265年 |
孫休長子。本皇太子,元興元年(264年)十月改封豫章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孫皓遷徙於吳小城,中途被殺。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汝南王 |
孫𩃙 |
2年 |
264年-265年 |
孫休次子。元興元年(264年)十月改封汝南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孫皓遷徙於吳小城,中途被殺。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梁王 |
孫壾 |
? |
264年-? |
孫休三子。元興元年(264年)十月改封梁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孫皓遷徙於吳小城,以後不明。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陳王 |
孫𠅨 |
? |
264年-? |
孫休四子。元興元年(264年)十月改封陳王,甘露元年(265年)七月被孫皓遷徙於吳小城,以後不明。
|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第1任 |
始封 |
淮陽王 |
孫虔 |
5年 |
269年-273年 |
孫皓之子。建衡元年(269年)正月封淮陽王,鳳凰二年(273年)九月改封魯王。天紀四年(280年)隨孫吳政權降晉。
|
魯王 |
8年 |
273年-280年
|
- 孫皓時尚有淮陽(269年立,273年改魯)、東平(269年立,273年改齊)、陳留(273年立)、章陵(273年立)、成紀(278年立)、宣威(278年立)、中山(280年立)、代(280年立)等計33封國,除淮陽國外,所封之人名皆不詳。
傳位 |
世 |
諡號 |
姓名 |
在位年數 |
在位時間 |
備注
|
- |
- |
燕王 |
公孫淵 |
- |
- |
遼東軍閥。嘉禾二年(233年)孫權派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等渡海封公孫淵為燕王。被公孫淵斬殺。
|
- ^ 《三國志》卷20〈武文世王公傳〉。
- ^ 《三國志》卷2〈文帝紀〉:「〔黃初三年〕三月乙丑,立齊公叡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為王。」
- ^ 《三國志》卷20〈武文世王公傳〉:「〔黃初〕五年,詔曰:「先王建國,隨時而制。漢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下損耗,並省郡縣。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封諸王,皆為縣王。」」
- ^ 《三國志》卷3〈明帝紀〉:「〔太和〕六年春二月,詔曰:「古之帝王,封建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詩》不云乎,『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秦、漢繼周,或強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創業,諸王開國,隨時之宜,未有定製,非所以永為後法也。其改封諸侯王,皆以郡為國。」
- ^ 《晉書》卷3〈武帝紀〉:「〔泰始元年十二月〕封魏帝為陳留王,邑萬戶,居於鄴宮;魏氏諸王皆為縣侯(公)。」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晉書 卷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襄陵公國相……臨汾公國相……汾陽公國相……濮陽……公國相。廩丘公國相……鄄城公國相……臨潁公國相……邵陵公國相。鄢陵公國相……昆陽公國相……高邑公國相。」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晉書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魯陽公國相……淯陽公國相。博望公國相……舞陰公國相。比陽公國相。」
- ^ 姚樂. 《晉書·地理志》縣級封國考論[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12, 27(2):143-150.
- ^ 9.0 9.1 《三國志》卷20〈武文世王公傳·中山恭王袞傳〉作黃初四年(223年)降封贊縣王,但據同卷各傳及魏文帝《改封縣王詔》,曹魏藩王由諸王降封縣王均在黃初五年(224年)的時候,且都是曹丕的兄弟,因此〈中山恭王袞傳〉記載的「四年,改封贊王」當為「五年,改封贊王」之誤。
- ^ 去世年據《三國志》卷4〈三少帝紀〉,卷20〈武文世王公傳〉未載何時去世。
- ^ 據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考証,壽張國即由東平郡改名。
- ^ 12.0 12.1 12.2 據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詔令,所有諸侯王均改以郡為國,然而三國時未有以曲陽為名的郡,因無相關文獻可考証,這裏仍從《魏志·樂陵王茂傳》的記載。
- ^ 13.0 13.1 13.2 據魏明帝太和六年(232年)詔令,所有諸侯王均改以郡為國,然而三國時未有以魯陽為名的郡,孔祥軍據《太平寰宇記》卷21有「晉改為魯郡」一文,認為魏時仍稱魯國。(《三國政區地理研究》第31頁魯國)依據孔說,疑《魏志·邯鄲懷王邕傳》「六年,改封魯陽」乃「六年,改封魯王」之誤。
-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
- ^ 去世年據《三國志》卷4〈三少帝紀〉,卷20〈武文世王公傳·東海定王霖傳〉誤作嘉平元年去世。
- ^ 《三國志》卷19〈任城陳蕭王傳〉作「蕭懷王熊,早薨。黃初二年追封謚蕭懷公。太和三年,又追封爵為王。青龍二年,子哀王炳嗣,食邑二千五百戶。六年薨,無子,國除」,但青龍年號僅有五年(233年二月至237年三月),疑「六年薨」前有闕文,並非指青龍年號,當指正始六年(245年)或嘉平六年(254年)。
- ^ 《三國志》卷34〈蜀書四·二主妃子傳〉裴松之注引孫盛《蜀世譜》作「劉詢」。
- ^ 《三國志》卷34〈蜀書四·二主妃子傳〉裴松之注引孫盛《蜀世譜》作「劉璩」。
- 後漢書‧卷九‧獻帝紀第九
- 後漢紀‧卷三十‧獻帝紀五
- 三國志‧卷一‧武帝紀
- 三國志‧卷二‧文帝紀
- 三國志‧卷三‧明帝紀
- 三國志‧卷四‧三少帝紀
- 三國志‧卷八‧二公孫陶四張傳
- 三國志‧卷十九‧任城陳蕭王傳
- 三國志‧卷二十‧武文世王公傳
- 三國志‧卷三十二‧先主傳
- 三國志‧卷三十三‧後主傳
- 三國志‧卷三十四‧二主妃子傳
- 三國志‧卷四十七‧吳主傳
- 三國志‧卷四十八‧三嗣主傳
- 三國志‧卷五十九‧吳主五子傳
- 晉書‧卷一‧宣帝紀
- 晉書‧卷二‧景帝文帝紀
- 晉書‧卷三‧武帝紀
- 晉書‧卷四十二‧王濬傳
- 晉書‧卷五十‧曹志傳
- 華陽國志‧卷六‧劉先主傳
- 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傳
- 通典‧卷三十一‧職官十三
- 通典‧卷九十三‧禮五十三
- 孔祥軍,《三國政區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2007
- 萬斯同,《三國諸王世表》,《二十五史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