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

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權臣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之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曹魏后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晋朝奠基者。官至相国,爵至晋王

司马昭
魏朝权臣
晋朝追尊皇帝
前任:司马师
继任:司马炎
司马昭
后人绘制的司马昭(右)、司马炎(左)
曹魏晋王相国大将军
国家东汉曹魏
时代东汉三国时代
主君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司马姓
子上
封爵新城乡侯→高都县侯→高都县公→晋公→晋王→晋帝(追尊)
氏族河内司马氏
籍贯河内郡温县
出生汉献帝建安十六年 (211年)
逝世魏元帝咸熙二年
265年9月6日(265岁—09—06)(53—54岁)
庙号太祖晋朝追崇)
谥号文王(曹魏谥)
文皇帝(晋朝谥)
墓葬崇阳陵
亲属
父亲司马懿
母亲张春华
元配王元姬
侧室李琰、王宣、徐琰、吴淑、赵珽
元配之父王肃
兄弟司马师
司马干
晋武帝司马炎
齐献王司马攸
城阳哀王司马兆
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
广汉殇王司马广德
乐安平王司马鉴
燕王司马机
司马永祚
乐平王司马延祚

西晋建立后其子司马炎追尊其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生平

编辑

继其父兄

编辑

239年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后迁散骑常侍。244年作为征蜀将军随曹爽伐蜀,副于夏侯玄。蜀将王平[1]夜袭司马昭营,司马昭躺着不动,王平退去。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据险距守,进军不能与之交战,攻之也不行,应该立刻回师,以后再作打算。”加上司马懿也给夏侯玄写信劝说,夏侯玄最终说服曹爽回师。战后,司马昭被贬为议郎。(兴势之战)《太平御览》将此事误载为司马师事。

249年司马懿密谋发动高平陵之变,在政变前一天晚上才告诉司马昭,司马昭非常紧张[2]高平陵之变后,族灭曹爽一家,司马懿开始专权国政

曲城之战时,司马昭任安西将军,进兵骆谷迫使姜维退兵,句安投降[3]。之后转任安东将军、持节,镇守许昌。王凌之乱时,督淮北诸军,率军和司马懿会于[4]

251年司马懿死后,他的长子司马师任抚军大将军位,东关之战时,司马昭战败失侯。

254年姜维出陇西,以司马昭行征西将军,驻扎长安。击破叛乱的新平羌,以功复封新城乡侯,后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因此功进爵高都县侯(属并州上党郡),增邑两千户。

司马师率军镇压毌丘俭之乱时,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镇洛阳。司马师回军时在许昌病重,司马昭前往探病,拜卫将军。司马师去世后,十三岁的皇帝曹髦下令司马昭留镇许昌,让尚书傅嘏带大军回洛阳,意图从司马家夺权。司马昭听从傅嘏钟会计谋,亲自率军回到洛阳,曹髦夺权失败。之后司马昭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佐国政,上殿时可以不解佩剑,不脱鞋[5]

256年又进为大都督、进爵高都县公、加九锡,后又加封三县食邑[6]

浮淮静乱

编辑

256年,司马昭偕同曹魏皇帝曹髦一起平定镇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反叛。司马昭则率军征伐诸葛诞。东吴派文钦与全怿、全端、唐咨和王祚等领兵救援,趁王基包围圈未完成而领兵进入寿春城。司马昭指挥魏军主力包围了寿春的近十八万吴军和叛军,一面设计让他们误以为救兵将至,不再节约粮食,一面招降瓦解敌军,诸葛诞的部下大量归降,突围攻击魏军防御工事未成,内部矛盾激化,诸葛诞杀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向司马昭投降,继而绕城劝降,城中将士见文钦之子都被赦免,皆有降意,司马昭见城上守军都持弓而不放箭,就下令说可以攻城了,军攻入寿春,胡奋临阵斩诸葛诞,战役结束。这次战役吴军直接投入战斗的士兵高达十几万,和诸葛诞的十八万军队相加超过三十万,超过了司马昭指挥的二十六万人,而魏国还要在西部抵御蜀国的进攻,最终司马昭以少胜多,赢得战争。司马昭因功被晋升为相国,但拒受。

弑君奸臣

编辑

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魏帝曹髦王沈王经王业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朕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并且率领宫人300余人讨伐。有近臣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镇压,双方在宫内东止车门相遇,中护军贾充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贾充命令成济杀曹髦,成济于是用戈刺杀曹髦。后来司马昭以罪诛杀成济一族。司马昭立曹奂魏元帝

灭蜀之战

编辑

263年夏,掌握曹魏实权的司马昭决定对蜀汉发动最后的战役,也借此挽回弑君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处死反对伐蜀的将军邓敦[7],派遣锺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蜀汉则以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锺会的军队相持,锺会不能前进。邓艾遂率精兵偷渡阴平攻占涪城,并在绵竹击杀诸葛瞻,进逼成都蜀汉后主刘禅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众向锺会投降,蜀汉灭亡,开始三国统一的序幕。

追尊文帝

编辑

魏元帝于264年5月2日(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再次下诏拜司马昭为相国,并晋升为晋王,加九锡且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8] 郭太后已于此前不久去世,司马氏代魏之势已成。

265年司马昭死后葬在崇阳陵,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尊为文帝,庙号太祖。

评价

编辑
  • 晋明帝:“若如,祚安得长!”
  •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起源自《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后来成为知名俚语。)
  • 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三国志·魏书四·三少帝纪》)
  • 毌丘俭:“弟昭,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不与师同。”
  •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三嗣主传第三》)
  • 羊祜:“先帝(司马昭)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于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 虞世南:“克宁祸乱,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时,厥功为重。及高贵纂位,聪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叶赞,拟迹伊周,遂乃伪杀彦士,委罪成济,自贻逆节,终享恶名。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唐文拾遗》卷十三)
  • 房玄龄:“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晋书》)
  • 王应麟:“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卷十三考史》)
  • 王夫之:“司马昭、郭威虽逆,而固非朱温之暴,可以理夺者也。”(《读通鉴论·卷十·三国》)“使司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读通鉴论·卷十七·梁武帝》)
  •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廿二史札记:魏晋禅代不同》)
  • 罗贯中:“假意投身强哭尸,公然弑主待推谁?欲诛成济瞒天下,天下人人已尽知!”“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夷三族,欲使军民耳尽聋!”

家世

编辑
司马昭家族
 
 
 
 
 
 
 
 
 
 
 
 
 
 
 
 
 
 
高祖父:(追谥)豫章府君司马量
 
 
 
 
 
 
 
曾祖父:(追谥)颍川府君司马儁
 
 
 
 
 
 
 
 
 
 
 
高祖母:(追谥)豫章府君夫人
 
 
 
 
 
 
 
祖父:(追谥)京兆府君司马防
 
 
 
 
 
 
 
 
 
 
 
 
 
 
曾祖母:(追谥)颍川府君夫人
 
 
 
 
 
 
 
 
 
 
 
父:(追尊)高祖宣皇帝司马懿
 
 
 
 
 
 
 
 
 
 
 
 
 
 
 
 
 
祖母:(追谥)京兆府君夫人
 
 
 
 
 
 
 
 
 
 
 
 
 
 
(追尊)太祖文皇帝司马昭
 
 
 
 
 
 
 
 
 
 
 
 
 
 
 
 
 
 
 
 
外祖父:粟邑县令张汪
 
 
 
 
 
 
 
 
 
 
 
 
 
 
母:(追尊)宣穆皇后张春华
 
 
 
 
 
 
 
 
 
 
 
 
 
 
 
 
 
外祖母:粟邑县令夫人山氏
 
 
 
 
 
 
 
 
 
 
 
 
 

妻妾

编辑
  • 王元姬(元配,文明皇后)
  • 李琰(她与王宣等五人,以司马昭遗孀、妾室身份在泰始三年(267年)受到册封,拜为修华[9]
  • 王宣(泰始三年,拜为修容[9]
  • 徐琰(泰始三年,拜为修仪[9]
  • 吴淑(泰始三年,拜为婕妤[9]
  • 赵珽[10](泰始三年,拜为充华[9]

兄弟

编辑

子嗣

编辑
  1. 晋武帝司马炎,王元姬所生
  2. 齐王司马攸,王元姬所生,因景帝司马师无子过继给司马师
  3. 城阳哀王司马兆,十岁夭折
  4. 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三岁夭折
  5. 广汉殇王司马广德,二岁夭折
  6. 乐安平王司马鉴
  7. 燕王司马机,过继给司马京,无子
  8. 乐平王司马永祚,早夭
  9. 司马延祚,早夭,追封乐平王

女儿

编辑
  1. 京兆公主,母王元姬(《晋书·后妃传》),嫁郭德(又名甄德),生郭喜(又名甄喜)

艺术形象

编辑

影视

编辑
年份 作品 演员
1994 三国演义 李赤尤(青年)
高兰村(中年)
1996 乱世妖后 孙长江
1996 诸葛孔明 马俦
2010 三国 刘国光
2017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檀健次

动漫

编辑

游戏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晋书·文帝纪》作王林,今从《三国志·王平传》及《资治通鉴·魏纪六》
  2. ^ 《晋书》卷2: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3. ^ 《晋书》卷2:蜀将姜维之寇陇右也,征西将军郭淮自长安距之。进帝位安西将军、持节,屯关中,为诸军节度。淮攻维别将句安于麹,久而不决。帝乃进据长城,南趣骆谷以疑之。维惧,退保南郑,安军绝援,帅众来降。
  4. ^ 《晋书》卷2:转安东将军、持节,镇许昌。及大军讨王凌,帝督淮北诸军事,帅师会于项。增邑三百戸,假金印紫绶。寻进号都督,统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伐吴,战于东关。二军败绩,坐失侯。
  5. ^ 《晋书·文帝纪》:蜀将姜维又寇陇右,扬声欲攻狄道。以帝行征西将军,次长安。雍州刺史陈泰欲先贼据狄道,帝曰:“姜维攻羌,收其质任,聚谷作邸阁讫,而复转行至此,正欲了塞外诸羌,为后年之资耳。若实向狄道,安肯宣露,令外人知?今扬声言出,此欲归也。”维果烧营而去。会新平羌胡叛,帝击破之,遂耀兵灵州,北虏震詟,叛者悉降。以功复封新城乡侯。高贵乡公之立也,以参定策,进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戸。毌丘俭、文钦之乱,大军东征,帝兼中领军,留镇洛阳。及景帝疾笃,帝自京都省疾,拜卫将军。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钟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6. ^ 《晋书·文帝纪》:甘露元年春正月,加大都督,奏事不名。夏六月,进封高都公,地方七百里,加之九锡,假斧钺,进号大都督,剑履上殿。又固辞不受。秋八月庚申,加假黄钺,增封三县。
  7. ^ 《晋书·文帝纪》:将军邓敦谓蜀未可讨,帝斩以徇。
  8. ^ 《晋书·文帝纪》: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虡宫悬,位在燕王上。
  9. ^ 9.0 9.1 9.2 9.3 9.4 晋起居注》:泰始三年,使使持节兼五官中郎将宗正丞司马恢崇阳园妾李琰为修华,王宣为修容,徐琰为修仪,吴淑为婕妤,赵○为充华。
  10.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引《晋起居注》:泰始二年,使使持节兼五官中郎将宗正丞司马恢拜崇阳园妾李琰为修华,王宣为修容,徐琰为修仪,吴淑为婕妤,赵珽为充华。

延伸阅读

编辑

[]

 晋书·卷002》,出自房玄龄晋书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军职
前任:
司马师
曹魏大将军
255年-265年
继任:
司马炎
曹魏政治官职
新头衔
新设职位
曹魏相国
263年-265年
继任:
司马炎
中国爵位
曹魏爵位
新头衔
新设爵位
曹魏晋国公
260年-264年
封号停止
新头衔
新设王爵
曹魏晋王
264年-265年
继任:
司马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