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諾貝爾獎得主列表
諾貝爾獎是自1901年開始頒發的年度國際獎項,頒發給對化學、物理、文學、和平和生理及醫學這五方面有着傑出貢獻的人士或組織。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是於1968年設立,以表揚在經濟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1]諾貝爾獎已頒發給800多人。[2]
亞洲人已經獲得了所有六個類別的獎項: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與經濟學。第一位亞洲獲獎者是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他在1913年獲得文學獎。授予亞洲人諾貝爾獎最多的年份是2014年,當時有五名亞洲人成為獲獎者。最近的亞洲獲獎者是韓國作家韓江和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兩者於2024年獲獎。
迄今為止(2024年),已有59位亞洲諾貝爾獎獲得者,同時還有一個團體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28位日本人,12位以色列人,9位印度人(不包括印度出生的非印度裔獲獎者)和8位華人(不包括在中國出生的非華裔獲獎者)。
另外在亞洲女性得主方面,目前共約11位榮獲諾貝爾獎,1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1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剩下8位均為諾貝爾和平獎。
物理學
編輯截至2018年,共有20位亞洲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日本人最多,有11位。
年份 | 圖片 | 獲獎人 | 獲獎時國籍 | 分類 | 註釋 |
---|---|---|---|---|---|
1930 | 錢德拉塞卡拉·拉曼 | 英屬印度 | 物理學 | 首位亞洲和印度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 | |
1949 | 湯川秀樹 | 日本 | 物理學 | 首位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57 | 楊振寧 | 美國 中華民國 | 物理學 |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57 | 李政道 | 中華民國 | 物理學 | 首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65 | 朝永振一郎 | 日本 | 物理學 | ||
1973 | 江崎玲於奈 | 日本 | 物理學 | ||
1976 | 丁肇中 | 美國 | 物理學 | 多重國籍: 美國和 中華民國 | |
1979 | 阿卜杜勒·薩拉姆 | 巴基斯坦 | 物理學 | 首位巴基斯坦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83 | 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 | 美國 | 物理學 | 出生於印度 | |
1997 | 朱棣文 | 美國 | 物理學 | ||
1998 | 崔琦 | 美國 | 物理學 | 出生於中國 | |
2002 | 小柴昌俊 | 日本 | 物理學 | ||
2008 | 南部陽一郎 | 美國 | 物理學 | 出生於 日本 | |
2008 | 小林誠 | 日本 | 物理學 | ||
2008 | 益川敏英 | 日本 | 物理學 | ||
2009 | 高錕 | 英國, 美國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 | 物理學 | 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香港公民 | |
2014 | 赤崎勇 | 日本 | 物理學 | ||
2014 | 天野浩 | 日本 | 物理學 | ||
2014 | 中村修二 | 美國 | 物理學 | 出生於 日本 | |
2015 | 梶田隆章 | 日本 | 物理學 |
化學
編輯截至2019年,共有17位亞洲人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其中日本人最多,有8位。
年份 | 圖片 | 獲獎人 | 獲獎時國籍 | 分類 | 註釋 |
---|---|---|---|---|---|
1981 | 福井謙一 | 日本 | 化學 | 首位亞洲和日本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 |
1986 | 李遠哲 | 臺灣和 美國 | 化學 | 首位台灣出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00 | 白川英樹 | 日本 | 化學 | ||
2001 | 野依良治 | 日本 | 化學 | ||
2002 | 田中耕一 | 日本 | 化學 | ||
2004 | 阿龍·切哈諾沃 | 以色列 | 化學 | ||
2004 | 阿夫拉姆·赫什科 | 以色列 | 化學 | ||
2008 | 下村脩 | 日本 | 化學 | ||
2009 | 文卡特拉曼·拉馬克里希南 | 英國和 美國 | 化學 | 出生於印度 | |
2009 | 阿達·約納特 | 以色列 | 化學 | 首位亞洲和以色列女性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 |
2010 | 根岸英一 | 日本 | 化學 | ||
2010 | 鈴木章 | 日本 | 化學 | ||
2011 | 丹·謝赫特曼 | 以色列 | 化學 | ||
2013 | 阿里耶·瓦舍爾 | 以色列和 美國 | 化學 | ||
2013 | 邁可·列維特 | 以色列, 英國和 美國 | 化學 | ||
2015 | 阿齊茲·桑賈爾 | 土耳其和 美國 | 化學 | 首位土耳其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 | |
2019 | 吉野彰 | 日本 | 化學 |
生理學或醫學
編輯截至2018年,共有7位亞洲人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日本人最多,有5位。
年份 | 圖片 | 獲獎人 | 獲獎時國籍 | 分類 | 註釋 |
---|---|---|---|---|---|
1968 | 哈爾·葛賓·科拉納 | 美國 | 生理學或醫學 | 首位亞洲出生和印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 |
1987 | 利根川進 | 日本 | 生理學或醫學 | 首位亞洲和日本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 |
2012 | 山中伸彌 | 日本 | 生理學或醫學 | ||
2015 | 大村智 | 日本 | 生理學或醫學 | ||
2015 | 屠呦呦 | 中國大陸 | 生理學或醫學 | 首位亞洲和中國女性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 |
2016 | 大隅良典 | 日本 | 生理學或醫學 | ||
2018 | 本庶佑 | 日本 | 生理學或醫學 |
文學
編輯截至2024年,共有10位亞洲人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中日本人最多,有3位。
年份 | 圖片 | 獲獎人 | 獲獎時國籍 | 分類 | 註釋 |
---|---|---|---|---|---|
1913 |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 英屬印度 | 文學 | 首位亞洲和印度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66 |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 | 以色列 | 文學 | 首位以色列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68 | 川端康成 | 日本 | 文學 | ||
1994 | 大江健三郎 | 日本 | 文學 | ||
2000 | 高行健 | 法國 | 文學 | 出生於中國 | |
2001 | V·S·奈波爾 | 印度 | 文學 | 出生於英國 | |
2006 | 奧爾汗·帕穆克 | 土耳其 | 文學 | 首位土耳其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12 | 莫言 | 中國 | 文學 | ||
2017 | 石黑一雄 | 英國 | 文學 | 出生於 日本 | |
2024 | 韓江 | 南韓 | 文學 | 首位亞洲和韓國女性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和平
編輯截至2024年,共有22位亞洲人和亞洲一個團體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其中以色列人和印度人最多,各有3位。
年份 | 圖片 | 獲獎人 | 獲獎時國籍 | 分類 | 註釋 |
---|---|---|---|---|---|
1973 | 黎德壽 (獎項被拒絕) |
越南民主共和國 | 和平 | 首位亞洲和越南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 |
1974 | 佐藤榮作 | 日本 | 和平 | ||
1978 | 梅納赫姆·貝京 | 以色列 | 和平 | ||
1979 | 加爾各答德肋撒修女 | 印度 | 和平 | 亞洲首位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88 |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 印度 | 和平 | 首位西藏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91 | 昂山素姬 | 緬甸 | 和平 | 首位緬甸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94 | 亞西爾·阿拉法特 | 巴勒斯坦 | 和平 | 首位巴勒斯坦阿拉伯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94 | 希蒙·佩雷斯 | 以色列 | 和平 | ||
1994 | 伊扎克·拉賓 | 以色列 | 和平 | ||
1996 | 嘉祿·斐理伯·西門內斯·貝洛 | 東帝汶 | 和平 | 首位東帝汶諾貝爾獎獲得者 | |
1996 | 若澤·拉莫斯·奧爾塔 | 東帝汶 | 和平 | 首位東帝汶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00 | 金大中 | 南韓 | 和平 | 首位韓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03 | 希林·伊巴迪 | 伊朗 | 和平 | 首位伊朗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06 | 穆罕默德·尤納斯 | 孟加拉 | 和平 | 首位孟加拉國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 |
2010 | 劉曉波 | 中國大陸 | 和平 | 首位在監獄服刑的亞洲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11 | 塔瓦庫·卡曼 | 也門 | 和平 | 首位阿拉伯和也門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14 | 凱拉西·薩塔亞提 | 印度 | 和平 | 首位印度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 |
2014 | 馬拉拉·優素福扎伊 | 巴基斯坦 | 和平 | 首位巴基斯坦諾貝爾獎獲得者和最小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18 | 納迪婭·穆拉德 | 伊拉克 | 和平 | 首位伊拉克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21 | 瑪麗亞·雷薩 | 菲律賓 | 和平 | 首位菲律賓諾貝爾獎獲得者 | |
2023 | 納爾吉斯·穆罕默迪 | 伊朗 | 和平 | ||
2024 | 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 | 日本 | 和平 |
經濟學
編輯截至2019年,共有4位亞洲人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年份 | 圖片 | 獲獎人 | 獲獎時國籍 | 分類 | 註釋 |
---|---|---|---|---|---|
1998 | 阿馬蒂亞·庫馬爾·森 | 印度 | 經濟學 | 首位亞洲和印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 |
2002 | 丹尼爾·卡內曼 | 以色列和 美國 | 經濟學 | ||
2005 | 羅伯特·約翰·奧曼 | 以色列和 美國 | 經濟學 | ||
2019 | 阿巴希·巴納吉 | 印度和 美國 | 經濟學 | [3] |
亞洲出生的非亞裔獲獎者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Nobel Priz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4 November 2007,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An additional award,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was established in 1968 by the Bank of Sweden and was first awarded in 1969
- ^ All Nobel Laureates. Nobel Foundation. [2010-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5).
- ^ Hannon, Dominic Chopping and Paul.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Awarded for Work Alleviating Poverty. WSJ. [2019-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