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戰國時代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論散文的彙編,共26卷,160篇,完成於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為秦國相國呂不韋主持,召集門客各派學者編纂而成[1]。
呂氏春秋 | |
---|---|
全名:《呂氏春秋》 | |
其他名稱 | 《呂覽》 |
編者 | 秦國相國呂不韋及其門人集體編纂 |
類型 | 雜家 |
語言 | 中文 文字:漢語 |
成書年代 |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 |
發行資訊 | |
連載狀態 | 原書篇數:160篇 卷數:26卷 |
出版地點 | 中國 |
《呂氏春秋》內容涉及甚廣,以道家黃老思想為主,兼收儒、名、法、墨、農和陰陽各先秦諸子百家言論,是雜家的代表作[2],也是中國古代類書的起源[3]。
內容
編輯全書共分十二紀、八覽、六論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紀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紀有紀首一篇和論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紀共計六十子篇。八覽各覽有論文八篇,《有始覽》缺一篇,共計六十三子篇。六論每論有六篇,共計三十六子篇。加上十二紀末的《序意》一篇,全書計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言。[4]
《呂氏春秋》的論證方式具有明顯的實證主義特徵,以「實然」為出發點,而非以「應然」為依據。[5]
貴生
編輯《呂氏春秋》中主張,人應量力而行,一切以「利生」為原則,在確保自己生命健康的情況下參與國家大事,「只有不因享有天下而危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託付天下。」[6][7][8]
自然之道
編輯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中不是簡單提倡遵循自然之道,而是從自然之道中尋找統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天道不像老子說得那麼「不可捉摸」,而是「清清楚楚地擺在那裏」。《呂氏春秋》的自然法思想得到歷朝歷代重視,以天道為先驗準則,以情境為選擇依據。[9]
與儒家、墨家關係
編輯《呂氏春秋》認同儒家的仁義思想,認為德治是國家的根本。《呂氏春秋》反對墨家的偃兵觀,指出戰爭從人類誕生之初起就存在,因此軍隊必不可少。《呂氏春秋》提出義兵觀,即有權討伐不遵循天道、壓迫人民的「不義之君」。[9]
反對禁欲主義
編輯國家起源與目的
編輯《呂氏春秋》認為,國家起源於人們聚集在一起抵抗嚴寒野獸的需要,故而需要秩序。設置君主不是讓君主謀取私利,設置天子不是讓天子謀取私利,設置官長也不是讓官長謀取私利。[11]
反對訴諸動機
編輯部分段落
編輯知不知,上矣。過者之患,不知而自以為知。——《呂氏春秋·論·似順論》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呂氏春秋·紀·季春紀》
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達亦樂,所樂非窮達也。——《呂氏春秋·覽·孝行覽》
見樂則淫侈,見憂則諍治,此人之道也。——《呂氏春秋·論·似順論》
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盡亂,無有安身。——《呂氏春秋·論·士容論》
東面望者不見西牆,南鄉視者不睹北方——《呂氏春秋·覽·有始覽》
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呂氏春秋·紀·孟春紀》
類同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呂氏春秋·覽·恃君覽》
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故逸。——《呂氏春秋·論·開春論》
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學。——《呂氏春秋·紀·孟夏紀》
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適。——《呂氏春秋·覽·離俗覽》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呂氏春秋·論·慎行論》
後續
編輯此書完稿後,呂不韋將其公佈在秦首都咸陽的城門上,公告天下,只要有人能在書中增刪一字,就賞賜千金。這是「一字千金」的典故。其編纂目的在於為秦帝統一天下、治理國家提供參考。
漢代學者高誘認為,《呂氏春秋》不可能沒錯誤,但當時無人能改一字,他指出這是因為「時人非不能也,蓋憚相國,畏其勢耳。」[13]
評價
編輯- 《四庫全書總目》說:「不韋固小人,而是書較諸子之言獨為醇正。大抵以儒為主,而參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典與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論音則引《樂記》,論鑄劍則引《考工記》,雖不着篇名,而其文可案。所引莊、列之言,皆不取放誕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縱橫之術、刑名之說,一無及焉;其持論頗為不苟。」
- 清代學者李慈銘認為,《呂氏春秋》除了對既有的儒、墨、道、法、刑、名、兵各家進行闡發之外,本身並沒有任何新的思想和創見。最大貢獻還在於「殷周佚說,賴以謹存,尤可寶貴。」[14]
- 熊培雲在《自由在高處》一書中評價,《呂氏春秋》「蘊含着非常豐富的現代性,比如對財產權和人身權的重視,對生命和自然秩序的敬畏,對地方自治和包產到戶的肯定,對言論自由和精神獨立的頌揚,對種族平等、人權高於主權的推崇」。[15]
校註釋作
編輯東漢高誘著《呂氏春秋注》。清代畢沅有《呂氏春秋新校正》,另外還有劉咸炘《〈呂氏春秋〉發微》、《〈呂氏春秋〉疏》、宋慈袌《〈呂氏春秋〉補正》、劉文典《〈呂氏春秋〉斠補》、孫人和《〈呂氏春秋〉舉正》、譚戒甫《呂子輯校補正》等。近人許維遹有《呂氏春秋集釋》,是繼東漢高誘《〈呂氏春秋〉注》、清代畢沅《〈呂氏春秋〉新校正》之後的一次總整理。
註釋
編輯- ^ 呂不韋《序意》篇云:「維秦八年,歲在裙灘,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請問十二紀。」高誘注曰:「八年,秦始皇即位之八年也。」清孫星衍《問字堂集·太陰考》中認為成書於秦王嬴政六年,「考莊襄王滅國後二年癸丑歲至始皇六年,共八年,適得庚申歲,申為『涒灘』,呂不韋指謂是年。高誘注誤以秦始皇即位八年,則當雲『大淵獻』也。」
- ^ 汪中《述學呂氏春秋附考》指出:「《呂氏春秋》出,則諸子之說兼有之。故《勸學》、《尊師》、《誣徒》、《善學》四篇,皆教學之方,與《學記》表裏;《大樂》、《侈樂》、《適音》、《古樂》、《音律》、《制樂》,皆論樂,凡此諸篇,則六藝之遺文也;《十二紀》發明明堂禮,則明堂陰陽之學也;《貴生》、《情慾》、《盡數》、《審分》、《君守》五篇,尚清靜養生之術,則道家流也;《蕩兵》、《振亂》、《禁塞》、《懷寵》、《論威》、《簡述》、《決勝》、《愛士》八篇。皆論兵,則兵權謀,形勢二家也;《上農》、《任地》、《辨土》三篇,皆農桑樹藝之事,則農家者流也;其有牴牾者:《振亂》、《禁塞》、《大樂》各三篇,以墨子《非攻》、《救守》及《非樂》為過。而《當染篇》全取墨子,《應言篇》司馬喜事,則深重墨氏之學。」
- ^ 金常政. 百科全书的故事.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5-03: 5. ISBN 7501326231.
- ^ 《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秦王年少……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強,羞不如……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 ^ 王海濱. 《吕氏春秋》的国家间政治思想 (PDF). 國際政治科學. 2009-01, (17): 59-78 [2022-10-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25).
- ^ 「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於生則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則為之,不利於生者]則弗為。由此觀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職,不得擅為,必有所制。此貴生之術也。」
- ^ 「堯以天下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對曰:「以我為天子猶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將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於它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 ^ 「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棄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為也?」
- ^ 9.0 9.1 劉文瑞. 《吕氏春秋》管理思想综览. 管理學家: 實踐版. 2013, (1): 68-83.
- ^ 張鼓應. 从《吕氏春秋》看秦道家思想特点. 中國哲學史. 2001, (1): 86-93 [2022-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8).
- ^ 「其民麋鹿禽獸,少者使長,長者畏壯,有力者賢……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長非以阿官長也。」——《呂氏春秋》恃君覽
- ^ 「鄰父有與人鄰者,有梧桐樹,其鄰之父言梧樹之不善也,鄰人遽伐之。鄰父因請而以為薪。其人不說曰:『鄰者若此其險也,豈可為之鄰哉?』此有所宥也。夫請以為薪與弗請,此不可以疑枯梧樹之善與不善也。」
- ^ 高誘,〈《呂氏春秋》序〉,高誘注,清畢沅校刻,《呂氏春秋》,第 1 冊,序,頁 2
- ^ 李慈銘:《越縵堂日記》第十冊
- ^ 熊培雲. 自由在高处. 新星出版社. 2015: 363.
參見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 呂不韋門客著. 呂氏春秋. 諸子集成. 中華書局(北京). 1954.
- 夏緯瑛. 呂氏春秋上農等四篇校釋. 農業出版社. 1956.
- 尹仲容. 呂氏春秋校釋. 國立編譯館. 1958.
- 吉聯抗. 呂氏春秋中的音樂史料.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78.
- 王利器疏証; 王貞民整理; 邱龐同譯注. 呂氏春秋·本味篇. 中國烹飪古籍叢刊. 中國商業出版社. 1984.
- 賀凌虛. 呂氏春秋的政治理論. 商務印書館(台灣). 1970.
- 王范之. 呂氏春秋選注. 中華書局. 1981.
- 吳福相. 呂氏春秋八覽研究. 文史哲出版社. 1984.
- 林品石. 呂氏春秋今注今譯. 商務印書館(台灣). 1985.
- 田鳳台. 呂氏春秋探微. 學生書局(台灣). 1985.
- 中法漢學研究所. 呂氏春秋通檢.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 管敏義譯注; 陳奇猷審定. 呂氏春秋譯注.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8.
- 張雙棣. 呂氏春秋詞匯研究.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89.
- 張自文. 呂不韋的99種智慧.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 暴拯群; 李科. 呂氏春秋箴言錄. 北京廣播出版社. 1992.
- 張雙棣等. 呂氏春秋譯注.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
- 張雙棣等. 呂氏春秋詞典.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3.
- 劉殿爵; 陳方正. 呂氏春秋逐字索引. 商務印書館(香港). 1994.
- 何科根. 呂氏春秋韻語研究.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6.
- 梁一群. 經世大覽——呂氏春秋一日一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 沼尻正隆. 呂氏春秋の思想的研究. 汲古書院. 平成九年(1997).
- 殷國光. 呂氏春秋詞類研究. 華夏出版社. 1997.
- 關賢柱; 廖進碧; 鐘雪麗. 呂氏春秋全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7.
- 蕭鳳. 呂氏春秋養生精要.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8.
- 王雙. 呂氏春秋與現代企業領導.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99.
- 許維遹. 呂氏春秋集釋. 中華書局. 2009.
- 張富祥. 王政全書:呂氏春秋與中國文化. 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1.
- 史義軍; 張榮慶. 絕代雄魁呂不韋與呂氏春秋七九個經略. 2001.
- 陳學良. 呂子答客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 王利器. 呂氏春秋注疏. 巴蜀書社. 2002.
- 張雙棣. 呂氏春秋索引. 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2.
- 張玉春等. 二十二子詳注全譯——呂氏春秋譯注.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
- 廖名春; 陳興安. 呂氏春秋全譯. 巴蜀書社. 2004.
- 陳偉光. 呂氏春秋的領導智慧. 中文大學出版社. 2006.
- 王啟才. 呂氏春秋研究. 學苑出版社. 2007.
- 吳蘇林. 呂氏春秋的教育智慧.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9.
- 許富宏. 呂氏春秋:四季的演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 王曉明. 呂氏春秋通詮.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
- 曾國華. 《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字·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研究. 花木蘭出版社. 2010.
- 殷國光. 呂氏春秋思想新探.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1.
- 何志華. 呂氏春秋管窺. 中華書局(香港). 2015.
[編]
外部連結
編輯- 《呂氏春秋》全文在線閱讀 (簡繁體中文白話翻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呂氏春秋》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顧史考:〈論《呂氏春秋》的雜入統出與博古通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佐藤將之:〈「雜家」和「綜合」之思想意義--中日學者對《呂氏春秋》與《呂》-《荀》關係之研究評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