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1][2],活躍於東漢末年,度遼將軍徐淑(表字伯進)之子。

生平

編輯

打擊貪腐

編輯

徐璆年少博學,被朝廷徵聘,舉薦高第,後官拜荊州刺史。當時董太后姊之子張忠南陽太守,貪腐非常嚴重,太后遣中常侍說情,徐璆對曰:「微臣身心為國,不敢接受命令。」太后大怒,提拔張忠為司隸校尉,以此威嚇,徐璆到了荊州,立刻調查張忠案,使冠軍縣令上書大司農,將其事公諸於眾,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臧污者,一併定罪,威風大行。[3]

黃巾之亂

編輯

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張角相約信眾在三月五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黃巾起義爆發。

六月,徐璆與秦頡聯合出擊,擊敗黃巾軍,斬殺張曼成。黃巾軍便改以趙弘為帥,以十餘萬人佔據宛城。朱儁與徐璆及秦頡合兵一萬八千兵圍攻趙弘,無法攻克,[4]京師有奏議徵朱儁回師,張溫上表說情,靈帝才未行。但消息傳開,朱儁急迫,進攻趙弘,趙弘被殺,由韓忠代替。朱儁又因兵力不足,便擴大防圍、建築陣壘,堆砌土山觀望城內。朱儁軍鳴鼓攻打西南,黃巾軍注意力被引開,朱儁則親率五千精兵掩殺東北,偷襲敵人後方,攻入城池,韓忠唯有退保內城。

黃巾軍受挫,士氣低迷,向官軍乞降。張超、徐璆和秦頡都認為可以接受,但朱儁認為如果接受的話,會讓百姓有利則為賊,無利則乞降的觀念,便不接受並急攻,可是數戰不克,朱儁登上土山觀望城內情勢,明白黃巾軍乞降不成且毫無退路,因而拚死一戰,所以未能攻克。朱儁便解開圍軍,韓忠果然出戰,被朱儁大破,朱儁向北追擊韓忠數十里,斬殺萬多人,韓忠投降,而秦頡對韓忠積怨已久,便將他殺死。這舉令黃巾餘黨不安,推孫夏為帥,據守宛城。[5]

先前在南陽涉貪被舉報的張忠怨恨徐璆,聯合宦官誣陷徐璆,使徐璆代罪征敵,由於徐璆破黃巾有功,得免官歸鄉,後遷汝南太守[6],轉東海相,政績良好。[7]

討伐李郭

編輯

漢獻帝年間,權臣董卓伏誅後,餘黨李傕郭汜繼續把持朝政,徐州刺史陶謙率前揚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共推行車騎將軍朱儁為太師,發檄文號召地方討伐李傕,尊奉獻帝。但朱儁應李傕徵召入朝,陶謙等只能作罷。

奪璽歸漢

編輯

漢獻帝曹操安置到許都,命徐璆為廷尉。徐璆在前往的路上被袁術劫持,袁術欲授予徐璆上公之位。徐璆以龔勝鮑宣為例不願接受,袁術不敢逼迫,袁術兵敗病故後,徐璆偷走被袁術佔有的傳國玉璽,並前往許都將傳國玉璽和汝南、東海印綬全部上交給漢獻帝。司徒趙溫對徐璆說:「君遭大難,猶存此邪?」徐璆則以蘇武的例子為榜樣。[8]後為太常,曹操佩服徐璆,曾以丞相位讓賢,為徐璆所拒。[9]卒於任上。[10]

演義記載

編輯

僅在第二十一回登場,敘述袁術病死後,由姪子袁胤護送靈柩與家屬至廬江,被徐璆殺盡,奪得傳國玉璽後直接獻上曹操。曹操大喜,封其為高陵太守(史實上漢末無此郡名,僅有縣名)。自此不再登場。

延伸閱讀

編輯

[]

 後漢書/卷48》,出自范曄後漢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先賢行狀》曰:璆字(孟平)〔孟玉〕,廣陵人。
  2.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徐璆字孟玉,廣陵海西人也。
  3.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璆少博學,辟公府,舉高第。稍遷荊州刺史。時董太后姊子張忠為南陽太守,因埶放濫,臧罪數億。璆臨當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屬璆。璆對曰:「臣身為國,不敢聞命。」太后怒,遽徵忠為司隸校尉,以相威臨。璆到州,舉奏忠臧餘一億,使冠軍縣上簿詣大司農,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臧污者,悉徵案罪,威風大行。
  4. ^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 :(朱)儁與荊州刺史徐璆及秦頡合兵萬八千人圍(趙)弘,自六月至八月不拔。
  5. ^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俊登土山望之,顧謂張超曰:「吾知之矣。賊今週邊周固,內營逼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戰也。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其害甚矣。不如徹圍,並兵入城。忠見圍解,勢必自出,出則意散,易破之道也。」既而解圍,忠果出戰,俊因擊,大破之,乘勝逐北數十裏,斬首萬餘級。忠等遂降。而秦頡積忿忠,遂殺之。余眾懼不自安,複以孫夏為帥,還屯宛中。
  6. ^ 《後漢書·許劭傳》: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初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
  7.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張忠怨璆,與諸閹官構造無端,璆遂以罪征。有破賊功,得免官歸家。後再征,遷汝南太守,轉東海相,所在化行。
  8.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獻帝遷許,以廷尉徵,當詣京師,道為袁術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歎曰:「龔勝、鮑宣,獨何人哉?守之必死!」術不敢逼。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及還許,上之,並送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印綬。司徒趙溫謂璆曰:「君遭大難,猶存此邪?」璆曰:「昔蘇武困於匈奴,不隊七尺之節,況此方寸印乎?」;衞宏曰:秦以前以金、玉、銀爲方寸璽。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羣下莫得用。其玉出藍田山,題是李斯書,其文曰「受命於天,旣壽永昌」,號曰傳國璽。漢高祖定三秦,子嬰獻之,高祖即位乃佩之。王莽篡位,就元後求璽,後乃出以投地,上螭一角缺。及莽敗時,仍帶璽紱,杜吳殺莽,不知取璽,公賔就斬莽首,並取璽。更始將李松送上更始。赤眉至高陵,更始奉璽上赤眉。建武三年,盆子奉以上光武。孫堅從桂陽入雒討董卓,軍於城南,見井中有五色光,軍人莫敢汲,堅乃浚得璽。袁術有僭盜意,乃拘堅妻求之。術得璽,舉以向肘。魏武謂之曰:「我在,不聽汝乃至此」。時璆得而獻之。
  9. ^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裴松之註:術僭號,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終不為屈。術死後,璆得術璽,致之漢朝,拜衛尉太常;公為丞相,以位讓璆焉。
  10. ^ 《後漢書·卷四十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後拜太常,使持節拜曹操為丞相。操以相讓璆,璆不敢當。卒於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