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6月28日) |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本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確山人,中國軍事人物,中國抗日戰爭名將和烈士。楊靖宇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和中共滿洲省委的軍委代理書記。
楊靖宇 | |
---|---|
本名 | 馬尚德 |
字號 | 驥生 |
別名 | 張貫一 |
暱稱 | 大老楊[1] |
性別 | 男 |
出生 | 大清河南省汝寧府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2] (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 | 1905年2月13日
逝世 | 1940年2月23日 滿洲國通化省濛江縣三道崴子 (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白山市靖宇縣) | (35歲)
墓地 | 中國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楊靖宇烈士陵園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母校 | 確山縣縣立高級小學[3] 河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初級班 (相當於初中)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軍種 | 東北抗日聯軍 |
配偶 | 郭蓮[4] (?-1944年逝世[5]) |
親屬 | 馬錫齡(父) 張君 (母[5]) 馬叢雲(子) (1926年-1964年[6][7]) 馬錦雲(女,1928年-1986年[6]) |
楊靖宇缺少穩定的後方支援[10],但善於團結其他反日勢力及游擊作戰[11],成功帶領部隊在東北惡劣的自然環境[10][12]中同日軍對抗近8年之久,斃敵過萬。楊靖宇在陣亡前被大批敵軍追擊數日,最後身邊只帶了2名警衛[11]。他在饑寒交迫已久的情況下仍然明確拒絕了對方的勸降[11],戰死在吉林省濛江縣三道崴子[11][4][8]。日軍經屍檢發現他當時粒米未進[11],而且身患肺病。
楊靖宇早年曾領導當地農民暴動[9],因此全家人得罪執政當局[5]。楊靖宇離開家鄉後,其母親和妻子因遭人毒打,相繼去世[5]。她們生前並不知道在東北抗日的楊靖宇就是馬尚德[5][6]。
生平
編輯家庭背景與早年經歷
編輯楊靖宇本名馬尚德。1905年2月13日,馬尚德出生於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當時距離確山縣城約12里[13],今位於河南駐馬店市驛城區)一個農民家庭[2]。馬尚德的爺爺名叫馬綏武[2]。馬綏武在家中排行老四,原住在泌陽縣羅灣村,因家貧而離開故鄉,帶着妻子(也就是馬尚德的祖母)和兒子一路乞討來到確山縣[2]。馬綏武有2個兒子,大兒子就是馬尚德的父親馬錫齡,小兒子是馬尚德的二叔馬元齡[2]。
馬家人一開始是租地主的田種,經過許多年的努力後,逐漸有了屬於自己的地[2]。全家人自己有田,也租地主的地種[2]。父親馬錫齡和叔叔馬元齡分家時,父親一方分得私田20畝和租田十餘畝,故馬尚德家分家時共有三十餘畝地可種[2]。1909年,父親馬錫齡在馬尚德只有4歲大時病故[2]。母親張君既要忙農活,又要照顧兒子馬尚德和小女兒馬愛,只能依靠二叔的幫助過活[2]。
1913年,馬尚德入當地私塾讀書,師從劉景臣老師[2]。馬尚德就讀的私塾一共有2位老師,分別是劉景臣和關易公[2]。年幼的馬尚德勤勉好學,學完必學的蒙學讀物後還主動開始超前自學四書五經[2]。劉景臣給他取名馬尚德[2],字驥生[2],意為將來能有大的出息[13]。馬尚德把很多的空餘時間都用在念書上[2]。劉景臣老師也很喜歡馬尚德[3]。1919年,他報考確山縣縣立高級小學,馬尚德的語文成績不錯,但因列入考試科目的數學沒有學過而落榜[3]。馬尚德落榜後,又師從關易公老師學習數學[3]。當時私塾剛剛取消了四書五經的教學,轉而開設語文、數學等西式教育課程[3]。一年後,馬尚德考入高小[3]。馬尚德喜歡讀故事、聽故事和給朋友講故事[3],崇拜白朗和岳飛[3][5]。馬尚德在小學就以愛打抱不平和敢想敢做聞名,他敢教訓欺負同學的地主的兒子,還曾想辦法嚇退了栽贓本校同學的一位仗勢欺人的學監[3]。
1922年,馬尚德與來自汝南水屯[4]的農村姑娘郭蓮結婚[13][4]。1923年,他考入河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14]。這所學校也叫紡織印染學校,分初級班和高級班[14]。其中初級班學制為3年,高級班分為「紡織」和「印染」2個專業,學制也為3年[14]。他選擇這所學校的原因是想為中國人做漂亮的衣服穿[14]。他通過該校幾個有共產黨員背景的老師的影響,接觸到了共產主義思想[14]。他後來又接觸了回到家鄉的小學老同學張家鐸[14]。張家鐸當時剛從上海大學畢業,見過世面,而且還加入了共產黨[14]。1926年其子馬從雲出生。馬尚德讀完初級班後就放棄了繼續讀高級班的機會,輟學回家並四處傳播共產主義[14]。母親擔心馬尚德會闖大禍,但講大道理又說不過他[14]。
領導家鄉農民起義與參與當地中共地下活動
編輯1925年,馬尚德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9],在其故鄉河南省確山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4月,他在確山領導農民起義[9]。192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5][9]。另說楊靖宇1926年在開封讀書時就已經入黨。[16]如1950年7月1日楊靖宇在東北的密切戰友、時任河南省委組織部長兼社會部長的楊一辰在《河南日報》發表回憶文章《人民英雄模範共產黨員楊靖宇同志》:「靖宇同志在開封讀書的時候,正是五四運動後,新文化、新思想介紹到河南,靖宇同志便投身新文化運動……銳意研究馬列主義,很快就參加了共產黨,成為河南共產黨創造者之一。」1994年3月10日,根據河南省委、省政府《關於成立楊靖宇將軍誕辰9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的通知》精神,確山縣成立了「楊靖宇將軍誕辰90周年紀念活動籌備工作領導小組」。確山縣委決定編寫出版《民族英雄——楊靖宇傳記》、《楊靖宇將軍的故事》和《楊靖宇將軍詩文選》。編寫組經過大量走訪和查找檔案,認定為:「1926年11月上旬,楊靖宇在受命返鄉開展農民運動時,於河南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黨團組織緊急會議上宣佈由團轉黨,並即時辦理了入黨手續,參加新黨員宣誓儀式。」[17]
1927年9月,他組織了確山劉店秋收起義,任當地農民革命軍總指揮,成立中共的第一個基層政權縣工農政權。馬尚德和由中共派往當地的代表王克新是起義軍的主要領導人。王克新在年底的戰鬥中身亡。起義失敗後,國民黨通緝馬尚德全家。1928年前後,他在當地從事中共地下工作[9]。1928年3月23日,郭蓮生下女兒馬錦雲。1928年3月27日晚,馬尚德回家對妻子說:「真是苦了你了。明天我要出遠門,也許幾年不回來,這個家就交給你了!」馬尚德在臨走的晚上還給才出生5天的女兒取了個名字「馬躲」。此後一別再未能見面。
1928年8月,馬尚德被黨組織調到開封和洛陽等地從事地下工作[18]。1928年底黨組織派他去上海參加第一期軍政幹部培訓班,周恩來曾為該班講過課。
在東北的前期活動
編輯1929年3月,馬尚德從上海坐火車到瀋陽準備去蘇聯學習。時任滿洲省委組織部幹事楊一辰把他接到滿洲省委所在地瀋陽。等簽證期間,他以工人身份領導了日本控制的撫順煤礦的工人運動。1929年7月14日,劉少奇到瀋陽任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問他是願回上海還是留在東北。馬尚德表示願意留下。於是滿洲省委任命他為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4],擔任省委常委[4],化名張貫一(使用母親姓[5],又以對黨一貫忠誠之意取「貫一」為名);同時任命馬守愚為共青團撫順特支書記。
1929年8月16-19日,張貫一在撫順帶領大批礦工罷工[4]。工人們提出反對裁員、上調工資和改善待遇等要求[4]。罷工持續了4天,日本老闆不得不做出妥協[4]。1929年8月30日晚,因有人告密[4],張貫一在撫順居住的福合客棧被當時的日本煤礦上的兩名持槍的日本警察抓捕[19][4][20]。當晚,撫順的組織共有11名黨團員被捕,撫順特委成員幾乎全部被捕。日本方面在當地登報宣稱攪局的共產黨人已被一網打盡[4]。劉少奇曾向上級反映當地組織被破壞、有多名幹部落難的情況,但沒有得到回應[4]。
張貫一沒有承認日本警察搜到的文件是自己的[20]。日本警察署署長親自審問他[20]。張貫一否認是共產黨員,還說自己不叫張貫一,而叫張富義[20]。張懷疑自己是被人舉報,於是要求與檢舉人對質,但對方沒有出面[20]。他被折磨6天,什麼也沒說[20]。日本警察署只好將其交給撫順公安局,1929年10月中旬由撫順地方法院檢察處起訴[4][20]。地方法院在公開審理此案件時,被張當庭反諷「作為官府不僅不能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反而在替日本人來審判我」,弄得場面很尷尬,結果只能敷衍收場[4]。但撫順地方法院又不敢得罪日本人,於是將楊靖宇交給遼寧高等法院[4][20]。1929年12月26日,遼寧高等法院以反革命嫌疑罪對楊靖宇予以起訴:「被告意圖宣傳共產主義所為,實犯反革命治罪法第六條之未遂罪,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53條,送付公判。」2月6日,遼寧省高等法院以反革命嫌疑罪判處楊靖宇有期徒刑一年半[4],在遼寧第一監獄服刑。1930年,劉少奇在奉天被捕,與楊靖宇一同關在奉天第一監獄。滿洲省委對劉少奇的被捕情況一無所知,派楊一辰去監獄探聽劉少奇的下落。楊靖宇將探知的劉少奇化名成秉真被關在奉天第一監獄的消息,通過監獄黨組織傳遞給楊一辰,從而劉少奇被營救出獄。不久楊一辰被捕入獄,接替了楊靖宇的獄中黨支部書記一職。1931年1月,張學良在東北實行一次大赦。張貫一不願意放棄共產主義,沒有選擇「自首」[4]。遼寧高等法院檢察處向東北邊防軍長官公署(張學良辦公室)呈報了一份特赦政治犯的報告:「張貫一系未經自首之共產黨犯……依政治犯大赦條例第四條,不在赦免之列。」 1931年4月下旬,張刑滿出獄[21][22]。
張貫一剛一出獄就想辦法接觸中共的外圍組織中國革命互濟會[22]。張貫一出獄3日後,因中國革命互濟會的一位共產黨員在被巡警搜身時搜到他的地址而再次被捕[22][8][4]。這一次政府懶得審判慣犯張貫一,直接對其進行長期關押[4]。張貫一和趙尚志都關押在同一監獄,而且在獄中都比較出風頭,但尚無證據顯示他們在獄中有過接觸[22]。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張貫一經組織營救於11月出獄[22][23],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9]。1932年楊一辰在一起在楊靖宇領導下的哈爾濱市委任市反日會黨團書記。1932年,他向滿洲省委組織部負責人何成湘表示願意搞抗日武裝。從此,他離開了城市地下工作,擔任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並開始化名楊靖宇[8]。這個新名字在朝鮮話里有「驅除外敵」的意思[11]。
領導東北抗日聯軍
編輯此章節需要擴充。 (2017年1月14日) |
1932年秋,楊靖宇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32軍南滿游擊隊,任政委,並在罄石縣附近建立了游擊根據地[9]。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給滿洲各級黨部及全體黨員的信》(後來簡稱「一·二六指示信」)。根據「一·二六」指示,楊靖宇以南滿游擊隊和海龍游擊隊為基礎,於1933年9月組成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任師長兼政委[9]。1934年4月,他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9]。同年,他擔任第一軍軍長兼政委[9]。
1936年,在東北由中共拉攏的多支抗日部隊根據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統一建制,陸續成立抗日聯軍。同年2月,楊靖宇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同年,東北抗聯第一軍和第二軍整編成為東北抗聯第一路軍[8]。6月[來源請求],他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委[8][9]。楊靖宇通過一個個勝仗逐漸在當地揚名,在當時有「南有楊靖宇,北有趙尚志」的說法[24][25]。
隨着東北抗日力量壯大及抗日鬥爭持續,日軍對東北戰略後方更有所顧及,逐漸採用堅壁清野戰略,強制聚攏邊區農民,推行嚴格的良民證管制,偽軍高強度追襲,自備糧控管,提前收割糧食等,一方面將全部的民眾集中管制,又採用良民證防止抗日武裝與群眾接觸,對群眾口糧收繳只能備幾日糧食以及提前收割糧食防止支援抗日武裝,偽軍高強度追襲以消耗抗日力量精力。當時日軍有命令:看到抗聯和其它隊伍,放過其它,只打抗聯;看到抗聯隊伍里有楊靖宇的隊伍,放過其它,只打楊靖宇的隊伍[11]。
曾有人向楊靖宇主張率領部隊向蘇聯轉移(抗聯稱其為「西征」,其實就是朝蘇聯方向敗退),等形勢好轉後再回來。楊靖宇則認為不能撤,因為舉起抗日大旗不容易,再回來再想舉起大旗就更難了。[8]
陣亡
編輯1940年1月,楊靖宇所率部隊被關東軍重兵圍困,他組織部隊分散突圍[26]。但由於叛徒出賣,他所率的60多人被發現。2月17日楊靖宇讓警衛員黃生發帶着三名傷員和自己分開走,並寫了一張條子給黃生發要求他們到亂泥溝子去給陳政委送信。2月18日,楊靖宇已斷糧近5日,最後跟在他身邊的兩個戰士朱文范和聶東華在購買食物時被村民告密而戰死[11]。遇到了進山打柴的偽保長趙廷喜和三名村民孫長春、辛順禮、遲德順。趙廷喜勸他:「我看你還是投降吧,如今『滿洲國』對投降的人不殺頭的。」楊靖宇則回答:「老鄉,我是中國人哪!不能做這樣的事。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中國就完了![11]」趙廷喜擔心其他三個和他一起撞見了楊靖宇的人去告密,就搶先告發了楊靖宇的位置[11]。2月23日下午4時30分許,楊靖宇在吉林省濛江縣三道崴子戰死,時年35歲[4][8][27]。
日滿軍將楊靖宇的屍體拉回濛江縣城古見聯隊大隊部,警察署官員找來變節者程斌[28]和張秀峰前來辨認確認是楊靖宇無疑。還讓隨軍記者拍照。2月24日凌晨4點多,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讓程斌找來討伐隊的部下抬來鍘刀,王佐華、張奚若分別抱着楊靖宇的頭和腿,抬到鍘刀上,由白萬仁執鍘刀,將楊靖宇的頭顱鍘下。[29]岸谷隆一郎抽出指揮刀親自剖開了楊靖宇的腹部,探查楊靖宇究竟吃的什麼東西,看到裏面根本沒有一粒糧食,岸谷隆一郎叫兩個日本兵用盤子端着切下的胃,送到濛江縣醫生洪寶源那裏進行化驗。確認胃裏面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顯是剛吃進去的,一團一團的還沒變樣。得知結果後,岸谷隆一郎說:「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日軍將楊靖宇的遺首裝在一個長25厘米、寬25厘米、高35厘米、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裏,用汽車運到通化市在各學校、街道示眾做演講宣傳,並在通化師範學校舉行「慶賀」活動[來源請求]。之後又到通化省所屬各縣示眾。後遺首被送到新京。關東軍699部隊長、南地區軍警憲特「討伐」司令官野副昌德要求安葬楊靖宇遺體。[來源請求]岸谷隆一郎指令濛江縣警務科長王世洪辦理,最後在古見聯隊大隊部後院挖出了楊靖宇遺體,在當地找了兩個木匠,兩個人找來一塊楸木,刻上眼睛、鼻子和嘴,於1940年3月5日在濛江縣城西山關帝廟給楊靖宇司令開慰靈祭大會,通化省警務廳人員和濛江縣公署所有官員及當地百姓參加了慰靈祭[30],安葬在保安村西崗上。岸谷隆一郎還在那給楊靖宇立了個木牌,親筆寫着:楊靖宇之墓。落款是: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昭和十五年三月五日立(1940年3月5日)。[來源請求]
思想
編輯楊靖宇受過學校教育。楊靖宇在河南工作期間3次被捕,其中2次都是被人指認,為了保護幹部,1929年1月,楊靖宇作為河南省委唯一推薦人選,參加1929年初舉辦的中央軍事訓練班以隱藏身份,培訓結束後原被中央派往蘇聯學習軍事,後留在東北工作。[31][32],還自學過《孫子兵法》[來源請求],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九·一八事變發生時,他還在蹲監獄。聽到炮響聲時,他勸說獄友不要盲目趁亂越獄,並向獄中資歷更高的黨員請教對策[4]。事實證明他的謹慎是對的,監獄當時確實加強了防範,且有對越獄者格殺勿論的緊急命令[4]。雖然與中共中央的直接聯繫中斷,但楊靖宇還是設法搞到過一本毛澤東寫的討論部隊建設經驗的小冊子[33][34]。楊靖宇將其隨身攜帶,並推薦給其他抗聯領導[35][34]。經考證,這本小冊子就是毛澤東寫於1934年的《游擊戰爭》(《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游擊隊活動的指示》),內容分3章,其中第3章專門討論如何加強軍隊思想建設[35][34]。這說明楊靖宇重視經驗學習和黨內思想建設(所謂中共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另外還特別注意確定打擊目標時要保護老百姓的利益[8][36],這對於領導一支雜牌軍在惡劣自然環境和數倍敵軍的圍剿下堅持數年之久是很有幫助的。
在戰爭策略方面,楊靖宇提出「不擊中敵人要害的仗不打」[8]、「對當地人民損害大的仗不打」[8]、「不能佔據有利地勢的仗不打」[36]、「無戰利品可繳的仗不打」[36]等原則,採用「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8]的游擊戰術。東北樹高林密,楊靖宇了解到日軍在哪裏活動,就提前率部設伏[8]。敵人來了就分散,敵人過去就開火,打完就撤,日軍連個人影都見不到[8]。在楊靖宇的主持下,抗聯第一軍通過戰術研究會、戰鬥講評和軍事訓練等多種方式,發揮集體智慧,總結實踐經驗,在戰鬥中注重誘敵深入和集中優勢兵力[36]。他擅長的半路伏擊、遠途奔襲和化裝襲擊被戰士們概括為「楊司令三大絕招」[36]。為匪多年、熟悉山林作戰的偽軍邵本良部千餘人,就是被楊靖宇運用游擊戰術連續打擊並最終全殲的[36]。
為方便戰士牢記戰術要領,楊靖宇把其內容編入歌曲加以普及[37]。為鼓舞士氣,楊靖宇親自創作了《第一路軍軍歌》:「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衝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正確的革命信條要遵守,官長和士兵待遇都要平等。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英雄的同胞們前進哪!打出去日本!推翻滿洲國!這一次民族革命戰爭,完成了弱小民族解放運動!這一次民族革命戰爭,完成了弱小民族解放運動!」[8]
尋找楊靖宇
編輯馬尚德只見過女兒一面,那是1928年3月27日晚,即在女兒出生後的第5天[5]。馬尚德聯想到家人因為自己幹革命而東躲西藏,於是就給女兒起名「馬躲」[38][8]。清晨天微微亮時,楊靖宇看了熟睡中的兒女一眼,就匆匆離開了[5]。夫妻當時只知是生離,不想竟是死別。郭蓮身邊只留了一件丈夫的物品,即攝於1926年秋天的一張照片[8]。實際上,楊靖宇在省城開封的河南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讀書時與同學的一些合影照片傳世。
不僅是國民黨經常搜捕馬尚德的家人,後來的日偽政府也因有人打報告說馬尚德是去東北從事抗日活動而對其家人嚴刑拷問,但沒有得到任何口供[6]。馬尚德的家人是「剿匪司令部」的抓捕對象[8],他們在李灣村的房子被人查抄5次[5],房子也被燒毀[5],一家人東躲西藏[8]。馬尚德離開後,母親張君經常對着兒子的照片流淚,還曾因思念兒子而哭瞎了雙眼[5]。張君因不願說出(也確實不知道)兒子的下落,數次被人拷打[5]。1938年,在一次慘遭毒打後,她一病不起,不久就離開了人世[5]。臨終前,她拉着兒媳郭蓮的手,從牆縫中摸出兒子的照片,說:「娘是見不到他了,你一定等他回來,一定要找到他呀!」[5]婆母去世後,郭蓮獨自一人挑起全部的生活重擔,拾過破爛,討過飯,帶着兒女艱難度日[5]。郭蓮和兒女曾把馬尚德的照片藏在牆裏、縫在破[5]棉襖里,只為收好這唯一的念想[8]。她黃昏時常常一個人靜靜地站在門口,痴痴地凝望着村口丈夫離開的那條小路[5]。郭蓮直到1944年因遭毒打導致一病不起而去世,也沒能再見到丈夫[8]。1944年,日偽漢奸將她拉去嚴刑拷打[5]。她頭上被打出一個雞蛋大的洞,之後又被扔進糞坑浸泡,但什麼都沒有供認[5]。由於天熱,生出蛆來,又無錢醫治,郭蓮於農曆九月十三日離開人世[5]。病重期間,她將兒子馬從雲、兒媳方秀雲、女兒馬錦雲和女婿張連清叫到炕前說:「好好藏着你爹的照片,將來,等紅軍打回來了,拿着這張照片找你爹去。記住,你爹叫馬尚德……」[5]
1945年日本投降後,確山縣城不時有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經過[5]。馬從雲和馬錦雲兩家人從破棉襖里取出照片,從村里來到十里外的確山縣城大街上,拿着父親的照片詢問路過的人民軍隊是否認識馬尚德[5]。兩家人過了很久也沒有打聽到消息[5][6],非常失望[5],並開始懷疑馬尚德已凶多吉少[6]。1947年冬,楊靖宇的家鄉已經成為中原解放區,馬從雲和馬錦雲向確山縣人民政府反映、尋親,縣委縣政府承認馬尚德是「確山暴動」的領導人,1929年後調外地做革命工作不知下落,確山縣人民政府為其撥付了1000斤麥子的革命失蹤軍人家屬撫恤糧。
1948年時任豫皖蘇行署秘書長、豫皖蘇中央分局委員的楊一辰(山東金鄉人,不是遼寧法庫籍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楊易辰)在一篇宣傳東北抗聯司令楊靖宇的文章中看到文章稱楊靖宇是安徽人,這引起他的懷疑。楊一辰在1929年至1932年期間與楊靖宇一起在奉天、哈爾濱工作過,楊靖宇曾對楊一辰說起過老家是河南的,家裏有媳婦和一兒一女,在河南也做過地下工作等等。後來,在一次會議上,楊一辰遇到了確山農民暴動的領導者之一、楊靖宇在開封求學時的同學徐子榮。徐子榮說,馬尚德是他的同鄉,是河南確山李灣人。之後,楊一辰即向確山縣委發信,在其協助下,找到了「大馬」馬尚德的後代馬從雲兄妹。馬從雲將妹妹馬錦雲歷經艱險保存下來的楊靖宇在河南開封省立第一工業學校讀書時的照片和兩篇作文稿轉交楊一辰,隨後又由楊一辰上交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
1949年5月,郭沫若寫下《詠楊靖宇將軍》的詩篇。
1950年,黑龍江省委決定建立東北烈士紀念館,並計劃將楊靖宇將軍的事跡作為最為重要的陳列內容[6]。籌備期間,人們發現難以找到了解楊靖宇早年經歷的人[6]。直到開館前夕,甚至連楊靖宇的真正出生地也沒有搞清楚[6]。當時只找到一張舊履歷表,寫有:「馬尚德,號潤生,到東北後曾用名楊靖宇……領導過1928年的劉店暴動,1929年春天來東北後,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8月入獄,1931年11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後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中共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6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軍軍長兼政委……」[6]黨內知道楊靖宇真名的健在者本來就少,至於其出生地和家鄉在何處,是否還有後人等情況,大家幾乎一無所知[6]。根據這張履歷上,大家推斷楊靖宇的家鄉可能在安徽[6]。1951年夏天[5],為儘快找尋楊靖宇的確切出生地和他的家人,黑龍江省委[5]決定派出一個以省委常委陳雷為首[6]的調查組趕赴安徽。在安徽省委的幫助下,調查組不但很快查明1928年的劉店暴動確在安徽境內,同時也掌握了這次暴動的領導者中確有馬尚德,但沒有人打聽到馬尚德是哪裏人[6]。調查組無意發現《人民日報》曾在某顯著版面上刊載了時任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長、兼省委社會部長、省委黨校校長,省紀檢委書記、省委工人工委書記的楊一辰的回憶文章《憶模範共產黨員楊靖宇同志》[6](該文實際上發表在1950年7月1日《河南日報》)。陳雷知道楊一辰是楊靖宇在東北開展城市地下工作時的親密戰友,於是細看這篇文章,並發現裏面提到楊靖宇是河南人還領導過確山農民大暴動[6]。陳雷到河南省會開封找到了楊一辰,從其口中進一步打聽到了楊靖宇的確切出生地和出生年月[6]。楊一辰還說[6]:「楊司令曾經說過,只要抗戰一結束,他就回去看看。如果現在他妻子還在世上,你們到河南一定會見到的。」楊一辰在河南省委也組織調查組赴豫南、豫東調查,尋找楊靖宇的親屬,了解楊靖宇在河南的革命鬥爭情況。
1951年[6]夏天的一個中午,馮仲雲等幾位幹部模樣的人來到馬尚德老家[5]。調查組的同志把正在吃飯的馬從雲仔細打量了許久,又向方秀雲和丈夫問了有關父親的情況[5]。後來他倆找出楊靖宇唯一的照片,調查組立即確認了他們就是楊靖宇將軍的後代[5],並激動地說:「找到了,終於找到了楊司令的後代!」但得知馬尚德之妻在等了18年後已於1945年病故時,他們不禁唏噓長嘆。而馬從雲他們也早就聽說東北有個抗日英雄楊靖宇,但並不知道楊靖宇就是他們思念的馬尚德[5][6]。
子女
編輯馬尚德有一子一女,兒子叫馬從雲;女兒叫馬躲[38],建國後改名馬錦雲。1942年春天,馬從雲與17歲的方繡雲(-2006[39])結婚[40]。因家有幾十畝地,兒子馬從雲在土改初期被劃為「地主分子」,後因確認是楊靖宇的兒子,因而沒有被追究[41]。馬從雲受組織照顧,到開封工農幹部速讀班學習,畢業後,分到鄭州鐵路局工作[5]。1964年,馬從雲在出差途中突然去世,時年38歲[5]。丈夫去世後,39歲的方秀雲懷着3個月的身孕,還帶着最大14歲,最小只有5歲的4個孩子,生活相當艱難[5]。她撿過破爛,糊過紙盒,縫過手套……在上世紀50年代建的兩間36平方米的小平房裏,帶着孩子一直住到1998年拆遷[5]。鄰居多次勸她找政府解決生活困難,她說:「就因為我這樣的身份,更不能給政府添麻煩。比起我公爹、公婆當年的困難,眼下這點困難算什麼。」[5]
馬從雲有2個女兒和3個兒子[5],從大到小依次是馬繼光、馬繼先(女)、馬繼傳(女)、馬繼志和馬繼民[5],其中最小的馬繼民生於1965年[42]。馬繼民當過兵,在南海艦隊服役[5],復員後在鄭州鐵路局物資採購供應中心工作[42]。2005年7月7日,馬繼民被靖宇縣聘請為靖宇縣縣長助理,負責紅色旅遊等工作[42][3][5]。馬繼民獲政府聘用的新聞剛傳出時,曾在網上引起不小爭議[43]。馬繼民則表示自己從事的是紅色旅遊方面的工作,而且自己不拿工資,還強調自己絕不負責招商引資一類的商業事務,以免給爺爺抹黑[42]。馬繼民表示,他可以沒有大出息,但不能給爺爺抹黑[44]。
兒媳方繡雲把從楊靖宇犧牲地帶回的一塊帶樹皮的樺木當作傳家寶收藏[45]。馬繼先的兒子(兒媳方繡雲的外孫)則去過國外[45]。
方繡雲教育子女在外不要隨便透露是英雄的後代[7]。馬繼志曾在1977年到1981年參軍,並參加了1979年中越戰爭,但服役期間從未和戰友提起過自己爺爺的名字[7]。他在戰爭中負過傷,並榮立過三等功一次[7]。
逸聞
編輯- 楊靖宇身形高大(身高超過190cm[8]),陣亡前夕在食不果腹的情況下,一路健步如飛跑了數日,把追擊的日軍都累壞了。
- 楊靖宇早年從事地下工作時,曾向上級反映叛徒太多,批評地方黨委的組織水平糟糕。主動要求離開城市地下工作,改去做軍事工作。
- 楊靖宇為中專文化,字也寫得好,蹲監獄時經常幫監獄的看守寫文書,爭取到了許多看守的同情和支持。(當時很多監獄看守不會寫字,連給家裏寫信都要求人[22]。)看守們提拔他當雜役頭目[22],對他在監獄裏傳播共產主義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有的看守偷偷地帶給他一些親共的刊物看[4]。他也以愛國為切入點,向一些有正義感但對中共持懷疑態度的看守兜售共產主義學說[4]。他還出主意幫另一位獄友洗脫過冤屈,令獄友和看守們對他的能力刮目相看[4]。這樣一來,楊靖宇蹲監獄不但沒有被國民黨影響,反而還影響了身邊人的政治方向。
名言
編輯-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很多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帝國主義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8]
評價
編輯東北地區曾有一首兒歌廣為流傳:「滿天星,數不清,東邊道,出英雄;抗日英雄無其數,楊靖宇數第一名。」另有一首《楊靖宇將軍之歌》[8]也常被提到:「松花江水流不停,不滅日寇氣不平,長白山上英雄多,數着楊靖宇楊司令。」楊靖宇被中共《救國時報》譽為「東三省第一個執行游擊戰術的人」[36]。中共六屆六中全會表彰楊靖宇等抗聯戰士是「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4]。
參與「圍剿」的滿洲國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曾承認楊靖宇「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中國人真了不起,楊靖宇這樣的人要有十個,我們日本就完蛋了」[8]。岸谷隆一郎向記者解釋為什麼非要勸楊靖宇歸順時說,「我們為了讓楊(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轉化,才考慮勸他歸順[43]。」滿洲國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協和》雜誌263期登載的《楊靖宇討伐座談會》一文有這樣的記錄:楊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43],「才幹不一般,不是一個尋常人物可比的人」[43]。曾把楊靖宇的遺體抬下山的日本士兵金井曾說[43]:「半個世紀過去了,我一直崇敬楊將軍。他是真正的武士,他的軍銜應該和我們關東軍司令一樣高,可他和普通士兵吃一樣的飯,穿一樣的衣,睡一樣的床,實在是不可思議!作為原日本關東軍二等兵,我已經76歲了,我還活着,他卻早已離開了這個世界。我願意把最後的軍禮敬給這位堅強的中國軍人。」
當吉林通化初告日軍投降的時候,各地失去日軍靠山的偽軍「討伐隊」瘋狂地打家劫舍,匪患猖獗。楊靖宇的舊部40餘人來到通化後,當地200多名煤礦工人慕楊靖宇之名前來參軍,迅速組建出一支剿匪軍。楊靖宇的名字在當地土匪眼中也有很重分量。在抗日已勝利後的一次剿匪中,土匪派出的談判代表在確認對方是楊靖宇帶領過的支隊後就馬上堅定了投降的打算。土匪代表回到林子中後沒過太久,土匪們就繳械投降。[8]
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為楊靖宇陵園送過花圈,並且在回憶錄中寫道:「楊靖宇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楊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個忠厚而熱情的好漢」,「我和楊司令,民族不同,出身也不同,但我想起同他相逢時的種種情景,仍然久久地暗自流淚,好幾天吃不下飯。」[46],
金日成的自傳《與世紀同行》中寫道:
我和他以兩國革命者的名義約定,一定要轉禍為福,成為勝利者再會,可惜,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見過楊靖宇。」
1995年4月7日,曾任東北抗聯第一軍政治部代理主任、1985年任中紀委常務書記的韓光在為趙俊清著《楊靖宇傳》所作的序言《抗日英雄楊靖宇》中寫:
楊靖宇治軍有方,他領導的部隊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
- .重視政治工作,有嚴格的軍紀,強調官兵一致,密切聯繫群眾,處處為人民着想,是一支黨領導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
- .結合鬥爭實際,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早在1933年冬就開始把許多分散的抗日義勇軍逐步團結在我軍部隊周圍,發展壯大了抗日武裝力量。
- .不斷加強隊內團結,包括領導核心的團結、官兵團結、中朝民族團結。特別注重與朝鮮抗日武裝力量共同對敵。
- .善於運用游擊戰術打擊敵人,在游擊戰爭中不斷拓展抗日活動區域,鞏固擴大抗日武裝鬥爭中取得的成果。
- .注意創建抗日游擊根據地,使武裝鬥爭的開展有可靠的依託,在敵強我弱、毫無外援的形勢下,能夠堅持長期的鬥爭。
據我看來,以上各點都是較為突出的。由於楊靖宇能夠不斷採取各種措施增強部隊戰鬥力,其所部在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是盡人皆知的一支英勇善戰、令日偽當局心膽俱寒的隊伍。
在那戰爭年代,楊靖宇指揮抗聯部隊消滅了大批敵人有生力量,取得了輝煌戰績。這些戰績極大地喚醒了東北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覺悟。廣大民眾堅信,只要有楊靖宇等領導的抗日隊伍的英勇抵抗,中國就不會亡,日本侵略者就終將被趕出中國大地。
我在與楊靖宇的接觸中,感到他確實是個博學多才的卓越的政治、軍事領導者。他隨身帶有從中央紅軍那裏傳來的幾本游擊戰爭小冊子,經常閱讀研究。他還常常用《孫子兵法》裏「聲東擊西」「出其不意」「兵不厭詐」「圍魏救趙」等謀略來解釋一些戰鬥、戰役,總結經驗教訓,教育幹部和戰士。因此,同志們都非常信服和欽佩他。在與之接觸中,我深深地感到楊靖宇自身有許多值得學習的高貴品質。他忠實於黨和人民,始終對革命前途充滿信心;他待人熱情,謙虛謹慎,遇事同大家商量,並尊重別人的意見;他艱苦樸素,密切聯繫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他堅韌剛毅,有勇有謀,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他的這些高貴品質,在抗聯部隊和當地人民群眾中,形成了一種凝聚力。他深受人民愛戴,人們把他看成是「東北人民有希望、有信仰、能有把握收復失地的民族英雄」(巴黎《救國時報》,1935年6月30日)。
楊靖宇在東北領導的抗日武裝鬥爭表明:在民族危難時刻,是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利益為最高利益的;廣大東北人民是不甘屈服於日本帝國主義強權統治的;中華民族是有與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並最終要取得勝利的。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與兇殘的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最後的戰鬥,他的鮮血染紅了長白山潔白的積雪。他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楊靖宇雖死猶生。因為他和他創立的業績代表着一個時代,同時更是中華民族不甘屈服於帝國主義的頑強反抗精神的具體、生動的體現。楊靖宇同志的光輝業績將永垂史冊。如同古往今來,一切為民族為人民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總會受到後人的懷念一樣,楊靖宇自然也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緬懷與敬仰。
紀念活動
編輯- 1940年,陝甘寧邊區就已將魏東明著《東北抗日領袖楊靖宇》一文定為高小國語教材。
- 1945年抗戰勝利後,1945年10月下旬中共在濛江縣建立起民主政府後,立即籌備為楊靖宇重新安葬。1946年初,濛江縣副縣長兼民教科長張匯東主持召開了各界代表座談會,動員募捐為楊靖宇將軍修墓,縣政府提出將濛江縣改為靖宇縣。1946年2月14日東北行政委員會將濛江縣命名為靖宇縣[23]。1946年2月14日縣政府發佈《為濛江縣易名告各地同胞書》:「我們為永遠紀念楊司令,故將濛江縣改為靖宇縣,以作長久紀念。請大家不要再叫濛江縣而稱靖宇縣,以此來追念抗日救國的先烈楊靖宇司令吧!」縣政府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該縣人民群眾和大小商戶踴躍捐款為楊靖宇司令修墓。修墓經費解決後,便開始備料、選擇墓地、買棺木,這些準備工作在一個月內便完成了。李咸陽老先生書寫了碑文。石碑正面鐫刻「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之墓」13個大字,下款書寫着「靖宇縣民主政府暨靖宇縣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鐫刻着楊靖宇將軍傳略。楊靖宇將軍的陵墓修建在濛江縣保安村西北的一個平崗上。青磚砌成的墓室,前面橫額上寫着「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擺放着楊靖宇將軍放大的頭像照片。墓室周圍砌起青磚花格圍牆,墓室門前矗立着楊靖宇將軍的墓碑。1946年2月23日,楊靖宇殉國6周年。遼東省政府、靖宇縣政府隆重召開楊靖宇將軍追悼大會。遼東省政府主席張學思、副主席杜著衡、東北民主聯軍楊靖宇支隊政治委員劉培植、縣委書記田稼豐、縣長周嘉達等靖宇縣的各級幹部和各界群眾數千人參加了大會。省政府主席張學思在會上致悼詞。許多當年在楊靖宇司令領導下的抗聯老戰士在墓前大哭。各界群眾按照傳統習慣焚香燒紙悼念。隨後,縣人民政府在楊靖宇墓前槍決了漢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三道崴子偽牌長趙廷喜、特務李正新。從1946年2月23日這天起,濛江縣改名靖宇縣,楊靖宇犧牲地附近的保安村改名為靖宇村,濛江鎮改為靖宇鎮。
- 1946年2月13日,通化專員公署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總司令林彪、政委彭真、羅榮桓發佈命令:將原通化支隊改為通化省保安部隊楊靖宇支隊,以紀念抗日先烈。楊靖宇支隊的番號後來又改了幾次,但戰士們還是喜歡叫楊靖宇支隊,每到一個地方只要有人問起是哪個部隊的,都回答是楊靖宇支隊。楊靖宇支隊如今是濟南軍區某集團軍裝甲旅。在每年的楊靖宇殉國日,軍隊都會舉行紀念儀式。[8]
- 1946年5月7日,黨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第4版發表署名鄭昌的《東北抗日烈士傳略 楊靖宇同志》。同年還出版了紀雲龍所著的《楊靖宇與抗聯第一路軍》一書。
- 1948年年初長春地下黨李野光從一個曾做日軍酒保生意的日本人鈴木那裏聽說有兩顆抗日聯軍指揮官的頭顱存放在原關東軍的醫務部,一顆是楊靖宇司令的,另一顆是「三江好」(陳翰章)的。關東軍醫務部早已經不存在了。李野光等地下黨探尋了許多長春的熟人也沒有線索。1948年2月下旬,李野光從他的老同學也是地下黨的劉亞光那裏聽說,國立長春大學的醫療器械和藥物、人體標本多半是從日本關東軍醫務部拉出來的。李廣德和劉亞光伺機到長春大學醫學院查找到兩隻直徑8寸多、高約1尺7寸的圓柱形玻璃缸,裏面泡在福爾馬林藥水中的兩顆頭顱,佈滿灰塵的封蓋上面一隻容器貼着紙條上寫着「三江好」,而另一容器上字跡難辨,推測是楊靖宇。1948年10月19日長春易幟。次日,劉亞光將兩顆烈士遺首送至亞光醫院。4天後由李廣德送到松江軍區前線指揮部長春辦事處。1948年12月松江軍區派張羽率5名戰士乘火車和步行經轉吉林市、五常縣,護送遺首至哈爾濱市,於1948年12月25日正式安放在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 1948年10月10日,在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主要領導和羅榮桓、周保中的領導和關心下,東北烈士紀念館對外開放,這是第一個陳列抗聯和楊靖宇事跡的大型博物館。至今,楊靖宇生平事跡仍是東北烈士紀念館的主要陳列內容之一。
- 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代表團在哈爾濱瞻仰東北烈士紀念館之後,提出「於抗日聯軍主要活動地區修建楊靖宇將軍墓」的建議,由松江省政府主席馮仲雲代擬報告,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並於同年6月24日用公函通知當時遼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在通化市修建靖宇墓。」楊靖宇烈士陵園工程由遼東省建工局設計室於1954年6月5日完成第一次設計,並派人攜帶圖紙來通化市徵求意見後,在8月中旬又完成了第二次設計。整個設計是古典大屋頂的形式。經省政府批准的工程具體項目有:靈堂陵墓、陳列室、管理所、通道、照明、塑像、浮雕、大門、圍牆等,整個規劃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靖宇陵園選擇建在通化市後,通化市決定把陵園修建在江東勝利街的東山之巔。從1954年7月施工到1957年秋,工程歷時三年完成。1957年7月15日,朱德委員長為楊靖宇烈士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郭沫若為楊靖宇賦詩一首:「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碧血青篙兩千古,於今赤飾滿山河。」彭真為烈士陵園題詞。生前戰友周保中題詞「正氣長存,靖宇同志千古」。謝覺哉題詞「丹心貫日,靖宇同志千古」。
- 1957年,中央決定把楊靖宇烈士的遺體和遺首在吉林省通化市合葬。1957年8月下旬,楊靖宇遺骨由靖宇縣移至通化市。1957年9月25日,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黨政軍民在東北紀念館禮堂舉行隆重的恭送楊靖宇司令遺首大會。運送烈士遺首的列車到達通化後,通化市黨政軍民在新通化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遺首迎歸儀式。楊靖宇司令的遺骨,用石膏賦形,同遺首對接好,覆蓋五星紅旗,殮入黑漆棺木,罩以黑色絲絨,安放在靈堂後部拱形園廳正中。周保中被聘為安葬委員會委員,負責修改校補《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一文,除根據資料與可靠記憶仔細訂正外,還送楊一辰、馮仲雲、李范五等廣泛徵求意見,1957年12月底定稿。
- 1958年2月23日,楊靖宇烈士陵園揭幕儀式暨楊靖宇殉國十八周年公祭大會在通化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代表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代表、瀋陽軍區司令員鄧華上將、吉林省代表、省委書記兼省長栗又文、黑龍江省代表、省委副書記於天放、遼寧省代表張雪軒副省長、家鄉河南省代表、副省長邢肇棠、楊靖宇將軍親屬代表馬從雲、馬慶雲、東北抗聯老戰友周保中和馮仲雲、生前戰友代表尹俊山等和各界群眾九千多人參加。楊靖宇之子馬從雲致謝詞。中共中央以及國務院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和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朝鮮勞動黨的抗聯老戰友金日成、崔庸健、金一、金光俠、崔賢等送花圈,並高度評價了楊靖宇光輝的抗日戰鬥一生[46]。楊靖宇的家鄉河南省政府、確山縣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及東北各省、市以及楊靖宇的生前戰友、家屬等送來的鐵質花圈42個、紙質花圈122個,輓聯66幅。公祭儀式結束後,各地代表瞻仰楊靖宇將軍遺容,舉行楊靖宇遺體安葬儀式。在莊嚴的國際歌聲中,當日11時50分周保中和馮仲雲、於天放、伊俊山等為烈士蓋棺封墓。《吉林日報》同日發表抗聯老幹部周保中的長詩《悼念楊靖宇將軍——十八年後公葬之日》。楊靖宇烈士陵園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和國家4A級景區[47],免費開放對外開放[47]。
- 1958年,家鄉政府在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修建了楊靖宇將軍故居紀念館。
- 1958年8月,在東北抗聯老戰友周保中、伊峻山、張瑞麟、王傳聖、黃生發主持下,由張麟執筆的《楊靖宇傳》寫成,1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後於1960年9月和1979年出版第2版和第3版,總計發行300萬冊以上,並於1963年出版盲文版。
- 1960年,為紀念楊靖宇殉國20周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將周保中等的回憶文章匯編為《松柏常青》一書。
- 1967年6月在通化縣興林鎮發現的楊靖宇印章,陳列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展廳。[48]1933年末至1937年,楊靖宇率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後為抗聯一路軍)戰略移師東邊道,在金川縣河裏一帶(即今興林鎮)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楊靖宇生前曾到過河裏及周邊溝屯17次。印章發現現場立有「靖宇印章發現地」紀念碑。另一枚傳世楊靖宇印章收藏在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 靖宇縣於1980年楊靖宇殉國40周年之際修建了朱德為楊靖宇題詞手跡碑。
- 198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60周年之際,黨中央讚譽楊靖宇是「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人民軍隊的傑出將領」之一。
- 1985年9月26日,鄧小平親筆題寫了「民族英雄楊靖宇烈士紀念碑」。
- 1989年底,在靖宇縣三道崴子建立了由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親筆題寫的「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牌樓。
- 1994年7月,趙俊清著《楊靖宇傳》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再版,全書50餘萬字,是迄今為止最為詳盡全面深入的一部楊靖宇傳記。
- 1995年1月12日,河南省確山縣舉行了楊靖宇誕辰90周年紀念大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館名:「楊靖宇將軍紀念館」。[49]
- 200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黨中央又指出楊靖宇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之一。
- 2005年楊靖宇誕辰100周年之際,吉林文史出版社又出版了近百萬字的《永久的豐碑——楊靖宇將軍資料匯編》一書。
- 2005年,在楊靖宇將軍誕辰百年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通化市人民又投資4000萬元,對楊靖宇烈士陵園進行了重新修繕,並在園區內新建了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以弘揚楊靖宇將軍的革命精神。如今,楊靖宇烈士陵園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全國紅色旅遊的經典景區。
- 2009年,楊靖宇將軍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2009年9月14日,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習近平等集體接見了部分「雙百」人物及家屬代表併合影留念。黨中央舉行了「雙百」人物代表座談會。楊靖宇之孫、靖宇縣縣長助理馬繼民作為家屬代表之一參加了上述活動。
- 2009年9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哈爾濱視察期間,特意參觀了東北烈士紀念館,瞻仰了楊靖宇的遺像遺物。
- 2014年,民政部公佈的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對楊靖宇也作了重點收錄。
- 2014年,解放軍出版社將楊靖宇警衛員黃生發的回憶錄《楊靖宇將軍在重圍中》改編為連環畫《轉戰密林》,作為《星火燎原》百集系列連環畫之一出版發行。
傳記
編輯- 楊尚昆,胡喬木,周保中《楊靖宇將軍生平事跡》
- 卓昕.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传奇. 解放軍出版社. 2002年 (中文(中國大陸)).
- 趙俊清. 杨靖宇传.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07103987 (中文(中國大陸)).
- 孫少山. 杨靖宇传奇. 遼寧少兒出版社. 2011年 (中文(中國大陸)).
- 張洪軍 (編委會主任), 尚全州 (編委), 劉暢 (編委), 張萬傑 (編委), 王平魯 (編委), 張鵬一 (編委), 王惠宇 (編委), 於之偉 (編委), 張大庸 (編委), 徐文濤 (編委), 王春林 (編委), 李正卓 (編委), 呂勛福 (編委). 杨靖宇传. 趙俊清 (顧問), 曹宏舉 (出版人), 姜楷傑 (責任編輯), 王海榮 (責任編輯), 康瑩 (責任校對) 第1版. 北京市地安門西大街旌勇里8號: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6年 [2017-01-15]. ISBN 978-7-5154-07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 (中文(中國大陸)).
文化影響
編輯電影
編輯首播年份 | 片名 | 扮演者 | 導演 | 影視公司 | 註釋 |
---|---|---|---|---|---|
1994年 | 《步入輝煌》 | 王剛 | 顏學恕,周友朝 | 西安電影製片廠 | |
1997年 | 《白山黑水》 | 丁勇岱 | 張夷非 | 長春電影製片廠 | |
待定 | 《民族魂·楊靖宇》 | 田牧宸[50] | 呂小龍[50] | 八一電影製片廠[51] | 片名一說為「鐵血英魂—楊靖宇」[52]。 |
電視劇
編輯首播年份 | 劇名 | 扮演者 | 導演 | 影視公司 | 註釋 |
---|---|---|---|---|---|
2001年 | 《東北抗日聯軍》 | 張貴生[53] | 孫波,單聯全,孫文才 | ||
2005年 | 《楊靖宇將軍》 | 巫剛 | 李文歧 | 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 | |
2015年 | 《東北抗日聯軍》 | 王洛勇 | 李文岐 | 八一電影製片廠,黑龍江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 | 王洛勇和李文岐還合作拍攝過2003年電視劇《林海雪原》。 原著《林海雪原》中的人物謝文東原先就曾是東北抗聯的幹部。 |
參考資料
編輯註釋
編輯資料引用
編輯- ^ 杨靖宇最后的五天五夜. 人民網(解放軍報). 2014年8月29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九一八』,大炮響,小鬼子,占瀋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扔下百姓遭了殃。不是下令要勞工,就是強征出苛糧。逼得人們沒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楊。」這是一首在靖宇縣流傳甚廣的民謠,「大老楊」說的就是楊靖宇,那是東北民眾對他的暱稱,當年他和戰友們浴血抗戰,牽制了數十萬日寇入關南犯。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見當代中國版傳記 2016,第1-3頁。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見當代中國版傳記 2016,第5-6頁。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見當代中國版傳記 2016,第323-353頁(屬於該書附錄「大事年表 (1905-1958年)」部分)。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鍾懷濤 (記者), 李麓楨 (通訊員). 母亲示儿精忠报国 妻子深明大义育子 儿媳誓守诺言明志——杨靖宇身后的三位女性. 馬繼民 (全家福照片提供者). 河南商報. 2008年2月24日: 第J03版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6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杨靖宇将军儿女曾不知杨靖宇是自己父亲. 中國國防報, 網易新聞 (轉載網站). 2007年1月30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這則新聞把馬尚德的妻子的名錯寫成了「郭鳳」。網上另有一則題為《楊靖宇後代被找到 兒女堅決不要"特殊待遇"》的新聞與這則新聞的內容是一樣的。)
- ^ 7.0 7.1 7.2 7.3 馬繼民 (口述), 蘇建軍 (記者). 英雄杨靖宇后代的坚强家风——由一块桦树皮开启56年坚守. 李宇浩 (責任編輯), 盛卉 (責任編輯). 中國婦女報. 2014年4月25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0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寻访抗日英模部队——杨靖宇支队:延续“靖宇精神”延续将军魂(组图). 澎湃新聞網. 2015年8月15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見當代中國版傳記 2016封面的人物簡介。
- ^ 10.0 10.1 抗战胜利大受降:关东军东北撤军 国共疯狂抢夺东三省. 鳳凰大視野. 原洋 (責任編輯). 鳳凰衛視. 2015年8月14日 [2018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14日) (中文(中國大陸)).
劉強敏(中國抗日烈士紀念館館長):東北抗聯是這樣的,它在整個十四年的抗戰歲月里,我個人理解東北抗聯它非常有它這個特點吧,它首先呢,它就像您說的這樣,東北抗聯非常艱苦,艱苦到什麼程度呢?就是用我們研究抗聯的專業學者來說,它是達到了人類個體能承受的極限了,首先說東北這個氣候環境吧,東北當時的環境冬季氣溫可以達到零下四十度左右,東北抗聯呢它不像關內,就是有氣候或者可以找一些民居什麼的,它的主要活動都在深山密林中,根本沒有房子,沒有房屋。
(摘自張瑋所著《歷史的溫度》) -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張瑋. 他是没有军衔的“将军”,却是日本关东军的噩梦!. 戴麗麗 (責任編輯), 李逸博 (責任編輯), 謝芳 (編務). 中信出版集團, 瞭望智庫 (轉載網站), 鳳凰網 (轉載網站). 2017年9月3日 [2018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摘自張瑋所著《歷史的溫度》)
- ^ 范春旭 (新京報記者). 东北抗联林海雪原苦斗关东军 吃完树皮草根煮鞋. 朱姝璇 (特約顧問). 新京報, 鳳凰網 (轉載網站). 2015年6月1日 [2018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摘自張瑋所著《歷史的溫度》)
- ^ 13.0 13.1 13.2 張金豹. 从中原大地到白山黑水——记杨靖宇烈士. 黨史博覽 (期刊),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轉載). [2016-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見當代中國版傳記 2016,第13-14頁。
- ^ 中国现代史.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 1985-01-01: 153 (中文(中國大陸)).
楊靖宇(1905 — 1940)河南確山人。1926年在家鄉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4月參加組織確山農民暴動,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 確山縣編史修志委員會於1959年9月28日定稿、1960年5月1日印刷的《確山革命鬥爭史料》,在扉頁上登載整版照片,在楊靖宇遺體照片背面,作了簡介:「楊靖宇烈士原名馬尚德,號驥生,系我縣李灣村人,生於1905年,1925年加入共青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是確山農民運動領導人之一。」《確山革命鬥爭史料》是經過徐子榮、徐中和等近百位老同志審閱和肯定的。
- ^ 张群良:“杨靖宇不是介绍入党的”,《党史博览》,2012年07期. [2022-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4).
- ^ 朱漢國, 楊群. 中華民國史. 四川出版集團. 2006 (中文(中國大陸)).
1928年秋,楊靖宇調白區工作,先後在信陽、開封、洛陽從事地下工作,...
- ^ 夏國珞. 中华伟男: 抗战中的杨靖宇将军.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5-01-01: 18. ISBN 9787503512421 (中文(中國大陸)).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姜辣. 杨靖宇. 100位英雄模范. 吉林出版社. 2011年4月版.
- ^ 抚顺市志. 遼寧人民出版社. : 437 (中文(中國大陸)).
-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王全有 (記者). 1930年,杨靖宇赵尚志都被关在辽宁省第一监狱. 程宏毅 (責任編輯). 遼寧日報,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轉載). 2011年7月21日 [2016年9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23.0 23.1 不屈的将军——杨靖宇. 陳卓 (責任編輯). 央視網. 2005年8月23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 ^ 重新界定历史意义何在?. 新華社, 哈爾濱日報在線版 (轉載網站). 2017年1月12日: 第13版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6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新华社:改8年抗战为14年抗战 有何深意?. 肖武崗 (責任編輯), "UN845" (責任編輯). 新華社, 搜狐新聞 (轉載網站). 2017年1月11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抗日名将杨靖宇身边为什么总是出叛徒. 多維新聞網. 2016-01-31 [2016-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4) (中文(中國大陸)).
- ^ 孫踐. 杨靖宇头颅归葬追记. 吉林省圖書館. 2005-03-14.
- ^ 程斌(1911-1951),吉林省伊通縣人。
- ^ 班永吉. 铁血英魂:杨靖宇. 河南黨史方志網. 2023-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5).
- ^ 民族英雄杨靖宇牺牲后的三次安葬. 吉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2016-07-11.
- ^ 陸軍. 中央训练班: 革命陷入低潮时如何培养干部. 國防時報. 2020-09-04.
- ^ 劉旭. 周恩来的一个决定使杨靖宇革命生涯面临巨大转折. 人民日報周恩來紀念網. 2018-09-13.
- ^ 見當代中國版傳記 2016,第118-119頁 (位於原書第4章第4節)。
- ^ 34.0 34.1 34.2 尚金州. 杨靖宇与“朱毛红军的小册子”. 共產黨員 (中共遼寧省委, 中國知網). 2015年7月下, (14): 38 [201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8).
- ^ 35.0 35.1 見當代中國版傳記 2016,第118-119頁。
-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杨靖宇与朱毛红军的小册子. 吳思瑤 (責任編輯), 謝磊 (責任編輯). 人民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4年3月14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楊靖宇神出鬼沒的游擊戰術,曾令日偽聞風喪膽、百姓拍手稱快。
(摘自《可歌可泣的詩篇——毛澤東與東北抗日聯軍》) - ^ 楊滿良. 趣谈东北抗联歌谣:杨靖宇写歌传授游击战术. 劉連梅 (網站編輯). 中新網, 抗日戰爭紀念網 (轉載網站). 2015年6月13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38.0 38.1 追忆杨靖宇: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凱旋 (責任編輯). 新華網, 駐馬店廣視網. 2015年6月17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李鳳虎 (記者). 杨靖宇儿媳:咱是英雄的后代 咱家可不能出孬种. 河南日報, 新浪河南 (轉載網站). 2016年12月23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殷曉章 (記者). 后代讲述杨靖宇将军鲜为人知的故事. 何青龍 (網站編輯). 河南商報, 抗日戰爭紀念網 (轉載網站). 2016年12月7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這個新聞把馬尚德的母親和妻子的名字搞反了,建議換一個看上去更靠譜一些的來源。)
- ^ 據《普通中國人的家族史》[頁碼請求]。
- ^ 42.0 42.1 42.2 42.3 鍾懷濤 (記者). 杨靖宇孙子当县长助理惹争议 自称不领工资. 張改萍 (責任編輯). 河南商報, 新華網. 2008年2月14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4月13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43.0 43.1 43.2 43.3 43.4 陳旭. 重提杨靖宇将军及其精神. 崔真平 (責任編輯). 中國法院網. 2005年4月4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范春旭, 王嘉寧. 抗战烈士遗孤是家中常客. 新京報. 2015年6月1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新京報》原標題:抗戰烈士遺孤是家中常客)
- ^ 45.0 45.1 蔡君彥 (記者), 許俊文 (攝影). 看望杨靖宇的家人见到珍藏的“传家宝”. 大河網 (鄭州), 網易新聞 (轉載網站). 2014年9月30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2月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46.0 46.1 宋鳳英. 与金日成有特殊友谊的中国将领:死后金暗自流泪. 中華魂 (期刊), 鳳凰網. 2011年12月25日 [2011年12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25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47.0 47.1 中国吉林通化4A级景区杨靖宇烈士陵园. 新浪旅遊. 2008年7月31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記者 錢文波:《「楊靖宇印章」串起的往事》,來源:《吉林日報》2018-8-22。
- ^ 詹邦洋 (責任編輯).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纪念馆. 中國網河南視窗. 2011年9月26日 [2018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1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50.0 50.1 田牧宸塑造英雄杨靖宇 不畏严寒敬业表现获赞. 新華網, 鳳凰網 (轉載網站). 2016年3月16日 [2016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8月12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韓祖 (《駐馬店日報》記者), 王振江 (《駐馬店日報》記者). 《民族魂·杨靖宇》在东北拍摄. 駐馬店網. 閆繼華. 2015年11月10日 [2016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14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铁血英魂—杨靖宇》完成摄制. 河南日報, 中國青年網 (轉載網站). 文緯. 2017年3月24日 [2016年1月1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 《东北抗联》剧情介绍. 新華社, 網易娛樂. 2001年9月11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延伸閱讀
編輯- 金日成敬重的中国好汉是谁:不是彭德怀. 周昂 (責任編輯). 人民網, 網易. 2013年5月6日 [2017年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6日) (中文(中國大陸)).
- 孟凌雲 (記者). 女儿深情讲述自己眼中的杨靖宇. 何青龍 (網站編輯). 吉林日報, 抗日戰爭紀念網 (轉載網站). 2016年12月7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
- 王紹波, 陶明文, 劉國順. 警卫员回忆:我心中的民族英雄杨靖宇. 何青龍 (網站編輯). 人民日報, 抗日戰爭紀念網 (轉載網站). 1995年8月20日 [2017年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18日)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