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秦初秦始皇建立郡縣制,設置錢唐縣與餘杭縣,至今已有兩千二百餘年。在此之前,杭州是約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域,而在五萬多年前便有古人類在此處繁衍生息。923年,吳越國定都杭州,吳越國「保境安民」的國策使得杭州逐漸繁榮。南宋年間,杭州成為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此時期是杭州發展的鼎盛階段。明清時期,杭州的手工業蓬勃發展,出現了諸多至今仍在運營的老字號。1894年,隨着《馬關條約》的簽訂,杭州成為通商口岸,推動了對外貿易和經濟的發展。1911年11月5日新軍起義俘獲浙江巡撫中華民國成立後於1927年設立杭州市。中國共產黨解放軍於1949年5月3日進入杭州城。杭州在經受了1950年代到1970年代「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十年文革帶來的破壞後,又隨着1978年的改革開放迅速發展,並成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以及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史前 編輯

 
良渚文化的範圍

1974年,中國科學院浙江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的聯合考察中,發現了建德境內的「建德人牙」化石,證明早在5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地域生息繁衍[1]

此外,杭州還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域。1936年考古學家施昕更在餘杭良渚和老和山一帶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和玉器,證明在四、五千年以前,杭州人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息。當時的人們主要從事原始的農業生產,兼事畜牧、漁獵和採集。農業生產已進入犁耕階段。良渚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高度發達的玉文化。當時人們在玉器、陶器的製作加工和絲麻紡織等方面都已達到同期較高的水平[2]

秦漢 編輯

公元前222年,秦將王翦率軍南下後,置錢唐縣、餘杭縣,同屬會稽郡。這是杭州地區最初的行政建制。

西漢時屬於吳郡管轄,郡治在吳縣(今蘇州),主要管轄長江以南閩、浙全省等,孫堅家族就出於吳郡寒族。後來吳郡北部平原區人口增多,逐步改造自然,和南部地區出現了差異,東漢時候吳郡南部以「會稽郡」的名號分離出去獨立設郡了。

魏晉南北朝 編輯

280年,浙江在吳降晉後轉歸晉國統治。

南朝年間,先後置臨江郡、錢唐郡,郡治錢唐縣。

隋代 編輯

隋開皇年間改為杭州,並開建城垣。大業六年(610年)十二月,隋煬帝徵調民工開鑿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至杭州的江南運河,長800餘里,寬10餘丈,可通龍舟,沿途並設置驛宮,杭州成為了貫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的終點。從此,杭州逐步成為水陸交通的要衝,具備了成為大都市的條件。

唐代 編輯

唐代,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杭州刺史李泌在城中鑿井六眼,改善居民飲水條件,而大詩人白居易在任期間,疏浚西湖,興建水利,使杭州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經濟日益發展,人口迅速增加,一躍成為東南名郡。

五代十國 編輯

923年,臨安人錢鏐建立吳越國,定都杭州,杭州首次成為一個地方割據政權的首都。吳越國尊崇佛教,實行「保境安民」政策,社會比較安定。杭州也成為全浙江及周邊部分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杭州周邊的大多數著名石塔(保俶塔雷峰塔白塔等)均建於這一時期。

宋代 編輯

 
南宋時期杭州城圖

北宋 編輯

北宋期間,置兩浙路,杭州為路治所。曾兩度擔任杭州地方官的蘇軾等人大興水利和市政建設,使杭州經濟和文化更加繁榮,而且使西湖山水更為秀美,為杭州博得了「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的美譽[3]。蘇軾在任期間,為杭州流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如《飲湖上初晴後雨》。北宋時期,杭州的科技水平也有長足發展。北宋慶曆年間,「布衣」畢昇在杭州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寫作《夢溪筆談》的科學家沈括也是這一時期杭州人物的代表。

南宋 編輯

南宋是封建社會時期杭州都市發展的鼎盛階段。1129年宋高宗南渡後,改杭州為臨安府,之後南宋朝廷在政局穩定後,於1138年正式定都臨安府。杭州成為南宋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方大批人口隨流亡朝廷南遷到杭州,使杭州人口急劇增加,使杭州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據咸淳《臨安志》記載,其時臨安府人口已達124萬多人。在北方移民中,有大批文人學士和從事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促進了杭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其中,絲綢、造紙、印刷、陶瓷、造船業尤為發達。當時的臨安還是主要對外貿易口岸之一,加上風景宜人,海內外商賈遊客雲集,更盛行夜市。13世紀,杭州發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餐館[4]

元代 編輯

南宋被元朝吞併後,杭州臨安府改名杭州路,成為江浙行中書省的治所。杭州城免遭破壞,城中的商業,在南北統一, 運河開通的有利環境下,迅速得以恢復。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命中書省檄文諭中外,「江南既平,宋宜曰亡宋,行在宜曰杭州。」繁榮的工商業和優美的西湖風景,吸引海內外人士紛紛前往觀光。本年後戲劇家關漢卿,就自大都來到杭州,寫下一枝花(杭州景)盛讚當地繁景[5]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杭州,曾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6]。據其當時記述,杭州城內街道寬廣,路面都用磚石鋪砌,下面還建有排水暗溝。城裏有十個大「方衢」做市場,「方衢」附近都設有「邸店」,供外地商人存放貨物。每週有三次集市,每次總有四、五千人。據記述元朝皇帝在杭州城,徵收各種商品的巨額稅費。官府是透過當地的十二個商家行會,抽取這些商稅。

再據記載,杭州城時常駐軍三萬,以鎮壓人民動亂。城內每座橋都有十名士兵駐守。而當局實施禁止夜行的法令,夜間各街都有士兵巡查,禁止人們點燈夜行,夜市也因而被禁止。 元英宗時,意大利的鄂多立克來華也到過杭州,說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之城」。元未來杭州的非洲旅行家伊本·拔都他,也記杭州是他從沒有見過的大城市[7]

元末,張士誠舉兵攻佔杭州,並改築杭州城牆,新開運河。1366年,朱元璋率軍攻陷杭州。

明代 編輯

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行中書省和浙江布政使司的治所。清代,仍稱杭州府,為浙江行省省會。杭州城市受到了戰火的毀壞,其中包括收藏四庫全書原本的藏書閣「文瀾閣」。

明清時期,杭州手工業進一步發展。除傳統的絲綢外,還出現了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孔鳳春化妝品、胡慶余堂丸藥、毛源昌眼鏡、邵芝岩筆莊等享譽海內的名特產品。另外,地方官紳重視文化教育,創辦書院之風盛行,曾出現崇文書院敷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等著名書院。明代正德年間,杭州知府楊孟瑛力排眾議,大規模疏浚西湖,恢復其原貌。

清代 編輯

清代康熙乾隆多次巡遊杭州,對西湖也十分關注,康熙帝還為西湖十景題字立碑。1860年至1865年期間,杭州成為太平天國和清軍反覆爭奪的城池之一。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杭州被立為通商口岸,在拱宸橋地區設立通商場和日本租界。1911年11月5日,新軍起義,進入城區,焚撫署,俘浙江巡撫,杭州其餘各主要官員潛逃,杭州結束了清朝統治時代。

民國時期 編輯

中華民國成立後,以原錢塘、仁和縣地置杭縣,為浙江省省會。1927年,設立杭州市。此後,杭州市一直為浙江省的省會。自中華民國成立後,杭州一度為軍閥混戰之地。1937年,杭州建成中國首座由國人自行設計和監造的大型現代化橋樑——錢塘江大橋。但不久,為了阻止日軍入侵杭州,12月24日由設計者茅以升親自指導炸毀。抗日戰爭期間,浙江大學師生在校長竺可楨的帶領下,西遷至廣西宜山繼續辦校,被譽為「文軍長征」。

共和國時期 編輯

 
杭州市中央商務區錢江新城

1949年5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杭州城,譚震林擔任杭州首任市長。 1949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下同)僅2.55億元,人均不到90元;全市工業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格計算)1.41億元。[8]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十年文革,給杭州各項建設事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和損失。197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8.4億元,僅比1957年增長2.14倍。不過在「大躍進」期間新建、擴建的一些工業企業,經過整頓和改造,大多都得到提高和壯大,形成半山的鋼鐵機械工業、拱宸橋的輕紡工業、古盪留下的電子儀表工業、望江門外的食品工業、蕭山龍山的化學工業等工業區。[8]

1978年改革開放後,杭州與全國各地一樣開始迅速地發展起來,大量直接引進外資,興辦合資、合作和獨資企業。從1978到1985年,杭州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遞增15.2%,大大高於前29年平均每年遞增7.2%的幅度;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8.7%。[8]

1981年,杭州成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2年,杭州成為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1994年成為副省級城市。2005年成為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2011年杭州GDP達到7011億元,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第8位,省會城市第二位(僅次於廣州),人均達到8萬元,並連續九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10]

2015年9月16日,在阿什哈巴德召開的亞奧理事會第34屆代表大會上,杭州代表中國成功申辦取得2022年第19屆亞運會舉辦權,杭州因此成為繼北京廣州之後,第三個獲得亞運會舉辦權的中國城市[11]。2016年9月上旬G20領導人峰會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是中國首次舉辦G20峰會,會議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為實現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形成許多「杭州共識」。[12][13][14]

 
2020年7月10日,7孔泄洪新安江水電站

2020年中國南方水災期間,自5月29日入梅以來,杭州市淳安縣遭受史上最強梅雨。7月8日,千島湖(新安江水電站)水位達到史上最高[15],108.43米。8日9時起,新安江水電站開始泄洪。這是水電站建成以來,首次正式9孔全開泄洪。9日6時許,泄洪洪峰順新安江富春江抵達錢塘江杭州濱江段。潮水和洪水疊加之下,錢塘江杭州閘口水文站最高水位達7.43米。富春江、新安江、蘭江匯流的——建德市梅城鎮的12個村落因此次泄洪受災[16]

2021年4月,杭州市進行區劃調整,江干區大部分併入上城區,下城區併入拱墅區,餘杭區分出一個臨平區,蕭山區的大江東五個街道和杭州經濟開發區的下沙與白楊街道組建成錢塘區。其主要目的是:「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解決城區之間「大的過大、小的過小」問題,防範化解「大城市病」等治理風險隱患,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功能;」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974年,中國科學院張生水教授和浙江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在建德市西南李家鎮新橋村烏龜洞發現了古人類的牙齒化石和浙江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屬於更新世紀晚期後一階段的「柳江人」,距今5萬多年,被中科院立名為「建德人」。是浙江省迄今為止發現在的唯一原始人遺蹟。參見建德市政府網頁[永久失效連結]
  2. ^ 劉斌著:《良渚文化的發現與研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1057年梅摯出任杭州知府,臨走時宋仁宗賜詩相勉,其中有「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的句子。一說為「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
  4. ^ Kiefer, Nicholas M. Economics and the Origin of the Restaurant (PDF).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2-08: pp 5 – 7 [2020-10-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6).  (pdf)
  5. ^ ([//web.archive.org/web/20210602001346/https://www.pinshiwen.com/gsdq/yuanqu/2019051850226.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关汉卿)》原文|翻译|赏析|释义] 品詩文網
  6. ^ 學術界對於馬可·波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仍存在爭議。
  7. ^ 元朝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 董原 學苑音像出版社
  8. ^ 8.0 8.1 8.2 总述. 杭州政府. 200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3). 
  9. ^ 三大產業構成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從1978年的18.1%上升至1985年的24.8%。引自《杭州市志》第三卷第32頁 中華書局1999年版
  10. ^ 综合实力. 杭州統計信息網. 2012-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1). 
  11. ^ 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 浙江在線. 201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2. ^ 2016年G20峰会落地杭州 20国领导人齐聚杭州(图). 中研網. 201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9). 
  13. ^ 习近平会见中外记者 发布G20杭州峰会成果. 杭州網. 2016-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14.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 新華社. 2016-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15. ^ 史上最强梅雨 史上最高水位 淳安挺住!. 浙江新聞. [2020-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3). 
  16. ^ 總台央廣記者:王嫻、李佳,浙江台記者:白植清. 新安江水库没提前泄洪影响安徽歙县高考?专家回应质疑. 責編:樊羽瑋. 環球網,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2002-09-01 [2020-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4) (簡體中文).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