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琦
第五琦(712年—782年),字禹珪,唐代京兆長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境)人,是唐肅宗起用的財經大臣。第五琦是「榷鹽法」的創製者,又建議設立「租庸使」,利用租庸使繞過正式官員直接辦事。
生平
編輯十五歲明經及第,釋褐黃梅尉,任揚子丞[1],天寶初年(應當是742年至746年期間),擔任陝郡太守韋堅從事,後因韋堅事牽連,被貶南豐尉[1]。天寶十三年(754年),為須江丞。後為青州從事,充河南招討判官[2]。至德元年(756年),任山南第五道度支使,作榷鹽法,改私鹽為官營。官至御史中丞,以籌措軍費,仍入不敷出。乾元元年(758年)又建議發行虛價大錢,鑄重輪乾元重寶[3],一枚重寶相當於開元錢五十,民間爭相盜鑄,結果造成幣值大貶。乾元二年(759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十一月貶任忠州(今重慶忠縣)長史,不久有人告發他收賄二百兩金,御史劉期先前往追罪,改夷州(今貴州鳳岡)。御史大夫賀蘭進明被貶為溱州員外司馬。第五琦既去,上元元年(760年)由河南尹劉晏接任,鹽改為民產、官收和商銷,「法益精密,官無遺利」[4]。
寶應初年,第五琦起為朗州刺史,有作為,入遷太子賓客。當時吐蕃入寇,代宗逃至陝西,郭子儀請以第五琦為糧料使、兼御史大夫,充關內元帥副使。不久,改京兆尹(首都市長)。大曆元年(766年),同劉晏分理財政。大曆五年(770年),因魚朝恩事牽連,貶括州刺史。八年改饒州刺史。十三年再改湖州刺史。建中三年(782年)八月卒。贈太子少保。
家庭
編輯曾祖:第五孚,江州司戶參軍[5]
祖父:第五舉,鄜州司馬[5]
父親:第五庭,右監門衛長史,贈太子少保[5]
妻子:張氏,左衛將軍南陽張景女[6]
- 第五常[7]
註釋
編輯- ^ 1.0 1.1 《唐故相國太子賓客扶風郡公贈太子少保第五公墓誌銘並序》:公實少保之第三子。生而朗異,卓爾岐嶷,雖童孺之戲,必規度不群。年十五明經高第,補黃梅尉,歷揚子丞,以直道貶南豐尉。
- ^ 《唐故相國太子賓客扶風郡公贈太子少保第五公墓誌銘並序》:自南豐凡三徙官,爲青州從事,充河南招討判官。
- ^ 《舊唐書·食貨志》載:「御史中丞第五琦奏請改錢,以一當十,別為新鑄,不廢舊錢,冀實三官之資,用收十倍之利,所謂於人不擾,從古有經。」《資治通鑑·唐紀三十六》:「(乾元元年)秋,七月丙戌,初鑄當十大錢,文曰乾元重寶。從御使中丞第五琦之謀也。」
- ^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七十三
- ^ 5.0 5.1 5.2 《唐故相國太子賓客扶風郡公贈太子少保第五公墓誌銘並序》:自兗州至江州司戶參軍孚,弈世仁賢,動無違德。江州生鄜州司馬舉,鄜州生右監門衛長史贈太子少保庭。
- ^ 《唐故相國太子賓客扶風郡公贈太子少保第五公墓誌銘並序》:夫人南陽郡夫人張氏,左衛將軍景之女,孝友柔順,睦親樂善。才淑稱於宗黨,言範著於閾門。輔佐之纏,邦家是賴。
- ^ 7.0 7.1 7.2 7.3 7.4 《唐故相國太子賓客扶風郡公贈太子少保第五公墓誌銘並序》:有子七人,常、峰、平、準、干、牟、申
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書目
編輯-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七十三
- 《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二 列傳第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