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賈瓦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4月6日) |
羅賈瓦(庫爾德語:Rojava),又稱西庫爾德斯坦(Rojavayê Kurdistanê),「羅賈瓦」在庫爾德語裏意為「西方」。其範圍包括敘利亞北部和東北部的庫爾德族居住地區,涵蓋扎格羅斯山脈的一部分。面積5萬平方千米,人口200萬。羅賈瓦在2013年11月開始的羅賈瓦革命中取得自治,建立了基於直接民主、性別平等和永續發展原則的社會體制。[7] 羅賈瓦(由東向西)包括賈茲拉州、科巴尼州、沙赫巴地區和阿夫林州四個州和地區。羅賈瓦的自治沒有被敘利亞政府正式承認[8],並且是敘利亞內戰的參與者。[9] 2016年3月17日,羅賈瓦自治當局宣佈成立名為「羅賈瓦—北敘利亞民主聯邦」的聯邦制自治政權。同年12月28日,更名為北敘利亞民主聯邦。[10][11][12]2018年9月6日,敘利亞民主委員會將該地區的正式名稱更改為北部和東部敘利亞自治行政區。該地區的政府有時也被稱為「民主自治政府」。[13]庫爾德族一般認為西庫爾德斯坦是傳統大庫爾德斯坦的四個部分之一,其他還包括土耳其南部的北庫爾德斯坦、伊拉克北部的南庫爾德斯坦和伊朗西部的東庫爾德斯坦。[14]然而,西庫爾德斯坦政治和社會都屬於多民族。[15]
北部和東部敘利亞自治行政區 | |
---|---|
國歌:Ey Reqîb 《嘿,敵人》 | |
地位 | 敘利亞事實上的自治區 |
首都 | 艾因伊薩[1] |
最大城市 | 拉卡 |
官方語言 | 庫爾德語 阿拉伯語[2] 敘利亞語 |
政府 | 聯邦制半直接民主(民主邦聯主義) |
• 執行委員會共同主席 | 伊爾哈姆·艾哈邁德[3]
曼蘇爾·塞勒姆[4] |
• 敘利亞民主委員會共同主席 | 阿米娜·奧馬爾 里亞德·達拉爾[5] |
立法機構 | 敘利亞民主委員會 |
自治聯邦 | |
• 提議自治 | 2013年7月 |
• 宣佈自治 | 2013年11月 |
• 成立地方政府 | 2013年11月 |
• 採用臨時憲法 | 2014年1月 |
• 成立聯邦 | 2016年3月17日 |
面積 | |
• 總計 | 50,000平方公里 |
人口 | |
• 2018年估計 | 200萬[6] |
貨幣 | 敘利亞鎊(SYP) |
時區 | UTC+2(歐洲東部時間) |
行駛方位 | 靠右行駛 |
地理
編輯西庫爾德斯坦位於底格里斯河以西,靠近土耳其邊境的區域。目前有四個州和地區,賈茲拉州、科巴尼州、沙赫巴地區,和地理上仍不相連的阿夫林州。賈茲拉州的東南邊與伊拉克庫爾德斯坦接壤,其他的邊界則仍處於敘利亞內戰當中。所有的州都位於北緯36度半附近。阿夫林州庫爾德山脈(阿勒頗山脈)以外的地區地形都相對平坦。
歷史
編輯11世紀末十字軍東征時,庫爾德山脈已經為庫爾德族所居住。[16]
鄂圖曼帝國時期
編輯鄂圖曼帝國時期(1299年至1922年),大量講庫曼希庫爾德語(北庫爾德語)的庫爾德族部落群體從安納托利亞地區被驅逐或遷徙至敘利亞北部。這些部落群中最大的是Reshwan聯盟,最初在阿德亞曼區域,後來擴散到整個安納托利亞。鄂圖曼帝國從1518年起也記載了Milli部落聯盟,在18世紀下半葉主導了整個北敘利亞草原,最終其首領鐵木爾(Timur)被鄂圖曼帝國任命統治拉卡(1800年至1803年)。[17][18]一個庫爾德族政權Janbulads王朝曾經統治阿勒頗地區(1591年至1607年),是托斯卡納大公國美第奇家族的同盟。[19]
1764年丹麥作家卡斯滕·尼布爾(Carsten Niebuhr)前往賈茲拉,紀錄到五個庫爾德游牧部族(Dukurie、Kikie、Schechchanie、Mullie和Aschetie),和一個阿拉伯部落。這些部落定居在土耳其的馬爾丁,他們支付費用給當地的長官以獲得在敘利亞賈茲拉放牧牛群的權利。[16][20]這些庫爾德族部落後來逐漸遷往村莊和城市,目前仍存在於在賈茲拉(現在敘利亞的哈塞克省)。[21]
19世紀以前,庫爾德斯坦的領域不包括敘利亞賈茲拉。[22]同樣地,《色佛爾條約》中所建議的西庫爾德斯坦也沒有包括後來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任何領土。[23]
這個地區的人口組成在20世紀早期發生巨大的轉變,一些庫爾德族部落參與了亞述人種族大屠殺,與鄂圖曼政府合作迫害上美索不達米亞的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基督徒,他們侵襲並搶劫了Albaq區的亞述人和亞美尼亞人村莊,直到哈卡萊(Hakkari)北部的山區,殺害大批村民。[24]並得到他們的土地作為回報。[25]許多亞述人在遭受鄂圖曼土耳其人和庫爾德人的種族滅絕後逃到了敘利亞,[24][26]主要集中在賈茲拉地區。[27]
法國託管時期
編輯情勢很快地轉變,1925年庫爾德族對抗土耳其政府的大起義失敗後,遭到屠殺,許多庫爾德人也開始移民。[28]雖然敘利亞在過去幾個世紀已經有許多庫爾德人定居,這次大量的庫爾德人逃離土耳其前往敘利亞,並得到法國當局認可的公民身份。[29]據估計,當時約有25,000庫爾德人逃往敘利亞,主要定居在賈茲拉。[30]
亞述人則是在1937年8月9日的阿穆達大屠殺後移居到敘利亞。[31]該場屠殺由庫爾德人Saeed Agha al-Dakuuri發動,清除了城市裏所有的亞述人。[32][33]
敘利亞統治時期
編輯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政府統治下的西庫爾德斯坦幾乎沒有中央政府的投資或發展。法律限制庫爾德人擁有的財產,許多人沒有國籍。房地產經常被政府的高利貸沒收。沒有高中,並且中學裏禁止庫爾德語教育。醫院缺乏設備,病患經常要被轉到西庫爾德斯坦外。[34]
羅賈瓦革命
編輯在敘利亞內戰中,敘利亞政府軍從三個庫爾德族區退出,留下當地的民兵控制。由於戰爭爆發,2012年人民保護部隊(YPG)成立,以捍衛敘利亞的庫爾德人聚居區。在2012年7月,剛成立的YPG控制了科巴尼、阿穆達和阿夫林三個城鎮。[35]之後兩個主要的庫爾德族團體,庫爾德全國委員會(KNC)和民主聯盟黨(PYD)成立了一個聯合領導的庫爾德最高委員會。[35][失效連結]幾個月後,馬利基耶、艾因角、Al-Darbasiyah和Al-Maabadah也都在YPG的控制之下。庫爾德族區中仍然是敘利亞政府控制的只剩下哈塞克和卡米什利,[36][37]雖然兩座城市裏也都有YPG的勢力。
羅賈瓦自治區
編輯2013年11月,西庫爾德斯坦三個庫爾德族區宣告自治。2014年1月,開始實行自治區臨時憲法。2015年在對抗伊斯蘭國的戰爭當中,取得相當的勝利,領土大幅擴展。
2016年2月10日,自治區第一個庫爾德區之外的駐外代表處在莫斯科設立,發展「與莫斯科的全面夥伴關係」。[38]這將促進外界對於自治區主權、庫爾德人的國際外交,以及將來可能獨立的支持。[39]
在2016年3月17日的會議當中,土庫曼人、阿拉伯人、基督徒和庫爾德人共同正式對外宣佈,在敘利亞北部(包括少數民族地區)建立聯邦。這次會議由庫爾德族民主聯盟黨(PYD)主導。[40]儘管聯邦自治區的官員們重申,他們不會支持敘利亞分裂,但聲明很快遭到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的反對。
2018年9月在艾因·伊薩舉行的敘利亞民主委員會會議上,北敘利亞民主聯邦正式更名為「敘利亞北部和東部自治政府」。然而該政府被土耳其指控支持庫爾德工人黨叛亂,在2019年10月的「和平之泉」行動中,敘利亞民主力量撤出土耳其-敘利亞邊境以南部分土地,在敘利亞阿拉伯軍隊進入敘利亞北部後建立安全區[41]。
對外聯繫
編輯「羅賈瓦」自治區當局獲得了美國和法國的支持,結成反對伊斯蘭國的同盟,但其自治地位不被美國承認。
同時庫爾德武裝也與巴沙爾·阿薩德的敘利亞政府及其盟友俄羅斯軍隊和伊朗民兵保持一定的合作,特別是在敘利亞北部部署軍隊防範土耳其軍隊的進攻,然而雙方在卡米什利也存在衝突。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多次指責敘利亞東北部自治政府支持庫爾德工人黨,土耳其軍隊也多次越境進攻敘利亞民主力量和人民保護部隊[42]。
政府模式
編輯「羅賈瓦」自治地區奉行民主邦聯主義,組織與動員當地群眾在各個街區、村子、城鎮建立各式各樣的小組、委員會及公社,進行參與式民主管治,將來自不同背景的群體(庫爾德人、阿拉伯人、亞述人、土庫曼人)和宗教(穆斯林、基督徒和雅茲迪人)集結在這個民主實踐之中。
自治政府的基本「行政」單位是公社。每個公社由約300人的社區所組成,每個公社有五、六個委員會,負責解決直接影響到當地社區居民的日常問題,減少了行政上的官僚主義。公社的決策是由下而上的,體現了直接民主的精神。公社會選出兩位聯合主席,一男一女[43]。
參考文獻
編輯- ^ van Wilgenburg, Wladimir. Turkish-backed groups launch attack near strategic Syrian town of Ain Issa. Kurdistan24. 23 November 2019 [18 Dec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 ^ West Kurdistan divided into three cantons. ANF. 2014-01-06 [2014-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2).
- ^ Fetah, Vîviyan. Îlham Ehmed: Dê rêxistinên me li Şamê jî ava bibin. rudaw.net. Rudaw Media Network. 17 July 2018 [29 Sept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9 March 2021) (庫爾德語).
- ^ Syrian Kurds declare new federation in bid for recognition. Middle East Eye. 17 March 2016 [25 April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August 2018).
- ^ Amina Omar ,Ryad Derrar elected as co-chairs of MSD - ANHA | HAWARNEWS | English. Hawarnews.com. [4 Dec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September 2019).
- ^ 2014年11月中估計,包括難民。"Rojava’s population has nearly doubled to about 4.6 million. The newcomers are Sunni and Shia Syrian Arabs who have fled the scorched wasteland that Assad has made of his country. They are also Orthodox Assyrian Christians, Chaldean Catholics, and others, from out of the jihadist dystopia that has taken up so much of the space where Assad’s police state used to be." In Iraq and Syria, it's too little, too late. Ottawa Citizen. 2014-11-14 [2015-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
-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ojava Cantons.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2).
- ^ Fight For Kobane May Have Created A New Alliance In Syria: Kurds And The Assad Regim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2014-10-08 [2015-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Kurds regain 15km of Kobane countryside, killing dozens of IS militants. [2015-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20日).
- ^ Federation of Northern Syria and Rojava. Yeniozgurpolitika. 2016-03-14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庫爾德語).
- ^ Syria civil war: Kurds declare federal region in north. Aljazeera. 2016-03-17 [2016-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7) (英語).
- ^ Bradley, Matt; Albayrak, Ayla; Ballout, Dana. Kurds Declare ‘Federal Region’ in Syria, Says Official. Wall Street Journal. [2016-03-18]. ISSN 0099-96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 ^ The Autonomous Administration in Northern Syria: Questions of Legitimacy and Identity. Omran Center for Strategic Studies. 2018-07-26 [201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 ^ Kurdish Awakening: Nation Building in a Fragmented Homeland, (2014), by Ofra Bengio,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 ^ A Small Key Can Open A Large Door. Combustion Books.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0).
- ^ 16.0 16.1 Kreyenbroek, P.G.; Sperl, S. The Kurds: A Contemporary Overview. Routledge. 1992: 114. ISBN 0415072654.
- ^ Tejel, Jordi. Syria's Kurds: history, politics and society 1. publ. London: Routledge. 2008: 9. ISBN 0415424402.
- ^ Winter, Stefan. Les Kurdes de Syrie dans les archives ottomanes (XVIIIe siècle). Études Kurdes. 2009, 10: 125–156.
- ^ Salibi, Kamal S. A House of Many Mansions: The History of Lebanon Reconsidere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154. ISBN 9780520071964.
- ^ Carsten Niebuhr. Reisebeschreibung nach Arabien und andern umliegenden Ländern. (Mit Kupferstichen u. Karten.) - Kopenhagen, Möller 1774-1837. 1778: 389 (德語).
- ^ Stefan Sperl, Philip G. Kreyenbroek. The Kurds a Contemporary Overview.. London: Routledge. 1992: 145–146. ISBN 0-203-99341-1.
- ^ A Dictionary of Scripture Geography, p 57, by John Miles, 486 pages, Published 1846, Original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 ^ David McDowall. A Modern History of the Kurds: Third Edition. 2004: 137.
- ^ 24.0 24.1 R. S. Stafford. The Tragedy of the Assyrians. 2006: 24.
- ^ Hovannisian, Richard G., 2007. The Armenian Genocide: Cultural and Ethical Legacie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on 11 November 2014.
- ^ Ray J. Mouawad, Syria and Iraq – Repression Disappearing Christians of the Middle East. Middle East Forum. 2001 [2015-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9).
- ^ Bat Yeʼor. Islam and Dhimmitude: Where Civilizations Collide. 2002: 162.
- ^ Abu Fakhr, Saqr, 2013. As-Safir daily Newspaper, Beirut. in Arab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hristian Decline in the Middle East: A Historical View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11-13
- ^ Chatty, Dawn, 2010. Displacement and Dispossession in the Modern Middle Ea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30-232.
- ^ McDowell, David. A modern history of the Kurds 3. revised and upd. ed., repr. London [u.a.]: Tauris. 2005: 469. ISBN 1850434166.
- ^ Bat Yeʼor. Islam and Dhimmitude: Where Civilizations Collide. 2002: 159.
- ^ Jordi Tejel. Syria's Kurds: History, Politics and Society. 2008: 147 [2015-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5).
- ^ Keith David Watenpaugh. Being Modern in the Middle East: Revolution, Nationalism, Colonialism, and the Arab Middle Class. 2014: 270.
- ^ Efrîn Economy Minister: Rojava Challenging Norms Of Class, Gender And Power. [2015-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1).
- ^ 35.0 35.1 More Kurdish Cities Liberated As Syrian Army Withdraws from Area. Rudaw. 2012-07-20 [201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1).
- ^ Armed Kurds Surround Syrian Security Forces in Qamishli. Rudaw. 2012-07-22 [201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4).
- ^ Girke Lege Becomes Sixth Kurdish City Liberated in Syria. Rudaw. 2012-07-24 [2012-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29).
- ^ Rojava's first representation office outside Kurdistan opens in Moscow. Nationalia.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9).
- ^ 存档副本. [2016-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9).
- ^ Syria’s Kurds declare de-facto federal region in north. Associated Press. 2016-03-17 [2016-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9).
- ^ 大衛·格雷伯. 罗贾瓦危机丨大卫·格雷伯谈叙利亚库尔德人的民主实验. 澎湃新聞. [2022-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8).
- ^ 埃尔多安:俄罗斯须“清除”叙利亚北部库尔德武装. 聯合早報. [2022年12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7月19日).
- ^ 罗贾瓦:战火中的革命. [2015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