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白日本律令制下的令外官,是天皇成年後的輔政大臣。關白自9世紀末誕生以來便是日本朝廷實際上的公家最高官職,取代太政官首長太政大臣成為首席宰相職務,三公之首的太政大臣則演變為名譽職。唐名稱其為執柄、博陸、攝籙、惣己百官,敬稱則是稱為殿下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関白
假名かんぱく
平文式羅馬字Kanpaku
日語舊字體關白

關白本為「陳述、稟告」[1]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陸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職在天皇成年後的稱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開創攝關政治。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院政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幕府征夷大將軍掌權,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為僧,則稱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左大臣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喻世明言·卷二十二·木綿奄鄭虎臣報冤:「埋得定當,方將病狀關白太守趙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