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中旬臺灣暴雨

2017年6月中旬臺灣暴雨,是指臺灣於2017年6月中旬因為持續暴雨而發生的天災事件,同時也是該月繼2017年6月初臺灣暴雨後所發生的強降雨事件。為了處理該起事件,中華民國國防部派一萬八千名兵力待命[1],時任行政院長林全也在事件發生時視察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瞭解相關氣象情況與因應措施[2]

構成

編輯
 
逐漸併入滯留鋒的強烈熱帶風暴苗柏

在梅雨鋒面西南氣流影響下,一道具有滯留鋒性質的梅雨鋒在台灣北部形成,促成此次的暴雨事件[3]中國氣象局針對此鋒面影響地區發佈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信號[4]。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表示此次暴雨事件是由「典型梅雨鋒面」[注 1]所促成,並在梅雨鋒面影響台灣之前提醒民眾會有坍方、落石、泥石流、山洪暴發及水浸發生[6]

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強烈熱帶風暴苗柏受到鋒面的垂直風切變的破壞後,其殘留雲系亦成為此次滯留鋒面的一部份[7]。中央氣象局預報員謝佩芸也表示,苗柏的殘留雲系併入台灣上空的鋒面後,與西南氣流交互作用,亦會有暴雨產生[8]。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啓明表示,此次鋒面於6月16日至6月18日為最具顯著影響時期,鋒面在此時期產生中小尺度對流胞[注 3],容易帶來強降雨[13]。時任中央氣象局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鄭明典則表示,此次梅雨季拉長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負北極震盪的餘波所致[14]

災害

編輯

中央氣象局於6月12日公佈降雨趨勢圖分析,表示6月13日起各地可能出現陣雨或雷雨,並有暴雨等級以上的降雨發生概率[15],並指出6月21日前鋒面仍尚未離開,台灣天氣依然呈現不穩定的型態[16]。隨着鋒面影響台灣地區,經濟部水利署於6月11日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三級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並表示已預布1084部大型移動式抽水機至各縣市政府相互支援,且啟動全國1578位防汛護水志工及全台超過8800個企業協助水情及災情通報作業[17],更於6月13日下午6時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二級災害緊急應變小組[18],另有10縣市成立地方災害應變中心[19]

受到此鋒面影響,新竹縣新豐鄉新興路與往湖口鄉大同路地下道因排水不及而水浸[20]高雄市桃源區勤和部落上游的布唐布那斯溪亦發生泥石流[21]。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彙整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查報資料顯示,此次梅雨促成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約9,614萬元損失,同時為因應此次暴雨造成嚴重災情,雲林縣嘉義縣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22]

其他地區影響

編輯

香港及澳門地區

編輯

強烈熱帶風暴苗柏吹襲後,香港天文台認為西南季候風增強,亦有低壓槽在廣東沿岸地區徘徊,香港天文台再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3]。臺灣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認為強烈熱帶風暴苗柏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併入此次鋒面雲系中[24]。受到此低壓槽影響,香港天文台錄得近2,700次雲對地艾莎尼,並有多處積水[25]

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資料顯示,澳門地區自6月14日開始受到西南氣流影響,翌日開始受到華南地區的低壓槽影響帶來大驟雨及雷暴,並於6月17日錄得當月最高日降雨量59.2 毫米,整體影響日期至6月26日結束[26]

日本

編輯

受梅雨鋒面影響,本州東岸局部暴雨時雨量一度達80毫米,日本氣象廳表示6月21日起近畿地方關東地方一帶將降暴雨,研判22日早上在東海地方將降下200毫米、近畿地方及甲信地方預計降下180毫米、四國地方則為150毫米[27]。鐵路方面,由於靜岡縣愛知縣的雨量超過規準值,東海旅客鐵道當地時間21日中午11時30分許停駛3小時半[28]

釋義

編輯
  1. ^ 「典型梅雨鋒面」指的是梅雨鋒面在台灣附近滯留,且鋒面伴隨較強的西南風或西南氣流,此種天氣型態易持續性發生暴風雨[5]
  2. ^ 「雷雨胞」是由雷雨雲不斷膨脹、互相連結,雲中氣流上下對流旺盛所形成[10],劇烈雷雨胞亦會激發與分裂成劇烈對流胞[11]
  3. ^ 「對流胞」通常有明顯的邊界,及塊狀的組織[9]。如果對流旺盛、熱對流上升速度激烈,對流胞也可能變成「雷雨胞」[注 2][12]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台灣大雨持續至21日 1.8萬國軍待命救災. 大紀元時報. 2017年6月18日 [2018年7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9日). 
  2. ^ 關注豪雨情況 林全視察氣象局. 大紀元時報. 2017年6月16日 [2018年7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9日). 
  3. ^ 董俞佳. 梅雨鋒面+西南氣流 致災性豪雨周三起恐襲台. 聯合早報. 2017年6月11日 [2018年7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9日). 
  4. ^ 6月12日暴雨强对流预警. 中央氣象台.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7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9日). 
  5. ^ 典型梅雨鋒面暴雨來襲!氣象局兩分鐘動畫圖解. 天下雜誌. 2017-06-02 [2018年1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6日). (繁體中文)
  6. ^ 第二波梅雨鋒面下周殺到 氣象局長提醒「恐有豪雨」. 臺灣蘋果日報.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7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0日). 
  7. ^ 談雍雍. 週三梅雨鋒面到 吳德榮:影響時間長達7天. TVBS.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6月17日). 
  8. ^ 廖德修. 輕颱莫柏助威 周三恐豪雨. 中國時報.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2月21日). 
  9. ^ 梅雨系統. 教育大市集,教育部.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0日). (繁體中文)
  10. ^ 雷雨胞. 教育百科,教育部.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0日). (繁體中文)
  11. ^ 天氣與對流研究室研究領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天氣與對流研究室.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月15日). (繁體中文)
  12. ^ 湯雅雯、謝幸恩. 對流胞排排站 瞬間暴雨一波波. 中國時報. 2014-05-21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6月26日). (繁體中文)
  13. ^ 張達智. 梅雨危險期到了 全台慎防致災暴雨. 中國時報. 2017年6月16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22日). 
  14. ^ 蕭雅純,蔣宗裕,林洧旭. 梅雨鋒面賴著不走 暴雨炸彈恐再襲. 聯合報. 2017年6月15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0月1日). 
  15. ^ 許敏溶. 第二波梅雨鋒面多厲害 氣象局一張圖告訴你. 台灣蘋果日報.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0日). 
  16. ^ 李鴻典. 大豪雨將轟台 氣象局公布降雨趨勢分布. 三立新聞. 2017年6月12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16日). 
  17. ^ 彭夢竺. 嚴防豪大雨 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三級開設. NOWnews今日新聞. 2017年6月11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5日). 
  18. ^ 楊綿傑. 防範洪災 水利署水災應變小組完成二級開設. 自由時報. 2017年6月13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10日). 
  19. ^ 0613 豪雨水災 災害應變處置報告 (PDF).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2017年6月18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年7月10日). 
  20. ^ 陳育賢. 瞬間大雨 竹縣新豐鄉地下道淹水禁止通行. 中國時報. 2017年6月14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9月8日). 
  21. ^ 翁郁雯. 致災大雨又來了!高雄桃源溪水暴漲 恐怖土石流宣洩超驚人. 三立新聞. 2017年6月14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8月18日). 
  22.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106年0613豪雨農業災情報告. 中華民國行政院. 2017年6月22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9日). 
  23. ^ 二零一七年六月天氣回顧. 香港天文台. 2017年7月4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6日). 
  24. ^ 陳煜. 大雨將再次狂襲!梅雨鋒面籠罩全台 氣象局:將影響達10天. 風傳媒. 2017年6月14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7月19日). 
  25. ^ 天氣不穩 昨凌晨急發黃雨及紅雨. 成報. 2017年6月18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2月27日). 
  26. ^ 澳門氣象月報 ( 2017 年 6 月 ) (PDF).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年7月10日). 
  27. ^ 梅雨前線停滞 局地的“猛烈な雨”に警戒を. 日本電視台. 2017年6月21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1月4日). 
  28. ^ 太平洋側で大雨 新幹線、3時間半運転見合わせ. 日本經濟新聞. 2017年6月21日 [2018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20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