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條目 靖康之變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給我捉到國之錄這個傢伙這裏當網文黨。

編輯

抄到這麼直接,以為這裏是大陸的百度百科是不是?Pkou (留言) 2011年10月4日 (二) 16:11 (UTC)回覆

你那幾句「給老子捉到你這個大陸網文黨抄網文,連字都不改一下,你以為這裏是百度百科?!)」[1],「給我捉到國之錄這個傢伙這裏當網文黨。」[2],已經充分表現出你對他人的人身攻擊了,勞煩閣下詳細閱讀維基百科:不要人身攻擊維基百科:文明再到維基百科上編輯。Zcm11 (留言) 2011年10月4日 (二) 23:27 (UTC)回覆

  • 讓你看看什麼叫做一字不改[廈門大學學生2006年作業,http://www.mlyxmu2009.org/chi_history9.htm]注意名詞解釋 iv.段,連個字都不想改,你就是這樣寫文章的?我一晚上辛苦不過寫個5K,為了寫六鎮民變,我兩個晚上通宵。你們兩分鐘就搞點了,再這樣下去,維基百科就完了。現在拿禮貌問題攻擊我了?就像國內那些大學教授一樣拿職稱壓人,騙經費一樣可惡。Pkou (留言) 2011年10月5日 (三) 04:50 (UTC)回覆

請麻煩勞煩閣下詳細閱讀維基百科:不要人身攻擊維基百科:文明,這已經是第二次警告了,「騙經費一樣可惡」這種話還是少出現的好。Zcm11 (留言) 2011年10月5日 (三) 06:12 (UTC)回覆

看不出哪裏是「人身攻擊」——「當網文」是一個客觀行為,明確指出這種行為只是陳述一個事實,談不上「人身攻擊」;「傢伙」一次略顯粗鄙,但最多算「不文明」,夠不上「人身攻擊」;暗指百度百科抄襲,如與事實不符則有「攻擊」之嫌,可惜百度百科不稱成為「人身」。上官大夫 (留言) 2011年10月10日 (一) 11:28 (UTC)回覆

使用者SolonaAmell關於《靖康稗史箋證》主題的疑似原創研究

編輯

最近有用戶SolonaAmell,在條目宋徽宗靖康之變中聲稱《靖康稗史箋證》是偽書,相關條目幾乎都加上:

  • 傳統上宋史學界認為書中所記因為非常恥辱,正史多無法記載,故參考價值頗高。然而此書實際為光緒十八年由謝家福所得,謝家福稱購自海外,其可信性存疑
  • 公主之名僅見於開封府狀,無其他文獻記載可以作證是否為真名

等等描述。今年我在知乎曾看到相關討論「靖康稗史的真實性高嗎?」不以為意,但是到了維基百科這邊也有如此大批編輯,令我懷疑這是原創研究,尤其主要來源都只是來自微博的「《靖康稗史》偽書考」。如果真是破壞,應該全部移除,條目格式都被他一人打亂了。不知道有沒有歷史維基專題的用戶可以幫忙考證一下,除了「偽書考」一文以外,有沒有不是用戶生成內容、而是比較權威的文獻,說明《靖康稗史箋證》的確有爭議呢?——George6VI留言2023年6月30日 (五) 07:11 (UTC)回覆

就我查找所見,沒有任何一份權威文獻懷疑《靖康稗史》的真實性。--Ghren🐦🕓 2023年6月30日 (五) 08:19 (UTC)回覆
僅見被回退內容中有提到的「《靖康稗史》之《青宮譯語》《呻吟語》獻疑」質疑,但該文未見學界引用。該文中也提到「因此,學術界現今一致認為」。至多表達為一個「小眾」觀點。--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1日 (六) 17:44 (UTC)回覆
已經根據他的編輯紀錄陸續回退。我看了其中一位分析者「齊秋」在微博的分析,有好幾位網友提供古籍截圖、感覺主張這種說法是認真的,而且日本的毛利英介也曾有「靖康稗史偽書說」的演說(具體內容不詳)。假如他們的分析真的被學術界接受,那麼就好比閻若璩證偽古文尚書,會很有份量、甚至轟動學界。不過可惜,目前我看到的資料都是在不可靠的平台,在維基百科恐怕都只能當作小眾觀點,沒有經過同行證實的看法。——George6VI留言2023年7月4日 (二) 08:30 (UTC)回覆
毛利英介的研究課題有提到觀點。雖然不算同行評審,感覺條目中可以提一句「有所懷疑」,作為學者一手意見。--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4日 (二) 19:38 (UTC)回覆
「孤證不為定說」屬於基本常識,我覺得你在這裏論證《靖康稗史》不是偽書沒有意義,因為人家就是孤證沒法辯偽,你再如何強調它如何之可靠、如何之有價值,尤其是在宋代印刷術普及、書籍流傳變得更加容易的背景下,嚴謹來說還是要加上「根據《靖康稗史》,如何如何之」而不是直接當作「事實」使用,所以非常期望你們不要直接把這種古文「直接翻譯」到條目里,而是「間接引用」現在採編這本書內容的那些學術論著。----Cat on Mars 2023年7月5日 (三) 16:23 (UTC)回覆
返回 "靖康之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