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路 (廣州)
東風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一條呈東西走向的主幹道,據統計,平均每日有高達30萬輛車使用本路。[1]東起中山一路立交,西至增埗橋,全長8823米,路寬40-44米,雙向8-10車道,兩側均設有公交專用道。全路分東、中、西三段,中山一路立交至越秀北路為東風東路,越秀北路至解放北路為東風中路,再往西至西場立交為東風西路,分別與28條道路相連接,建有8座立交,及多座人行天橋和隧道。現交警規定全路段全天禁止自行車、1.5噸以上貨車行駛。
| ||||||||||||||||
---|---|---|---|---|---|---|---|---|---|---|---|---|---|---|---|---|
原名 | 清代時(城內)由東至西依次名天官里、二牌樓、天平街、德宣街、"天濠街" 1920年稱德宣路 1937年東風西路稱德坭路 1938年前東風東路稱廣虎路、造幣左路 1945年改稱黃埔大道 1968年自西往東稱東風一、二、三、四、五路 | |||||||||||||||
命名緣由 | 東風壓倒西風 | |||||||||||||||
命名日期 | 1981年 | |||||||||||||||
類型 | 城市主幹道 | |||||||||||||||
道路長度 | 8.823公里(5.482哩) | |||||||||||||||
車速限制 | 60公里每小時 | |||||||||||||||
行車線數量 | 雙向8-10車道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越秀區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中山紀念堂 東風大酒店 執信中學 廣東工業大學等 | |||||||||||||||
起點 | 增埗橋 | |||||||||||||||
終點 | 中山一路立交 | |||||||||||||||
建造 | ||||||||||||||||
動工 | 1920年 | |||||||||||||||
通車日期 | 1964年全線通車 |
歷史
編輯清代時,今東風路之廣州府城內段自東向西僅二牌樓-天平街-德宣街一線(即今倉邊路至解放北路)貫通,與天官里(倉邊路至銅關,今越秀橋附近)、天濠街(盤福路至解放北路)兩段並不直接連通。
該路(原德宣路段)始建於1920年,以吉祥路為界分東、西兩段修建,吉祥路以西至盤福路段稱德宣西路,吉祥路以東至倉邊路段稱德宣東路。在東段,越秀橋(天官里尾)至先烈路段舊稱越秀橫路,該段與1933年開建的東沙公路至石牌段(民國時期未築成)曾規劃合稱黃埔大道。解放後,天官里尾至東皋大道段擴築道路裁彎取直,借用原平行輔路「造幣廠左馬路」名稱更名為造幣左路,東皋大道以東段稱黃埔大道。1959年闢築倉邊路至越秀北路段(原稱天官里),與德宣東路及造幣左路貫通,1960年建至梅東路。在西段,1955年修建德坭路連接西場,德坭路是由德宣西路尾經牛皮寮及田洞橫過鐵路而至坭城,故得名。1964年建成德坭立交跨越廣茂鐵路。至此,東風路全線貫通。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全路由西往東被當局改稱東風一至五路(取東風壓倒西風之意)。[2]
- 東風西路:原名德坭路,據說因為舊有德國紅毛坭(水泥)廠而名(所產水泥稱德坭,類同香港英坭),1968年被改名為東風一路、東風二路,1981年再改名為東風西路。
- 東風中路:清朝時東往西依次稱天官里(明朝教育家湛若水曾於此辦書院)、二牌樓、天平街、德宣街,1920年擴建為馬路,統稱德宣路。1968年被更名為東風路,1981年再改名為東風中路。
- 東風東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前稱廣虎路,意廣州至虎門必經之路[來源請求];後改名造幣左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後易名黃埔大道,1968年被改名為東風五路,1981年再改名為東風東路。
1975年開始拓闊東風路,降低部分東風東路的路面坡度。1992年起再次改造東風路,先後在農林下路、越秀北路、盤福路等路口建立交橋,絕大部分路段取消紅綠燈,路中央架設護欄禁止車輛左轉和掉頭,以保證直行車流暢順。
文革改名
編輯文革時期各路名被逼更改以合乎政治需要,時各派系小報在此地改名上有不少意見,爭論持續。廣州市革命委員會中,以東風派與紅旗派兩大陣營相爭突出,以此時先改為東昇路,為將西山(街道建制,源西山廟)日落西山改聯想太陽東昇,並平衡兩派爭拗。而東風派由於成員工人眾多,廣州市總工會亦在此幹線,後將西場口以東以東風一到四路定名,延至1968年定型,為文革時期廣州改路名最尾的一條路。
沿途設施
編輯1960年代的德宣路、德坭路南邊一帶,多為有規則的磚木屋宇,北側則是殘磚搭牆、瀝青紙蓋頂用竹夾着的瓦面(屋)。這帶當時有不少街道工廠(時稱街道服務站),涉及打鐵、煮瀝青、片輪胎(分解車胎做鞋底)、開鐵桶(拆開鐵桶將鐵皮敲直出售)、小型翻砂鑄造等手作業。現時都不存。
與之交匯道路
編輯道路順序由西往東排列,粗體字為主幹道。
公共交通
編輯均在鄰近東風路位置設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