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延安召開。七大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大會上,代表被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大後方8個代表團。候補中央委員預選名單35人。6月10日,大會進行候補中央委員的選舉,共545名代表參與投票,所投選票全部有效;11日公佈選舉結果,33人得票過半數,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的任期是1945年6月10日至1956年9月27日[2]。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任期內,有7位候補中央委員遞補為中央委員,另有2人被撤職。除黎玉、萬毅、古大存、曾鏡冰、劉子久、張宗遜六人外,其餘七屆候補中委都當選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本表列出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參加中共七大的情況及屆中變動,並簡要介紹候補中央委員的生平。

延安市楊家嶺中央大禮堂,中共七大會場。

委員名單

編輯

按選舉得票多少為序,票數相同者按姓氏筆劃為序(姓名為灰字意為任內遞補為中央委員)[3]

姓名 肖像 生卒時間 生平 所屬代表團 備註
廖承志   1908-1983[4]:839 廣東惠州人,生於日本東京中國國民黨元老廖仲愷何香凝之子。早年在嶺南大學學習,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全國海員總工會中國共產黨黨團書記、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1942年因南委事件被國民政府逮捕,1946年獲釋。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新華社社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主席、政務院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國務院外事辦公室主任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此後擔任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員。1983年6月10日病逝於北京。[5]:399-401 因在國民政府獄中,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40。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6]
王稼祥   1906-1974[5]:742 安徽涇縣人。1925年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1930年回國後,任中央黨報委員會秘書長、紅軍總政治部主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外交人民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1943年首度提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宣傳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外交部副部長、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等職務。文化大革命時期,因「三和一少」而遭迫害。1974年1月25日病逝於北京。[5]:742 晉冀魯豫[4]:423 因病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1945年6月9日中央委員選舉得票204票落選[7],6月11日經毛澤東動員代表後當選中央候補委員[8]。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6]
陳伯達   1904-1989[9]:49 福建惠安人。早年先後在上海大學和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回國後,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傳部部長。1939年,出任毛澤東辦公室主任,因對《中國之命運》的批判聞名[10]。1956年擔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後任《紅旗》雜誌總編輯。1966年,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組組長。1970年中共九屆二中全會上,因「稱毛主席為天才」和設國家主席問題失勢。1971年被收押,1973年被開除黨籍。198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陳伯達有期徒刑18年,同年8月保外就醫。1989年9月20日病逝於北京。[5]:34-35 中直、軍直[9]:49 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6]
黃克誠   1902-1986[11]:26 湖南永興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革命軍唐生智部任職,參與北伐。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1930年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五軍、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15師第344旅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後勤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市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委書記、總後勤部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秘書長、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因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而被撤職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中央紀委第二書記。1986年12月28日病逝於北京。[11]:26 因在華中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42。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6]
王首道   1906-1996[5]:775 湖南瀏陽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湘鄂贛邊特委書記,湘贛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組織局秘書長,紅軍保衛局局長,紅十五軍團政治部主任,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八路軍南下支隊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原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東北局財經辦事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長、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第一任會長等職。1996年9月13日病逝於北京。[5]:775 因指揮八路軍南下支隊南下,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44。1956年9月七屆七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12]
黎玉   1906-1986[4]:844 山西崞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考入北平大學學習。曾任天津市委代理書記、石家莊中心縣委書記、唐山市委書記。1936年任山東省委書記,重建被破壞的山東黨組織。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委、山東軍區政委、山東分局副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山東省政府主席、山東野戰軍政委、華東軍區副政委。1948年,因山東土改中的「地方主義」、「山頭主義」、「富農路線」等問題受到批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上海市委秘書長,第一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農業機械部第八機械工業部常務副部長等職。1986年5月30日病逝於北京。[13] 因在山東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1950年6月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撤銷其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職務。[4]:844-846
鄧穎超 1904-1992[4]:731 女,河南光山人,生於廣西南寧。先後在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南開大學學習。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與周恩來結婚。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局秘書長、中央機關總支書記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婦委書記、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歷任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婦委代理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當選為全國婦聯第一至三屆副主席,第四屆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改革開放期間,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委第二書記、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全國政協主席等職。1992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5]:111-112 大後方[4]:731 1956年9月七屆七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12]
陳少敏   1902-1977[4]:846 女,山東壽光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歷任中共天津市委秘書長、婦女部長,中共唐山市委宣傳部長,冀魯豫特委副書記,中共江西省委婦女部長,洛陽特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組織部長等職。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政委、鄂豫邊區黨委書記,新四軍五師副政委,中共中央中原局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文革期間因反對開除劉少奇的黨籍而被迫害,1977年12月14日病逝於北京。[5]:64-65 因在鄂豫皖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47。1956年9月七屆七中全會上遞補為中央委員[12]
劉曉   1908-1988[4]:705 湖南辰溪人。早年就讀於東南大學和上海國立政治大學,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蘇省委秘書長。1932年進入中央蘇區後,任福建省委代理書記、粵贛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參加長征。1937年5月前往上海組織重建中共地下黨,後歷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敵區工作部部長、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華東行政委員會人民監察委員會主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外交部常務副部長、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等職。1988年6月11日病逝於北京。[14] 華中[4]:705
譚政   1906-1988[11]:30 湖南湘鄉人。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先後擔任紅四軍軍委秘書長、紅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紅二十二軍政治部主任。後跟隨紅軍主力進行戰略轉移,後在陝北擔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第四野戰軍第三政委、國防部副部長、中央書記處書記、總政治部主任等職位。1960年,被指為「譚政反黨宗派集團」首要分子遭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其後擔任中央軍委顧問。1988年11月6日病逝於北京。[11]:30 陝甘寧邊區[9]:174
程子華   1905-1991[4]:847 山西運城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與廣州起義。1929年發動大冶兵暴,後任紅五軍團十四師師長、二十二師師長及粵贛軍區代參謀長。1934年,調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政委、中共晉察冀分局代書記兼晉察冀軍區代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代主任、國務院財貿辦公室副主任、商業部部長、國家建委副主任及國家計委常務副主任等職。文化大革命時期受迫害,此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部長及全國政協副主席。1991年3月30日病逝於北京。[15] 因在晉察冀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48
劉長勝   1903-1967[4]:849 山東海陽人。1922年去蘇聯海參崴,192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3年赴莫斯科國際列寧學院學習。1936年5月攜帶共產國際密電碼到達陝北,出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西北執行局主任。1937年到上海,先後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省委副書記和上海工人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城市工作部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中共中央上海局副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三書記、上海市總工會主席、中共中央華東局工委書記、華東軍政委員會勞動部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迫害,1967年1月20日病逝於北京。[16] 因在華中負責城市工作,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50
粟裕   1907-1984[11]:22 侗族,湖南會同人。早年就讀於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院,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歷任紅四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挺進師師長,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第一師師長兼政委、蘇浙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代政委,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是華東戰事的實際指揮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期間遭到批判被免去總參謀長職務,其後任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常委,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二政委。1980年補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4年2月5日病逝於北京。[11]:22 因在華中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51
王震   1908-1993[11]:44 湖南瀏陽人。工人出身,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擔任紅八軍政委、湘贛軍區代司令員、紅六軍團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0師359旅旅長兼政委,組織南泥灣開墾和八路軍南下支隊作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原軍區副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新疆軍區代司令員兼政委,鐵道兵司令員兼政委、農墾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改革開放期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黨校校長、國家副主席等職務。被認為是當時主政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1993年3月12日病逝於廣州。[11]:44 因指揮八路軍南下支隊南下,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53
宋任窮   1909-2005[11]:98 湖南瀏陽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秋收起義,歷任紅五軍團三十八師政委、十三師政委、紅二十八軍政委等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9師政治部副主任、冀南軍區司令員、政委,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政委、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豫皖蘇軍區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三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政委、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改革開放期間,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2005年1月8日病逝於北京。[11]:98 因在晉冀魯豫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56
張際春   1900-1968[4]:531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曾任紅五軍團宣傳部長、紅五軍宣傳部長、紅軍大學政治部主任兼政治主任教員等,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後方政治部副主任、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主任、校黨務委員會書記、校政委,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副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冀魯豫軍區及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務院文教辦公室主任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1968年9月12日病逝於北京。[5]:1026-1027 晉冀魯豫[4]:531
雲澤
(烏蘭夫)
  1906-1988[11]:54 蒙古族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後任中共西蒙工委書記、蒙旗保安總隊政治部代主任。抗日戰爭期間,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師政治部代主任。1941年赴延安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延安民族學院教育長等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綏蒙政府主席、中共內蒙古工委書記。1947年5月領導組建內蒙古自治政府,並被選為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綏遠省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主席、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此後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國家副主席等職務。1988年12月8日病逝於北京。[11]:54 晉綏[9]:264
趙振聲
(李葆華)
  1909-2005[4]:857 河北樂亭人。中共建黨元老李大釗之子。1927年到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東京特別支部書記。九一八事變後回國,曾歷任中共河北省委京東特委書記、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共北平市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晉察冀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晉察冀分局組織部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北嶽區黨委書記兼北嶽軍區政委、華北軍區第一縱隊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水利部黨組書記、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後任中共貴州省委第二書記、中國人民銀行行長。2005年2月19日病逝於北京。[5]:307-308 因在晉察冀負責組織工作,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57
王維舟   1887-1970[9]:181 四川宣漢人。青年時代參加辛亥革命,1913年入成都警備軍官學校學習,後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1920年參加朝鮮共產黨,當年赴蘇俄學習。1922年回國同吳玉章等一起組織「赤心社」,宣傳馬克思主義。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領導固軍壩起義,組建川東遊擊軍任總指揮。1933年擔任紅三十三軍軍長,參加川陝蘇區反圍攻和長征,到達陝北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四局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副旅長、旅長兼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西北軍區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民族學院校長、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70年1月10日病逝於北京。[17] 陝甘寧邊區[9]:181
萬毅   1907-1997 滿族遼寧金縣人。1930年從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九期畢業,曾任東北軍少校營長、中校副團長、第109師627團團長,參加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任東北軍團長、旅長。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進入中共山東根據地,任新111師代師長,1944年任八路軍濱海軍區副司令員兼濱海支隊支隊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二軍軍長、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員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炮兵第一副司令員,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因支持彭德懷的意見書而被撤職受迫害。1977年,任總後勤部顧問。1997年10月31日病逝於北京。[11]:158 因在山東前線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58
古大存   1896-1966[4]:729 廣東五華人。1920年考入廣東法政專門學校學習。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東江特委軍委書記、東江工農武裝總指揮部總指揮,東江工農民主政府副主席、紅十一軍軍長。是東江紅軍的創建人。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部長、中央黨校一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中央西滿分局秘書長、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副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書記兼副省長。1957年被打為「廣東地方主義反黨集團」頭目,後被撤銷其廣東省委書記職務。1966年11月4日病逝於廣州。[18] 大後方[4]:729
曾鏡冰   1912-1967[4]:859 廣東瓊山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就讀於曼谷光華中學,後赴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31年赴中央蘇區,轉入中國共產黨,任共青團中央兒童局書記、團閩贛省委宣傳部部長、閩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閩北獨立師代政委,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閩浙贛特委書記、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閩浙贛省委書記、閩浙贛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福建省政協主席。1955年因錯殺閩浙贛省委城工部黨員事件被定為「內奸嫌疑」受審查,後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遼寧分院副院長。1967年5月27日病逝於北京。1983年恢復名譽。[19][5]:992 因在福建指揮游擊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59
陳郁   1901-1974[4]:630 廣東寶安人。1922年起開始從事工會工作,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後任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部長、中華全國海員總工會主席。1931年六屆四中全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到蘇聯列寧學院學習。1934年被下放到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做工人,1939年被平反,次年回國。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遼西省委副書記、中共中央東北局生產委員會副主任、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部長、煤炭工業部部長、廣東省省長、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書記、廣東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4年3月21日病逝於廣州。[5]:78-79 華中[4]:630
馬明方   1905-1974[5]:523 陝西米脂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先後任中共陝北特委代理書記,中共陝北省委書記、省蘇維埃政府主席。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廳長。1938年去蘇聯學習,1941年回國到新疆。1942年9月被盛世才秘密逮捕,1946年7月獲釋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副書記兼中共晉南工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財政貿易工作部部長,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三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害,1974年8月12日病逝於北京。[5]:523 因在新疆獄中,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4]:861
呂正操   1905-2009[11]:62 遼寧海城人。1922年參加東北軍,1923年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五期學習。畢業後任張學良副官,後任東北軍第五十三軍連長、營長、少校副官隊長,第一一六師參謀處長,六四七團、六九一團團長,參加西安事變。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0月14日在河北晉縣小樵鎮脫離東北軍。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冀中人民自衛軍司令員,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司令員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晉綏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西滿軍區司令員、東北人民政府鐵道部部長、軍委鐵道兵團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鐵道部副部長、代部長,中央軍委軍事運輸司令員,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5年任鐵道部部長。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後出任全國政協副主席。2009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11]:62 晉察冀[9]:345
羅瑞卿   1906-1978[11]:36 四川南充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擔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紅四軍政委、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抗日紅軍大學校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部長、公安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後出任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央書記處書記。1965年因羅瑞卿事件而被批判,後跳樓負重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再任中央軍委秘書長。1978年8月3日赴西德治療腿疾時病逝於海德堡。[11]:36 晉察冀[9]:327
劉子久   1901-1988[4]:862 山東廣饒人。畢業於山東省立第十中學。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山東地方執委會負責人。1931年至1936年,被國民政府逮捕關押於草嵐子胡同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出獄後任河南省工委書記。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長,豫西省委書記,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主任,河南省委書記,淮北蘇皖邊區黨委書記、河南軍區副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桐柏區黨委書記,豫鄂邊區黨委書記,中共中央中原局宣傳部部長、民運部部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華全國總工會文教部長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書記處書記,教育工會代主席、勞動部副部長等。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受迫害。改革開放時期,任國家勞動總局顧問。1988年8月28日病逝於北京。[5]:481-482 因在河南指揮作戰,未出席中共七大及七屆一中全會。1950年6月七屆三中全會決定撤銷其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職務。[4]:863-864
張宗遜   1908-1998[11]:102 陝西渭南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曾任紅十二軍軍長、第四軍參謀長,紅軍大學參謀長、中央軍委一局局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120師358旅旅長、晉綏野戰軍副司令員、呂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綏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一野戰軍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一野戰軍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文化大革命期間遭迫害,此後擔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總後勤部部長等職。1998年9月14日病逝於北京。[11]:102 陝甘寧邊區[9]:161
陳賡   1903-1961[11]:28 湖南湘鄉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隨後參加東征。1926年赴蘇聯學習,回國後參加南昌起義。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在上海負責中央特科工作,後任紅四方面軍第十二師師長、彭楊步兵學校校長、軍委幹部團團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司令員、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雲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61年3月16日病逝於上海。[11]:28 晉冀魯豫[4]:458
王從吾   1910-2001[4]:418 河南內黃人。畢業於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任中共濮陽縣委書記、直魯豫特委組織部部長。抗日戰爭期間,任直南特委書記,八路軍冀魯豫第二支隊政治部主任,豫北地委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晉冀魯豫中央局組織部部長,冀南區委書記,晉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政委,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二副書記、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副書記,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中央黨校校長。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中紀委書記。2001年9月13日病逝於北京。[5]:726 晉冀魯豫[4]:418
習仲勛   1913-2002[9]:86 陝西富平人。1926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發動兩當兵變,其後歷任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關中特委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關中分委書記、關中軍分區兼警備第一旅政委、中共西北中央局黨校校長、綏德地委書記。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西北軍區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野戰軍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秘書長。1962年,因「反黨小說《劉志丹》案」被解職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2002年5月24日病逝於北京。[20] 陝甘寧邊區[9]:86
蕭勁光   1903-1989[11]:32 湖南長沙人。1921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回國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六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入列寧格勒托爾馬喬夫軍政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後先後出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紅十一軍紅五軍團紅七軍團政委,紅三軍團參謀長,參加長征。到陝北後,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南滿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9年3月29日病逝於北京。[11]:32 陝甘寧邊區[9]:179
劉瀾濤   1910-1997[9]:291 陝西米脂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陝北特別委員會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1931年至1936年,被國民政府逮捕關押於草嵐子胡同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出獄後任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黨委宣傳部部長,中共綏德特委書記,晉察冀北嶽區黨委書記,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副書記兼晉察冀軍區副政委。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兼華北軍區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部長、華北行政委員會主席,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團案」受迫害。改革開放期間,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1997年12月31日病逝於北京。[5]:444-445 晉察冀[9]:29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蓉. 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及其历史经验.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07, (4): 8. 
  2. ^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通过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人民日報. 1956-09-28 [2020-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4). 
  3. ^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1945年6月—1956年9月).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0-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下.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7-208-05733-8.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 1921-2003.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4. ISBN 7-80136-946-7. 
  6. ^ 6.0 6.1 6.2 6.3 徐則浩. 王稼祥为何在党的七大选举中落选中央委员.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20-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7. ^ 徐則浩. 王稼祥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 266. ISBN 978-7-80092-540-5. 
  8.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5: 230-232. ISBN 7-5073-0254-7.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7-208-05733-8. 
  10. ^ 葉永烈. 陈伯达传.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 171–172. ISBN 978-7-2200-9814-7. 
  11. ^ 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1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6. ISBN 7-5065-5055-5. 
  12. ^ 12.0 12.1 12.2 咼玉臨. 陈少敏传.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1987: 188. ISBN 7-307-00170-5. 
  13. ^ 中共山東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 深切怀念黎玉同志. 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9: 1–11. ISBN 7-209-00474-2. 
  14. ^ 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湖南省志 第30卷 人物志 下. 長沙: 湖南出版社. 1995: 999–1000. ISBN 7-5438-1234-7. 
  15. ^ 《紀念程子華》編委會編. 纪念程子华.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 394–400. ISBN 978-7-5073-4277-2. 
  16. ^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編.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77卷.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7: 69–112. ISBN 978-7-300-24122-7. 
  17. ^ 曉英. 王维舟: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 黨史博採. 2010, (11): 28–31. 
  18. ^ 廖金龍. 古大存革命的一生. 廣東黨史. 1996, (1): 23–26. 
  19. ^ 戴煌.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3: 328. ISBN 978-7-108-04446-4. 
  20. ^ 旬邑縣委黨史研究室. 从黄土地走进中南海的习仲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5-03-13 [2020-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