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洞遺址

位於台東縣的洞穴及考古遺址

八仙洞遺址,俗稱八仙洞,位於台灣台東縣長濱鄉省道台11線公路旁的海蝕洞群,是臺灣著名的旅遊景點、考古遺址,為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的代表。在2006年,被中華民國政府指定為國定遺址

八仙洞遺址
八仙洞
位置 臺灣臺東縣長濱鄉
座標23°23′50″N 121°28′36″E / 23.3971669°N 121.476676°E / 23.3971669; 121.476676
公眾參觀開放時間:每天08:30–17:00
官方名稱八仙洞遺址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遺址
登錄種類:遺址
詳細登錄資料
八仙洞遺址在台東縣的位置
八仙洞遺址
八仙洞遺址
八仙洞遺址在台東縣的位置

地理環境

編輯

八仙洞位於長濱鄉三間村水母丁,位於水母丁溪的南岸。整個結構高約380公尺。外觀呈巨大岩石的山巖,面海之峭壁上有數十個被海水沖蝕而成的洞穴,約分佈在130公尺的高度範圍內。

垂直於地面的節理而發育的古海蝕洞是其特色之一,因地盤隆起,今高出海平面23公尺。洞口有靈巖洞、觀音洞、地藏洞、潮音洞、水濂洞、永安洞、海雷洞、乾元洞、潮辰洞、崑崙洞、菩提洞、土地洞、朝陽洞、龍舌洞、燕子洞及六座無名洞,這些洞穴大致有兩種外型,一種是直立形,另一種是橫向半圓形。

遺址發現

編輯

1969年,台大地質學系教授林朝棨進行地質調查時,發現史前文化堆積層。同年底,台大考古人類學系教授宋文薰率領台大考古隊進行發掘,發現舊石器時代石器。經考古學家李濟命名為長濱文化 。此後,做過五次考古發掘。發掘結果不但找到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而且在洞穴堆積的底層發現非常豐富的舊石器時代先陶文化。宋文薰認為,八仙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族群來自中國大陸,在冰河期時由中國華南遷到台灣。瑞士籍傳教士艾格理認為八仙洞遺址的族群,不是來自中國大陸,而是屬於南島語系[1]

1980年黃士強、劉益昌地表調查。

1990年8月臺灣地區史前考古資料調查研究計劃調查。

1997年3月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計劃地表調查。

2009年起,臧振華主持為期三年「台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計劃」,中研院史語所考古隊發現了10處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數目達到廿四處,這是新發現之一。另外,在五十七處地點進行岩心鑽探及七處洞穴探掘,發現了大量舊石器與新石器時代的遺物。"

舊石器文化

編輯

長濱文化是迄今在台灣所發現最古老的文化,是一個以漁獵採集為生的隊群社會,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邊的洞穴及岩蔭,不知農耕,不會製陶,以敲擊的方式製作石器。長濱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到距今約3萬年以上。長濱文化在台灣東海岸一直持續到距今5,000年前後忽然消失,而且與以後普遍發現於台灣全島的各史前文化層之間,找不到可以連繫的關係,也就是說,本島的新石器時代,乃至金屬器時代的文化,並不是從長濱文化逐步演變發展出來的。

八仙洞遺址遺物出自潮音、海雷、乾元及崑崙等海蝕洞穴底層,出土器物以石器為主,屬礫石工業砍伐器傳統,以石英石英岩、玉髓、燧石與鐵石英等製成的小型刮削器刀形器等為主,石器類型以石片器佔多數。此外,考古學家也發現各類形的小型尖器和骨針、骨尖器、骨魚鈎等日常工具與漁獵工具。同時並發現了火塘、魚骨等生活遺留物。

從這些器物來推斷,住在該遺址的人類,是將天然的石頭打破,之後使用碎掉之石片的鋒利邊緣,用來擔任切肉、割魚、刮掉獸皮上的脂肪、砍樹及削木頭等工作。他們也會把動物的骨頭削尖磨利,作成魚叉與釣鈎來捕魚,或者用動物骨頭做的針縫衣服。

在洞穴的舊石器時代文化層之上,經過一段長時間無人居住的空白地層之後,新石器時代晚期則開始擁有農業技術。它們不但使用精緻磨製的石器和紅陶器,同時也選擇了這些洞穴作為他們的居所,而在洞穴裏留下一層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層。

新石器文化

編輯

林朝棨教授發現八仙洞的史前文化時,便注意到新石器文化層。然而對於遺址內的新石器一直缺乏進展。2008年臧振華進行調查發掘時,判斷主要文物為麒麟文化,部分細蛇紋陶器可能屬於富山文化

金屬器文化

編輯

2008年臧振華進行發掘時,找到硬陶與琉璃珠等金屬器時期文化,判斷主要文物屬於靜浦文化

洞中寺廟

編輯

八仙洞因地靈人傑,曾有修道者於洞中建立寺廟奉祀神佛,全盛時期達十處,包括:

  • 靈巖洞:八仙洞第一洞,是最大的一洞,洞中有靈巖寺,日治時代時建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另祀有西方三聖釋迦牟尼善財龍女韋馱伽藍等。
  • 觀音洞:位於靈巖洞附近,奉祀觀世音菩薩。
  • 地藏洞:同樣位於靈巖洞附近,祀地藏菩薩
  • 潮音洞:八仙洞第二洞,寺廟規模最大的一洞,同樣也是日治時期即已存在,主祀三寶佛,陪祀千手觀音、韋馱伽藍,屬曹洞宗佛寺。
  • 永安洞:八仙洞第三洞,同樣奉祀三寶佛與千手觀音。
  • 海雷洞:八仙洞第四洞,建有弎仙廟,主祀孔明仙翁、袁天罡仙翁、華佗仙翁,陪祀觀世音菩薩、土地公及洞神。
  • 乾元洞:八仙洞第五洞,主祀南極仙翁八仙,另祀有許多神祇。因廟體建於洞外,於1995年公地放領時取得土地產權。
  • 崑崙洞:八仙洞第七洞,海拔最高的一洞,設有簡易神壇。
  • 水濂洞:八仙洞第十洞,位於潮音洞附近,有神桌奉祀神像。
  • 土地洞:八仙洞第十一洞,位於水濂洞旁,祭祀土地公。

由於八仙洞被劃為國定遺址,臺東縣政府於數十年來陸續拆除洞中寺廟,並以佔用國土為由收回靈岩洞和潮音洞,分別在2017年7月和11月完成強制拆除,今八仙洞內幾乎已無任何宗教設施;而乾元洞因產權屬私有,成了唯一倖存的寺廟。

相關條目

編輯

交通資料

編輯

客運:由台東搭往靜浦的鼎東客運海線班車,在八仙洞下車。 車子:從台東市沿中華路北行,過中華大橋,接11號省道,經富岡、東河、成功至長濱,由長濱再行9.5公里可抵八仙洞,全程共約92.1公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盧太城. 神秘踏浪人 八仙洞祖先來自何方. 中央社. 2016-08-27 [2016-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 劉益昌主持,1996,埋藏的家園:細說東海岸的史前遺址 八仙洞,見台灣史前文化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化資訊站。[引用於2004年11月4日]。
  • 台東縣馬蘭國民小學,2002,長濱文化 [online]。台東:台東縣馬蘭國民小學。[引用於2004年11月4日]。
  • 葉美珍,nd,認識史前館的教育資源:臺灣史前史 [online]。台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引用於2004年10月13日]。
  • 八仙洞遺址 發現舊石器火塘, 自由時報, 2009-07-24
  • 臧正華主持,《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報告(第一年)研究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委託執行,2009)
  • 臧正華主持,《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報告(第二年)研究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委託執行,2011)
  • 臧正華主持,《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遺址調查研究報告(第三年)研究報告》(臺東:臺東縣政府委託執行,2013)
  • 東台灣熱門最佳去處,1999,戶外生活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