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角燈塔

位於臺灣新北市石門區老梅

富貴角燈塔,原稱富基角燈塔,台灣最北端的燈塔,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貴角

富貴角燈塔
富貴角燈塔
地圖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新北市石門區富貴角
座標25°17′53″N 121°32′13″E / 25.298°N 121.537°E / 25.298; 121.537
初建年份1896年(明治29年)
啟用年份1897年(明治30年)
構造八角形混凝土塔、外觀漆黑白平行相間條紋,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塔高14.3公尺
焦距31.4公尺
目前燈器3等旋轉透鏡電燈
光度1,500,000支燭光
光程26.8浬
燈號頻率英語Light characteristic每15秒連閃2閃(白連閃光)
英國水文局英語United Kingdom Hydrographic Office編號P4670 編輯維基數據
NGA編號112-13592
ARLHS英語Amateur Radio Lighthouse Society編號TAI008 編輯維基數據
管理機構中華民國交通部航港局

歷史

編輯

台灣日治時期

編輯

起建於1896年(明治29年),至1897年(明治30年)建造完竣。為台灣日治時期興建的第2座燈塔,係因為了建造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底電纜以及航路設備而興建, 建地乃向淡水居民林萬得收購,共31,750平方公尺,燈塔所有的建材皆自日本運來,鐵造塔身為東京田中鐵工場製作。[1]最初塔身結構是八角形鐵造,高度30公尺,因當地多濃霧, 故漆上黑白相間的平行條紋, 原裝配二等三重芯煤油燈,白色定光,光力3,500支燭光,至1911年時(明治44年),改用17,600支燭光的煤油白熱燈。1927年(昭和元年),改名「富貴角燈塔」迄今。1928年(昭和3年),再度改用白色頓光電燈,明5秒滅5秒,光力增加為19,000支燭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美軍轟炸,燈器毀損, 塔體亦嚴重銹蝕。

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

於1954年暫時使用鋼架塔代替, 燈塔部分土地遭軍方借用建造雷達站。1962年時改建為八角形混凝土塔,塔身漆上原初的條紋外觀。1973年增設無線電標桿一座。1981年電霧號霧笛一座,亦為首次在臺灣出現的航路標誌。

燈塔結構與行政諸元

編輯

燈塔結構諸元

編輯
  • 塔高:14.3公尺。
  • 塔身塗色・構造:八角形鋼筋混凝土塔、外觀黑白平行相間條紋,頂層外有環繞陽台
  • 燈高:31.4公尺〈以高潮面至燈火中心計〉。
  • 燈器:3等旋轉透鏡電燈。
  • 燈質(頻率):每15秒連閃白光2次(白連閃光)。
  • 光力:1,500,000支燭光
  • 公稱光程:26.8
  • 明弧:069度-272度。
  • 霧笛:電霧號1組,1981年增設(主要在秋、冬季節出現濃霧時使用)。
    • 頻率:300赫。
    • 音符:每30秒發放一次(鳴3秒,靜27秒)。
    • 音達距離:約3浬。
  • 無線電標桿:一座,1973年增設;1991年加以汰換,輸出電力100瓦特,射程100浬,與基隆燈塔無線電標桿合成一組,以便定位。依據財政部關稅總局海務處第95008號佈告,富貴角無線電標杆停止播發信號自2006年8月18日起停止播發信號。[2]
  • 連絡配備:無線電對講機配置。

燈塔行政諸元

編輯
富貴角燈塔步道
富貴角夕照

關連項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書目
  1. 李素芳 編著,《台灣的燈塔》,遠足文化事業,臺北縣,2002年12月,pp. 88–91。ISBN 957-28031-2-3
  2. 葉倫會 著,《海洋領航者-台灣燈塔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2000年12月,pp. 40–41。ISBN 957-02-7455-7
  3. 財政部關稅總局編撰,《中華民國海關簡史》,台北市,1998年7月。ISBN 9570048611


引用
  1. ^ 財政部政史料陳列室《富貴角燈塔》. [2015-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2. ^ 中華民國海軍. -中華民國海軍-航船布告第119號---富貴角無線電標杆停止播發信號. 海軍司令部. 2006-08-24 [2016-09-19]. [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