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原
鄧文原(1258年—1328年),字善之,一字匪石,綿州(今四川省綿陽縣)人,著有《編類運使復齊郭公敏行錄》、《巴西集》十卷、《素履齋稿》等作品。工書與趙孟頫齊名。[2][1][3]
鄧文原 | |||||||
---|---|---|---|---|---|---|---|
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 | |||||||
姓 | 鄧 | ||||||
名 | 文原 | ||||||
字 | 善之 | ||||||
出生 | 1258年 | ||||||
逝世 | 1328年 | ||||||
諡號 | 文肅 | ||||||
| |||||||
生平
編輯鄧文原年幼時隨其父親鄧漳遷居於錢塘,十五歲便通曉《春秋》。南宋時期曾參加浙西轉運司的考試,在四川的子弟中位居第一。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江浙行省徵聘鄧文原為杭州路儒學正。元貞年間,鄧文原應聘為皇室寫《大藏經》。[4]大德二年(1298年),鄧文原任崇德州教授。大德五年(1301年),升任應奉翰林文字。大德九年(1305年),升任修撰,鄧文原告假回江南。至大元年(1308年),鄧文原再次任修撰,修纂《成宗實錄》。至大三年(1310年),鄧文原任江浙儒學提舉。[1][3]
皇慶元年(1312年),鄧文原入朝任國子司業。鄧文原建議改革學校之政。由於當權者守舊所以和鄧文原意見不合,鄧文原便藉病辭職。後來鄧文原出任江浙行省主考官,為避免考生們還有守舊的思想,於是書寫朱熹《貢舉私議》,將其貼於考場門前。 [1][3]
斷案如神
編輯延祐四年(1317年),鄧文原升任翰林待制。延祐五年(1318年),鄧文原出任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平江有位僧人與該平江府判官理熙有恩怨,僧人賄賂其弟子控告理熙貪贓,理熙被迫認罪,鄧文原巡察時,重新審問得知真相,於是將誣告的人與那位僧人施以杖刑並將理熙釋放。[1][3]
吳興有位百姓深夜時才回家,巡查的人覺得很可疑便將他綁於亭下,後來那位百姓趁機逃走。追趕途中那位百姓被刺死。事件發生後,死者的哥哥到處詢問殺人犯長什麼模樣,有人說是個高個子,戴白帽穿青衣。於是便向官府投案,官府詢問那晚負責值班的是誰,那晚值班的張福兒便遭逮捕審問,後來被迫認罪,張福兒就這樣被囚禁了三年。鄧文原覺得事有蹊俏,張福兒身高不到六尺,不是高個子;死者的刀傷在右邊的肋骨,張福兒貫用左手,傷口應該會在左邊。一番調查後,逮捕了真兇,於是將張福兒釋放。[1][3]
桐廬人戴汝惟家遭小偷,官府逮捕了小偷,審理後送往衙門處治。當天晚上戴家房屋被焚毀,戴汝惟下落不明。鄧文原認為必定有甚麼緣故,一番調查後,查出戴汝惟的妻子葉氏與其弟殺害戴汝惟的罪狀,在水塘旁的樹下也發現了戴汝惟的屍體和血斧。當時的人們將鄧文原當作是神。 [1][3]
延祐六年(1319年),鄧文原調任僉江東道肅政廉訪司事。徽州、寧國、廣德每年徵收茶,課鈔原本是三千錠,後來增加到十八萬錠,官府將所有的茶葉都移交,還不到一半,其他的都向百姓勒索。當時轉運司的官吏任用鄉里奸狡的人,動不動就誣告百姓犯法,轉運司又對當地相當專制,五品以下的官員都能施以杖刑。鄧文原奏請廢除榷茶都轉運司,建議由州縣徵收。但建言沒有呈送到朝廷。[1][5]
徽州百姓謝蘭家姓汪的家僮被人殺害,謝蘭的侄子謝回收買汪氏一族,誣告家僮是被謝蘭所殺,謝蘭被迫認罪。鄧文原複審後,查明了真相,因此謝蘭被釋放,改判謝回的罪。[1][3]
晚年
編輯至治二年(1322年),鄧文原入朝任集賢直學士。由於發生地震,朝廷詔令大臣們擬定弭災的辦法。鄧文原奏請盡快判決待審的囚犯;建議在河北設置倉廩,存糧以賑飢荒。再次請求廢除榷茶轉運司,但這條仍未呈報上去。同年書《黃庭堅松風閣詩卷跋》。[6]
至治三年(1323年),鄧文原兼任國子監祭酒。江浙省臣趙簡奏請開經筵。泰定元年(1324年),特命鄧文原與半章政事張圭、翰林學士吳澄同為經筵官,以《帝範》、《資治通鑒》、《大學衍義》、《貞觀政要》等書進講,鄧文原後來因病請辭返家。泰定二年(1325年),入朝拜翰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後又以生病辭職。泰定三年(1326年),鄧文原任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但因生病而沒有赴任。泰定四年(1327年),作行書跋褚遂良《倪寬贊》。[6]天曆元年(1328年),鄧文原去世,享壽七十一歲。[1][3][2][7]
《元史》載至順四年(1333年),朝廷追贈鄧文原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諡文肅。[1]《新元史》則是至正九年(1349年),鄧文原的弟子集賢院大學士馮思溫上奏說鄧文原經筵舊臣,應該要加以恩禮。於是贈中奉大夫、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南陽郡公,謚文肅。原本太常議論應該謚壯康,因馮思溫之請,改謚文肅。[3]
軼事
編輯鄧文原齋居之室名為素履人,所以人們稱他為素履先生。[8]
鄧文原年輕時就與趙孟頫為好友,被趙孟頫稱為自己的「畏友」。[9]
鄧文原對自己人嚴厲對外則寬恕,家貧而廉潔。早年客居京師時,有一書生病得很嚴重,他從袋子拿出一金,託付鄧文原將這金子交給他的家人。後來書生去世了,同房的另一位書生偷走了金子,於是鄧文原另外買了金子給死者家屬,這件事鄧文原終身都沒跟任何人談起。[1]
安南入貢時,使者以黃金、丹砂、象齒為禮物拜會鄧文原,鄧文原退還不接受。其人說東西是正當清白的阿。鄧文原回答東西是清白的沒錯,但接受的話,那就已經被污染了。[3]
書法
編輯陶宗儀《書史會要》說鄧文原學習正、行、草書,早年效法二王(王羲之與王獻之),後來學李北海。大德年間所書《急就章》,袁華跋曰:「觀其運筆,若神蝠出海,飛翔自如。」晚年鄧文原隨着官位的高漲,書學益廢,所以成就不如趙孟頫、鮮于樞。鄧文原的書法以擅長章草書而聞名,傳世作品有《臨急就章卷》、《黃庭堅松風閣詩卷跋》、《瞻近漢時二帖跋》、《芳草帖》等。[10][8][11]
-
鄧文原《瞻近漢時二帖跋》,縱27.4cm,橫36.3cm,現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鄧文原《鄧文原章草書急就章卷》局部,縱23.3cm,橫368.7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詩詞
編輯學生
編輯評價
編輯- 黃溍:工於筆札,與趙魏公齊名。[8]
- 虞集:「大德、延祐間稱善書者,必歸巴西、漁陽、吳興。謂鄧文原、鮮于樞與趙榮祿也。然鄧書太枯,鮮於太俗,豈能子昂萬一也。魏晉以來,未嘗不通六書之義。吳興公書冠天下,以其深究六書也。」[15]
- 張雨:「素履齋書此,早年大合作,中歲以往,爵位日高,而書學益廢,與之交筆研者,始以餘言為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世矣,信為學不可止如此。」[16][17]
- 任士林:善之渾厚以和,沈潛以潤,如清球在懸,明珠在乘。[14]
- 王世貞:鄧文肅、班彥功、饒介之皆元人名書家,翩翩可喜也。[18]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文原學有本原,所作皆溫醇典雅。當大德、延佑之世,獨以詞林耆舊主持風氣。袁桷、貢奎左右之,操觚之士響附景從。元之文章,於是時為極盛,文原實有獨導之功。[19]
- 袁華評《鄧文肅公臨急就章》:此卷巴西鄧文肅公所臨,公在元時獨以文章名世,而又以能書名世,號稱三大家,公與焉。觀公運筆用意甚合古人之妙,此卷實希世之寶也。[20]
外部連結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元史·鄧文原傳》
- ^ 2.0 2.1 《巴西集》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新元史·鄧文原傳》
- ^ 4.0 4.1 《全元散曲·班惟志傳》
- ^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九》
- ^ 6.0 6.1 《故宮法書第十八輯》
- ^ 《元史·本紀第二十九》
- ^ 8.0 8.1 8.2 《書史會要·卷七》
- ^ 吳澄《吳文正集·卷二十五》
- ^ 施子清. 《書法經緯》. 紫禁城出版社. ISBN 9787513401449.
- ^ 張光賓. 《中華書法史》. 臺灣商務印書館. ISBN 9570508590.
- ^ 《乾坤清氣·卷四》
- ^ 《元詩紀事·鄧文原》
- ^ 14.0 14.1 《元詩選》
- ^ 《評書》
- ^ 北京故宮博物院·鄧文原章草書急就章卷. [2017-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 ^ 《書畫彚考·卷十七》
- ^ 《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
-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 《珊瑚網·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