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天星码头
22°17′11″N 114°9′41″E / 22.28639°N 114.16139°E
中环天星码头(英语:Star Ferry Pier, Central),是指由天星小轮经营,位于香港中环的渡轮码头。码头提供来往尖沙咀天星码头的渡轮服务,是中环码头的一部分。中环天星码头是约定俗成的叫法,现时提供该服务的码头为中环7号码头(由天星小轮尖沙咀航线使用)。而中环8号码头则一度供红磡至中环航线与天星维港游航线使用,目前已经停用,大部分位置已改建为香港海事博物馆,而西面泊位将于2020年6月28日,随着富裕小轮接办红磡至中环航线而重新启用。而原本提供该服务的码头则为已拆卸的爱丁堡广场码头。
历代码头史
编辑起源
编辑第一代码头(1898年-1912年)
编辑1898年,天星小轮正式成立,第一代码头于干诺道中与雪厂街交界。是木结构加禾秆草搭建而成的码头,设计相当简陋。
第二代码头(1912年-1958年)
编辑第一代码头于1912年原地重建,成为第二代码头,位置依旧于干诺道中与雪厂街交界。第二代码头采用了维多利亚式建筑,上盖以钢铁建成,用混凝土桩柱。
第三代码头(1957年-2006年)
编辑随着1950年代的中环填海工程,码头于1957年再搬至爱丁堡广场。1957年12月15日启用。
第三代中环天星码头,正式名称为爱丁堡广场渡轮码头,设计以简朴实用为主。码头上设有一个由比利时王子送赠给怡和洋行,再由怡和洋行转赠给天星的大钟。它是香港最后一个机械钟楼[1]。大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是香港所余无几的旧式钟楼之一。码头及钟楼已沿用49年,为中环的著名地标之一。
受到2003年开始的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影响,码头于2006年11月12日作第三度搬迁至现址,并成为中环码头的组成部分,被编到位于民光街与民耀街交界的7号及8号码头。据土木工程拓展署发表的消息,爱丁堡广场码头、钟楼、皇后码头及大会堂码头的位置将会夷平作道路和商厦用途,并于11月新码头启用后拆除。
第四代码头(2006年-现在)
编辑第四代天星码头建筑模仿第二代码头,使用维多利亚式建筑。
建筑分为中央大楼及码头两个部分:中央大楼顶部摆放有全新从荷兰购入的电子仿古钟楼,上层则设有展出天星小轮有关物品的展览厅,并设有多间商铺,地面楼层则是公众休憩用地;八号码头顶层曾经是公众观景楼层,其后封闭进行香港海事博物馆新馆址的改建工程,并于2013年2月26日开放;七号码头顶层则设特色餐厅。其顶部安装了玻璃天窗,使阳光直接进入室内。
新码头在建筑设计上的评价好坏参半。
交通地位
编辑历代中环天星码头一直邻近中环的心脏地带,而中环又是香港商业中心的所在地,故此是一繁忙的交通工具。在港铁荃湾线未通车前,码头是中环对外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航线
编辑尖沙咀天星码头为第三、四代中环天星码头的目的地。
繁忙时间
编辑中环和对岸的尖沙咀都是旅游和商业区,因此平时均有市民和旅客乘搭,且沿途观赏维港景色,不过此航线于较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也是一条重要的过海交通路线。
班次
编辑天星小轮每7-14分钟一班船。
代币售卖机
编辑自从代币售卖机引入之后,以前的收银员已经转为码头服务员,把闸机收集的代币运回售卖机循环再用,协助乘客入闸及核实免费和优惠乘船的乘客身份。
陆上交通联系
编辑早期的中环天星码头邻近的陆上公共交通公具不多,以人力车为主。
第三代天星码头则邻接着的士站,亦有少量巴士站及小巴站以爱丁堡广场及天星码头为总站,主要来往太平山山顶及半山区,而较大型的巴士总站则位于交易广场地下,同时为多条公共小巴路线的总站。天星码头的正对面则为天星码头多层停车场,于1957年落成,为双层停车场,并共有370个公众泊车位,底层亦设有一个小巴站。天星码头附近设有一行人隧道穿过繁忙的干诺道中前往港铁中环站K出入口及电车站,出口位于皇后像广场侧,每天的繁忙时间也熙来攘往。
第四代天星码头邻接民宝街和民耀街的中环码头巴士总站[2],近7号码头位置设有一小巴路线及的士站[3],近5号码头位置则设有两条小巴路线及三条巴士路线。此外,亦可步行行人天桥前往港铁香港站及中环站,以及中环码头巴士总站。
角色
编辑交通枢纽
编辑历代的中环天星码头除了是海上交通枢纽外,亦曾是重要的旅游点,因其是跨越维多利亚港的主要交通点之一。
集体回忆
编辑第三代中环天星码头及其钟楼更被誉为一集体回忆,当中的钟楼是香港现存仅有的机械钟楼[4]。大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是香港所余无几的旧式钟楼之一。受到2003年开始的中区填海第三期工程影响,政府于2006年11月12日搬迁中环天星码头。期间引来不少市民前来拍照留念、在码头各处留字,当中更不乏反对声音对于政府的强行拆除而不满,更引起多次示威及占领事件。
详见:保留旧中环天星码头事件
码头搬迁
编辑中环天星码头的多次搬迁经过与香港中区一带各项填海工程有密切关系。而多次搬迁对渡轮航程亦造成一些影响,包括导致与对岸的尖沙咀天星码头及红磡天星码头距离减少,使航行时间缩短,却因海岸线的修直与海港的收窄而使船身要承受较大的波浪。同时,码头的搬迁被移到新填海用地的边陲,令原来前往中环区一带的部分乘客可能需要增加步行时间,或转乘其他交通工具。另一方面,第四代中环码头的设计使中环天星码头与港外线码头连在一起,则有助离岛区市民能更快捷转乘渡轮前往对岸的尖沙咀。
图集
编辑- 昔日天星码头图集
-
第一代中环天星码头
-
第二代中环天星码头
-
人力车在第二代中环天星码头外等客的情形(1919年)
-
1950年代中环沿岸
-
1950年代中环沿岸
- 第三代天星码头图集
-
昔日的爱丁堡广场码头
-
停泊中的小轮
-
市民挂在码头用作道别的画作
-
请愿者示威
-
请愿者集会
-
码头停用告示
-
中环填海工程告示
-
准备拆卸的爱丁堡广场码头
-
拆卸中的爱丁堡广场码头
- 第四代天星码头图集
-
中环天星码头钟楼
-
码头内设有落地玻璃
-
码头内的商店
-
入口闸门
-
阶级
-
码头跳板
-
一艘天星小轮正在泊岸中
-
收费闸
-
码头内的拱型玻璃
-
顶层Watermark餐厅入口
-
往码头钟楼商场的行人天桥
交通
编辑交通路线列表 |
---|
;民光街
港岛巴士 过海隧道巴士 |
参考资料
编辑- ^ 環團網上簽名 促暫緩拆天星鐘樓碼頭. [200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9).
- ^ 中环码头巴士总站巴士路线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特区联合交通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区专线小巴(绿VAN)路线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特区联合交通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環團網上簽名 促暫緩拆除天星鐘樓碼頭. [2006-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