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广场

香港岛靠近维多利亚港的广场

22°16′58″N 114°09′42″E / 22.282891°N 114.161549°E / 22.282891; 114.161549

Edinburgh Place
愛丁堡廣場
爱丁堡广场
命名缘由2009年12月4日宪报第7642号政府公告
道路长度0.56千米(0.35英里)
车速限制50公里每小时
车道数双线单程
地点香港中西区中环
起点干诺道中康乐广场
终点干诺道中美利道
爱丁堡广场设停车场及多条住客穿梭巴士
爱丁堡广场安装了八盏仿古的欧陆式街灯
2006年的爱丁堡广场,前方为爱丁堡广场码头,左方为天星码头多层停车场

爱丁堡广场(英语:Edinburgh Place)是香港香港岛市中心一处靠近维多利亚港广场。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它是早期香港岛中环不断填海工程的成果[1],也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现代实用建筑主义建筑群的典范,甚至是香港市区沿海公共空间的典型范例。皇后码头拆卸后,露天的公共空间被扩大,龙和道和爱丁堡广场之间的人行道可以进行公众活动。

简介

编辑

广场之上有爱丁堡广场码头皇后码头香港大会堂(高座及低座)、三层停车场(东座及西座),还有香港大会堂纪念花园。它是中环海旁地标之一。从前爱丁堡广场码头侧有卜公码头,但于1994年因应中环填海计划而拆卸,并易地于赤柱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款式的卜公码头

装饰

编辑

1990年,香港电灯为庆祝公司开业一百周年,于爱丁堡广场举行永久街灯展览[2],展示多个年代的街灯,包括一盏仿制1890年代香港首支的电街灯,以及安装了分别属于1910(两盏)、1920、1940、1950、1960和1970年代灯罩的街灯,共八盏仿古的欧陆式街灯[3]。另外,路政署亦沿爱丁堡广场回旋处及康乐广场的行人道,竖设十六盏艺术特色灯柱[4][5]

2002年,香港政府为迎接香港回归五周年,在爱丁堡广场的长凳上加装铁制的香港市民剪影,以反映香港人的生活百态,而前政府建筑师冯永基就指出此设计另一个目的其实是不让途人卧睡到凳子上[6]

保育行动

编辑

因应中环填海计划,爱丁堡广场上的大部分建筑物都会受到波及,被规划拆卸作重新发展:

不过拆卸行动因民众对建筑物群整体不诀裂的诉求,以及对文化承传、集体回忆公共空间的呼声,之后引发了两次的保留码头事件。

邻近建筑物

编辑

交通

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行人天桥
停车场
巴士
绿色专线小巴
红色公共小巴
  • 西环 ↔ 铜锣湾
  • 荃湾 ↔ 湾仔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何, 佩然. 城傳立新──香港城市規劃發展史(1841-2015). 香港: 中华书局. 2016: 150. ISBN 9789888420025. 
  2. ^ 一百二十五年的發展里程碑 (PDF). HKEXnews. 电能实业. [2020-05-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24). 
  3. ^ 臧诺. 【勿忘街燈】愛丁堡廣場老香港街燈迷你展覽. 苹果日报. 2016-04-29 [2020-05-19]. [失效链接]
  4. ^ 地區及維修工作:路燈. 路政署. 2020-01-31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5. ^ 冯婥瑶. 中環愛丁堡廣場 菲臘親王曾四度訪港 親民形象深受港人歡迎. 明周文化. 2021-04-10 [202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6. ^ 冯, 永基. 誰把爛泥扶上壁──你所不知的建築故事. 香港: 中华书局. 2016: 98. ISBN 9789888420223.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