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xiū,又称辟邪天禄。为中国传说的一种瑞兽。中国的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从古至今,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传说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功效之外,还有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

貔貅

貔貅的公兽有独角、头朝左、左脚在前、有翅膀和鬃毛,而母兽则正好相反,但其实单只貔貅是不分雌雄。依照民间的说法,公兽代表财运,而母兽代表财库,一次收藏一对代表有财有库,才能真正招财进宝,而配戴在手腕上最好一手戴一只,以免两兽打架。

古代典籍

编辑

上古典籍

编辑

先秦《礼记·曲礼上》:“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史载笔,士载言。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先秦《诗经·大雅·荡之什·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先秦《尚书·周书·牧誓》:“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

先秦《逸周书·周祝解》:“故海之大也,而鱼何为可得?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人智之邃也,奚为可测?跂动哕息而奚为可牧?玉石之坚也,奚为可刻?阴阳之号也,孰使之?牝牡之合也,孰交之?”

先秦《尔雅·释兽》:“貔,白狐。其子豰,麝父麕足。”

西汉《史记·本纪·五帝本纪》:“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西汉《史记·列传·司马相如列传》:“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蒙鹖苏,绔白虎,被豳文,跨野马。”

西汉《史记·叙传·叙传下》:“高陵修儒,任刑养威,用合时宜,器周世资。义得其勇,如虎如,进不跬步,宗为鲸鲵。述翟方进传第五十四。”

西汉《方言·第八》:“貔,陈楚江淮之间谓之猍,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貂,关西谓之狸。”

中古典籍

编辑

东汉《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五气,设五量,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版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东汉《论衡.率性》:“黄帝与炎帝争为天子,教熊罴虎以战于阪泉之野,三战得志,炎帝败绩。”

东汉《说文解字.卷十.豸部》:“:豹属,出貉国。从豸声。《诗》曰:‘献其貔皮。’《周书》曰:‘如虎如貔。’貔,猛兽。”

前宋《后汉书·纪·光武帝纪下》:“寻、邑百万,貔虎为群。”

起源

编辑

“貔貅”较早的文献出处有以下数个:

  • 尚书.牧誓》:“如虎如貔。”汉.孔安国.传:“貔,执夷,虎属也。”说明西汉初年的孔安国认为貔貅与虎同类,另“执夷”可能就是“貔”的缓读。
  •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曾经训练猛兽建立军队,其中包括六种猛兽,熊、罴、貔、貅、䝙、虎[1]。《索隐》:“《尔雅》云‘貔,白狐’……郭璞云:‘《书》称猛士如虎如貔。貔盖豹属,亦曰执夷,白狐之云似是而非。’”从这里可知道西汉初年的《尔雅》与晋代郭璞对于“貔”的解释显然不同。
  • 周礼.大司徒》:“裸物虎豹貔𧴐之属。”郑众:“貔即貅也,云浅毛者,若以浅毛言之则入裸虫中。”这说明东汉的郑众认为短毛的貔貅归入“裸虫”的分类。
  • 诗经.大雅》:“献其貔皮。”陆玑疏:“貔似虎,或曰似熊,辽东谓之白熊。”说明晋代陆玑认为貔貅像虎或像熊,在辽东则称为白熊。
  • 礼记.曲礼》:“貔貅”郑玄注:“貔貅,亦挚兽也。《书》曰:‘如虎如貔’。”贾公彦疏:“貔貅者挚兽,猛而能击,谓虎狼之属也。貔貅,是一兽,亦有威猛也。”此处说明唐朝的贾公彦认为貔貅是一种猛兽。
  • 正字通》:“据诸说,《尔雅》:‘貔,白狐’、《说文》:‘豹属’,并非。”清人张自烈未提新说,但根据前说基本否定“白狐”与“豹属”的说法。
  • 说文解字注.豸部》:“《大雅.韩奕.传》曰:‘貔,猛兽也。’《尚书某氏传》曰:‘貔,执夷,虎属也。’《释兽》曰:‘貔,白狐。’舍人曰:‘名白狐也。’按:《方言》曰:‘貔,陈楚江淮之间谓之𧳕,北燕朝鲜之閒谓之狉,关西谓之狸。’郭云:‘貔未闻语所出。’玉裁谓:《方言》所说狸也,非貔也;《尔雅》所说白狐,盖亦狸类,非貔也。而皆得貔名者,俗𧦝之相混也。《说文》、《毛传》、《尚书传》则皆貔之本义也。”此处段玉裁罗列各家对“貔”的解释,并肯定许慎“猛兽”的说法(《说文》原文最后一句)。值得注意的是,段氏认为“貔”有两种释义,其一是猛兽——也就是《诗经》和《尚书》中提到的本义,其二是——也就是因俗称而相混的《方言》、《尔雅》提到的动物;许式两义皆录,惟段以为许以“狸”为本义(《说文》原文第一句),段式在此不从许叔重。

貔貅大致起源于汉代,汉武帝击败匈奴,打通西域后,东西方交流加强,貔貅的产生可能和西方有翼神兽的影响有关。汉初黄老思想盛行,貔貅被认为可以在主人死后带主人升仙。汉武帝曾经封貔貅为“帝宝”,下令只有皇族方可拥有,此令绵延两千余年一直有效,直至晚清帝制终结。

现代

编辑
 
貔貅

有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猫熊(大熊猫)[3],但是从先秦古文看来,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有学者认为大熊猫被称为“貔貅”是源自清代旅游家胡世安所著的《译峨籁》一书,这本书明确说明,此“貔貅”跟史记记载的猛兽“貔貅”完全是两码事。《译峨籁》书中的貔貅,实际上是皮裘的谐音,作者认为“皮裘”太俗,所以改称“貔貅”。后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前后两种貔貅混为一谈,所以就闹出大熊猫参军的笑话。[4]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貔)母(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双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单角貔貅了。

从以上记录看来,貔貅可能是一种像虎的短毛猛兽,具体是什么则没有明确记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貔貅自古至今一直被用作辟邪化煞,镇宅旺财的神兽,其中独角者称为天禄,两角者称为辟邪,又因为禄与鹿发音相同,天禄可与天鹿通用。

从这段说法可将独角貔貅视为鹿身猛兽。

一般貔貅的质地有玉、琉璃、木制、瓷制、铜制、布等,建议选购貔貅根据自己的命理五行来决定貔貅的质地。

引申义

编辑

基于貔貅的猛兽形象,古时候人们常以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

相关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史记》卷1〈五帝本纪〉:“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2. ^ 《说文解字.豸部》:“貔,豹属……。貔,猛兽”,段玉裁注:“按上文‘豹属’当作‘狸属’,许以狸属为貔本义,以猛兽为《诗》、《书》之貔也;于全书之例知之。”
  3. ^ 大熊猫的发展.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201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23) (中文(简体)). 
  4. ^ 孙前. 大熊猫古名研究. 动物分类学报. [2013-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延伸阅读

编辑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貔貅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