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城隍庙
鹿港城隍庙位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是一间民祀城隍庙,旧称鳌亭宫,是“鹿港不见天街”上唯一的阁港大庙[1],于1985年11月25日公告为县定古迹[2]。该庙所供奉的城隍是从福建石狮城隍庙(泉州府晋江县石狮乡,今日石狮市)分灵而来,而石狮城隍庙又是自永宁城隍庙分灵而来[1]。而由于永宁城隍在明初时受封为“忠祐侯”,鹿港城隍庙便沿用此称号,而与一般常见的城隍称号有别[3]。
鹿港城隍庙 | |
---|---|
鳌亭宫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彰化县鹿港镇顺兴里中山路366号 |
建成时间 | 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或道光十九年(1839年) |
网站 | 鳌亭宫——鹿港城隍庙 |
官方名称 | 鹿港城隍庙 |
类型 | 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三级古迹) 登录种类:寺庙 |
详细登录资料 |
沿革
编辑鹿港城隍庙所供奉的神像由来据说是康熙初年一位在鹿港开设“日兴行”的永宁(泉州府晋江县石狮乡永宁卫,今日石狮市)高姓商人因货物失窃,而自故乡请城隍来捉拿窃贼。后来窃贼不久后便人赃俱获,而城隍也自此留在鹿港[3]。
不过该庙兴建于何时,则有不同说法,依照《寺庙台帐》的说法,该庙兴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再加上该庙为热闹的“不见天街”上却能在密集的街屋间建有俗称“饫鬼埕”的广大庙埕及庙侧隘门,而使这一说法得到支持[3]。另一说则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1],可能是基于该庙现存最早的文物为道光十九年立的一对石柱而推定[3]。目前庙方与文化局等单位采用的说法是后者。
该庙在道光廿八年(1848年)时受到大地震波及而严重受损,由于当时仍为鹿港的全盛时期,故得到地方的大力支援而迅速重建完成。而在此之后,城隍庙约每三、四十年重修一次。然而在进入日治时期后,城隍庙在昭和九年(1934年)因市街改正而拆除了前面部分,并改建成石棉屋顶的圆山墙街屋立面。直到民国八十二年到八十六年间(1993年-1997年)的整建工程完成后,才将庙门部分改回传统型式[2]。
建筑
编辑过去的城隍庙庙前有俗称“饫鬼埕”的庙埕,而后是三川殿、前拜殿、正殿、后拜殿与后殿[3],而在市街改正时,前拜殿起的部分全被拆除,并在正殿前盖起圆山墙立面[1]。至于目前已将山墙拆除,改回三川殿(约在原本前拜殿的位置上)[3]。
该庙屋顶同时采用筒瓦与板瓦,而在三川殿屋顶上的垂脊“下马路”内外两侧设置一排瓦当与铺水的作法,亦为该庙一大特色。此一作法除了此庙外,在台湾仅有彰化孔庙大成殿用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