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日语:上海海軍特別陸戦隊),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为了保护在中华民国上海市的利益,而组建的海军陆战队,曾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与1937年淞沪会战中与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多次交手。这支部队是1932年(昭和7年)以后,日本海军唯一常设的陆上战斗部队,简称上陆[1]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
上海海軍特別陸戦隊
存在时期1927年8月20日 – 1945年8月
国家或地区 大日本帝国
部门大日本帝国海军
种类大队
功能海军陆战队
参与战役中国抗日战争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上海海軍特別陸戦隊(上陸)
假名しゃんはいかいぐんとくべつりくせんたい(しゃんりく)
平文式罗马字Shanhai Kaigun Tokubetsu Rikusentai (Shan-riku)

沿革

编辑

诞生前

编辑

20世纪前半,日本与其他欧美列强同样在上海共同租界有相当多的居留民长住。为了居留民与保护日本在华利益,已有第一遣外舰队在上海驻留,最初并没有常驻的地面部队。当需要地上部队的时候,原则上会由舰队的成员组成一般的陆战队登陆;兵力不足时,再从日本本土镇守府临时编成特别陆战队大日本帝国陆军增援。

1920年代中期,军阀彼此征战的风潮已经影响到上海周遭,也出现多起外国侨民或是租界区遭军阀骚扰的事件;与中华民国素来有隙的日本无可避免地成为民族主义宣泄情绪的出口,也连带让日本在华侨民等安全受到重视,然而日本也注意到中国常驻兵力不足。因此,由日本帝国海军所辖之吴镇守府底下,组织一支能快速派遣到上海的常备陆上武力已成共识。

1927年(昭和2年)2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开赴上海附近,天龙号轻巡洋舰与第18驱逐队、以及由吴镇守府组成的“特别陆战队”派赴上海;这时候的特别陆战队编制只有1个大队(300人),随后逐步扩张。1927年3月,佐世保镇守府横须贺镇守府各抽调1个大队(2大队共500人,未满编);并与防护巡洋舰利根”舰长植松练磨大佐指挥下的“舰船陆战队”5个大队(1400人)合组“联合陆战队”[2]。其后人数激增,最高峰时达到特别陆战队2300人与舰船陆战队2000人[3],与英军6600人、美军2800人、法军500人共同担任警备日语警備。在四一二事件期间,阻止败军携械侵入租界,并解除其武装。

常驻上海

编辑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本部,1楼是车库。

1927年9月,上海周边的战斗告一段落,情势逐渐稳定,派遣的陆战队大多撤回日本本土。然而,有鉴于警备强化的必要性,特别陆战队的一部分兵力以上海陆战队为名留下,隶属于第一遣外舰队,其兵力在1928年(昭和3年)6月时约600人;九一八事变暴发后,再扩充至约900人[4],本部设置在较多日本人居住的虹口区。1929年,本部大楼落成,进口的维克斯·克罗斯利装甲车日语ヴィッカース・クロスレイ装甲車也至少有7辆部署于此,之后这支部队不满足于守备上海租界,也偕同日本护乔四处征战;在第二次山东出兵日语山東出兵期间,上海陆战队也有200人出动。

1932年(昭和7年)1月,发生一二八事变,上海陆战队和中国的十九路军爆发全面武装冲突。当时上海陆战队的指挥官是鲛岛具重日语鮫島具重大佐。在1月28日战斗开始后,战前增派的2个大队,共1800人的兵力也加入特别陆战队[3]。2月2日事变扩大,上海陆战队编入新设的第三舰队日语第三艦隊 (日本海軍),并变更为第三舰队司令长官的直属部队,指挥官改为由第三舰队司令部任命的植松练磨少将,鲛岛大佐改任参谋长。此时特别陆战队有自舰船陆战队增援的4个大队、7个大队与特科队,和已发展成1个中队兵力的汉口派遣队[5]

正式编制

编辑

一二八事变停战后,日军决定在上海常驻一支陆战武力,仍然由海军方面组织。1932年10月1日,颁布了《海军特别陆战队令》,驻上海部队与本土镇守府编制脱钩独立化;升格称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为常设武力,有别于其它战时增编的陆战队,因此有固定编装、独立主官;编制战斗人员约2个大队,总编制规模约2,000人。

1937年(昭和12年)1月8日,日本海军发布《海軍対支時局処理方針》,方针决定在上海的特别陆战队员额为2,000人,并计划在汉口配置200人[6]。同年8月,发生淞沪会战,起因为上海特别陆战队第1中队长大山勇夫中尉被中国方保安队击毙。司令官大川内传七日语大川内傳七少将率领上海特别陆战队再度与兵力优势的中国军交战,并陷入苦战,直到陆军的上海派遣军到达才勉强防卫成功。

其后,陆战队作为在华中方面的陆军协力部队,参加了扬子江溯江作战(1938年)。太平洋战争日本投降间,担任大陆方面的警备部队。除了实战部队的功能外,特别陆战队也担任其他战场的教育部队工作。例如派遣到威克岛防卫的第65警备队,是由上海特别陆战队抽出1个大队做为基干编成的[7]

1945年(昭和20年),日本向同盟国投降,上海特别陆战队由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解除武装,部队废除。

编制、装备

编辑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各时期的编制不尽相同,如果有必要,它会归入来自日本本土的增援部队舰船陆战队指挥之下。尽管它用“大队”作为编制单位,但比一般的特别陆战队规模还大的多。大多时辖下有2个中队的兵力水平,但却又比陆军编制的步兵大队规模要小。为弥补兵力缺口,特别陆战队的火力标准远比一般日军来得旺盛;除了依傍据点设置了各式火炮外,还让步兵配备适合城镇战的德造MP18/28(伯格曼式)冲锋枪,此外还增编了轮型装甲车日语装輪装甲車、战车等,可说是二战开战前日军机械化程度最高的菁英部队。《海军特别陆战队令》制定时的员额是上海驻军人员包含士官59名、特务士官・准士官54名、下士官1867名,辖下还有汉口特别陆战队[8]

淞沪会战初期,上海地区的总兵力约2400名(包含由舰船陆战队增援的400名)、汉口部队300名(包含增援人员100名)。上海地区的部队是司令部大队,由第1~6大队编成,其中第4大队是炮队。主要装备是15cm榴弹炮4门、12cm榴弹炮4门、山炮12门、步兵炮4门、速射炮日语速射砲4门、高射炮4门、15cm迫击炮8门、战车4辆、装甲车6辆、机枪车(配有机枪的边车)9辆以上[9]。 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的1945年4月1日时,辖下实战人员有士官53名、特务士官・准士官117名、下士官648名、兵2827名,若含在教育中的496名,合计有4141名人员。与部队所在上海各处设施有关系的人员约800名,文职的“军属工员”约1900名、防卫队员约6800名也归于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指挥下,故陆战时最多有近15000名兵力可以运用。上海地区的主要装备包括有15cm迫击炮7门、12cm高角炮20门、8cm高角炮8门、75mm野战高射炮4门、对空机関枪120门、机关枪138门、轻战车3辆、装甲车7辆、机枪车17辆[10]。装甲车辆的总数,在日本投降时的引渡资料中记载为八九式中战车2辆、卡登洛伊德轻型坦克1辆、隅田式装甲自动车日语九一式広軌牽引車3辆、九三式装甲自动车日语九三式装甲自動車3辆、维克斯·克罗斯利装甲车日语ヴィッカース・クロスレイ装甲車1辆[11]。此外,投降时的引渡资料还记载有8cm迫击炮40门(当中至少有28门是三式八糎迫击炮[12][13]

历代司令官

编辑
 
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 海军少将 大川内传七日语大川内傳七
上海陆战队指挥官
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官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雨仓孝之日语雨倉孝之 ‘帝国海军士官入门’ 光人社〈光人社NF文库〉、2007年、83页。
  2. ^ 初期为了避免刺激,没有携带武器,只有一部分以“警戒队”名义登陆。
  3. ^ 3.0 3.1 ‘中国方面海军作戦(1)’、185页。
  4. ^ ‘中国方面海军作戦(1)’、181页。
  5. ^ ‘海军 第12巻’、135页。
  6. ^ 然而在此期间,于上海又增派了200人、汉口100人。
  7. ^ ‘海军 第12巻’、168页。
  8. ^ 海军省军务局“上海特别陆戦队员定数増减表”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日语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JACAR) Ref.C05022391100
  9. ^ ‘海军 12巻’、137页。
  10. ^ 上海海军特别陆戦队“自昭和二十年四月一日 至昭和二十年四月三十日 上海海军特别陆戦队戦时日志”JACAR Ref.C08030765400
  11. ^ 上海海军特别陆戦队“陆戦队本部现有品目录 戦车・装甲车・机铳车の部”JACAR Ref.C08010830000
  12. ^ 上海海军特别陆戦队“陆戦部队本部プール现有品目录”JACAR Ref.C08010828300
  13. ^ 上海海军特别陆戦队“商邱路第5仓库现有品目录”JACAR Ref.C08010829100
  14. ^ 14.0 14.1 14.2 14.3 兼任上海方面根据地队日语海軍根拠地隊司令官

来源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