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岱(161年—256年10月21日),定公徐州广陵郡海陵人,汉末三国吴国大臣、将领。本为郡县吏,因避中原之乱而南渡到江东,是孙权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之一。官至大司马

吕岱
大司马
国家东吴
时代东汉
主君孙权孙亮
定公
族裔
籍贯徐州广陵郡海陵
出生161年
逝世256年
亲属
吕凯

生平

编辑

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遂仕于孙氏政权。孙权继承孙策统事时,吕岱出任吴郡郡丞,任内得到孙权赏识改任余姚长。后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吕合秦狼等在东冶五县发动的叛乱,获授昭信中郎将。建安十六年(211年),督郎将尹异等二千人,尝试前往益州引诱张鲁出战,但因道路阻塞而撤军。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吕蒙进取长沙三郡,击降安成等四县,成功平定三郡。后讨平吴砀、袁龙叛乱,因功累迁庐陵太守,东汉延康元年(220年),任交州刺史,因讨灭桂阳王金,再被命为安南将军,假节,封都乡侯。

黄武五年(226年),交阯太守士燮去世,吕岱建议将交州一分为二,分海南三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苍梧郡南海郡郁林郡合浦郡)为广州,由吕岱自任刺史,并派戴良等人南下交州上任,士家向为交州豪族,士燮之子士徽抗命,举兵阻拒戴良、陈时等人入境。吕岱于是上疏请求讨伐,采取快速进军,攻其不备的战术,率军三千人,昼夜渡海。士徽听说吕岱已至,果然大为震恐,不知所措。据士燮传记载,吕岱让士徽堂弟士匡与之见面,欺骗他说只要出城投降就可以获得赦免。士徽率兄弟六人赤裸投降,吕岱让他们穿上衣服起身,第二天设宴,却宣读孙权诏书,历数士徽罪名,将他们全部处斩,把首级送往武昌,吕岱继续肃清士徽残部甘醴桓治等人及吏民,被进封为番禺侯。之后广州分划回交州后,吕岱平定九真,“斩获以万数”,并遣人南下宣扬东吴国威,要求扶南林邑堂明等国国王入贡,吕岱再因此功拜镇南将军。

黄龙三年(231年),孙权以南方初定,召吕岱回长沙沤口屯兵。其后几年,陆续讨平当地原住民及民变。

赤乌元年(238年),弄政大臣吕壹遭处死。先前,吕岱同诸葛瑾朱然步骘以自己为武官,未有干涉吕壹一事,吕壹死后,孙权派遣中书郎袁礼斥责四人,指自己与四人恩犹骨肉,荣福喜戚,相与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错,理应上奏劝告,不应置身事外。

赤乌二年(239年),因潘濬去世,吕岱代其与陆逊处理荆州事务,镇守武昌。时廖式作乱,吕岱上奏自愿出军讨伐,发出奏章同时即星夜进军,孙权遣使追拜吕岱为交州,攻讨一年破之。当时吕岱年已八十,身体健壮,十分勤劳,与陆逊同心协力,互相推让功勋,南方人士都非常称道。

赤乌六年(243年)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南宣国化。康泰于归国后著《吴时外国传》记录出使南国时的经历的一百数十国的见闻。

赤乌九年(246年)陆逊去世,由诸葛恪代陆逊之位,孙权乃分荆州为二部,由吕岱督武昌以西,并升任上大将军。建兴元年(252年)孙亮即位后,再拜大司马之职。

五凤三年九月己丑日[1](256年10月21日),吕岱以九十六岁高龄去世,是三国时期少见的长寿人物。

轶事

编辑

《三国志·步骘传》原文写道,孙登曾经写信给步骘请求教诲,步骘上疏孙登列出十一人[注 1],希望孙登对上述的人信任及重用。其中列出逝世已久的程普陈景云认为此处“程普”为“吕岱”之误。

评价

编辑

吕岱一生戮力奉公,在交州时,没有多余的粮饷可以拿回家,因此妻子及子女生活困乏。孙权听闻后感到叹息,于是加赐与其钱米布绢。[2]

对于他骗斩士徽等人并通过对吏民大开杀戮以平定交趾而换取自身升迁,孙盛吴士连认为其言而无信,不是正人君子的所作所为[3]

吕岱在二宫之争中支持鲁王孙霸夺嫡,也遭到史学家裴松之的非议,认为这足可抹杀他的政绩。

注解

编辑
  1. ^ 诸葛瑾陆逊朱然、程普、潘濬裴玄夏侯承卫旌李肃、周条、石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太平元年九月)己丑,大司马吕岱卒。
  2. ^ 陈寿《三国志·卷六十评》:“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吕岱清恪在公…”
  3. ^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四·属吴晋宋齐梁纪》:吕岱诱之以降而杀之,非也。...孙盛曰:柔远能迩,莫善于信。吕岱杀降邀功,君子非之。
  • 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卷六十‧吴书十五‧贺全吕周锺离传
  • 资治通鉴》卷七十至七十七‧魏纪二至魏纪九
  •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四‧属吴晋宋齐梁纪

延伸阅读

编辑

[]

 三国志·卷60》,出自陈寿三国志
官衔
前任:
陆逊
孙吴上大将军
246年—252年
继任:
朱绩
前任:
朱然(左)、全琮(右)
孙吴大司马
252年—256年
继任:
滕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