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尼翁战役
帕尼翁战役或译巴尼亚战役(Battle of Panion 或 Battle of Panium),发生在前200年,是塞琉古帝国与托勒密王国在第五次叙利亚战争的一场重要战役,最后以塞琉古安条克三世获胜。托勒密王国失去柯里叙利亚、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等地。
帕尼翁战役 | |||||||
---|---|---|---|---|---|---|---|
第五次叙利亚战争的一部分 | |||||||
帕尼翁战役发生地 | |||||||
| |||||||
参战方 | |||||||
塞琉古帝国 | 托勒密王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安条克 | 埃托利亚的斯科帕斯 | ||||||
兵力 | |||||||
不明 | 不明,6,000名埃托利亚重装步兵 | ||||||
伤亡与损失 | |||||||
不明 | 不明,约10,000名士兵存活 |
背景
编辑随着安条克三世从东方远征归来,帝国名义上再度与印度比邻。于是安条克接下来想把矛头转向统治不稳定的小亚细亚的帝国疆土上,然而埃及托勒密四世于前204年的逝世打乱安条克的计划。虽然塞琉古帝国与托勒密王国在第四次叙利亚战争后签订和平协定,然而希腊化时代大部分的条约仅限签订者在世才有效,只要其中一方过世条约随即作废。因为托勒密王国王位继承人托勒密五世只是一个五岁小孩子,王国重臣索西比乌斯和阿加托克利斯认知到托勒密四世的死讯必定会引来安条克三世攻击,立即展开一连串备战措施。
摄政政府首先封锁国王死讯来争取时间,但在前203年此事终被公开。紧接着摄政政府派遣三位外交大使前往塞琉古帝国和马其顿王国以及罗马共和国,前两位大使分别要求安条克三世继续遵守和约和愿以联姻来与马其顿同盟,但都遭到失败。而派往罗马的大使本要路经希腊本土前往罗马,但这位大使考虑到罗马现在主要防备汉尼拔而可能拒绝提议,于是停留在希腊当地与希腊其他势力的搞好关系,并雇用当地佣兵。在埃托利亚同盟的帮助下,在埃及当官的埃托利亚同盟前任统帅斯科帕斯回到家乡雇佣佣兵,带着6,000埃托利亚的重装步兵来到王国首都亚历山大港。
安条克三世也开始为即将爆发的战争准备。在开始正式进军前,小亚细亚的统治基础并不稳定,若当塞琉古军在与托勒密军作战时,当地的小小动乱都可以使赛琉古帝国失去小亚细亚的控制,安条克三世为了确保当地领土的安全,与马其顿的腓力五世达成秘密协议,确保双方不会干扰对方。这使得安条克三世可以专注于与埃及的战争。
在前202年,安条克三世趁着托勒密王国内部因争夺摄政权的血腥冲突而陷入混乱之时,开始入侵柯里叙利亚,爆发第五次叙利亚战争。安条克就像是第四次叙利亚战争一样,在初期就占领巴勒斯坦,直到在加萨这座戒备森严的城市前才让安条克的攻势受阻,但加萨终究落陷。此时安条克决定让大军返回叙利亚过冬,并分遣一些部队在要地据守,准备在前200年合适的季节再继续远征。而托勒密王国在这安条克过冬期间展开反攻,由斯科帕斯率领下于冬季夺回加萨和大量失地,几乎使先前塞琉古的战果化为乌有,但安条克三世立即回军与托勒密军作战,两方在前200年夏季于戈兰高地帕尼翁附近的小村庄展开会战。
战斗
编辑战场附近地形相当复杂,中间有条小河形成的河谷穿过,分割成南北两边高地。北边地势为一缓坡但较为平坦,南边山势较为崎岖且地势不平。塞琉古与托勒密两军都分成两半分别在南北边战斗。安条克三世先在早上时派遣骑兵占领南北边的山丘,使斯科帕斯一开始被迫在不利状态下发起进攻。塞琉古全军由安条克三世亲自指挥,他在塞琉古军北边对抗托勒密北边的斯科帕斯。斯科帕斯了解目前在地利上自己在不利地位,于是企图夺取塞琉古军南边营地中的行囊和随军家属,来造成塞琉古军士气骤降,若夺取塞琉古军营地中的行囊未造成预期的效果,也可以从后方攻击塞琉古军来赢得胜利。对于本次战役史料的记载不是很完善,甚至其中描述有些矛盾,波利比乌斯在记载此战役时也充满疑惑[1],若按照波利比乌斯所记载将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战役排列、两种不同的战役胜利因素和两次斯科帕斯撤退,故学者Bezalel Bar-Kochva认为这次因河流贯穿战场中央而分为南北两侧战斗组成,两边的战斗似乎同时进行。以下为可能的战役发生情形[2]。
北边的战斗
编辑安条克三世在北边的部队可能如此布署,从右翼为伙友骑兵,中央组成马其顿式方阵,在战线前方安置战象和轻装部队。最后在北边山丘上的右翼还布署一支铁甲骑兵(Cataphract),由安条克三世的长子安条克率领[3]。斯科帕斯统帅北边的托勒密军,中央是托勒密步兵方阵,左翼为埃托利亚骑兵,托勒密军可能有一些战象。
当两军战列逐渐接近,双方战象开始互相战斗,塞琉古战象在投射部队和塔兰托式骑兵的支援下击退体型较小的托勒密非洲象。而先前在山丘上的铁甲骑兵突击托埃托利亚骑兵侧翼,埃托利亚骑兵因此遭到击败溃散,接着铁甲骑兵转到托勒密步兵的后方,朝他们发起冲锋,而塞琉古的战象可能继续潮托勒密战败的战象和轻步兵追击,使托勒密军的步兵方阵全面崩坏。斯科帕斯看到铁甲骑兵正在摧毁自方的战线,了解到北边的战役已无胜利希望。连忙带领剩余部队撤往南边的战场,期望可以挽救整场胜利。
南边的战斗
编辑塞琉古军在南边的部队可能如此布署,骑兵在左翼、步兵方阵于中央,而战象布署在后方。在托勒密军方面,因先前斯科帕斯计划在这边击败南边的塞琉古军来夺取营地中的行囊,所以把全部的重装步兵包括埃托利亚重装步兵派到这边,埃托利亚骑兵布署在右翼。
两军开战后托勒密军较占优势,塞琉古军渐渐不敌,在托勒密埃托利亚骑兵击退左翼的塞琉古骑兵,并在骑兵支援下埃托利亚步兵突破塞琉古步兵方阵。然而塞琉古后方的战象适时支援,抵挡住托勒密军队的进击,更甚埃托利亚骑兵无法对抗战象被迫撤退,而退却的塞琉古军重整旗鼓回头击退敌军。似乎当从北方退却的斯科帕斯横越河谷,准备退到南边时,看到自方部队在南边的战斗遭到击败。斯科帕斯明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已无望,下令全面撤退。安条克三世获得胜利。
战后
编辑战后斯科帕斯纠集约10,000名残兵,撤往北方的西顿,期望可以利用海军船只撤离。但安条克三世跟随在后,并包围整个城市,而托勒密海军也无法到达西顿,最终斯科帕斯被迫向安条克三世投降。此战后,柯里叙利亚牢牢掌握在安条克三世手中,结束托勒密王国对此地的控制。然而第五次叙利亚战争继续持续下去。
在帕尼翁战役后,安条克三世南进至加萨,并在前198年再度攻陷这座要塞。此时埃及门户洞开,但安条克三世决定不去进攻埃及本土,因为在那还有一支托勒密军队,围攻亚历山大港也可能旷日废时。于是安条克三世在前197年转为进攻托勒密在小亚细亚的领地[4]和帝国在小亚细亚失地,一来这本就是安条克三世原先的计划,二来可以重新修复塞琉古一世在位时的疆土。安条克三世在前196年入侵色雷斯,此时托勒密王国失去除了塞浦路斯以外的所有海外领地,并于前195年与安条克三世签订和约,并把女儿克丽奥佩脱拉一世嫁给托勒密五世,结束第五次叙利亚战争。
注释
编辑参考
编辑- 波利比乌斯, Histor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velyn S. Shuckburgh (translator), 伦敦 - 纽约, (1889)
- 蒂托·李维,translated by Henry Bettison, (1976). Rome and the Mediterranean. London: Penguin Classics. ISBN 0-14-044318-5.
- Peter Green, (1990). Alexander to Actium: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Hellenistic Age, (2nd edition).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00-01485-X.
- Bezalel Bar-Kochva.The Seleucid army: organization and tactics in the great campaig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ISBN 0521206677
- "The Battle of Panion (200 BC)". [200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