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真常(1900年1月19日—1946年1月31日),俗名曾书易,法名今圆真常,也称曾真常,曾用华池曼陀爱佛曾曼涛曾希鲁曾我真常笔名皇民化时期更名增上真常台湾日治时期新竹州人,佛教禅师,是台湾佛教四大法脉之一大湖法云寺派僧侣,曾历任曹洞宗台湾驻在开教师、台中市大觉院主任、大湖法云禅寺副住持与艋舺龙山寺住持等职。[1]

略历

编辑

曾书易早年户籍地于桃园厅竹北二堡下南片庄29番地,父曾阿良、母刘氏新妹,家中排行第五,自幼即承父母命每日课诵《金刚经》一卷。[2]1917年,依止新竹州法云禅寺副住持妙果和尚的高徒达圣法师(宝月上人)出家,1921年渡海至中国福州鼓山涌泉禅寺振光和尚座下受戒。1923年负笈至安徽省安庆佛教学校就读完成中学学历,隔年转赴武昌佛学院于太虚大师座下学习现代佛教改革理念。1925年至1926年入南京法相大学特科修业,受学于欧阳竟无吕澂唯识学者。1926年8月底返台演说,深获法云禅寺住持林觉力器重,历任该寺布教师、弥陀会讲师与《亚光新报》协办等务,1927年2月自膺教务主任开办“台湾佛学社”,立台湾佛学教育之先河。[1]1928年至1930年代潜修于台中毘卢禅寺闭关阅藏,期间撰著《佛学浅要》流传于各寺院。[1]1936年,圆光禅寺传授“四众戒会”,真常法师与师父妙果和尚携手传承宗师觉力禅师的严净毗尼宗风。[1]1937年,释真常受聘为台中大觉法堂第二代住持同时为“南瀛佛教会”教师与“台湾三成协会赞助员”,1939年升任法云禅寺副住持。[1]1940年,艋舺龙山寺管理人礼邀释真常出任住持,任内推动各项佛化建设成立龙山寺图书室、协助编纂《艋舺龙山寺全志》同时改革“迎棺陋习”并兴办“佛教妇人会”,1942年兼任新竹竹东师善堂住持,栽培女弟子甘玉燕(明禅尼师)传衍法脉。[3][1]1945年台湾光复,真常法师于该年12月31日筹组“台湾省佛教会组织筹备会”,参与建立战后统一全台的佛教组织“中国佛教会台湾省分会”,隔年1月31日释真常圆寂,世寿四十七载、僧腊二十九、戒腊十九,临终时未能亲睹“台湾省佛教会”正式建立却仍矢志以佛教兴国,其理念终由所属之法云寺派同门师兄弟及其弟子接续落实。[4][1]

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佳仪. 新竹在地文化與跨域流轉——第五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 页517-550. 
  2. ^ 李添春:〈台湾佛教史资料——上篇曹洞宗史:大湖法云寺高僧传〉,《台湾佛教》第27卷第1期(1973年4月),页14-16。
  3. ^ 张文进主编,台湾佛教大观,台中:正觉出版社,1957年,页113。
  4. ^ 《台湾佛教》记者:〈本会改组的回顾(一)〉,《台湾佛教》创刊号(1947年7月),页18-19。
前任:
释妙应
艋舺龙山寺住持
公元1940年12月13日—1946年1月31日
继任:
释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