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节日与公众假期

香港节日与公众假期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根据《香港法例》第149章《公众假期条例》规定的“公众假期”(条例包括星期日,但本条目所有公众假期天数,均不包括星期日),和《香港法例》第57章《雇佣条例》规定的“法定假日”。公众假期和法定假日除了数量不同外,适用对象也有所不同:

  • 一般而言,银行、教育机构、企业机构、公共机构办事处和政府部门是根据《公众假期条例》的规定放假,其雇员可享每年17天公众假期(俗称银行假)。
  • 如非上述机构,则只须根据《雇佣条例》规定的法定假日放假,其雇员可享每年14天法定假日(俗称劳工假);但亦有不少公司或机构给予雇员《公众假期条例》规定的17天假期,下文将有详尽介绍。
本条目为
香港人口文化系列之一
香港人口普查
2021年人口普查
香港人    新界原居民
海外港人
宗教与风俗    哲学
语文    用语    文学
殡仪    节日与公众假期
饮食    烧烤文化
传媒    电视    电影
艺术    漫画    动画
音乐    粤语流行音乐
教育    补习文化
体育    电子竞技
网络文化    高登文化
建筑
香港次文化
无厘头文化
MK文化
MK Pop
铁路迷文化
巴士迷文化
小贩文化
街车文化
街机文化
其他香港系列

另有部分机构是全年运作,不论是根据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放假,其雇员亦未必会在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当天放假,或会以个别雇员轮流另日补假日语振替休日的方式放假。

香港假期的种类

编辑

公众假期

编辑

本表列出香港的所有公众假期,其中若同时是法定假日,则以黄色显示。除特别注明外,所有公众假期如与星期日或其它公众假期重叠,会于下一个工作日补假。部分依据农历日期的公众假期,会注明其农历日期。

假期名称 公历
(西历)
华夏历法/
农历
假期简介及备注
星期日/
星期天/
周日
所有星期日
(所有星期天)
大部分的基督宗教教会逢星期日举行主日崇拜。
不是法定假日,但根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如非服务行业,通常都以此日为每周休息日。
如与公众假期重叠,该公众假期于下一个工作日(通常是星期一)补假。
元旦 1月1日 公历新年,通称元旦,庆祝新一年的开始。

如当日为星期日,1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农历年初一 1月21日至2月22日其中连续三天
即最早为1月21日至23日、最晚为2月20日至22日
正月初一 农历新年,是中国华夏历法的一个新年。

亦称新年、过年,庆祝农历新一年的开始,会在这个时候拜年。

吉祥物是财神和该年生肖动物。

如农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任何一天为星期日,农历年初四将订为补假日。

1983年至2010年间,如农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为星期日,农历年初一的前一日(即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农历年初二 正月初二
农历年初三 正月初三
清明节 4月4日、5日或6日之其中一天
(现时清明节已不再出现于4月6日)
春分之后的二十四节气,传统上是登山扫墓、拜祭先人的日子。

唯一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公众假期。

如当日为星期日,该日之后的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耶稣受难节 3月20日至4月26日其中一个连续的星期五、六、一,连同星期日,连续四天假期
即最早为3月20日至23日、最晚为4月23日至26日
日期根据复活节计算表册而定(有争议,详见复活节日期争议条目)。

如3月21日春分当日适逢月圆日,则复活节会在春分后首个星期日(但如春分适逢星期日,则复活节不会在当天,而是在一个星期后的3月28日星期日);如春分当日非月圆日,则复活节会在春分后首个月圆日再之后的首个星期日(倘若月圆日适逢星期日,则复活节不会在当天,而是在之后的一个星期日)。但2021年罕有地不是出现在月圆日(3月26日星期五)后的星期日(3月28日),而是在那个星期日后再过多七天的星期日(4月4日)。

注意计算复活节的“春分”和“月圆”,是根据天主教会历书的定义,和天文学的定义略有不同。计算复活节的“春分”,固定在3月21日(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则围绕3月20日至22日之间,故未必是同一天),“月圆”相当于农历二月十四日或闰二月十四日或三月十四日。

根据此计算法,复活节最早在3月22日,最晚在4月25日[1]

在香港,假期则是复活节前两天(星期五、星期六)的耶稣受难节、耶稣受难节翌日,及后一天(星期一)的复活节星期一(复活节补假日)。

耶稣受难节是悼念耶稣受难,复活节则是欢庆耶稣复活。坊间通常把这三天假期泛称“复活节”,甚少提及“耶稣受难节”。

此假期可能与清明节重叠,例如1969年、1980年、1985年、1988年、1999年、2010年、2015年、2021年、2026年等,其中2021年的清明节为4月4日星期日,翌日4月5日星期一补假,但4月5日星期一又与复活节星期一重叠,故4月6日星期二以“复活节星期一翌日”名义再补假,并出现三个罕见之处:

  1. (半罕见)出现连续五天的长假期,而且无须请假也能直接连放。不过在2026年或之前,出现五天假期的机会为一般,未算真正的罕见,如1988年、1996年、1999年、2007年、2010年等,每三至六年出现一次。
  2. (极罕见)出现连续两天补假日子。(注:不是连续两天假期)
  3. (最罕见)出现以“复活节星期一翌日”名义的假期。

在1969年,由于清明节(4月5日,星期六)与耶稣受难节翌日同在一日,故安排于3月31日(星期一)补假。

在1980年,由于清明节(4月4日,星期五)与耶稣受难节同在一日,故安排于3月31日(星期一)补假。

在1985年,由于清明节(4月5日,星期五)与耶稣受难节同在一日,故安排于7月29日(星期一)补假。

1988年起,如泛复活节假期与清明节同在一日,故该假期之后第一个工作日将订为补假日。

现时不是法定假日,复活节星期一、耶稣受难节和耶稣受难节翌日,将分别于2026年、2028年和2030年起成为法定假日。

耶稣受难节翌日
复活节星期一
劳动节 5月1日 源于纪念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发生的干草市场事件,后演变为表扬劳工对社会及经济作出的贡献。

如当日为星期日,5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佛诞 4月28日至5月29日其中一天 四月初八 纪念释迦牟尼诞辰,亦称浴佛节。

至今以来,只有2012年罕有地在4月28日出现(但未来将于2069、2088年时再出现)外,其他年份最早都只会在4月30日出现(2001年、2020年、2039年等)。

1974年的佛诞,亦罕有地在4月29日出现(但当时佛诞尚未定为公众假期)。

更罕见出现在5月29日,如1955年罕有地在5月29日出现(但当时佛诞尚未定为公众假期),因基本上小满需在5月22日才有机会出现。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四月初九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2022年起成为法定假日。

端午节 5月26日至6月26日其中一天 五月初五 纪念屈原(有争议,详见端午节条目)。

较少出现在5月27日,例如2039年。更罕见的是出现在5月26日或6月26日,因基本上夏至在前者需要在6月20日,而在后者需要在6月22日,才有机会出现。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五月初六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7月1日 纪念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称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年,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时,其翌日7月2日星期三亦是公众假期,而之后只有7月1日是公众假期,除非7月1日与星期日重叠,以7月2日补假。

如当日为星期日,7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中秋节翌日 9月8日至10月9日其中一天 八月十六 中秋节源于“嫦娥奔月”的中国神话,吉祥物是玉兔。又因此夜月亮满圆,所以同时以圆月、人月团圆作节日主题。亦由于其节日主题环绕月亮,令其相关活动集中在晚上,故特别把假日设于翌日而非当日,让市民可于中秋节当晚尽情进行活动后,翌日休息。

较少出现在10月9日,如1919、1938年,因基本上秋分需在9月24日才有机会出现。同样地,亦较少出现在9月8日,如2052年,因基本上秋分需在9月22日才有机会出现。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八月十七星期一将会以“中秋节后第二日”名义订为补假日。

1983年至2010年间,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八月十五星期六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95年9月9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国庆日 10月1日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成立。1997年及1998年,10月2日为国庆日翌日公众假期(但10月2日不是法定假日)。

1999年起,新增劳动节及佛诞为公众假期,同时取消10月2日的国庆日翌日及8月中旬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公众假期(除非10月1日与星期日及/或中秋节翌日重叠,则会于10月2日以国庆日翌日名义补假),以保持公众假期每年17天。

如当日为星期日,10月2日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重阳节 10月1日至11月1日其中一天 九月初九 起源有多种说法,较广为人知的一个说法,是古时曾有人得神仙指点,谓某年九月初九会有瘟疫爆发,须登山避疫,后来他人纷纷仿效,形成了九月初九登山的习俗,再后来演变成登山之余顺道拜祭先人,所以亦是除清明节外,另一个登山扫墓、拜祭先人的日子,即秋祭。

除1919年、1995年是在11月1日及1976年11月1日于翌日补假外,其他年份都在10月。

如当日为星期日,农历九月初十星期一将订为补假日。

圣诞节 12月25日 纪念耶稣诞辰的基督宗教节日,但同时亦是世界狂欢与消费节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焦点在如何与爱侣共渡、或寻找爱侣、或向意中人表白等爱情事宜上,俨如另一个情人节。节日活动及气氛,则以前一晚(12月24日)的圣诞夜(香港人一般称为“平安夜”)为最高潮时期。

虽是法定假日,但法例容许根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选择圣诞节不放假,以冬节代替。

如当日为星期日,12月27日星期二将会以“圣诞节后第二个周日”名义订为补假日。

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12月26日[2] 即节礼日,起源有多种说法,现在一般视为圣诞节的延续。香港人普遍误解此日为“拆礼物日”,以为圣诞礼物必须待到此日才可拆开,但其实西方文化圈中,圣诞礼物早在24日晚上圣诞夜(香港人一般称为“平安夜”)、或25日圣诞节早上已经拆开,并无待至26日节礼日才拆开圣诞礼物的习俗。

名称中的“周日”不是指星期日(亦因此不使用“周日”),而是英文Weekday的直接翻译(政府对这天的英文称谓为The first weekday after Christmas Day),坊间通常称为Boxing Day。

如果12月26日是星期日,本假期则出现在12月27日星期一。

2024年起成为法定假日。

公众假期以外的假期

编辑

以下日子,虽然不是公众假期,但按照约定俗成,部分机构或会放假或提早下班:

假期名称 公历
(西历)
华夏历法/
农历
简介及备注
星期六 每个星期六 日校中、小学及幼稚园不用上课(除非有活动或补课),股市则全天休市。

2006年前,大部分企业机构上午上班,中午下班、下午放假,亦有全天放假或全天不放假。

2006年,部分政府部门推行五天工作制,实行全天放假,部分非政府机构及企业跟随,全天放假的机构有所增加。
如与公众假期重叠,不会作出补假。

农历除夕 1月20日至2月19日
其中一天
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正月初一前一天)
农历新年前夕,准备迎接及庆祝农历新年的日子。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仅上午开市,下午则休市。

1983年至2010年间,如农历年初一、年初二或年初三为星期日,当日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83年2月12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

中秋节 9月7日至10月8日
其中一天
八月十五 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

1983年至2010年间,如中秋节翌日为星期日,当日将订为补假日。首次发生在1995年9月9日星期六,而最后一次则发生在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冬节 12月21日或22日 即节气中的冬至。部分机构或会提早下班,根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或会全天放假,以取代圣诞节假期。
平安夜 12月24日 圣诞节前夕,准备迎接及庆祝圣诞节的日子,当晚更是圣诞节活动及气氛的最高潮时期,较圣诞节当日尤有过之。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仅上午开市,下午则休市。
除夕 12月31日 元旦前夕,准备迎接及庆祝新年的日子。部分企业机构会提早下班,香港股市亦仅上午开市,下午则休市。

法定假日

编辑

名义上,香港每年有17天公众假期(俗称“银行假期”、“写字楼假期”、“红字”、“红日”等,香港版本的日/月/年历上,该17日通常以红色标示),但根据 香港法例第149章《公众假期条例》第2条《释义》,该17天是银行、教育机构、公共机构办事处和政府部门遵守为假期的日子。如非上述机构,并不适用于《公众假期条例》,而只须根据 香港法例第57章《雇佣条例》第39条《假日的给予》 的规定,给予雇员法定假日(俗称“劳工假期”、“工厂假期”等)。但亦有机构给予雇员《公众假期条例》规定的每年17天假期。

任何雇员,只要是《雇佣条例》下的连续性合约,即连续4星期,每星期均为同一雇主工作18小时或以上的雇员(俗称“418”),都可享有法定假日。如法定假日与雇员的休息日重叠(即每星期例假,通常是星期日),应于下一个工作日补假。该补假须并非法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如雇员已按连续性合约受雇满三个月,便可享有相等于雇员该日正常工资的假日薪酬。如果雇主要求雇员在法定假日工作,便须在事前至少48小时通知雇员,并在该法定假日前或后60日内安排另定假日给雇员。如双方同意,雇主可在法定假日或另定假日的30天内安排代替假日给雇员。

法定假日现时为每年14天,一直较公众假期为少,仅部分公众假期同时是法定假日(至2030年为止),即上表以黄色列出的假日。现时除3天泛复活节(即耶稣受难节 、耶稣受难节翌日、复活节星期一)外,其余14天公众假期,均同时是法定假日。较特别是圣诞节,虽为法定假日,但依据法定假日放假的机构,可选择以冬节取代(由雇主选择)。

法定假日于1962年制定,当时每年仅有6天,其后数度增加,1977年增至每年10天、1983年增至每年11天、1999年增至每年12天、2022年增至每年13天、2024年增至每年14天、2026年将增至每年15天、2028年将增至每年16天、2030年将增至每年17天,和公众假期一致。

换言之,有部分公众假期(现为3天泛复活节,过往尚有佛诞、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等),属“不是法定假日的公众假期”(至2030年为止),雇主如非《公众假期条例》内指定的机构,及无在雇佣合约注明雇员可享有公众假期的话,便有权要求雇员在“不是法定假日的公众假期”期间如常上班,且不给予任何补假或补薪。亦换言之,法定假日为一相对逊色的雇员待遇,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所谓的公众假期,其实只是一项额外福利,并非真正属于“公众”的假期。这明显有别于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红色日历”就必定是全民的假期,即使上班者亦必有补假及/或补薪的安排。

理论上,如非《公众假期条例》指定的机构,任何雇主都可自行选择给予雇员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按照不成文传统,除了《公众假期条例》指定的机构外,俗称“白领”(主要是文员和会计工作)的行业企业是根据公众假期放假,只有俗称“蓝领”(传统上指第二产业,现在可泛指“白领”以外的大部分工种)的行业才会根据法定假日放假,例如制造、建造、纺织、维修、贸易、工程、传媒、保安、洁净、运输、物流、批发、零售、餐饮、酒店、客户服务等,以上述行业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即使是文职岗位雇员,通常也是根据法定假日放假。

1997年金融风暴后,失业率大幅飙升,部分原本给予公众假期(每年17天)的雇主,看准雇员求职困难,于是纷纷改为只给予法定假日(1998年为每年11天、1999至2021年为每年12天),以在不加薪的情况下,削减雇员假期及增加工时。只能享用法定假日的雇员,一度有增加趋势。

早在1981年6月,香港政府曾就这两种假期制度分歧的问题,展开公众咨询,研究统一的可能性,咨询结果一如所料:劳方要求增加法定假日至和公众假期一致,而资方则反对增加法定假日。政府便采取折衷方案:先于1983年起,新增1天法定假日(详见下文“香港节日的演变”),打算日后再检讨。但自此以后,此事便不了了之,再无下文。至1999年,才因新增劳动节,而令法定假日增加1天至每年12天,但与每年17天的公众假期相比,仍然少了5天。而民间、工会组织、甚至个别以争取劳工权益为重点政纲的议员,对法定假日此一相对逊色的雇员待遇、两种假期制度分歧的态度,亦一直十分冷淡,鲜有不满声音。

2008年5月,立法会议员李卓人提出私人议案,建议把所有公众假期纳入法定假日,虽然出席议员过半数赞成且仅一名议员反对,但在分组点票制度下,仍被否决[3]

2012年2月,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唐英年,参选政纲提及建议逐步增加法定假日,由当时的每年12天,每年递增1天,直到5年后增至每年17天,和公众假期一致为止。但随着唐英年落选,此事又再不了了之[4]

2020年1月14日,因2019年反修例运动的严重社会动荡及人道危机,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多项民生政策措施,包括建议逐步增加法定假日,至和公众假期一致,交由劳工顾问委员会讨论。

政府于2021年3月5日刊宪《2021年雇佣(修订)条例草案》[5],该条例草案于同月17日提交立法会,同年7月7日获立法会通过,同月16日刊宪[6],落实2022年起,法定假日每两年递增1天,即逢双数年份,均把1天“不是法定假日的公众假期”纳入法定假日,依次为佛诞(2022年)、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2024年)、复活节星期一(2026年)、耶稣受难节(2028年)、耶稣受难节翌日(2030年),至2030年,法定假日将和公众假期一致(星期日除外)。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前述,雇员必须符合“418”,方能享用法定假日。一些兼职或临时雇员,由于工时少于每星期18小时及/或雇用期少于连续4星期,又或一些无良雇主,为合法逃避《雇佣条例》规定的雇员福利(包括及不限于法定假日),逐刻意安排雇员每工作少于4星期便停工一段时期,致不能构成“418”,这些雇员连法定假日也不能享用,他们不论在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上班,雇主也有权不给予任何补假或补薪,这也造成了不少的社会问题。

学校假期

编辑

绝大部分日校中、小学及幼稚园,除了所有星期六、星期日和公众假期当天放假外,还有很多其它假期。例如农历新年、复活节和圣诞节,除了星期六及星期日和公众假期当天外,还会另外于星期一至五放假约5至10天,可以串连成连续约10天或以上假期。每年有1至3天教师发展日及1至3天学校自决假期,学生不用回校上课。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为最长暑假,个别专上院校,更早在4月下旬已开始暑假,至9月上旬完结,为期长达约4个月。一些学校大型活动(例如运动会、家长日、旅行、毕业礼等)翌日、国父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公历11月12日)等,亦可能会放假一天。道教团体主办的学校在道祖诞(农历二月十五)、孔教团体主办的学校在孔圣诞(农历八月廿七或公历9月28日),或会放假一天。而伊斯兰教团体主办的学校在古尔邦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会放假数天。有少数族裔学生的学校可能会专设特定族裔、宗教假期,或要由学生自行请假。个别国际学校会设立与联系国家相关的节日(如国庆)为学校假期。

2022年,因应第五波疫情,加上政府需征用校舍作全民强制检测(后期宣布已暂缓,及后不了了之),因此暑假将调整到3月初至4月复活节后,而该学年的最后一个上学日将延迟至8月12日。

此外,由于在近年立法会及区议会选举中,需借用部分学校校舍作票站,需在投票日翌日早上才能把校舍归还校方,因而妨碍学校的正常运作,更有学校因此而不借出校舍作为票站,故教育局根据选管会建议,在2020年6月向学校发出通告,要求所有学校(不论有否借出校舍作票站)须把立法会及区议会选举(不包括补选)投票日翌日,订为学校假期[7],以减低投票对学校运作的影响。

“学校假期”一般是指学生不用回校上课,但亦可能须回校出席活动或补课,期间学校教职员未必放假。

一所全日制学校校历例子 (2024/25学年)
节日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维持日数
圣诞节及新年(元旦)假期 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 2025年1月1日(星期三) 10日
农历新年假期 2025年1月24日(星期五) 2025年2月4日(星期二) 12日
复活节假期 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9日
暑假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2025年8月30日(星期六) 51日

公众假期与逢星期六、星期日、其他公众假期重叠的处理方法

编辑

当公众假期与星期六重叠,即使实行五天工作,亦不设任何补假。如与星期日或其他公众假期重叠,则会另日补假。一般而言,补假会在该假日之后下一个工作日,或由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藉在宪报刊登的命令,指定取代该日的另一日。

以香港现行的公众假期安排而言,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每年最多可达5天,最少也有1天,因耶稣受难节翌日铁定于星期六,以2011年至2046年这36年计算,共有100天,平均每年为2.78天。虽然星期六不是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但按照约定俗成,不少机构在星期六均会提早下班甚至全天放假(尤其2006年起,部分政府部门推行5天工作制,部分非政府机构及企业跟随,星期六全天放假更为普遍),形成假期重叠却没有补假,使不少雇员损失了部分假期。因此,除非索性放弃星期六提早下班或全天放假,从事星期六全天上班(或任何每周上班6天)的工作,否则所谓每年17天的公众假期,根本不可能完全放足(最多也能只放16天)。

有关安排被指对部分每周上班5天的雇员不公平,2011年,时任立法会议员冯检基曾经在事务会议中,询问时任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相关问题,建议在节日前一天或后一天补假,但张建宗表示,建议会导致机构在节日当天要继续办公,非每周工作5天的雇员亦要如常上班,反而对该等雇员不公平,所以无意改动安排[8]

较特殊的,是1983年至2010年间,农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节翌日,与星期日重叠的补假方式。在1982年及之前,这些假日和其他假日一样,如与星期日重叠,会于该天后,即农历年初四和八月十七补假;但后来考虑到有意见(尤以女性雇员而言)认为,如把补假安排于前一天,即农历除夕和中秋节,可以方便雇员按华夏传统,为家人准备晚餐团聚,以及与家人一起享受一年中最重要的相聚时刻。故由1983年起,更改了补假方式,这些假日如与星期日重叠,改为于该天前,即农历除夕和中秋节补假[9]。这等同把补假定于星期六及/或农历除夕,这些日子虽然不是公众假期或法定假日,但按照约定俗成,不少机构在这些日子本身会提早下班甚至全天放假,令不少雇员损失假期。而根据这种补假方式,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包括其补假),每年最多可达6天(英治时期)或5天(特区时期)。例如2009年和2010年,便连续两年出现此最恶劣情况:2009年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有清明节、耶稣受难节翌日、佛诞、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且由于该年中秋节翌日与星期日重叠,故以中秋节,即星期六补假;2010年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则有耶稣受难节翌日、劳动节、重阳节、圣诞节,且由于该年农历年初一与星期日重叠,故以农历除夕,即星期六补假。即连续两年,连同补假在内,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均为达上限的5天,造成不少假期损失。

2010年农历年初一(2月14日)与星期日重叠,当局依例安排农历除夕(2月13日)星期六补假,形成了上述的假期损失。2010年2月13日,农历除夕,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在沙田年宵市场被传媒问及有关问题时,表示曾与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讨论过有关问题,并研究修改有关法例,避免再出现同样情况[10]

就此,政府于2011年向立法会提交《2011年公众假期及雇佣法例(补假安排)(修订)条例草案》(下简称“该修订”),提出日后农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节翌日,如与星期日重叠,将改回1982年及之前的补假方式,于该天后,即农历年初四和八月十七补假,以避免上述的损失假期问题,该修订于同年12月14日通过[11],《2011年公众假期及雇佣法例(补假安排)(修订)条例》于2012年2月24日生效。

2011年及2012年,农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节翌日均没有与星期日重叠。

2013年,为该修订生效后,首次农历年初一(2月10日)与星期日重叠,故以农历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三补假,也是该修订生效后首次实行。[12]

2022年,为该修订生效后,首次中秋节翌日(9月11日)与星期日重叠,故于农历八月十七(9月12日)星期一 ,以“中秋节后第二日”名义补假。

然而,所有公众假期(包括农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节翌日)与星期六重叠均无补假的问题,至今仍未有改善。

即使该修订生效,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理论上每年最多仍可达5天,但这情况仅于1999年出现过(该年农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节翌日均没有与星期日重叠,无出现以星期六补假的情况,但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仍多达5天,分别为耶稣受难节翌日、劳动节、佛诞、中秋节翌日、圣诞节),2011年至2046年这36年间,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每年最多为4天,平均为2.78天,见下表(2026年及以后的公众假期尚未公布,以假设《公众假期条例》至2046年仍无再修订计算;由于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起,实行的一国两制、50年不变期限,将于2047年7月1日届满,其后香港实行的法律及制度仍未知,故2047年及以后不作计算)。

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
年份 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 天数
2011 一月一日、农历年初三、耶稣受难日翌日、国庆日 4
2012 耶稣受难节翌日、佛诞、端午节 3
2013 耶稣受难节翌日 1
2014 农历年初二、清明节、耶稣受难节翌日 3
2015 农历年初三、耶稣受难节翌日、端午节、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4
2016 耶稣受难节翌日、佛诞、国庆日 3
2017 农历年初一、耶稣受难节翌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重阳节 4
2018 农历年初二、耶稣受难节翌日 2
2019 耶稣受难节翌日、中秋节翌日 2
2020 农历年初一、清明节、耶稣受难节翌日、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4
2021 农历年初二、耶稣受难节翌日、劳动节、圣诞节 4
2022 一月一日、耶稣受难节翌日、国庆日 3
2023 耶稣受难节翌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 3
2024 农历年初一、耶稣受难节翌日 2
2025 耶稣受难节翌日、端午节 2
2026 耶稣受难节翌日、中秋节翌日、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3
2027 农历年初一、耶稣受难节翌日、劳动节、圣诞节 4
2028 一月一日、耶稣受难节翌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3
2029 耶稣受难节翌日、端午节 2
2030 耶稣受难节翌日、重阳节 2
2031 农历年初三、清明节、耶稣受难节翌日 3
2032 耶稣受难节翌日、劳动节、端午节、圣诞节 4
2033 一月一日、耶稣受难节翌日、国庆日/重阳节[注 1] 3
2034 耶稣受难节翌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2
2035 农历年初三、耶稣受难节翌日 2
2036 耶稣受难节翌日、佛诞 2
2037 耶稣受难节翌日/清明节[注 2]、重阳节、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3*
2038 农历年初三、耶稣受难节翌日、劳动节、圣诞节 4
2039 一月一日、耶稣受难节翌日、佛诞、国庆日 4
2040 耶稣受难节翌日 1
2041 农历年初二、耶稣受难节翌日 2
2042 耶稣受难节翌日 1
2043 耶稣受难节翌日、佛诞、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3
2044 农历年初一、耶稣受难节翌日、国庆日、重阳节 4
2045 农历年初二、耶稣受难节翌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3
2046 耶稣受难节翌日 1
  1. ^ 2033年国庆日和重阳节均为10月1日星期六,预计会于10月3日星期一以“国庆日后第二日”或“重阳节后第二日”名义补假。
  2. ^ 2037年耶稣受难节翌日和清明节均为4月4日星期六,预计会于4月7日星期二以“清明节后的周日”名义补假,或4月6日星期一先以“清明节后第二日”名义补假,再于4月7日星期二以“复活节星期一翌日”名义补假。
  • 其中4年,1天公众假期与星期六重叠(2013、2040、2042、2046),占约11.11%(小数点后二位四舍五入,下同,故总数或非100%);
  • 其中10年,2天公众假期与星期六重叠(2018、2019、2024、2025、2029、2030、2034、2035、2036、2041),占约27.78%;
  • 其中12年,3天公众假期与星期六重叠(2012、2014、2016、2022、2023、2026、2028、2031、2033、2037、2043、2045),占约33.33%;
  • 其中10年,4天公众假期与星期六重叠(2011、2015、2017、2020、2021、2027、2032、2038、2039、2044),占约27.78%。
  • 没有任何一年有5天公众假期与星期六重叠。
  • 36年共100天公众假期与星期六重叠,平均每年约2.78天。以上还未计算前述“公众假期以外的假期”与星期六、日重叠的情况。

节日与港人生活

编辑

香港人非常重视农历新年及清明节,但也较受到西方节日(例如情人节、复活节和圣诞节等)感染,即使如此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也没有减少。

更重要的是,香港人对假期的观念有转变。随着时代转变,香港人对节庆的习俗亦日趋简化,甚至变得有所商业化。例如香港人渡过农历新年时,会依照习俗,农历新年前“办年货”和逛年宵市场,农历新年期间张贴年画和挥春等贺年装饰品、舞狮、到庙宇、佛寺拜神礼佛祈福、吃年糕和煎堆等贺年食品、派利是、到亲戚家里拜年等等。但拜年却只求拜过,通常不会依照年初一拜夫家,年初二拜娘家,年初三赤口不拜年的传统规则。又例如中秋节,不少香港人只会购买月饼和灯笼应节、吃团圆饭。而政府对节日活动的禁制甚多,例如农历新年不准燃放炮仗,舞狮亦有一定限制、中秋节不准“煲蜡”、圣诞节不准“喷雪”等,亦削弱了节日气氛。

除了以上公众假期外,一些非公众假期的节日,例如情人节、白色情人节、万圣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近年在商人透过广告宣传和商场布置装饰,催谷消费下,亦出现相当的节日气氛,传媒亦对其节日活动有所报导,不比公众假期节日逊色。

香港节日的演变

编辑

英治时期(1841-1941、1945-1997)

编辑

公众假期

编辑

早在香港开埠初期的1875年,香港政府已订立《公众假期条例》(Public Holidays Ordinance),订明元旦、农历新年、耶稣受难节、复活节后星期一、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五十天)后星期一、英王寿辰、8月第一个星期一(夏至与秋分中间的英国传统收割节 Lammas Day)、圣诞节、圣诞节翌日是公众假期及银行假期,所以公众假期也俗称“银行假期”。[13] 其后条例经多次修订,英文名称亦改为General Holidays Ordinance。该条例指明政府部门在假期当日暂停办公,亦规定银行在假期当日无须办理与可转让票据有关的付款等事宜。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只是方便政府和商业运作,并无规定雇主必须让雇员于公众假期当天放假,部分雇员可在公众假期放假,纯粹是雇主给予的额外福利。

当时洋人一般跟随英国的习惯庆祝节日,而华人则会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最初华人假期只有农历新年为公众假期。英国租借新界后,1899年起港府每年将农历年初二(农历新年之后的工作天)亦宣布为假期,[14] 到1923年,将这安排立例。[15] 华人的其他假日例如冬至、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及节气,也会进行一些应节的活动,但是不会放假。

20世纪,香港公众假期逐渐增加。1903年起,英国将维多利亚女王冥辰5月24日定为大英帝国日(Empire Day)公众假期。[16] 1912年香港政府认为假期集中在上半年,[17] 在下半年增加公众假期,包括10月第二个星期一、最近11月9日(英王爱德华七世冥辰)的星期一。[18] 1912年起政府每年宣布7月第一个周日(通常为7月1日,如该日为星期日,则为7月2日星期一)为公众假期,[19] 到1923年将这安排立例。[20] 1930年起9月第一个星期一取代10月第二个星期一为公众假期。[21]

港府又将纪念日及节日定为公众假期。1920年起洋人的和平纪念日成为假期,[22] 取代最近11月9日的星期一。(和平纪念日纪念欧战1918年11月11日结束,最初定为11月11日,1946年起英国定为11月12日或之前的星期日,该日之后的星期一放假;[23] 1956年起改为11月第二个星期日,该日之后的星期一放假。[24])1929年起中华民国国庆日10月10日成为假期。[25] 1941年起中秋节成为公众假期,取代9月第一个星期一,[26] 又取消大英帝国日(Empire Day)公众假期。[27]至二次大战1941年日治时期前,华人与洋人的节假日通常各自为政。

1945年8月30日英国恢复管治香港,节假日的习惯得以恢复。1947年1月10日,香港政府修订《公众假期条例》,新制订的假期有在1946年已成为假期的8月30日重光纪念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迁台,1950年香港政府宣告该年起,以10月第二个星期一取代10月10日为公众假期[28](1955年的10月第二个星期一是10月10日,政府索性该年起将假期改为10月第三个星期一[29])。这些公众假期主要是政府、银行业以及与银行业关系较密切的行业(如贸易公司)所采纳。

1968年起,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成为公众假期,取代圣灵降临节后星期一、10月第三个星期一、和平纪念日后星期一,重光纪念日由8月30日改为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中秋节假期改为中秋节翌日放假,又额外增加农历年初三的公众假期。 [30]

1983年起,英女王寿辰假期由4月21日改为英国官方庆祝日6月第二个星期六,而之后的星期一亦放假。重光纪念日之前的星期六成为公众假期。新增两天假期,取代7月第一个周日及8月第一个星期一公众假期。[31]

1983年至1997年6月30日英治时期结束期间,香港公众假期如下(其中9天同时是法定假日,则以黄色显示;其中4天英治时期结束后取消,则以红色表示,该4天均不是法定假日):

公众假期表

编辑
名称 公历 华夏历法/

农历

简介及备注
每个星期日 每个星期日 见上文。不是法定假日。
1月份第一个周日(元旦 1月1日 见上文。
农历年初一 1月21日至2月22日

其中连续三天

正月初一 见上文。
农历年初二 正月初二
农历年初三 正月初三
清明节 4月4日、5日
其中一天
见上文。
耶稣受难节 3月20日至4月26日其中一个连续的星期五、六、一,连同星期日,连续四天假期
即最早为3月20日至23日、最晚为4月23日至26日
见上文。不是法定假日。
耶稣受难节翌日
复活节星期一
端午节 5月27日至6月26日其中一天 五月初五 见上文。

如当日为星期日,或与其中一日泛英女王寿辰假期同在一日,泛英女王寿辰假期之前或之后的工作日将订为补假日。

英女王寿辰 6月第二或第三个星期六(6月11日至6月17日其中一个星期六)

紧接其后的星期一

庆祝英国君主寿辰,依据时任君主的生日及官方所定的祝寿日子而定。自1952年起是庆祝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日,不过伊丽莎白二世的实际出生日期是1926年4月21日。
因为1952年4月21日仍是在乔治六世的丧期中,因此公众假期定于6月5日。1953年至1982年,公众假期定于4月21日,即伊丽莎白二世真正的生日;如当日为星期日或泛复活节假期,港督会同行政局藉宪报刊登的命令指定另一日为公众假期。日期如下:

1962年4月12日(星期四)(因当天是耶稣受难节翌日)
1963年4月26日(星期五)(因当天是星期日)
1965年4月27日(星期二)(因当天最接近泛复活节假期)
1968年4月23日(星期二)(因当天是星期日)
1973年4月16日(星期一)(因当天是耶稣受难节翌日)
1974年4月25日(星期四)(因当天是星期日)
1981年4月27日(星期一)(因当天最接近泛复活节假期)
及后考虑到4月已有清明节,且泛复活节长假期也通常在4月,为免太多假期集中在4月,及英女王官方寿辰为6月(因英国的天气以6月较好)。故由1983年开始,公众假期改为6月,通常为6月第二或第三个星期六(6月11日至6月17日其中一个星期六),及紧接其后的星期一。而由1912年至1982年,7月1日亦为公众假期。 1997年6月,英治时期结束前夕,最后一次英女王寿辰公众假期,为配合7月1日及2日因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日公众假期,故特别把英女王寿辰公众假期定于6月第四个星期六及紧接其后的星期一,即6月28日及30日,以连同6月29日星期日、7月1日及2日,串连成连续5天公众假期。
不是法定假日。英治时期结束后取消。

英女王寿辰后第一个星期一
8月份最后一个星期一之前一个星期六 8月最后的星期一之前一个星期六、
8月最后的星期一

纪念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胜利及香港重光,英国于同年8月30日恢复管治香港,结束三年零八个月的香港日占时期,中环皇后像广场的和平纪念碑有官方纪念仪式。

1946年起,定于8月30日。1968年起,改定于8月第一个及最后一个星期一。1983年起,改定于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及两天前的星期六。

不是法定假日。

英治时期结束后取消,曾新增性质类似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公众假期(8月第三个星期一)(不是法定假日),虽然同为纪念二战时对日战争胜利,但非纪念英国恢复管治香港,而是纪念1945年8月中旬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故日期定于8月中旬的第三个星期一。仅实行了两年(次),即1997年8月18日及1998年8月17日,1999年起,新增劳动节及佛诞为公众假期,由于政府坚拒增加每年公众假期,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不再是公众假期,名义上与重阳节“合并”[32],实为取消,官方纪念仪式改为重阳节在香港大会堂纪念花园举行。


2015年,适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该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即9月3日,为法定假日,全国放假一天。香港特区政府亦跟随做法,把同年9月3日定为公众假期,同时是法定假日(仅限2015年一次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定义,为1945年9月2日签订《降伏文书》的翌日,即9月3日)。

8月份最后一个星期一(香港重光纪念日
中秋节翌日 9月8日至10月9日其中一天 八月十六 见上文。
重阳节 10月1日至11月1日其中一天 九月初九 见上文。
圣诞节 12月25日 见上文。
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 12月26日 见上文。不是法定假日。

公众假期17天,法定假日11天,法定假日为其中9天公众假期,另加2天浮动假期,由雇主选择何时发放,如雇主无明文指定,则通常于英女王寿辰后第一个星期一及8月份最后一个星期一发放。

法定假日

编辑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期间,香港已经有正式的公众假期,但是当时香港经济模式及就业市场的职位分布,以制造业等蓝领职业为主,基于前述的《公众假期条例》适用范围问题,大部分香港市民都不能够享有公众假期。

1962年4月,香港政府因遵循国际劳工公约,每年最少6天有薪假期的规定,实施《工业雇佣(有薪假期与疾病津贴)条例》(Industrial Employment(Holidays with Pay and Sickness Allowance) Ordinance),首次为法定假日立法,规定在工厂工作的劳动工人、或月薪700港元以下的非劳动工人,可享每年6天有薪假期,分别是农历年初一、农历除夕或年初二(由雇主选择其中1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或随后的元旦(由雇主选择其中1天)。这6天假期就是“法定假日”,因初期实施时的适用对象关系,所以也俗称“劳工假期”、“工厂假期”等[33]

1968年9月,立法局通过新的《雇佣条例》,同时把中秋节假期从正日改为翌日,即农历八月十六日放假,以配合华夏传统在中秋节晚上庆祝及赏月。

1974年1月,废除《工业雇佣(有薪假期与疾病津贴)条例》,有关法定假日的条文则纳入《雇佣条例》内,使《雇佣条例》涵盖的所有雇员,不论是否受雇于工厂,一律享有法定假日,法定假日的数量其后数度增加。

1977年,新增元旦、农历年初三、重阳节、1天浮动假期(由雇主选择何时发放,下同),即增至每年10天。

1983年,新增1天浮动假期,即增至每年11天。

学校假期

编辑

对日校中小学学生而言,泛英女王寿辰和泛重光纪念日这4天公众假期中,其中1天铁定于6月的星期一,另3天均铁定与星期六及/或暑假重叠,因此每年铁定损失最少3天假期(虽然属泛复活节的耶稣受难节翌日也铁定于星期六,但日校中小学学生已因复活节而获复活节长假期,故此不论)。

公众假期与逢星期六、星期日、其他公众假期重叠的处理方法

编辑

1982年及之前 ,所有公众假期如与星期日或其他公众假期重叠,均以下一个工作日补假。

1983年,政府更改了农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节翌日的补假方式,由这年起,这些假日如与星期日重叠,会于该天前,即农历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和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补假。如前述,这种补假方式,可能造成假期损失,且一直维持了30年,至2013年才再有更改。

当时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或其补假日),每年最多可达6天,最少也有3天,因耶稣受难节翌日、英女王寿辰、8月份最后一个星期一之前一个星期六,均铁定于星期六。以1992年及1993年为例,该两年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除上述3天外,1992年尚有清明节、中秋节翌日、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1993年则有农历年初一、重阳节、圣诞节。即连续两年,与星期六重叠的公众假期均为达上限的6天,还有1993年因农历年初二与星期日重叠,而以农历除夕作补假。故此造成不少假期损失。

额外公众假期

编辑

除《公众假期条例》所列假期之外,在1941年前香港政府不时颁布额外假期,制造长假。耶稣受难节翌日几乎每年都定为假期,后来立为定例。圣诞前夕、12月27日、1月2日,甚至1月2-3日都曾额外定为假期;与英王寿辰、10月10日(中华民国国庆日)、11月11日(和平纪念日)相连的星期六或星期一,亦曾定为假期,但这些安排并非必然。

香港政府在以下特别日子,定为额外公众假期。

1887年6月21日,英女王维多利亚登基五十周年纪念。[34]

1887年11月9-10日,英女王维多利亚登基五十周年香港庆典。[35]

1890年3月31日,英国康乐和斯特拉森公爵阿瑟亲王伉俪访港首天。[36]

1893年7月6日,英国约克公爵(后来的英王乔治五世)婚礼。[37]

1897年6月22-23日,英女王维多利亚登基六十周年纪念。[38]

1899年4月17日,新界升旗日。 [39]

1901年2月2日,英女王维多利亚丧礼。[40]

1901年5月24日,英女王维多利亚冥辰。[41](该年11月11日仍有英王寿辰假期)

1902年6月26-27日,英王爱德华七世及雅丽珊王后加冕。[42] 加冕因病延后,但假期无取消。[43]

1902年8月9日,英王爱德华七世及雅丽珊王后加冕。[44]

1905年12月9日,帆船大赛。[45]

1907年2月6日,英国康乐和斯特拉森公爵阿瑟亲王伉俪及幼女康诺的帕特丽西娅公主访港首天。[46]

1907年12月6日,中国式巡游盛会三日的第二日。[47]

1910年5月20日,英王爱德华七世丧礼。[48]

1911年6月22-23日,英王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加冕。[49]

1915年11月10日,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战盟友)大正天皇加冕。[50]

1917年12月8日及15日,[51] 配合参加军训营。[52] 该月24日及31日再定为额外公众假期补偿,[53] 连同圣诞假期,该月在星期日以外有6日公众假期,为香港历史之最。

1918年11月13日,庆祝签定康边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54](该年最近11月9日的星期一假期调到11月25日 [55]

1919年7月19日,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56]

1922年4月6-7日,英国王储爱德华(后来的英王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访港。[57]

1925年11月27日,英王太后雅丽珊丧礼。[58]

1935年5月6日,英王乔治五世登基银禧纪念。[59]

1936年1月28日,英王乔治五世丧礼。[60]

1937年5月12日,英王乔治六世及伊丽莎白王后加冕。[61]

1945年10月9日,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香港重光。[62]

1946年5月1日,夏悫临时军政府结束,杨慕琦复任港督,恢复民政管治。[63]

1948年5月5日,中华民国总统就职。[64] 就职日期后来延至5月20日,但假期不更改。

1952年10月29日,英国根德公爵爱德华王子伉俪访港。[65]

1953年6月2-3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66]

1959年3月7日,英王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访港的第二天。[67]

1971年12月6日,香港节最后一日。[68]

1981年7月29日,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2022年登基为查尔斯三世)与戴安娜举行婚礼。[69]

1986年10月22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伉俪访港的第二天。[70]

特区时期(1997-现今)

编辑

公众假期

编辑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英治时期,进入特区时期后,两度取消若干公众假期,但同时新增相同天数的公众假期,故始终维持每年17天。

1997年7月1日起,英女王寿辰、英女王寿辰后第一个星期一、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之前一个星期六、8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即重光纪念日),这4天公众假期,因具英国殖民地意味而取消,新增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7月1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8月第三个星期一)、国庆日(10月1日)、国庆日翌日(10月2日)为公众假期,其余公众假期不变。

1999年,取消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庆日翌日公众假期,新增劳动节(5月1日)及佛诞(农历四月初八),一直至今。

2006年10月,香港孔教学院表示与香港的基督宗教教会达成共识,指对方接受取消泛复活节3天公众假期中的其中1天,改为把孔子诞辰日(农历八月廿七)列为公众假期[71],此建议于2010年1月13日正式被立法会否决。

2009年3月,香港道教联合会表示希望在2010年,申请把道祖诞(即老子诞辰日,农历二月十五)列为公众假期[72],但此事之后一直不了了之,再无下文。

法定假日

编辑

1997年,取消2天浮动假期,新增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国庆日。日数维持每年11天。

1999年,新增劳动节,即增至每年12天。

2022至2030年,逢双数年份递增1天,依次为佛诞(2022年)、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2024年)、复活节星期一(2026年)、耶稣受难节(2028年)、耶稣受难节翌日(2030年)。

2030年,法定假日将和公众假期一致(星期日除外)。

学校假期

编辑

对日校中小学学生而言,进入特区时期后,学校假期有所增加。

如前述,泛英女王寿辰和泛重光纪念日这4天公众假期,其中3天均铁定与星期六及/或暑假重叠,即铁定损失。进入特区时期后,这4天公众假期取消,辗转换成1999年至今的劳动节、佛诞、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国庆日,虽然同样4天,但这4天无一与暑假(或任何学校假期)重叠 ,亦不一定与星期六重叠,即变相增加每年最多3天学校假期(除非与星期六重叠)。

1999/2000学年起,新增每学年最多3天教师发展日,期间为学校假期[73]

2020年起,新增立法会及区议会选举(不包括补选)投票日翌日为学校假期。

公众假期与逢星期六、星期日、其他公众假期重叠的处理方法

编辑

如前述,自1983年起,农历年初一、二、三和中秋节翌日,如与星期日重叠,会于该天前,即农历除夕和中秋节补假,可能造成假期损失。

2011年,政府提出修订,日后上述假日如与星期日重叠,将改于该天后,即农历年初四和八月十七补假,该修订于2011年12月14日通过,2012年2月24日生效。

2013年农历年初一(2月10日),为该修订生效后,首次农历年初一与星期日重叠,故以农历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三补假,也为该修订生效后首次实行。

额外公众假期

编辑

1997年、1999年和2015年,曾经出现逾17天的额外公众假期。

1997年,因为6月30日及之前仍是英治时期,所以有英女王寿辰假期(6月28日和6月30日)。7月1日起,进入主权已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区时期,所以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7月1日和7月2日,但是仅限这年7月2日是公众假期,以后每年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只有7月1日是公众假期,除非7月1日与星期日重叠而引致翌日补假,如2012年、2018年等)、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8月18日)、国庆日(10月1日)和国庆日翌日(10月2日)假期,全年共20天公众假期,成为历来最多。

1999年,由于电脑千年虫问题,政府应香港银行公会的要求[74],特别把1999年12月31日列为额外公众假期,相关动议在7月8日获立法会通过[75],全年共18天公众假期。

2015年,适逢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国务院在5月13日宣布将同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列为法定假日,全国放假1天,香港特区政府亦跟随做法,建议将当年9月3日定为一次性公众假期及法定假日[76]。相关条例草案于7月9日获立法会通过,政府在同月17日于刊宪《特别假期(2015年9月3日)条例》[77],全年共18天公众假期,平了1999年记录。

公众假期与法定假日差别

编辑

本段落提及的公众假期,以下同时是法定假日: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婚礼(1981年7月29日)[78]、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伉俪访港的第二天(1986年10月22日)[79]、劳动节、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包括1997年7月2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5年)、佛诞(2022年开始)、国庆日。

以下为“不是法定假日的公众假期”:复活节星期一(2025年及之前)、耶稣受难节(2027年及之前)、耶稣受难节翌日(2029年及之前)、佛诞(1999年至2021年)、国庆日翌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97年及1998年)、1999年12月31日、泛英女王寿辰、泛重光纪念日。

孔诞列作公众假期的讨论

编辑

历程

编辑

2006年10月23日,香港孔教学院在孔诞当天举行“孔圣诞环球庆祝大典”,其院长汤恩佳在致词时指,学院自多年前己积极争取把孔诞定作香港公众假期,但由于政府坚持不增加每年17天的公众假期数目,故与六大宗教团体举行会议,并于2006年中达成共识,基督教和天主教团体愿意取消3天泛复活节假期的其中1天,改作孔诞假期。他认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世界公认的万世师表,在中外古今都有着异常崇高的地位,不少学者更以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80]。 他坦言若能将孔诞列作香港公众假期,会于2008年起实施,与会者便能真正感受到“(孔)圣诞快乐”。[81]

为了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该学院将于2007年发起“一人一信”及签名运动,争取将“孔圣诞”作为公众假期,而汤恩佳亦已去信政府,申请将孔诞列作公众假期,并促请政府接纳建议[82]。 其后,学院财务长刘月娟补充,政府曾回复,只要宗教界达成共识,对有关假期变动持开放态度,但政府需时筹备,并将建议交由立法会通过。

对于将孔诞列作公众假期的问题,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认为每一个宗教也希望拥有自己的假期,故对把3天泛复活节其中1天假期改为孔诞假期表示支持,但暂未收到政府通知会实行有关安排。而香港天主教社会传播处主任容若愚则表示,乐见孔诞列作公众假期,至于3天泛复活节假期让出1天给孔诞,容若愚则表示假期并非某一宗教独享,而教会亦可于孔诞放假。另外,香港佛教联合会成员张毅平亦认为是一件好事,他表示儒家思想在香港社会上有一定支持,孔诞假期可令大众有一个关注儒家思想的机会,对社会有帮助[83]。但基督教媒体《时代论坛》于两天后则引述基督教协进会指,六大宗教在座谈会上并未有正式讨论及通过将“孔诞”列作公众假期之事[84]

2007年1月7日,汤恩佳在出席一孔教展览时再次表示,不少国家地区都已将孔诞定为教师节或庆祝节日(但非法定假期),而该学院亦正推动社会人士把孔诞的农历日子(农历八月廿七日)定为公众假期,倘若建议成功落实,将有助发扬传统的儒家文化[85]。而据汤恩佳的了解,基督教的苏以葆主教、锺嘉乐牧师、天主教陈日君枢机均同意取消“复活节星期一”之假期,让给孔诞[86]。 而他在同年3月13日在学院新春团拜时,表示获悉政府基本认同汤恩佳的建议[87]。不过由于议案须经立法会通过,故孔诞仍未列为公众假期。

2010年1月13日,立法会正式否决将孔子诞辰日定为公众假期的议案。时任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表示,推动孔子思想及改动假期是两回事,并认为是否把这日子订为公众假期必须有社会的共识。

各界反应

编辑

至于外界对此议题的意见,各方均有不同的看法,有教育界人士认为香港是一个包含多元文化的城市,而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将孔诞列作公众假期能表达尊敬之意。即使泛复活节公众假期缩短,学校亦只须将其它假期调动,并保证上课日不少于190天便可。但有从事市场销售的市民,认为删去其中1天泛复活节公众假期可能会影响生意。另有从事建筑材料的市民感到安排不妥,认为复活节有长假期会较好[88]。而康泰旅行社副总经理陈健鹏则认为,复活节缩短1天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以后每逢公历9月或10月,便有较多机会出现接连星期六至星期日的3天连假,旅行社将安排不同路线的3天团方便市民外游,市民亦可安排在非旺季才出发。而劳工处发言人则表示,本港的法定公众假期是经过社会广泛咨询而釐定,任何修订均会对各界带来影响,尤其是工商、金融及教育界影响为甚,故有关建议需经慎重考虑研究,取得社会共识后才推行。

把孔诞列为公众假期于2017年5月17日再度被提出,体育、演艺、文化及出版界议员马逢国在立法会提议港府在公众假期中增订“孔圣诞日”,并删减“复活节星期一”,但随即受到社会人士的质疑,港府则以“未见有社会广泛的要求”为由婉拒其建议。马逢国在5月26日于报章专栏称他的提议只是将其中1天的复活节假日改为“孔圣诞日”,绝对没有中断“打工仔”在4月的长假期,马又称他的建议事前已获五大宗教领袖同意,目的是推动儒家思想及唤起社会对传统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视,期望港府能够进行公众咨询。不过其说法引起更多的质疑,因为这样改动相当于把原本在9月的孔诞提前5个月,也有网民留言称马逢国的提议只是想博取中国政府认为他爱国,并且建议亲北京议员改为提倡设立“马克思诞”假期,以免日后中国再次发生文革批孔时被追究[8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为什么每年复活节的日子都不相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气象‧人‧语》,2017年4月11日
  2. ^ 如果12月26日是星期日,则在12月27日。
  3. ^ 立法會否決職工盟劃一公眾及勞工假期議案. 李卓人(新界西)立法会议员个人网站. [2015-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星岛日报. 唐英年倡勞工假增至17日. 雅虎香港. 2012-02-15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今日刊憲.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21-03-05 [2021-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今日刊憲. 香港政府新闻公报. 2021-03-05 [2022-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 ^ 教育局通告第5/2020號 選舉日翌日訂為學校假期 (PDF). 香港政府教育局. 2020-06-09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2011年12月21日立法會會議:答覆立法會問題:勞工及福利局:立法會十六題:補假安排. [2019年1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10月25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假日的补假安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立法会CB(2)1014/10-11(04)号文件
  10. ^ 公众假期揾笨港府呆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0年2月14日
  11. ^ 假期撞正周日改工作日补 ,《苹果日报》2011年12月15日
  12. ^ 此改动也同时使2013年适逢星期六的公众假期日数由2天减至1天,成为其中一个假期损失最少的年份。
  13. ^ https://oelawhk.lib.hku.hk/archive/files/868d03477ec3ff8ccc1270c68dd37ed2.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dinance No. 6 of 1875
  14.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4 Feb 1899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899/627982.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23-10-29 Page 5
  16.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5 May 1903
  17. ^ 香港华字日报 1911-12-28 第3页
  18. ^ ([//web.archive.org/web/20230709094457/https://oelawhk.lib.hku.hk/archive/files/6900925aedb78ca78d76c1c3f5564456.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法例1912第5条
  19. ^ 香港华字日报 1912-06-27 第1页;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Extraordinary, 26 Jun 1912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2/25449.pdf
  20. ^ Hong Kong Daily Press 1923-10-29 Page 5
  21.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6 Dec 1929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29/564041.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5 Nov 1920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20/66844.pdf
  23. ^ ([//web.archive.org/web/20230708151718/https://api.parliament.uk/historic-hansard/commons/1954/oct/28/remembrance-day-da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NSARD Remembrance Day (Date)
  24. ^ ([//web.archive.org/web/20230708151714/https://api.parliament.uk/historic-hansard/written-answers/1956/jun/21/remembrance-sund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NSARD Remembrance Day (Date)
  25.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7 Sep 1929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29/563561.pdf
  26. ^ 大公报 1940-12-15 第6页;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7 Jan 1941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41/302231.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7. ^ Hong Kong Telegraph 1941-01-18 pp1-2;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7 Jan 1941, School Holiday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41/302231.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大公报 1950-08-26 第4页 辅政司署公布明年公众假期
  29. ^ 大公报 1955-01-22 第4页 今年公众假期港府重新公布
  30. ^ 华侨日报 1967-01-28 第4页
  31. ^ 华侨日报 1982-01-07 第11页
  32.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98年假期(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会议纪要) 1998年7月16日
  33. ^ 同是打工仔 點解勞工假、銀行假相差5日?原來有段故 「1950年代始訂勞工假」. hk01.com. [2016-12-26]. 
  34.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 Jun 1887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887/664510.pdf
  35.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5 Nov 1887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887/665632.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6.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7 Mar 1890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890/655144.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7.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 Jul 1893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893/647509.pdf
  38.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2 Jun 1897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897/636160.pdf
  39.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8 Apr 1899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899/628780.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0.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30 Jan 1901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01/460154.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1.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1 May 1901
  42.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3 Jun 1902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02/467425.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3.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5 Jun 1902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02/467560.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4.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 Aug 1902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02/468040.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5.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Extraordinary, no. 804, 5 Dec 1905
  46.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 Feb 1907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07/6128.pdf
  47.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no. 799, 1907; The Hong Kong Telegraph, 1907-12-05, Page 3; 香港华字日报(同日) 第3页
  48.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3 May 1910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0/15014.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9.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5 May 1911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1/20119.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0. ^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Gazette, no. 470, 22 Oct 1915 & no. 491, 5 Nov 1915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5/41304.pdf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5/41325.pdf
  51.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3 Nov 1917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7/51485.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2. ^ The China Mail, 1917-12-14, page 4
  53.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s, 7 & 21 Dec 1917,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7/51510.pdf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7/51525.pdf
  54.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Extraordinary, 12 Nov 1918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8/56492.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5.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8 Oct 1918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8/56454.pdf
  56.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11 Jul 1919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19/61395.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7.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4 Mar 1922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22/77005.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8.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5 Nov 1925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25/93893.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9.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7 Dec 1934, Accession Day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34/209288.pdf
  60.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3 Jan 1936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36/225499.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1. ^ The Hongkong Government Gazette, 27 Nov 1936 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g1936/228052.pdf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2. ^ China Mail, 1945-10-9, Page 3, 1st column
  63. ^ Hong Kong Sunday Herald, 1946-04-28, Page 4, 3rd column
  64. ^ 大公报 1948-04-28 第4页;华侨日报 1948-05-05 第4页
  65. ^ 香港工商日报 1952-10-26 第6页
  66. ^ 华侨日报 1952-12-13 第7页
  67. ^ 华侨日报 1959-03-07 第7页 今日公众假期
  68. ^ Official Report of Proceedings, Hong Kong Legislative Council, 28 April 1971, page 10 https://www.legco.gov.hk/yr70-71/h710428.pdf
  69. ^ Public Holiday (Prince of Wales' Wedding) Bill https://www.elegislation.gov.hk/hk/1981/06/05/supp3/1
  70. ^ Public Holiday (Royal Visit) Bill, 23 May 1986 https://www.elegislation.gov.hk/hk/1986/05/23/supp3/2
  71. ^ 《孔圣诞或成公众假期 天主教基督教允让出一天复活节假》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11-16.,《明报》,2006年10月24日
  72. ^ 《道祖诞拟列公众假期》,《苹果日报》,2009年3月7日
  73. ^ 圣公会李福庆中学20周年校庆 P.9 1999-2000 首次举办教师发展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圣公会李福庆中学20周年校庆
  74. ^ 立法会:《公众假期条例》第6(1)条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闻公报,1999年7月8日)
  75. ^ 1999年第191號法律公告 (PDF).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76. ^ 政府建议将二○一五年九月三日订为一次过的公众假期及法定假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闻公报,2015年5月13日)
  77. ^ 《特别假期(2015年9月3日)条例》今日刊宪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政府新闻公报,2015年7月17日)
  78. ^ PUBLIC HOLIDAY(PRINCE OF WALES' WEDDING),1981年宪报第39号,1981年6月25日
  79. ^ PUBLIC HOLIDAY(ROYAL VISIT),1986年宪报第35号,1986年6月26日
  80. ^ 《孔圣诞列公众假 六宗教有共识》(成报,2006年10月24日)
  81. ^ 《复活节假拟减一日“孔圣诞”放假》(星岛日报,2006年10月24日)
  82. ^ 《争取孔诞列公众假期》(新报,2006年10月24日)
  83. ^ 《天主教基督教允让出一天复活节假 孔圣诞或成公众假期》(明报,2006年10月24日)
  84. ^ 《六大宗教未商添孔诞假期》(明报,2006年10月26日)
  85.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推广民间艺术 孔子剪纸艺术展揭幕》(文汇报,2007年1月7日
  86. ^ 《签名争取孔诞放假》(明报,2007年1月7日)
  87. ^ 《将展出汉版竹简手抄道德经》(新报,2007年3月14日
  88. ^ 《今日一话题:你赞成把复活节其中一日假期让出,改把孔诞日列为公众假期吗?》(香港都市日报,2007年1月10日
  89. ^ 以「孔聖誕日」取代復活節假?親中議員變陣留笑柄. RFI. 2017-05-26 [2023-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