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部落
22°45′44″N 121°08′19″E / 22.762106°N 121.138633°E
马兰部落 Falangaw | |
---|---|
核定部落 | |
马兰部落聚会所入口 | |
坐标:22°45′44″N 121°08′19″E / 22.762106°N 121.138633°E | |
所在国家 | 台湾 |
所在县市 | 台东县 |
所在乡镇 | 台东市 |
政府 | |
• 类型 | 部落议会 |
• 部落议会主席 | 林骏菖[1] |
时区 | 台北时间(UTC+8) |
民族 | 阿美族 |
官方语文 | 阿美语 |
马兰部落(阿美语:Falangaw,或作Valangaw),又称马兰社,是原住民族委员会核定的一个阿美族部落,位于台湾台东县台东市中心里[2],于1887年-1892年间由头目谷拉斯·马亨亨建社。马兰部落中的男子每三年为一阶层(kapot),各阶层均有一独特名称,分别负责部落中的不同事务。部落建立时一度设有七个集会所,后均被裁撤而关闭,近年来族人已重建集会所,并计划兴建另一大型集会所以举办传统祭典。
历史
编辑1850年左右,马兰阿美族人从卑南顶岩湾(Liyafu)迁入台东市一带的平原,随后又因水患与外敌侵犯等原因而三度迁徙,1887年-1892年间,谷拉斯·马亨亨担任“卡基达安”(阿美语:kakitaan,意指头目),率族人由鲤鱼山东南山麓迁至现址,建立马兰社(今称马兰部落)[3],其阿美语Falangaw为当地山麓的名称[4]。马亨亨与族人开辟水圳、灌溉农田,并积极与其他部族建立友好关系,确立了该社的发展基础与势力范围[2],设有阿米赛(Amisay)、依哇里艾(Iwaliay)、依笛姆赖(Itimulay)、达法古按(Tafakuan)、拉辣(Lala)、比那依利(Pinaili)、当瓜旦(Tankuatan)等七个集会所,其中阿米赛位于部落中心,中有不熄的火堆,四周有上下两层的竹床供青年夜宿,为部落长老召开会议的会场,亦为丰年祭时举办祭典的场所,另外六个会所则位于部落的出入口,有青年(pakalongay)与未婚男子夜宿以防卫[3],另外部落也在猫山与利嘉溪岸间建有瞭望台与壕沟,以防备吕家社卑南族的入侵[5]。后马亨亨率族人于利嘉溪北岸的吉罗安击败吕家社,并与周边卑南族各部召开会议议和[3]。
1896年6月,马兰社197名男子在马亨亨率领下,与卑南族的卑南社与阿美族的雷公火社在雷公火之役中,协助日本军于雷公火(位于今关山镇)击败清军将领刘德杓的残部[6][7]。明治30年(1987年),马兰分教场(今新生国小)成立,有约50名学生。日本政府设置蕃社役场,以警察监督部落事务,并给予马兰社的原住民土地所有权,禁止卑南族人前来征收纳贡,使防御需求大为减少。大正8年(1919年)马兰部落因霍乱而人口大减,集会所由七所简并为四所,达法古按、比那依利与依哇里艾被裁撤。昭和10年(1935年),马兰部落另于马兰派出所旁建立青年团集会所,为部落召开会议之用,亦为日警传达政令之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青年因外出征战而减少,且防御需求降低,马兰部落再次将会所简并为一所,只留下部落中心的阿米赛集会所。昭和17年(1942年),马兰部落总计有2915人,其中男性1474人,女性1441人[3],因人口增加,部分族人向外移居,形成新的聚落,包括丰谷(Matang)、丰里(Alapanay)、康乐('Ining)、新马兰(Fukid)、大桥(Pungudan)、宝桑(Pusung)与丰年(Asiluay)等[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汉人大量迁入,马兰部落的房屋与土地也渐由汉人购得,民国48年(1959年)时汉人人数已多于阿美族人。民国50年(1961年),仅存的阿米赛集会所被变卖而关闭,使青少年夜宿会所的传统中断,台东镇公所补助成立“马兰山胞活动中心”(后改称马兰原住民活动中心),但空间相对有限,难以举办传统祭典,而需另行借用场地,派出所旁的青年团集会所则出借予国防部而改建为军方营舍[3]。随着集会所的关闭与都市发展,年龄阶层的制度也渐简化[8]。
民国93年(2004年),马兰部落将马兰原住民活动中心改建为三层楼的集会所,其中一楼为活动中心,二楼为研习用的教室,三楼则为文物展览馆[3],虽一度考虑在他处建立一空间充足的集会所,但均因地价太贵或选址附近汉人的反对而难以实行,只得于原本狭窄的活动中心原地重建[3]。民国107年(2018年),马兰部落向军方与农田水利会买回青年团集会所的土地,计划于其上重建另一集会所,同年7月举办传统的开工祭祖、驱邪与定桩仪式[9][10]。
社会
编辑马兰部落早在顶岩湾时期即形成社会组织与制度,部落中有 Pawtawan、Odos、Pacidal、Ciwidian、Fafokod、Raranges、Pa'anifong、Tarisakan、Talakop 与 Fafoyol 等十大氏族[5]。部落中男子依年龄分为不同阶层(kapot),自1819年起,每三年为一阶层[5],各阶层均有一独特名称,以当年部落或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命名[11],如1896年的阶层名称“啦日本”(La Lipong)为纪念日治时期的开始,1962年的阶层名称“啦传广”(La Tingko)为纪念部落男子杨传广获得1960罗马奥运十项全能项目的银牌。各年龄阶层在部落中负责不同职务,可分为青少年阶段(pakalongay)、服役阶段(kapah)、管理阶段(mihiningay、milumlumay、palawilay、ipadalay、itukalay)与长老阶段(isefi'ay),其中服役阶段包含九个年龄阶层,管理阶段包含五个年龄阶层[5]。男子约12岁时举行第一次成年礼(pakalongay)并开始参与部落事务,宿于部落集会所中,并接受训练,侍奉部落中的中老年人[12],三年后进行第二次成年礼,即正式成年,进入服役阶段[13],并可开始成家[3]。
马兰阿美族人的传统祭仪深受汉人的民间信仰影响,清咸丰年间,汉人于马兰部落附近建立宝桑庄的聚落,与马兰部落族人常有往来,日治时期当地人家中即已有与汉人相仿的祖先牌位,且元宵节为族人仅次于丰年祭的年节祭典,过去以歌舞队演唱庆祝,近年则转为宫庙式的绕境活动[14],并融入了部分阿美族传统祭仪的元素[15]。1960年代起,部落中建有慈惠堂等许多汉式的宫庙,并在信仰中融入阿美族传统的元素,例如将某些汉人信仰的神明视为阿美族信仰中的特定神灵[14]。近年来汉人民间信仰在马兰部落快速成长,使传统祭仪渐趋没落[16]。另外,不同于其他阿美族部落,马兰阿美族人受基督宗教的影响较小,信教者也较少,1963年部落中才有马兰教会成立[15]。
音乐
编辑单音歌曲
编辑丰年祭歌谣
编辑每一首歌都是由领唱与群众以应答式唱法(reponsorium)进行,通常有舞蹈配合;领唱者一到三、四位,其余为应答者。祭典曲目平时禁止演唱。[17]
日常歌谣
编辑在工作与生活时,大多以齐唱方式进行(偶尔应答唱法)。[17]
宴会歌曲
编辑在宴会时与舞蹈一同进行;族人往往在亲友到访或喜宴喝酒兴高采烈之际,牵手围成圆圈齐唱共舞。[17]
复音歌谣
编辑黑泽隆朝、许常惠等音乐研究者称其特色为“自由对位”,因每个声部的旋律不完全固定,由演唱者在一定框架下自行即兴变化,变化过程讲求和谐与互相搭配。[18]知名曲目有《老人饮酒歌》,知名演出者有Difang Tuwana(郭英男)及其妻子。[17]
知名人物
编辑- 谷拉斯·马亨亨(Kolas Mahengheng):1890 年代至 1910 年代的马兰部落领导人物,今日多传为马兰部落创社者。
- 郭英男(Difang Tuwana):《老人饮酒歌》的知名版本演唱者[19]。
- 杨传广:1960罗马奥运十项全能银牌得主[20]。马兰部落1962年的年龄阶级 La Tingko 即以其为名[3]。
- 高巍和:中华民国国军第一位原住民将军,1991年晋升为空军少将[21],后曾担任立法委员。
- 李泰祥:致力于将古典音乐民谣通俗化及现代化的音乐家[22]。
- 詹朝立:笔名詹澈,农民权益运动者、诗人及作家,出生于彰化,约4岁时移居台东马兰[23]。
- 卢静子(Ceko):1960 至 1970年代著名的原住民女性歌手[24]。
- 阳岱钢:知名棒球选手
- 卢学叡:2007年超级星光大道出道歌手[25]。
- 郭婞淳(Tana'):2016年里约奥运举重项目铜牌得主[26][27]、2020年东京奥运举重项目金牌得主,同时刷新奥运纪录[28][29]。
图集
编辑-
马兰部落聚会所内部
-
马兰部落聚会所内部
-
马兰部落文物馆,位于马兰部落聚会所三楼
-
马兰部落文物馆内部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部分原民聚會所管理權易主 引族人質疑. 文化篇. 公视新闻. 2020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馬蘭部落【Falangaw】. 台湾原住民族资讯资源网. 原住民族委员会. [201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李玉芬. 馬蘭社阿美族集會所的區位、功能與臺東平原社會環境的變遷. 地理学报. 2006, 45: 73-94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太麻里鄉志 (PDF). 文化篇. 台东县太麻里乡公所. 2013.[失效链接]
- ^ 5.0 5.1 5.2 5.3 5.4 高淑娟、阿布伊·布达儿. 吴慧琴 , 编. 阿美族馬蘭部落 Kiloma'an豐年祭聚會所長歌(ku'edaway a radiw)各單元. 106年度台东县原住民族马兰部落祭典歌谣 (台东县政府). 2017-12-25.
- ^ 廖秋娥. 地名權的歷史地理面向-以台東市的街道名為例 (PDF). 语言人权与语言复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1-9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卑南族. 原住民数位博物馆.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李玉芬、高淑娟. 台東市馬蘭社阿美族的傳統集會所與部落社會的中心性. 东台湾研究. 2005, 10: 65-110. doi:10.6275/JETS.10.65-110.2005.
- ^ 黄明堂. 向軍方買回土地 台東馬蘭部落舊址重建聚會所. 自由时报. 2018-07-15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罗绍平. 馬蘭部落文化廣場 祈福定樁. 联合报. 2018-07-15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阿美族. 原住民族委员会.[失效链接]
- ^ 林芳诚. 穿梭現代與過去: 以都蘭部落為例談阿美族年齡組織Pakalungay 的文化重建. 文资学报. 2012, 7: 1-45 [2019-06-27]. ISSN 1814-3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蔡政良. 阿美族(Amis/Pangcah People) (PDF). 台湾原住民数位博物馆计划.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04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08-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4.0 14.1 孙俊彦. 原住民的音樂接觸與交融──以馬蘭阿美為例(1880-1990) (PDF). 关渡音乐学刊. 2014, 19: 7-42 [2019-06-27]. ISSN 1814-188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15.0 15.1 叶凤娟. 從傳統到當代:試論馬蘭阿美人的酒、 祖先祭祀、社會秩序之變遷 (PDF). 国立台东大学. 2008.[永久失效链接]
- ^ 林素珍、陈耀芳. 台東馬蘭阿美族信仰民間宗教之研究. 台湾原住民族研究. 2009, 2 (2): 33-68. doi:10.29910/TJIS.200906.0002.
- ^ 17.0 17.1 17.2 17.3 許常惠音樂資料典藏數位化計畫.
- ^ 2015阿美族複音歌謠傳承計劃. cymfoundation.com. 财团法人勇源教育发展基金会. 2015-11-14 [2019-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米甘干·理佛克. 原住民族文化欣賞.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7: 73 [2019-06-27]. ISBN 978-957-11-492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 ^ 鐵人楊傳廣 台灣史上首面奧運獎牌. 中央社. 2016-08-04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原住民中將 徐衍璞第1人. 人间福报. 2014-06-27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最後的浪漫才子 李泰祥永別了. 人间福报. 2014-01-28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郭珍弟. 第十一集 詹澈. 文学风景. 公共电视.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江昭伦. 原住民「開山」歌后 盧靜子重出江湖. 中央广播电台. 2019-05-18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吴妍. 阿祖奪金曲最佳原民歌手 郭婞淳曝紅毯合照「快哭了」. 镜周刊. 2020-10-06.
- ^ 庄哲权. 郭婞淳回台東 鼓勵學弟妹堅持夢想. 中国时报. 2017-09-02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邱绍雯. 世大運破世界紀錄 郭婞淳: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 亲子天下杂志. 2017-08-23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舉重女神」郭婞淳為台灣拿下東京奧運首金 打破奧運會紀錄. BBC News 中文.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中文(繁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郭婞淳破紀錄摘金 印度媒體竟喊「為中國再添金牌」! | ETtoday國際新聞. ETtoday新闻云. [202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中文(繁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台東縣台東市馬蘭社區.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19-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歷史采風. 台东县马兰国小. [2019-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