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38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38年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38年12月,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纵队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陕甘宁留守兵团。总兵力为156700人[1]

背景

编辑

1937年9月,八路军总部及115师、120师129师进入山西后,即参加与日军的正面交战。虽然平型关战役获得胜利,然而此后仍与第二战区的国民革命军友军接连在忻口战役失利。于此同时,八路军决定在日军战略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并划分出晋察冀军区(平绥路以南、同蒲路以东、正太路以北、平汉路以西),由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绥察军区(在晋西、察西、绥东成立);晋冀豫军区(正太路以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黄河以北)以及晋西南军区太原会战前期,八路军已经率主力115师、129师南调,到和顺县石拐镇,并建立晋察冀军区。11月,太原失守。115师除聂荣臻一部留晋察冀创建根据地外,主力转移至汾河流域和晋南,并留一部在太行山,配合129师在晋东南创建根据地。120师仍在晋西北同蒲路北段活动,并化整为零改为游击战。

 
1938年,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合影,自左起分别为左权彭德怀朱德彭雪枫萧克邓小平

日军在占领太原后,开始对部署于山西农村地区的八路军进行围剿。期间,120师发动晋西北七城战役、115师发动广阳战斗、129师发动神头岭战斗。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军区并成立晋察冀边区政府,所辖县发展到30余。1938年,战局继续恶化,八路军总部、120师、129师、115师陆续南撤。同年4月,毛泽东指示部队可以进入河北、山东。之后朱德命129师主力与115师344旅迅速向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前进,而115师主力则从晋西南调向山东,与12月山东各地起义组成的山东纵队会师。

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闭幕后,党政军机构大调整。93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前方总部”或“总司令部”,设立于晋东南。

总部

编辑
  • 总指挥:朱德(1940年5月回延安)、副总司令:彭德怀
  • 参谋长:叶剑英(在国统区)、副参谋长左权(兼前指参谋长)/1942年8月25日抗大总校副校长兼副政委滕代远继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指参谋长
  • 政治部主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兼(在延安)
  • 秘书长:朱光
  • 参谋处:

机要科长孙开楚

第115师

编辑

1938年3月,115师师长林彪因被友军误伤,离职休养,而师长暂由陈光代任。1938年2月18日,第343旅由正太路北调往山西东南,归129师指挥。同年10月,115师组建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同年12月,组建独立支队[2]

师长林彪陈光代任)、参谋长周昆、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副主任黄励、参谋处长王秉璋、供给部长邝任农

344旅

编辑

344旅:旅长徐海东杨得志代任)、政治委员黄克诚、副旅长杨得志、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副主任谭甫仁

东进抗日挺进纵队

编辑
 
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负责人在河北南宫的合影,左起为徐向前符竹庭宋任穷肖华

1938年10月,115师组建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始进入山东[2]。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华、副司令员许世友、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3]

师属其他部队

编辑

山东纵队

编辑
 
1938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沂水成立,图为山东纵队渡沂河奔赴抗日前线

山东纵队由1938年12月组建。指挥张经武、政治部主任江华、政治委员黎玉、参谋长王彬、供给部长马馥堂、卫生部长白备五

直属部队

编辑

第二支队

编辑

第三支队

编辑

司令员马耀南、政治委员霍士廉、副司令员杨国夫、政治部主任鲍辉

第四支队

编辑

支队长廖容标、政治委员林浩、副司令员赵杰、参谋长王彬、政治部主任周赤萍

第五支队

编辑
 
1938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在掖县召开成立大会

司令员高锦纯、政治委员宋澄、副司令员吴克华、参谋长赵锡纯、政治部主任宋竹庭、副主任于眉

第六支队

编辑

司令员何光宇、政治委员张北华、副司令员刘海涛、参谋主任马继孔、政治部主任李冠元

鲁东游击指挥部(7、8支队)

编辑

指挥马保三、政治委员张文通、副指挥韩明柱、参谋长杨志雅、政治部主任赖萍

第十二支队

编辑

支队长董慕仲、政治委员张刚、副支队长钱钧、政治部主任董少白

陇海南进支队

编辑

司令员钟辉琨、政治委员梁海波

第120师

编辑

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4]

师部

编辑

司令部

编辑

政治处

编辑

直属部队

编辑

358旅

编辑

358旅旅长张宗逊、副旅长李井泉张平华代)、参谋长姚喆喻楚杰代)、政治部主任张平化

359旅

编辑

359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郭鹏、政治部主任袁任远、副主任王恩茂[5]

第129师

编辑
 
“刘邓不可分”:刘伯承邓小平的亲密关系一向是中国共产党中党员团结互助的宣传典范

师部

编辑

司令部

编辑

政治部

编辑

直属部队

编辑

第385旅

编辑

原第385旅留在陕北,1938年5月,129师在太行山区重组新第385旅旅部[6]。旅长陈锡联、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谢富治、副旅长汪乃贵、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副主任鲍先志、组织科长高捷成、教育科长漆远渥、民运科长白伟章、锄奸科长刘明辉

第386旅

编辑

386旅旅长陈赓、政治委员陈再道(后王新亭)、参谋长李聚奎、政训处主任王新亭、副参谋长周希汉

第344旅

编辑

1938年2月24日,奉命转移到河北,归129师编制[7]。旅长徐海东(后杨得志代)、政治委员黄克诚、副旅长杨得志、参谋长卢绍武、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副主任谭甫仁

青年抗日纵队(独立旅)

编辑

1938年5月,冀县青年抗日义勇军接受八路军领导,改编为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同年8月与第771团等合编为青年抗日纵队[6]。司令员段海洲、政治委员李聚奎、副司令员徐深吉、参谋长李茂思、政治部主任吴富善

晋冀豫军区

编辑

1938年4月成立,5月建立五个军区,对外称第129师后方司令部[8]。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黄镇、副司令员王树声、政治部主任赖际发

晋豫边支队

编辑

1938年4月28日成立,辖五个纵队。司令员唐天际、副司令员方升普[9]

东进纵队与冀南军区

编辑

1938年纵队成立,4月建立军区军分区,纵队兼军区。1938年12月,纵队与军区分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任穷,副司令员王宏坤、参谋长文建武、政治部主任王光华

1938年12月,东进纵队从冀南军区独立出来,成立军部。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副司令员王宏坤、参谋长文建武、政治部主任邓永耀。其中第1支队与赵勤甫支队合编为第一团;第2、4支队合编为第二团;第3支队合编为第三团[7]

八路军第五支队

编辑

由1938年2月24日从正太路北到晋东南,归129师编制[7]。支队长曾国华、政治委员王叙坤、参谋长刘正、政治部主任刘贤权

晋察冀军区

编辑

晋察冀军区成立于1937年11月,初期下辖四个军分区,之后逐步扩建。1938年5月,成立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下辖四个军分区,同年九月继续扩编为五个[10]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舒同、副参谋长郭天民、供给部部长查国祯、卫生部部长叶青山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

编辑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成武、副司令员高鹏、政治部主任罗元发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

编辑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司令员赵尔陆(后郭天民任)、政治委员赵尔陆、政治部主任朱潘显、副主任汪之力

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

编辑

第3军分区兼第4支队,司令员陈漫远、政治委员朱良才、副司令员黄永胜、参谋长刘少白

 
1938年,加拿大人白求恩晋察冀军区对伤兵进行手术

第4军分区兼第5支队

编辑

第4军分区兼第5支队,司令员熊伯涛、政治委员刘道生

独立第1旅

编辑

晋察冀游击军(河北游击军)

编辑

1938年8月31日,正式授予番号。司令员李允声、副司令员王溥、参谋长罗润、政治部主任厉男

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

编辑

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于1938年5月由人民自卫军与冀中河北游击军合编而成,下辖第1、2、3、4军分区,依次兼第7、8、9、10支队。同年9月,成立第五分区,并兼独立第1支队[11]

司令员吕正操、政治委员王平、副司令员孟庆山、政治部主任孙志远

八路军第四纵队

编辑
 
1938年6月,八路军挺进第四纵队挺入冀东,组织参加蓟东抗日武装大暴动

1938年5月,第120师雁北支队与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合并,并组建八路军第四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12]。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邓华、参谋长李钟奇

  • 第11支队:司令员邓华(兼)
  • 第12支队:司令员宋时轮(兼)
  • 陈支队:大队长陈群
  • 包支队:大队长包森
  • 单支队:大队长单德贵
  • 冀东抗日联军
  • 平北游击支队
  • 平西游击支队
  • 房涞涿游击支队

陕甘宁留守兵团

编辑

1937年12月,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为留守兵团。各师驻后方部队(除770团外),先后改为警备团,纳入留守兵团建制[13]

第385旅

编辑

旅长王宏坤(后王维舟任)、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谢扶民

保安司令部

编辑

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高岗、副司令员周兴、参谋长谭希林、政治部主任吕振球

绥德警备司令部

编辑

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陈奇涵、参谋长毕占云(兼)

直属部队[14][15]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12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国大陆)). 
  3. ^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第282页.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国大陆)). 
  4. ^ 4.0 4.1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14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国大陆)). 
  5. ^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40页.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国大陆)). 
  6. ^ 6.0 6.1 6.2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15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国大陆)). 
  7. ^ 7.0 7.1 7.2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74–375页.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国大陆)). 
  8. ^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73页.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国大陆)). 
  9. ^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第374页.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国大陆)). 
  10. ^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第449页. ISBN 7801373154. 第十卷(下) (中文(中国大陆)). 
  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18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国大陆)). 
  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19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国大陆)). 
  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20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中国大陆)). 
  14. ^ 张文杰; 郭辉. 侯树栋; 范震江; 刘统 , 编.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 抗日战争 八路军卷. 北京,中国: 人民出版社. 2005年: 224. ISBN 978-7-01-005024-9. 
  15. ^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 下) 第十卷.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0年: 第252—254页. ISBN 7801373154. 
八路军编制
1937年秋 1938年冬 1940年冬 1942年秋 1945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