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白居易

Z7504在话题“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中的最新留言:7年前
Former good article白居易曾属优良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典范条目落选白居易曾获提名典范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列表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同行评审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12年1月27日优良条目评选入选
2012年2月18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2012年3月5日典范条目评选落选
2014年12月16日优良条目重审维持
2017年1月24日优良条目重审撤销
同行评审 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优良条目;其后评选典范条目亦落选
基础条目 白居易属于维基百科人物主题作家及撰稿人类的基础条目第五级
条目“白居易”已被列为人物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之一。请参见中文领域基础条目以了解详情。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乙级高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中国专题 (获评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Note icon
本主题曾进行同行评审
山西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山西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山西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白居易之个人生活

编辑
User:220.128.79.26增加的內容原文
白居易以狎妓出名,《南部新书》还记载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蓄养不少妓女。元、白二人交情好,有时还交换妓女,相互狎玩。宋朝龚明之的《中吴纪闻》说:“乐天为郡时,尝携容满、张志等十妓,夜游西湖虎丘寺,尝赋纪游诗。为见当时郡政多暇,而吏议甚宽,使在今日,必以罪闻矣!”
移動完畢

白乐天为郡时,尝携容满蝉态等十妓夜游西武丘寺;尝赋纪游诗,其末云︰“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可见当时郡政多暇,而吏议甚宽,使在今日必以罪去矣。

这是四库全书所录的中吴纪闻,可见白居易一文内容,有断章取义之疑,其罪在怠政,而不是押玩,且亦没说其押玩,仅说携妓同游,由此推出押玩,有失公允。南部新书所载︰白乐天任杭州刺史,携妓还洛后,却遣回钱唐,故刘禹锡有诗答曰︰“无那钱唐苏小小,忆君泪染石榴裙。”查不到与元稹交换妓女。因此将此说删去。--孔明居士 09:39 2007年3月3日 (UTC)

因具争议性,希望User:220.128.79.26能说明《南部新书》、《中吴纪闻》中曾提及与你所增加之内容相符的章节。Stewart~恶龙 11:50 2007年3月3日 (UTC)
难道唐朝的妓不是妓女,只是“盖棉被纯聊天”乎?--Eliot 09:39 2007年6月12日 (UTC)
  • 阁下请不要回退,因为还未回答在下之问题,一,中吴纪闻指其蓄养妓女,只指其罪在怠政,您由言文间指导出其蓄妓,这是不公允的。二,南部新书并无指其交互押玩,尧山堂外记乃戏曲小说之文[1],且创作时乃明代,去白居易数百年,来源不明,并非可信来源,难不成阁下以三国演义评三国人物?且三国演义尚算有名,大家皆知其非全为史实,然阁下以一本名不经传的剧曲小说文来评白居易,绝不公允。故在下回退之,请在讨论未完成前勿再行回退,谢谢。—孔明居士 2007年6月12日 (二) 04:55 (UTC)回复

嫖妓就嫖妓,理由一大堆。《史记》距尧、舜、禹、汤数千余年,难道就该一笔勾销,一定要找征信社拍照才能抓奸在床吗?--Eliot 09:39 2007年6月12日 (UTC)

史记为正史,岂同小说,请君三思。—孔明居士 2007年6月12日 (二) 05:04 (UTC)回复

史记是正史抑或小说,自有天理。请君亦三思。--Eliot 09:39 2007年6月12日 (UTC)

呵呵,谢君提示,既已提出公论,则不必再争论,免伤和气,待大家评理可矣。—孔明居士 2007年6月12日 (二) 05:41 (UTC)回复

白居易

编辑

大家好,在下在此欲请大家评理,白居易之文在数月前,曾被一IP用户断章取义地指其押妓,并与他人交换押玩,在下在讨论页留言,提出质问,其并不回答,因此在下回退之。后Eliot在不理会讨论页下,强行加回,在下提出质问,其以明代小说为据,指责唐代白居易,并无道理,其指史记所载乃千百年事,同理。在下无法子与之说理,故请大家帮忙评理,望有公允,谢谢。—孔明居士 2007年6月12日 (二) 05:14 (UTC)回复

我找出证据,《尧山堂外纪》《唐语林》皆有载,孔明兄就说那是明人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真是岂有此理。请大家评评理,我可是拿出证据的,唐朝文人好狎妓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Eliot 2007年6月12日 (二) 05:14 (UTC)回复

唐语林体同世说新语,名不及之,亦为小说,难以考证取信,倘真用之,应注明为小说家言。—孔明居士 2007年6月12日 (二) 05:48 (UTC)回复

最好《资治通鉴》都用正史,没用小说家之言,难道资治通鉴没参考世说新语吗。更何况我已经将参考资料全部列上,究竟有什么好怀疑的。如果没有裨官野史,很多事实都会被正史所扭曲,这也不是什么怪事了。—Eliot 2007年6月12日 (二) 05:14 (UTC)回复

    • 按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一诗中有“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之句,且在其后自注:“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故足可见白居易与歌伎交往实有其事,只是“狎妓”二字有些过分了。金翅大鹏鸟(talk) 2007年6月13日 (三) 07:44 (UTC)回复

新华字典上说“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嫖:指玩弄妓女的堕落行为”,可见狎妓没什么不对,本来政府官员教美眉弹琴就有失官体嘛。— Mukdener  留 言  2007年6月13日 (三) 07:52 (UTC)回复

    • 当时的妓跟现代的妓不同,很多都是卖艺不卖身的的艺妓歌妓,就算跟客人上床也不是看见谁有钱就跟谁上,而是真的情投意合。当时也不会把找妓女助兴、陪酒的行为称为狎妓或嫖妓,也不被视为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反而被视为风雅之举,只要不是沉迷到荒废正经事就不会引起非议,唐朝的诗人没有多少个是完全没接触过妓女的,做官的就更要常常去妓院交际应酬,把“狎妓”一词改掉就是了。当时的“嫖”字还没有玩弄妓女的意思,“嫖”的本义是女性名字用字(见《说文解字》),又与“骠”相通,不然汉朝馆陶公主就不会叫刘嫖了--Ws227 2007年6月13日 (三) 14:10 (UTC)回复

那个时代,找来的应是‘伎’而不是‘妓’。67.103.245.50 2007年6月13日 (三) 23:41 (UTC)回复

条目质量

编辑

整个条目对白居易生平、诗歌上的介绍并不详细,名句一句都没有,却在“传闻轶事”中花费了大量笔墨,列举现代很多人的评论,这些评论即无学术价值,又无历史知识,这些内容明显不符合维基百科质量标准。在讨论页大家也讨论不亦乐乎。明显这个条目已经偏离了重点,建议把这节中从舒芜一段开始到末尾都删掉。—马不停蹄 (留言) 2008年1月25日 (五) 09:28 (UTC)回复

赞成“马不停蹄”的评论。白居易是汉人,中国人,中国著名诗人。请大家抽空对比维基百科“白居易”的中文条目和日文条目!!!即便你不懂日文,你可明显看出差别。

看了前面两位的发言后,刚才检视了编辑记录,发现前述“传闻轶事”经历过好几次“删除—取消删除”的编辑。我个人也认为这些文字有修改的空间,且有喧宾夺主之嫌,然而若要删除这些文字,似乎还是透过“投票”表决之后再做决定比较妥当。个人建议如上。Hannyi (留言) 2011年9月27日 (二) 00:58 (UTC)回复

条目评级

编辑

目前白居易质量重要度仍是“未知”的程度。我参考了维基百科:传记专题/评级的标准,认为白居易的条目的重要度应当可被归类为“极高”(或者是“高”),理由如下:

  • 白居易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且是一个文学运动(诗的新乐府运动)的核心人物,在中国文学史的领域中,若提到唐代的诗歌发展,则不可避免一定会提到白居易。
  • 白居易许多诗歌脍炙人口,他的文章是中国历代诗人被传唱最广的一位,其作品长恨歌琵琶行直到现在仍有许多读者,并且影响到自唐朝以来到现在的戏曲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白居易应当够资格符合“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主题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知名度”的极高重要度的标准。我查了一下目前被归类在极高重要度的作家,有李白杜甫司马迁白先勇柏杨。依我的理解,白居易的重要性或许不会在司马迁之上,然而当不至于在白先勇柏杨之下。故而我认为将白居易评为“极高重要度”是合理的作法。(若非被评为“极高重要度”,至少也应当被评为“高重要度—在全世界著一定影响力的主题”。)

至于条目的质量...目前大概是“初级”至“丙级”之间吧。不过我目前正尝试着增进他的内容,当我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了以后,我会再跟大家说,希望大家等到那时候先来个“同行评审”,把该修正的地方修正完,再来给评论吧。

以上就教于诸位维基百科的使用者与贡献者。 Hannyi (留言) 2011年9月30日 (五) 16:02 (UTC)回复

我查了一下评级的标准,似乎只评定条目质量为“甲级”、“优良”、或“特色”,才需要他人的审核或同意?所以我就先修正这页的模板,将条目的重要度改为“高重要度”。至于质量,我想应当差强符合“可供查证、覆盖全面、结构合理、文法适当、有合适的图表”的要求,然而“读者不需要更多信息,但是内容可能并不足以使严谨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满意。”“条目的某些部分和格式需要修改,并且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所以我先将质量改为“乙级”。
我自己读了我先前写的部分,觉得“生平”一段读起来有些吃力。自评的缺点是:分段紊乱,读过不知重点何在。我打算依下列原则改写:
一、将白居易的官历与其他的行事纪录分开,并在每段例示其作品(以条目中有提及的作品为限,以助参照,不然会列不完)。
二、每段开头标是白居易的年岁、该段时期皇帝的年号、以及年号与西历的换算表。内文部分则全数改用西历记载时间。用西历作为年代表记纯粹是为了读起来方便易懂,容易换算;虽然也可以采用作者年纪来记载时间,但个人年纪要考虑其生日月份等复杂的因素,可能也不够客观。目前我写的部分多用年号记年,当时是考虑尊重传统、且引用方便,但写完才感到有“不易产生印象”的缺点。
不知大家是否有其他想法?我先试着照上述的说法去逐步修正。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9日 (一) 03:25 (UTC)回复

近来的编修

编辑

我近来尝试增加这个条目的内容。增加比较多的是“生平”与“历代评论”。本来我想仿照大多数人物条目设“评价 ”一节(在2011年10月14日的编辑),然而着手写作时,发现历代白居易的讨论很多,范围很广,自人品、诗作的全面性探讨,乃至于个别细节的讨论都有。此外“评价”一词易让人联想到给予一个人整体概括的论述,而有“正面评价”“反面评价”的分别,然而历代对白居易的论述,多非简单的“正反”二分法可以区别。所以后来我就把节目名称改成“历代评论”了。

由于历代评论白居易的人非常的多,可参考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年版,本书初版于1962年)。陈友琴说明此书已经略去了许多较容易查证的资料(如汪立名的笺释),而仍可编成一本400页余的书。这还不包括近现代的作者、研究者的评论。这些评论太多,条目不可能容纳全部。所以我只节选历代重要作者(以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者、并对白居易作出明确的评断者为主:唐:元稹、杜牧;宋:苏轼;金:元好问;明:后七子王士贞、公安派三袁;清:神韵派王世禛、性灵派袁枚;近代:胡适),史书(新、旧唐书的评论),以及重要政治人物的评述(唐宣宗、辽朝皇帝、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并附毛泽东书白居易的琵琶行图片)。这样的节选当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但无可奈何,只能将就了。行文部分,除了特别重要的评论(元稹、杜牧、新、旧唐书)照载原文外,其余引文都放在注释里,或注引页数,以节省篇幅,避免阅读上的负担。 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07:01 (UTC)回复

感谢您的用心编辑! AlexHe34 (留言) 2012年1月3日 (二) 12:31 (UTC)回复
谢谢您的鼓励!我再读了一下自己写的段落,觉得还是有很多可以修正的地方。等补充完了再提同行评审吧。不过我还不太熟悉相关指令,届时若方便还请多多帮忙!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4日 (三) 14:10 (UTC)回复

“文学成就”的编修

编辑

我正在搜集资料打算扩充“文学成就”一节。包括补充既有文字的出处(如果我查得到),以及扩充篇幅(因为白居易最重要的身份是个诗人,所以这节应当是最有“分量”的才是)。我打算依白居易自己对诗歌作品的分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分别介绍。

先前马不停蹄在本页有留言:“名句一句都没有”,所以我在搜集资料时,一直在考虑:是否应当放白居易最著名的名篇原文?主要的困难是:没有作品当例子,其实不容易让人明了;但如果放入原文,则会面临“选择”、以及“占太多篇幅”的缺点。不过累积了一些编辑经验后,似乎“占篇幅”的问题可以用“隐藏模版”来解决,例如目前文内有的《卖炭翁》这首诗:

卖炭翁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价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疋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这样的表示方式,就不会占用太多空间了(,而且比注解更方便,不用跳来跳去)。

目前我认为可以将选讽谕:《秦中吟:买花》《新乐府:卖炭翁》、闲适:《自吟拙什因有所怀》、感伤《长恨歌》《琵琶行》、杂律《江楼夕望招客》。历来似乎多将《长恨歌》、《琵琶行》、《秦中吟》、《新乐府》并列为白居易的代表作,若要举作品为例,不提及这四者似乎过不去。然而《秦中吟》有十首、《新乐府》有五十首,仍须抉择。目前条目内已有《卖炭翁》了,所以选它应是妥当的;《秦中吟》我则在犹豫应选《轻肥》、或《买花》?二者似乎都很有代表性。白居易的闲适诗历来受到注视的程度较少,要选择也因此很困难。我选《自吟拙什因有所怀》是因为诗中反映了作诗情境、自我评语、欣赏的古诗人(陶潜、韦应物)、以及反映了与元稹的交情。选《江楼夕望招客》则是因为苏轼称赞白居易的诗作时曾举此为例。以上总共六首,我会控制篇幅在正文(不含原诗、注脚)每首500至600字内写完其简介。

不知各位觉得这样是否妥当?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11日 (三) 19:09 (UTC)回复

编辑大意

编辑

我已经把条目提交同行评审。在此整理一下这段时间的编辑大意供参考:

  • 背景:我半年多以前开始编修这个白居易这个条目。当时的条目曾被批评“整个条目对白居易生平、诗歌上的介绍并不详细,名句一句都没有,却在“传闻轶事”中花费了大量笔墨”(见马不停蹄的发言),之后曾经历“删除—退回”的编辑合战。当时我看了这个条目,对比被列为优良条目的诗人杜甫李商隐,觉得同样是中国的重要诗人,白居易值得进一步被提升。然而既然曾经发生编辑战,隐然也代表着这个条目的编辑须谨慎为之。
  • 诉求:决定要谨慎更新这个条目之后,我开始思考“什么是高质量”这个问题,以决定取材的范畴。(白居易的材料不愁找不到,令人烦恼的是应如何筛选。)因为白居易在历史上的定位是诗人,所以我从读诗词的角度出发去想:“读白居易的诗,想要上网找参考资料时,我会想要知道些什么?”
一、白居易被归类为“现实主义”的诗人,且许多诗歌与自己的官职有关:所以读者可能会想知道他在何时担任什么官职;
  • 所以生平的每一段我都先放白居易的官历。这些资料虽然是很枯燥的,但是读他的作品(如果有编年)常会发现他的叙述跟自己现在的工作有关。所以做一个简明的官历应有助于读者明快地了解:这个时候白居易几岁、在哪里、当什么官、以及在这之前白居易经历过什么事情、之后又将发生什么事情。为了达到简明参照的目的,所以序年均用西历,这样才可以迅速得到“前后事件相隔多久”的印象。(我原先用皇帝年号序年,结果看了无法满意,故而不得已舍之。可以参阅编辑记录。)然而白居易毕竟是生活在使用皇帝年号纪年的时代,所以在生平的每一段,都例示当时的时期起始的皇帝年号纪元、以及后续各皇帝年号的元年,以资参照。并列示文中所提及的作品可编年者。(页码依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所列。近来有谢思炜出版新版的白居易全集校注本,可是他把《诗集》《文集》分开出版,《文集》我还没看到,图书馆没有。不然用“最新”的版本来列示作品参考处或许更好。)
二、白居易对诗歌有独特的主张:所以读者可能会想知道这些主张具体为何、有何例子;
  • 所以依他自己的分类来介绍他的诗歌。“选例子”这件事,我其实没有分量去做这件事,因为选择的本身就是一个价值判断。然而这个选择却是不得已:胡适说过:“我这部文学史里,每讨论一人或一派的文学,一定要举出这个人或这派的作品做为例子。……这种文学史上只看见许多人名,诗题,书名,正同旧式朝代使上堆著无数人名年号一样。这种抽象的文学史是没有趣味的,也没有多大实用的。”(白话文学史‧自序)所幸有些篇章几乎是不待选择而自然浮现:《长恨歌》、《琵琶行》见于唐宣宗《吊白居易诗》;《长恨歌》、《秦中吟》、《新乐府》见于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这四篇又不约而同被林文月余秋雨举例作为白居易的名篇。所以我实质上只有在“闲适”与“杂律”上各选一首。“闲适”我选《自吟拙什因有所怀》,除了这首诗的情境与白居易自述该类诗歌的性质(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翫情性者)相合外,加上又能显示出白居易与元稹的交情,故选;“杂律”我选《江楼夕望招客》,是因为有苏轼的赞美语,苏轼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高峰,故而既然有他的赞美语,可视为有一定程度代表性,故选。
三、白居易与元稹是好友同时也是文学革新的伙伴:所以读者可能会想知道他们何时认识、可能会想知道元稹对白居易的评语为何;
  • 因此在叙述白居易的生平时,特别加注他跟元稹何时认识、曾从事哪些特殊的活动(如特别的游历、或文集的编撰等)。并在评论中选择一段元稹对白居易的评价。
四、白居易主张用诗歌作为革新政治的工具之一:所以读者可能会想知道后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当权者、以及史书对于白居易的评语为何。
  • 评语选择常是“不中立”的渊薮。所以挑选评语时,特别注意的是正反均选取,且内容大体上有涵盖到。大抵上来讲批评白居易最著名的,还是杜牧,所以他的评语特别整段附上。其余的评语,若只是反应作者的偏好(无论正反面),均尽量从简,以省阅读的劳累。

以上是我个人编辑白居易时的考量。这些考量当然是很“个人”的,我不敢说我的考量就是“周全”、“允当”的。然而把这些考量写出来,可能也有助于大家思考改进的方向。(例如有某个特别重要的议题然而我却完全没考虑到—这时就需要大家来提醒更正了!)此外就是要感谢星光下的人解决了我放的“请求来源模版”,补充了许多白居易祖籍的考证。对一个“古人”来讲,祖籍是很重要的,所以感激星光下的人帮我补充。感谢Snorri更正、补列我漏掉的书名号,我没想到我竟漏了那么多!真是“灯下黑”,看不到自己的毛病了。另也感谢AlexHe34的鼓励。希望其他对白居易有改进意见的,可以多多提出来供参考(或者直接把条目修到恰当的表述)。 --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14日 (六) 09:44 (UTC)回复

补充“理念”的内容,增加正、反面的看法

编辑

我之前写的“理念”一小节,主要是介绍白居易自己的看法。然而近来多看了一些评论,发现在介绍文学理念时,似乎还是应该连带说明这些理念是否有限制。对白居易理念的批评,本来在“诗歌概述-讽谕诗”、“评价-中国近现代”中已有点到,但前阵子校对内文时,觉得以这部分的内容的重要性而言,似乎不宜“点到为止”就算了结;加上原先介绍白居易的“理念”,主要取材自白居易的自述,──用作者自述来介绍其理念,读起来的感觉当然很“正面”。所以再补充一段,简述白居易文学理念的相关正、反看法,一方面增加叙述的完整性,一方面增强中立性。--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27日 (五) 09:06 (UTC)回复

优良条目存档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提名区

白居易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人文学者-文学家,提名人: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20日 (五) 19:00 (UTC)回复

投票期:2012年1月20日 (五) 19:00 (UTC) 至 2012年1月27日 (五) 19:00 (UTC)
  • (+)支持:提名人票。依“优良条目候选”页面所列出的六项优良特质,自评如下:
“文笔流畅;内容精确;中性观点;不会大幅变更;”
  • 这四点是否达成并非我个人所能回答(人总是有自己看不到的缺点),然而我已经尽力做到。除了将相关的编修意见在讨论页提出外,并已提交同行评审。目前已经依照同行评审的意见加以修改过,故我认为应当是能符合上述四点要求。
“符合可供查证的要求;”
  • 我自己增添的部分都有附出处。至于原来有些没附出处的内容,我能查到出处的,均已附上;有明显错误的亦已修正。故这条要求应已符合。
“尽可能包括图像描述内容,而图像授权信息必须充分。”
  • 目前白居易条目下共有七张图像,经查都已有相关授权。
依以上自评的结果,我认为白居易应当已符合优良条目的标准,故提出优良条目候选。--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20日 (五) 19:00 (UTC)回复
  • 隐藏诗文的考量,是希望不要“喧宾夺主”。因为那一小节的主旨,只是概述白居易的诗作分类状况(四类),然而单纯讲分类,其实读起来会相当枯燥,不易留下印象,所以仿照一般文学史作法,用实例来加强说明。然而《长恨歌》、《琵琶行》实在太长了,《新乐府》其实也不短,若是任由这些诗占据版面,很容易造成“见树不见林”的状况。固然也可以“节录”,但割裂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冒险的事。而用连结的方式,又严重影响阅读的流畅。所以最后选用“隐藏”的方式,算是一个折衷的办法,在不致喧宾夺主的情况下,希望能保持诗文的全貌,达到举例的目的。至于较短的诗也一律隐藏,主要是考量格式的一致性,避免突兀。--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22日 (日) 05:57 (UTC)回复
 完成:已依意见修改。只要意见允当就不能算是“苛求”,我不知道条目内不能用hide系模版,当初会使用这么模版,也是觉得有助于表达。然而到现在为止,已有两位对我使用模版表示看法,可见我使用hide模版,已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多谢您及时指出,我已移除相关模版,并对版面做适当调整。若有相关意见仍请提出。--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23日 (一) 13:41 (UTC)回复

同行评审

编辑

内容与遣词

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行话术语完成度连贯性等与条目内容有关的要点

刚刚再看一遍,有两个地方不明白:1.人物信息栏里面“兄弟”一栏写着两个“白氏”,不明何意。2.“在位中国皇帝”后面列举的年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Snorri (留言) 2012年1月20日 (五) 23:14 (UTC)回复

  • 1.那段应是我没有校到。白居易兄弟总共四人,可能是因为当初写信息栏的贡献者未查到两人的名字,故暂作“白氏”;且因为总共有兄弟四人,故重列两次。已据《襄州别驾府君事状》更正。
 完成:已依《白居易集笺校》重新校对人物信息栏的资料,现在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错误了--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21日 (六) 17:45 (UTC)回复
  • 2.在位中国皇帝后面列举年份,纯粹是为了让各个皇帝的年号能与西历相参照。最初我是用中国皇帝年号来表记年份,后来发现读过去很生涩,不易知道前、后事件相隔的时间为何(白居易很多感叹时光的诗,所以“时间流逝”对于理解白居易的作品有很大的帮助);用括弧注明,又将整段括弧,严重影响阅读。不得已之下只好采用西历。然而白居易毕竟是活在用使用皇帝年号的时代,而且他的一生也曾随各个皇帝的施政而浮沈,他的文集还被命名为“长庆集”,故在叙述他的生平时,又似乎仍以保留各个皇帝的年号为宜。现在的版面是权衡之下的折衷方案:以西历记年,但在旁边揭示皇帝的年号。(修改前我曾在讨论页发言征求意见,没有人反对所以我就照做了。)为了避免误解,我已将“在位中国皇帝”改为“在位中国皇帝年号与西历参照”。--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21日 (六) 07:46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

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列表章节排版序言)等信息
  • (!)意见:概述部分,脉络通过些许修改,显得更加清晰。例如,第一段讲白居易字、号、籍贯等基本信息,而第二段第一句才提到是“唐代大诗人”,“其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我认为这属于白居易最基本特征,应放进第一段;而第一段中提到的与元稹、刘禹锡的合称等内容,我认为可以放在第二段其生平简述中的对应部分(如“他与元稹齐名”处)。此外,“他的的作品在生前就已经广泛流传于各地、各阶层,乃至及于海外如日本、新罗等地,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重要的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秦中吟》、《新乐府》等,重要的文章有《与元九书》等。"这一句已经不属于其生平简介,可以单独成段,作为对其成就的评价。我觉得概述采用三段式(基本信息、生平简述、成就评价)比较不错,您可以考虑考虑。 AlexHe34 (留言) 2012年1月14日 (六) 08:42 (UTC)回复
  • 感谢您的意见。我会照着您的意见去修改。因为您的意见让我回去重读概述,结果我自己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概述有讲白居易作品流传很广,下面正文却没有讨论到。这真是一个遗漏,可能要再增添一小段内文。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Hannyi对话贡献)于2012年1月14日 (六) 10:22加入。
 完成我改写了概述部分了。另外我也把注脚移动到正文部分了,让文字看起来更干净些。毕竟概述本来就是全文的摘要,应有的讯息应在正文部分呈现才是。我先前没想到这些。--Hannyi (留言) 2012年1月14日 (六) 15:45 (UTC)回复

参考与观点

编辑
包括是否有参考文献可供查证)、中立观点未发表的原创脚注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针与指引等

未来修改方向

编辑

前一阵子,“白居易”条目被茶壶提名参选特色条目。看到这个提名,我心里真的兴奋了一阵子。不过撇开这点而言,我认为自己在“白居易”里写的绝大多数内容,其实还不足以达到特色条目的标准。(私底下我认为我先前所写的内容,可以算是一个用功的学生用心写的报告——然而用心不等于专业!这点自知之明是需要的。)不过不管如何,参选特色条目以后,也得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意见。以下是意见的整理、以及我另外想到此条目应修改之处,条列如下:

一、去除正文连结至文库。(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意见。)
二、改写正文(“生平”段)纯粹罗列内容的部分。--(User:Makecat的意见。)
三、增加白居易家族的资讯。
四、增加白居易交友状况。
五、增加白居易与佛教关系。(最后三点是近来重读“白居易”条目时,我所感到的不足处。)

上述内容的呈现方式,目前我心里还没有定案。如果有相关的意见希望各位能提出讨论。短期间之内我应当还不会动手修订,之前我看白居易的相关资讯,看太多了,需要沉淀。最后我想感谢-茶壶铁铁的火大了ArikamaIJason22B2322858接骨木魔杖沙田友等七位,在特色条目候选所投下的赞成票,虽然我自己假装很豁达似地投下“中立票”,并陈述了我实质上是“反对票”的意见;但看到“支持票”每增加一票,我心里的喜悦也是随之增加一分。希望未来的修改,能不负几位的支持。--Hannyi留言2012年3月8日 (四) 12:11 (UTC)回复

白居易自比诗魔?

编辑

诗魔应该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吧。 查文渊阁四库全书,245笔检索结果中,惟一看起来像把诗魔一词当称号的也就只有注解所引的“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一笔而已,包括平冈武夫教授引的那两句本身显然都不是把诗魔当称称号。唐以后其他人用这个词,也没在当人称用的(而且当中拿来当负面用语的次数不算少),更别说用来指白居易;例外的只有现代人。 请再斟酌是否说白居易自比诗魔。60.251.163.37留言2012年9月17日 (一) 03:01 (UTC)回复

引四库全书查到出现"诗魔"一词的句子如下(不标逗,太累了;重复的也不附),供参考: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六十
所摘之句如睡魔正与诗魔战窗外一声婆饼焦之类颇涉粗犷独与梅花共过冬淸月又移疏影去之类又颇近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卷一百七十六
明李承芳撰承芳字茂卿嘉鱼人宏治庚戌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明史儒林传与其弟承箕同附陈献章传末是集诗多俚俗如咏冯道云地狱锉烧舂磨具定将此贼谢天人白头吟云恨杀相如非正气未曾焚却白头吟皆堕入下劣诗魔文亦拙涩

旧唐书 卷一百六十六
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余樊李在傍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

御纂朱子全书 御制诗
少时慕才华研精味辞藻㣲言探月窟逸兴横云表措思每废餐兀兀忘昏晓虽云俗虑无却被诗魔扰至理在目前弃而求深窈旷荡无所归怅怅盈懐抱近读文公书习气从兹扫因知九仞山一篑功不少作此聊自讼讵足云见道

寒山帚谈 卷上
仿书时不可先著宋人以下纤媚之笔入眼严沧浪所谓不可令下劣诗魔落吾肺腑余谓字学尤甚诗止迷于心字兼魅其手腕两贼夹攻所存有几故不学则已学必先晋晋必王王必羲羲必汰去似是而非诸帖何乃训先生特索现在名家写法帖愚亦甚矣

昭德新编 卷下
白氏先生耽醉吟衔杯洒翰恣欢心樽空才尽若为计释闷遣懐功未深愚称居士名醒黙清思忘言求妙徳习此功成道更髙不到诗魔兼酒惑

能改斋漫录 卷八
乐天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又云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万縁皆己销此病独未去此意凡两用也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云独酌劝孤影此意亦两用也然太白本取渊明挥杯劝孤影之句

居易录 卷二十九
近人唯见熊侍郎雪堂输与黄岩僧补衲满天风雪未开闗二语差佳至韩退之之银杯缟带苏子瞻之玉楼银海已伧父矣下至苏子美既以粉泽涂我面又以珠玉缀我腮则下劣诗魔适足喷饭耳文举

池北偶谈 卷十八
予向谓刘后村诗好用本朝人事近见宋末王义山稼村集效颦尤可厌如争道老泉生二秀最难锦水又三刘师鲁仅存遗集在乐天无限故人思田园彭泽菊三迳意思濂溪草一般上帝遣符徴范镇斯民失怙哭温公梅花窗下叅同契绿草庭前太极图榜文争㸔乖崖押士类欢呼常衮来无己许令叅后社庭坚端的是前身有时觅句㝷欧约不惯斟羔学党家此真下劣诗魔恶道坌出矣宋末如王义山何梦桂之流酸腐庸下而诗文独传至今文之不传信有命耶

香祖笔记 卷一
髙季廸明三百年诗人之冠冕然其明妃曲云君王莫杀毛延夀留画商岩梦里贤此三家村学究语所谓下劣诗魔不知季廸何以堕落如此

香祖笔记 卷十
斜侵潘岳髩横上马良睂则晚唐五代悪道所谓下劣诗魔者也雅俗之间不可不辨

以上是前13笔检索结果中,去除相邻字以及重复文献剩下的。所以也没有刻意只挑反证。 本来想全弄上来的,可是两百多笔实在太多了。但这样应该已经看得出来,古人并不认为诗魔是人的称号。清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林黛玉也有咏菊诗: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沈音。显然这里"诗魔"不能看作白居易,也不能说是林黛玉自比,否则"侵"字无解。故可知古代诗魔一词应未当作称号用。60.251.163.37留言2012年9月17日 (一) 04:42 (UTC)回复

优良条目评选

编辑

白居易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人文和社会学者 - 诗人,提名人:7留言2014年12月9日 (二) 13:50 (UTC)回复

投票期:2014年12月9日 (二) 13:50 (UTC) 至 2014年12月16日 (二) 13:50 (UTC)
此处有大量引用文字,由Jarodalien讨论 | 贡献)于2014年12月14日 (日) 05:05 (UTC)加入回复

白居易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其创作意旨是用诗歌补时政之不足。[1]代表作有《秦中吟》、《新乐府》等,诗歌理论的实践,对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规谏之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代表作[2][3]

秦中吟‧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秦中吟》是贞元、元和年间,白居易在长安,看到当时种种不公义的社会现象,有感而发,而写下的诗篇。[4]这些诗,一事一题,一题一议,不仅反映当时社会问题,也呈现了白居易对这些议题的看法。[3]白居易写作讽谕诗,受到杜甫很大的激励,《秦中吟》便可以体现杜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对白居易的影响。[5]以第十首《买花》为例,这首诗具体描绘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最后六句,用对比的手法,讽刺买花者的奢侈豪华,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穷人的同情。[3]

卖炭翁 苦宫市也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价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疋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希望用诗歌补政治上的不足[1],《新乐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可说是白居易诗歌理论最具体的呈现。[6]《新乐府》作于元和四年,其写作标准是:开头破题,在结尾时凸显全诗要旨;用辞浅显,使人容易明了;用语直接而锐利,使人警惕;叙事可靠可信;体例流畅而可以传唱于歌曲之中。[6]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白居易在创作《新乐府》时,可能采用了许多当时的俗文学作品。[5]但《新乐府》诗也存在着从理念出发,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胡适认为《新乐府》标示着白居易已经超出杜甫的影响而独树一格,是白居易的“理解与天才融合为一”的作品[5];然而胡适也认为《新乐府》各篇良莠不齐,五十篇中,佳作有《上阳白发人》、《新丰折臂翁》、《道州民》、《缚戎人》、《西凉伎》、《杜陵叟》、《缭绫》、《卖炭翁》、《盐商妇》等篇。[7]

以《卖炭翁》为例,序为:“苦宫市也”,揭露朝廷以宫市方式强行劫夺百姓资财;开头六句生动刻画出主角年纪、职业及烧炭的劳苦;“可怜”二句写老翁生活上两难的独特矛盾心理;“翩翩”四句,用“翩翩”“把”“称”“回”“叱”“牵”等字,生动刻划出太监的蛮横;最后四句写名为买卖、实为抢夺的宫市实质,仅用“半疋红纱一丈绫”的代价,就算是偿付了千余斤炭的价金了。[3]

闲适诗

闲适诗是白居易在公余之暇独处、或因病而闲居时写作,用以陶冶性情,反映其“知足保和”人生哲学的诗歌。此类诗歌相当受白居易本人的重视,然而较不见重于世人。[1]以《自吟拙什因有所怀》为例: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未能抛笔砚,时作一篇诗。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时时自吟咏,吟罢有所思。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相去二千里,诗成远不知。

诗中反映了白居易作诗的情境、对自身作品的评语、所欣赏的古诗人(陶潜韦应物)、以及与元稹的交情。

感伤诗

感伤诗是指因外界事物,有感而发,所写成的诗歌。白居易的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云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是一个将历史典故融于感性艺术中,以富层次韵味的抒写笔法,所描绘出的凄美的爱情故事。前半篇写实,后半篇穿插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仙境。全诗语言声调优美,抒情和叙事交融一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白居易将这首诗归为“感伤”类,历代均认为这是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8]诗中融合了许多历史典故(包括汉武帝李夫人[9]卫子夫[10]陈皇后[11]等),可能还受到《目连救母变文》与《欢喜国王缘》等文章的影响[12]长恨歌是白居易流传最广的作品。在白居易生前就已经广为人所传颂[1],历千年依旧在人口中,广为流传,且影响许多后来的作品,如:元朝王伯度天宝遗事诸宫调》、元朝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清朝洪昇长生殿[13]、现代剧作家曾永义的《杨妃梦》[14]等,甚至影响了日本的文坛如《源氏物语[15]、《枕草子[16]等作品。

由于《长恨歌》的知名度高、话题敏感,且白居易并未明确揭示全诗主题,历代解读此诗也有许多评价与争论。例如张戒周紫芝、张祖廉等,或从礼教出发,认为长恨歌描绘爱情的内容太俚俗、轻薄。沈括范温张戒杨慎赵翼认为长恨歌记载唐玄宗杨贵妃的史实有错误。而薛雪与周紫芝意见不同,王楙不同意张戒的批评。此外如赵翼王国维对全诗给予很高的评价。[17]

虽然白居易曾说过:“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1]然而他也写过:“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18]的诗句,陈寅恪据此认为白居易自诩《长恨歌》为其“压卷之杰构”[19]

 
毛泽东手书白居易琵琶行碑

琵琶行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描绘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内,一次在长江上送客,听到一位来自长安的女伎演奏的琵琶,所勾引出的贬谪寂寥之情。琵琶行特别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对比京城女伎与自身贬谪的双双痛苦经历,而道出人人皆知、却未能言之的全诗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20]其次是对琵琶声音的描写,借由生动的形象比喻、以及环境的渲染、人物的感受等,使人有置身于音乐之中的感受。[20]

历来多认为《琵琶行》是与《长恨歌》相提并论的杰作[21],胡适甚至认为《琵琶行》的成就高于《长恨歌》。[7]

杂律诗

由元稹为白居易所编次的《白氏长庆集》[21]的归类可知,杂律诗泛指未能归类为“讽谕”、“闲适”、“感伤”三类的诗歌。这类诗歌常是因遇到某些时空情境、或事物,让作者发于一笑、一吟,因而随性地写出的诗歌,常用作与朋友们彼此舒怀的工具。[1]由于“讽谕”、“闲适”、“感伤”三类全属古体诗,白居易所作近体诗全数被归类为“律诗”。这些“律诗”可能可以进一步分类。[22]以《江楼夕望招客 》为例: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杭州的夏天,欲邀友人至望海楼作客而写。一、二句写远望之景。三、四句写近望之景。五、六句采比喻的手法,用“雨”描写“风声”、用“霜”描写“月色”,借用“雨”“霜”的清凉意象,引出七、八句的“消暑”,作为邀请友人的理由。[3]苏轼对“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联相当赞赏,认为可以做白居易优秀作品的例证。[23]

  1. ^ 1.0 1.1 1.2 1.3 1.4 1.5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與元九書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讀白居易與元九書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3.0 3.1 3.2 3.3 3.4 3.5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梁鑑江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白居易《秦中吟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5. ^ 5.0 5.1 5.2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白話文學史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6. ^ 6.0 6.1 白居易《新乐府序》: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7. ^ 7.0 7.1 胡适《读香山诗琐记》,载于《胡适留学日记》,商务印书馆,1959。728-9页。
  8. ^ 陈鸿,《长恨歌传》。收录于朱金城笺注《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2008年三刷。656页。
  9. ^ “汉皇重色思倾国”、以及“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最终“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用汉武帝与李夫人的典故。《汉书‧外戚传第六十七》:“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夫人卒……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10. ^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用汉武帝与卫子夫的典故。《史记‧外戚世家》:“天下歌之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11. ^ “金屋妆成娇侍夜”用汉武帝与陈皇后的典故。《汉武故事》:“武帝……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12. ^ 邱敏捷,《长恨歌》的创作渊源与艺术成就。《南师语教学报》第一期,国立台南师范学院语文教育学系,台湾 2003.4。
  13. ^ 林文月,《长恨歌对长恨歌传的影响》。收录于林文月《山水与古典》,纯文学出版社,台北,1976年初版。
  14. ^ 曾永义《杨贵妃悟梦蓬莱》,《联合报》,2011年09月18日,台北。
  15. ^ 林文月,《源氏物语桐壶与长恨歌》。收录于林文月《山水与古典》,纯文学出版社,台北,1976年初版。
  16. ^ 例如清少纳言枕草子》《木の花は》:梨の花、よにすさまじきものにして、近うもてなさず、はかなき文つけなどだにせず。爱敬おくれたる人の颜などを见ては、たとひに言ふも、げに、叶の色よりはじめて、あいなく见ゆるを、唐土には限りなきものにて、文にも作る、なほさりともやうあらむと、せめて见れば、花びらの端に、をかしきにほひこそ、心もとなうつきためれ。 杨贵妃の、帝の御使ひに会ひて泣きける颜に似せて、“梨花一枝、春、雨を帯びたり。”など言ひたるは、おぼろけならじと思ふに、なほいみじうめでたきことは、たぐひあらじとおぼえたり。参阅林文月译,《枕草子》,洪范书店,台北,2000年初版,2006年三印,ISBN:9576742080,52-53页。
  17. ^ 见:张戒岁寒堂诗话》、周紫芝竹坡诗话》、张祖廉《定盦先生年谱外纪》、沈括梦溪笔谈》、范温《潜溪诗眼》、杨慎《升庵诗话》、赵翼《瓯北诗话》、薛雪《一瓢诗话》、王楙《野客丛书》、赵翼《瓯北诗话》、王国维人间词话》等。详细页数资讯或引文参见《长恨歌》条目。
  18. ^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19. ^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20. ^ 20.0 20.1 盖国梁等评注,《绘图本唐诗三百首》。万里机构‧万里书店,香港,2000年初版,2001年五刷。
  21. ^ 21.0 21.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朱金城箋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22. ^ 如胡适《白话文学史》举《醉后听唱桂华曲》作为“闲适诗”之例,而这篇被白居易归类为“律诗”,见朱金城笺,2343页。
  23. ^ 赵令畤《侯鲭录》:“东坡云:‘白公晚年诗极高妙。’余请其妙处,坡云:‘如“风生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不到也。’”此处“风生”应做“风吹”。
*  符合优良条目标准:同上。--Whaterss留言2014年12月17日 (三) 09:32 (UTC)回复
↑该用户投票因超过时限而无效,但意见可供参考。- Good afternoon留言 2014年12月17日 (三) 11:12 (UTC)回复

优良条目重审(第二次)

编辑
白居易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提名人:7留言2017年1月17日 (二) 06:00 (UTC)回复
投票期:2017年1月17日 (二) 06:00 (UTC) 至 2017年1月24日 (二) 06:00 (UTC)

̈*@Hannyi---Koala0090留言2017年1月18日 (三) 08:42 (UTC)回复


1支持,1反对:未达标准--Z7504留言2017年1月24日 (二) 12:44 (UTC)回复
返回到“白居易”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