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

生活在中国东北三省的人口总称

東北人是指生活在中國東北三省的人口總稱[2],民族以漢族為主,通常意義的東北人指生長於東北並認同東北風俗且有相似的行為方式的族群。通常而言,民族差異並不是區別一個人是否是東北人的主要標準[3]。與中國其他地區的情況不同,東北三省的居民對「東北」這一概念的認同感大於對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認同感[4]。一些生活於內蒙古東四盟地區的漢族居民,由於生活方式、習俗等方面的接近,也具有對東北地區的一定認同感[5]。東北人也被認為是一種文化符號,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其中包括東北人許多獨有的文藝活動,如二人轉[6]

東北民系(中國東北人)
總人口
約1億人(2020年)[1]
分佈地區
主要分布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
語言
官話(現代標準漢語東北官話
宗教信仰
漢傳佛教儒教道教中國民間信仰
相關族群
漢族山東民系

歷史

編輯

明朝末年,龍虎將軍、建州衛指揮同知都督女真人努爾哈赤起兵造反,並且不斷入侵遼東,大肆燒殺劫掠,不斷將漢人屠殺或虜為包衣,使得大量漢人逃走或死亡,人口嚴重下降。

清朝初年曾有短暫的開放,但很快便封鎖關外,因為入關後第一個滿族皇帝是順治帝,當時中原動盪,南方還有明朝殘存勢力努力復國,在北京的滿清政權可能被覆滅的情況下,滿族需要守住其可以退守的根據地。再加上滿族人認為關外是龍興之地,具有風水價值和軍事戰略意義,因此順治皇帝下令沿著明代遼東邊牆修築「柳條邊」,以分隔東北和中原。柳條邊東起遼寧鳳城,西至山海關下,挖土為溝,堆土為堤,在堤上插上柳條,築成籬笆,並駐兵把守,關內人只能憑官府發的印票出去,而這種印票平常並不印發。

康雍乾盛世時,滿清政權穩定下來,但爲了保住東三省的滿洲風俗,防止滿人漢化,依然禁止漢人進入關外。康熙七年(1668年)推行民族封禁政策,導致關外出現大量的無人區(只有少數朝鮮人偷越國境私墾土地採參)。

康熙年間開始實行「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放鬆對人口的控制,人口急劇增長,百十年間人口便翻一倍,人多地少的問題日漸尖銳,在中原地區尤其劇烈。

乾隆皇帝曾發佈上諭,明確規定關外土地禁止耕種採伐,保留大片荒野以保持八旗騎射圍獵的風俗。自該道諭令開始,封禁關外正式納入國家法制,清政府加強對出關人員的盤查,在關外搜捕偷偷出關的漢人,一旦發現便立即遣送回原籍。

19世紀時,黃河下游水旱頻仍,餓殍遍野,此時關外卻有大片肥沃土地閒置,開始使中原地區的農民湧起闖關東的浪潮,尤其是丁戊奇荒時期,大批災民湧入東三省,朝廷也默許,從此闖關東成為社會上生活困難者尋求出路的廣泛現象。

闖關東的移民源地主要是現在山西山東江蘇河北河南幾省,其中山東和河北最多。而闖關東路線有兩條:一為陸路,從山海關喜峰口古北口長城各關口出關,進入遼瀋;二為海路,從山東半島乘船到遼東半島,例如由煙台大連只需一夜時間。移民在當地多以貿易、狩獵、淘金、採藥、墾荒等業務為生,期間更留下「山神」「金王」等傳奇故事。

1860年,面對沙皇俄國在《璦琿條約》中強行吞併外東北庫頁島地區領土,黑龍江將軍特普欽上疏朝廷,呼籲開禁放墾,鼓勵移民實邊,獲得採納。卒之於光緒年間完全廢除關外禁令,1907年更設置東三省總督(黑龍江、吉林、奉天)。漢人移民不再需要偷偷摸摸進入東北,於是直隸(今河北)、山東等地區無地或者少地農民紛紛進入當時仍然地廣人稀的東三省墾荒,移民東三省愈演愈烈,形成高潮。

民國初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統治時期,為了大量發展東三省經濟:農業與工業的開發,不斷修建鐵路,使漢人闖關東達到高潮。其結果是:

  • 漢人移民人數遠超滿族蒙古族及土生漢人,以及同期進入東三省的俄裔韓裔日裔移民,使整東北從此成為穩固的漢族文化主體地區。
  • 東三省大部分地區風俗習慣及語言相當統一,東三省之間並不存在多少分歧。
  • 北方漢族文化從此取得一塊富庶的復興基地,在相當程度上扭轉了長期衰落的態勢。
  • 在東三省的北方漢族文化帶有一定的邊疆氣息,人民尚武,歷史上曾經綠林橫行,如有名的奉系首領張作霖,早年即出身江湖
  • 城市地區的多元文化特徵顯著,特別是原來的中東鐵路南滿鐵路沿線城市,留下不少受俄國、日本和朝鮮文化影響的痕跡,特別是在一些詞彙和生活方式上。延邊地區因聚居大批當年朝鮮移民的後代,受朝鮮文化的影響更明顯。

這個過程持續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共有數百萬關內農民移民到東三省。

直至日本二戰投降前,從關內移民至滿洲的人口已超過兩千萬,滿洲從過往地廣人稀的大片荒原開發成良田萬畝,出現人煙稠密的村鎮以及繁榮都市。

人口

編輯
 
關東一帶空拍
 
19世紀末的東北鐵路工程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東北地區總人口約1億21,163,770人,約占全國人口的9.04%;其中遼寧省人口43,746,323人,吉林省人口27,462,297人,黑龍江省人口38,312,224人。內蒙古東四盟市合計1,305.06萬人。由於東北地區在新中國建國前三十年人口增長過於迅猛,將大量的濕地闢為農田以滿足巨量人口的吃飯需求,東北地區(尤其「北大荒」所在的三江平原)的生態環境已經不堪重負,「北大荒」原有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濕地面積縮小了一半,多種動物了無蹤跡,土地沙化、流失嚴重。1998年夏,黑龍江省境內的嫩江松花江因連降暴雨、缺乏植被保護水土而爆發嚴重洪災。第二年,國務院和黑龍江省政府下令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開始實施退耕還林,恢復濕地。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遼寧省黑龍江省吉林省是全國生育水平最低的三個省,總和生育率分別為0.74、0.75、0.76,僅為世代更替水平的三分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生育的政策相反,與東北相鄰的俄羅斯蒙古國基於人口稀少,都在實行鼓勵生育的政策。

語言

編輯

中原移民在東北和當地的原住民融合,逐漸產生東北民系,但是這些中原移民來源多元,持有方言各不相同,所以他們都採用一種類似於當時普通話的方言,產生東北官話。各地東北官話與普通話接近程度各有不同,可能與移民比重和移民來源有關,比如巴彥周邊日母字讀音(日乳熱等字)相對穩定,而吉林省大部多把日母字讀為零聲母字,這一點和膠遼官話的特徵是一致的。比較特殊地,在黑龍江嘉蔭縣太平屯分佈有冀魯官話,是當年的東光縣曹縣泰安縣等移民帶去的。而海路上的移民則把膠遼官話由膠東地區傳播至遼東半島,即登連片。蓋桓片在語音面貌上明顯體現出東北官話的特徵。而黑龍江省則有膠遼官話二屯子和虎林兩個方言島。其中虎林話受到東北官話影響更大,除去平聲不分陰陽和少數莊組字讀舌尖音外無過多明顯特徵。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 國家統計局. [2024-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30). 
  2. ^ 周鐵鈞. 東北人的群體文化特徵[J]. 東北之窗, 2007(2). ISSN 1006-3161
  3. ^ 於小涵. 淺談東北特色文化背景下的民族認同感[J]. 商, 2015(51):22-22. ISSN 1009-9808
  4. ^ 澎湃新闻 - “我是东北人”:辽吉黑三省超越省籍的身份认同. [201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0). 
  5. ^ 新浪辽宁 - 来了东北 你就相当于去了全世界. [201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0). 
  6. ^ 許丙泉, 王宇. 論東北人性格與二人轉藝術[J]. 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 2008(4):21-22.ISSN 1008-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