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多·貝托魯奇

意大利电影导演、编剧(Bernardo Bertolucci,1941—2018)

伯納多·貝托魯奇義大利語Bernardo Bertolucci,1941年3月16日—2018年11月26日),義大利編劇電影導演。憑電影《末代皇帝》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最佳影片、金球獎最佳導演等多個獎項。在2011年第64屆坎城影展上獲頒榮譽金棕櫚—終身成就獎。

伯納多·貝托魯奇
Bernardo Bertolucci
導演
出生(1941-03-16)1941年3月16日
逝世2018年11月26日(2018歲—11—26)(77歲)
配偶Adriana Asti
Clare Peploe1978年結婚)
父母Attilio Bertolucci(1911年-2000年)
Ninetta Giovanardi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導演
1988年末代皇帝
最佳改編劇本
1988年 《末代皇帝》
坎城影展
榮譽金棕櫚獎
2011年
金球獎
最佳導演
1987年 《末代皇帝
最佳劇本
1987年 《末代皇帝
其他獎項
威尼斯影展
榮譽金獅獎[錨點失效]
2007年
Bernardo Bertolucci」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貝爾納多·貝爾托盧奇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臺灣伯納多·貝托魯奇
港澳貝納多·貝托洛奇

2018年11月26日,伯納多·貝托魯奇因癌症而去世,享年77歲。[1][2]

傳記

編輯

早年

編輯

伯納多·貝托魯奇出生在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區的城市帕爾馬。他是家中的長子,父親是阿蒂利奧·貝托魯奇(Attilio Bertolucci)是一名詩人、著名的藝術史學家、文選編者和影評人。在這種成長的環境下,貝托魯奇在15歲開始寫作,不久就獲得幾個很重要的文學獎項,包括他的首部作品獲得維雅雷吉歐文學獎Premio Viareggio)。而父親的背景也幫了他,老貝托魯奇曾協助義大利製片人皮耶·保羅·帕索里尼發行他首本小說,而帕索里尼後來聘請了伯納多·貝托魯奇參與《寄生蟲》(Accattone,1961年)的首席助手作為回報。不過這時候貝托魯奇的潛力早就被其他人發現,例如塞吉歐·李昂尼。塞吉歐·李昂尼叫貝托魯奇為《狂沙十萬里》(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撰寫故事,不過他的故事後來被萊昂拒絕了,因為這故事對美國的觀眾來說太深奧了。

首部電影

編輯

貝托魯奇在1958年至1961年入讀羅馬大學,這是他電影事業開始的地方。正如先前提及,他為帕索里尼擔任助手。不久之後,貝托魯奇在沒有畢業的情況下離開羅馬大學。在1962年,貝托魯奇21歲時,他執導了首部電影《死神》(La commare secca)。這是一部謀殺懸疑的小作品,內容講述一個妓女殺人的故事。貝托魯奇利用倒敘法來拼合整件罪案的發生,和犯事的人。而在1964年,他執導了備受讚揚的作品《革命前夕》(Prima della rivoluzione/Before the Revolution)。

義大利戲院數量的急速成長,令貝托魯奇的產量在七十年代的生產速度慢下來,因為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義大利電影業的情況下,導演要和其他美國、瑞典、法國和德國的電影發行商和演員合作,共同製片。所以有人推測就是從此以後,義大利的戲院開始要倚賴國際市場。

和製作人合作

編輯

導演們開始要和其他美國、瑞典、法國和德國的電影發行商合作,來資助他們和有能力在國際電影業中競爭,貝托魯奇也不例外。1972年的作品《巴黎的最後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由馬龍·白蘭度瑪莉亞·史奈德(Maria Schneider)主演,展示了義大利電影的賺錢新潮流,就是聘請外國的影星當主角。在這部電影的主要演員中,只有馬西姆·吉魯提(Massimo Girotti)是義大利演員。貝托魯奇1976年的電影《一九零零》(1900)中,由畢蘭加士打(Burt Lancaster)、唐納·蘇德蘭(Donald Sutherland)、勞勃迪尼路(Robert de Niro)和傑哈德巴狄厄(Gérard Depardieu)主演。這套電影經常被認為是義大利電利工業依賴國際市場時,認知到國民身份開始瓦解的始作俑者。雖然電影本身完全注重在義大利的主題上,電影講述兩個義大利男人,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時,在政治紛亂的義大利內的生活。

政治

編輯

貝托魯奇可能不會後悔這個銳變:他在政治上很活躍,而且是個公認的馬克思主義者。就像維斯康堤一樣,他們也是在六十年代後期大量起用外國演員的導演。貝托魯奇透過他的電影,表達自己的政見,所以他的電影很多都是自傳式的,同時也很具爭議性。他的政治電影在歷史上走在前列,就像1970年的電影《同流者》(The Conformist),在戲中他就批判法西斯思想,把國家和民族主義混為一談,還有一些公眾品味和集體回憶,電影講述墨索里尼企圖暗殺一個在巴黎的政治學者。而《一九零零》也有分析左派和右派之爭。而在1987年作品《末代皇帝》中,貝托魯奇就透過角色和動作,在政治上作出影響。他獲得紫禁城史無前例的許可,使用紫禁城的場地作為拍攝。在片中,主角溥儀受到毛澤東長期的再教育,令溥儀由一個皇帝變成一個平民,再變成一個園丁。

評價

編輯

很多評論都以電影中的性和政治定性他的電影特色。在《巴黎的最後探戈》中,以極度淫蕩和心理不正常的手法探討性。這套被視為情色的電影,打開了性的大門。而在《同流者》中,則是以政治作為主題,尤其是法西斯,和個人的感覺和理想。這套電影針對了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富有藝術性和理智,被視為展現在優秀導演的一面。在過去五十年,貝托魯奇參與了多部電影的製作、導演等工作,所以他的範疇很廣泛,令電影主題能得以突顯,尤其是他的近期作品。《偷香》(Stealing Beauty)帶出一些的異質性,而《戲夢巴黎》則能夠包含兩者和其他元素。一些評論家則批評他的題材狹窄,不論他是有意還是真的缺乏題材。而他則利用這些批評,激發觀眾重新關注他們自己和社群,他也認為自己不斷把禮節的界限移後。而熱衷於貝托魯奇電影的人,也留意到每部電影間的角色相似之處,尤其是最近那兩部(1996年的《偷香》和2003年的《戲夢巴黎》)。例如,兩位女主角(麗芙·泰勒(Liv Tyler)和伊娃·葛林(Eva Green)),都是白皮膚、苗條、黑頭髮和藍眼睛。她們都在19歲時就是吸菸者,和失去了純潔感,而她們也以正面的赤裸方式出現。在電影中,貝托魯奇都表達了「愛的證明」,都使用了幾乎相同的故事。

在《戲夢巴黎》中,女主色Isabelle指自己在1959年出生,雖然片中的背景是六十年代後期。而這也是實在地,參考了1959年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電影《斷了氣》(Breathless),因為在該片中的角色接下來都是作出相同的反應。

在2016年坦承《巴黎的最後探戈》對女演員的性侵片段是真實過程,此事成為他一生的污點。[3]

唯心論,確實性和自我質疑

編輯

貝托魯奇也擅長把人的靈魂推進顯微鏡。在他的電影中,心理學是他的電影的中心,因為曾參與《巴黎的最後探戈》的演員伍迪·艾倫馬龍·白蘭度,都指貝托魯奇和其他演員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分享工作,引發了他們的信心,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白蘭度表現最好。

貝托魯奇自己也是不少心理學家跟隨的對象,包括分析他的夢境,也作為論文的主題,和研究其他具創作性的演員。他研究人的心理在他的電影中的一些情節,明確的表現出來。

《巴黎的最後探戈》中,馬龍白蘭度飾演的Paul,表達了在他的妻子在暴力中死去後,沒有了個性的舒適感。這部電影在義大利引起了對雞姦的爭議,而在評級制度中,這部電影被禁止公映,而所有母片都被下令銷毀。而一個義大利法庭則褫奪了他的公民權5年和4個月的緩刑監禁。很多年後,當人的樸素轉變和評級制度廢除後,這部電影重見在大家眼前(因為貝托魯奇祕密地保存了一份母片),而公映時則有些微的過濾。

在這部和其他電影中,貝托魯奇測試了民眾對性關係的態度。在《偷香》中,他給大家見證一個女孩,在夏天成長為一個女人。《巴黎初體驗》被批評不只在於性場面,也在於包含男性自瀆。在這部電影中,三位角色的性關係暴露了他們的想法,例如當Theo向那個人自瀆時,就表示他最喜歡的人。而他的姊姊,似乎和他越來越疏離,而他也看見當新來者進入他的世界後,和姊姊逐漸疏離。

奧斯卡金像獎

編輯

1987年,貝托魯奇憑執導電影《末代皇帝》,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末代皇帝》講述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反映中國由封建制度的社會,經革命演進至現在的狀態。電影由尊龍陳沖彼得·奧圖爾英若誠丹尼斯·鄧恩黃自強坂本龍一、Maggie Han、里克·揚鄔君梅陳凱歌主演,劇本由馬克·佩普羅(Mark Peploe)和伯納多·貝托魯奇創作。

《末代皇帝》贏得所有9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藝術指導獎最佳攝影獎最佳服裝設計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配樂獎最佳音響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末代皇帝》是自1949年起,首部獲得中國政府協助,和在中國製作的西片,亦是首部在紫禁城拍攝的電影。貝托魯奇向中國政府申請兩部電影項目,另一部是拍攝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的《人的命運》,最後《末代皇帝》獲選,並且不限制內容。

作品

編輯

榮譽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È morto Bernardo Bertolucci, l'ultimo grande maestro. La Repubblica. 26 November 2018 [26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2. ^ 意大利名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去世. 俄羅斯衛星社. 26 November 2018 [26 November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3. ^ 貝托魯奇承認《巴黎最後探戈》馬龍·白蘭度「牛油強姦」戲未經女演員同意. [2018-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4. ^ 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确定 贝托鲁奇将担重任. [2013-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