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859年9月10日),唐朝第19代皇帝(846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則天),初名怡,登基之前封為光王,在位13年。唐憲宗李純十三子,母鄭宮人,元和五年(810年)六月廿二日生於大明宮,是唐穆宗李恆的弟弟,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的叔叔。
唐宣宗獻文皇帝 | |||||||||||||
---|---|---|---|---|---|---|---|---|---|---|---|---|---|
唐朝第17位(第19任)皇帝 | |||||||||||||
統治 | 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10日(13年141天) | ||||||||||||
前任 | 唐武宗李炎 | ||||||||||||
繼任 | 唐懿宗李漼 | ||||||||||||
出生 | 唐憲宗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810年7月27日 | ||||||||||||
逝世 | 大中十三年八月初十日 859年9月10日 (49歲) | ||||||||||||
安葬 | |||||||||||||
| |||||||||||||
政權 | 唐朝 |
生平
編輯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母親鄭氏原為鎮海節度使李錡侍妾,李錡謀反失敗後,鄭氏被送入宮後當郭貴妃的侍兒,後來被唐憲宗臨幸,生下李忱,封為光王,故唐宣宗為唐穆宗之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之叔父。唐宣宗為光王時,居於十六宅,故作愚鈍,曾被唐文宗及其他宗室作弄。[1]
傳說唐宣宗登基之前,為了逃避姪唐武宗的迫害而出家為僧[2],傳說他在河南淅川香嚴寺避難[3][4][5],法名瓊俊,齊安見其舉止不凡[6]。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長壽丹毒死。光王李怡被宦官擁立為帝,改名為李忱,是為唐宣宗,年號大中。擁立唐宣宗的宦官本以為他愚鈍容易控制,豈料他登基為帝後立即勵精圖治,並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眾宦官、朝臣及宗室才驚覺唐宣宗以往是故作愚鈍,實際是非常賢明。[7]
唐宣宗時的唐朝國勢已暮氣沉沉,朝政腐敗,官吏貪污,宦官專權,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於改變這種狀況,勤儉治國,[8]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9]唐朝國勢小有起色,社會矛盾有所緩和,使晚唐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大中之治。但只靠政府支支節節的改革,未能完全解決問題。宣宗是唐朝中期以後少數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另外,唐宣宗還趁吐蕃、回紇衰微,加上張議潮的歸義軍起事反吐蕃;不僅出兵收復河湟,安定塞北,更一度大致重奪丟失多年的河西走廊(沙、瓜等河西十一州),國威稍振。
宣宗登基之初,為了打擊李黨,貶斥了能抑制神策軍的工部尚書薛元賞,導致宦官恢復對神策軍的掌控;後來為甘露之變遇害大臣平反的同時,又給在甘露之變中大殺大臣、死後被武宗削爵抄家的宦官仇士良平反。大中十一年之後,宣宗開始疏於政事,沉溺於長生術,「頗好神仙」。[10]宦官權勢又呈復興之勢,甚至還從東南財賦之地攫取大量的經濟特權。大中十二年以來,南方軍亂不斷,容管、嶺南、湖南、江西、宣歙、武寧等藩鎮相繼爆發軍士逐帥事件。大中十三年,武寧(徐州)節度使康季榮因不恤士卒,被士卒所逐。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宣宗因丹藥中毒駕崩,時年49歲。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更在浙東爆發,當時距唐宣宗駕崩還不到半年。
《新唐書》認為:「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唐宣宗繼位之時,唐朝處於唐武宗的會昌中興,漸漸恢復元氣。唐宣宗一反會昌之政,一味橫徵暴斂縱容地方大員豪強,造成嚴重後患,大中之治有溢美之嫌。
軼事
編輯評價
編輯家庭
編輯家世
編輯后妃
編輯宣宗沒有冊立皇后,元昭皇后是由其子所追封
- 元昭皇后晁氏,原為晁美人,會昌六年(846年)五月廿三日冊封美人
- 吳昭儀[18],是否為夔王李滋生母無考,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張婕妤,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柳婕妤,除《唐會要·卷二十一·列傳第二十一》記陪葬正陵(應為「貞陵」)外,無其它記錄,是否為昭王李汭生母無考
- 梁美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羅才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史才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是否為慶王李沂生母無考
- 錢氏,封長城郡夫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曹氏,封武威郡夫人,會昌六年五月廿三日冊封
- 仇氏,封南安郡夫人。仇氏先生一女,大中五年(851年)生一男,因產而亡,年二十四,追贈才人[19]。851年所生之子,可能是康王李汶。
姬侍
編輯- 陳氏,廣王李澭母
- 越女,姓名不詳,越州刺史進獻,宣宗恐怕耽於女色,將她殺死,見《唐語林》
子女
編輯子
編輯新舊唐書皆云[20][21],唐宣宗有十一子,但記為十二人,疑李渼非唐宣宗子。排行出於《舊唐書[22][21]》和個人記載。正史僅記載過元昭太后生懿宗,出土墓志銘記載仇氏生康王李汶、陳氏生廣王李澭,柳氏生昭王李汭,史氏生慶王李沂,吳氏生夔王李滋,其他王子的母親資料已失。
- 長子,懿宗李漼,初名溫,原封鄆王。母美人晁氏(追尊元昭皇后)。
- 某子,靖懷太子李渼,會昌六年(846年)封雍王,大中六年(852年)薨,追封。
- 次子,雅王李涇,會昌六年封王。
- 三子,夔王李滋,會昌六年封王。母吳氏,是否為吳昭儀無考。
- 四子,慶王李沂,會昌六年封王,墓誌稱第五子,會昌六年封王,大中十四年(846年)薨。母史氏,是否為史才人無考。
- 五子,濮王李澤,大中元年(847年)封王
- 六子,鄂王李潤,大中元年(847年)封王,乾符三年(876年)薨。
- 七子,懷王李洽,大中五年(851年)與昭、康二王一起封王。
- 八子,昭王李汭,墓誌稱第九子。母柳氏,是否為柳婕妤無考。
- 九子,康王李汶,墓誌稱第十子,乾符四年(877年)薨。母仇氏。
- 某子,衛王李灌,大中十一年(857年)與廣王一起封王,大中十四年薨。稱第三子[22],疑為第十子誤寫為第三子。
- 十一子,廣王李澭,乾符四年(877年)薨。母陳氏。
女
編輯影視作品
編輯年份 | 影視作品名 | 飾演者 |
---|---|---|
1986年 | 《大漠紫禁令》 | 劉法魯 |
2009年 | 《宮心計》 | 陳豪 |
2012年 | 《薛平貴與王寶釧》 | 陳浩民 |
2013年 | 《不肯去觀音》 | 聶遠 |
2021年 | 《御賜小仵作》 | 郭軍 |
《與君歌》 | 韓棟 |
參考文獻
編輯- ^ 資治通鑑- 卷二百四十八:「初,憲宗納李錡妾鄭氏,生光王怡。怡幼時,宮中皆以為不慧,太和以後,益自韜匿,群居游處,未嘗發言。文宗幸十六宅宴集,好誘其言以為戲笑,號曰光叔。」
- ^ 《貞陵遺事》:「上在藩時,嘗從駕回,而上誤墜馬,人不之覺,比二更方能興。時天大雪,四顧悄無人聲。上寒甚,會巡警者至,大驚。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為我求水。警者即於旁邊得水以進,遂委而去……已而體微暖有力,遂步歸藩也」。韋昭度的《續皇王寶應錄》說,「武皇慮有他諫,乃密令中常侍四人擒宣宗於永巷,幽之數日,沉於宮廁。宦者仇公武愍之,乃奉武宗曰:前者王子不宜久於宮廁,誅之。武宗曰:唯唯。仇公武取出於車中,以糞土雜物復之,將別路歸家,密養之三年,後武皇宮車晏駕,百官奉迎於玉宸殿立之,尋擢仇公武為軍容使。」
- ^ 香严寺 唐宣宗的七年避难之地.[永久失效連結]
- ^ 1986年香嚴寺出土的《重修唐宣宗殿碑記》的碑文記載了唐宣宗李忱在香嚴寺避難之事
- ^ 尉遲偓《中朝故事》:「宣宗,即憲皇少子也;皇昆,即穆宗也;穆宗、敬宗之後,文宗、武宗相次即位,宣皇皆叔父也。武宗初登極,深忌焉。一日,會鞠于禁苑間,武宗召上,遙睹瞬目於中官,仇士良躍馬向前曰:『適有旨,王可下馬。』士良命中官輿出軍中,奏云:『落馬已不救矣。』尋請為僧,遊行江表間。會昌末,中人請還京,遂即位。」熙寧八年(1075)蘇軾游海寧時撰《大悲閣記》並七絕《悟空塔》:「已將世界等微塵,空裡浮花夢裡身;豈為龍顏更分別,只應天眼識無人。」
- ^ 《宋高僧傳·齊安傳》
- ^ 凍國棟與黃樓〈唐宦官集團與大中政局〉一文認為:「宣宗之立,乃是他與馬元贄、孟秀榮等仇氏殘存勢力及其他宦官世家陰相勾結的結果。」
- ^ 《資治通鑑》記載:越守嘗進女樂,有絶色者。上初悅之,數月,錫賚盈積。一旦晨興,忽不樂曰:「玄宗只一楊妃,天下至今未平,我豈敢忘?」乃召美人曰:「應留汝不得。」左右或奏「可以放還」。上曰:「放還我必思之,可命賜酖一杯。」(《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九大中十三年八月《考異》引《續貞陵遺事》)
- ^ 司馬光在《進修心治國之要劄子狀》中提到:「唐宣宗重惜服章,故當時得緋紫者以為榮。」
- ^ 《通鑑》卷249,大中十一年十月壬申條
- ^ 宣宗時,越守進女樂,有絕色。上初悅之,數日,錫予盈積。忽晨興不樂,曰:「明皇只一楊妃,天下至今未平,我豈敢忘?」召詣前曰:「應留汝不得。」左右奏,可以放還。上曰:「放還我必思之,可賜酖一杯。」(《唐語林》引《續貞陵遺事》)
- ^ 《舊唐書·宣宗本紀》:惜乎簡藉遺落,舊事十無三四,吮墨揮翰,有所慊然。
- ^ 尉遲握《中朝故事》記述李忱曾外出做和尚,「尋請為僧,遊行江表間。會昌末,中人請還京,遂即位。」
- ^ 關於宣宗出家為僧的資料見諸韋昭度《讀皇室運尋》、令狐綯《偵陵遺事》、讚寧《宋高僧傳》及僧圓悟禪師《碧岩集》。
- ^ 《資治通鑒》載:「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
- ^ 見《紺珠集·大中遺事·老儒生》、《唐語林》卷二
- ^ 《讀通鑑論》卷二十六:夫宣宗之於吏治,亦勤用其心矣,徒厚疑其臣,而教貪自己。令狐綯父子黷貨於上,省寺相師而流及郡縣,塗飾耳目者愈密,破法以殃民也愈無所忌。唐之亡,宣宗亡之,豈待狡童繼起,始沈溺而莫挽哉?於是藩鎮之禍,且將息矣,河北諸帥皆庸豎爾,是弗難羈靮馭者,彼昏不知,惴惴然防之,而視東南為噬膚不知痛、瀝血不知號之圈豚池鶩也。「人莫躓於山,而躓於垤」,豈不信夫?民者,兵之命也;安者,危之府也;察者,昏之積也;弱者,疆之徒也。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 ^ 《全唐文 卷0079》:<封吳氏等為昭儀等制>:吳氏可封昭儀,張氏可封婕妤,晁氏梁氏並可封美人,羅氏史氏並可封才人,錢氏可封長城郡夫人,曹氏可封武威郡夫人。敕:位亞長秋,道毗內理,必資懿範,方被寵章。吳氏等佩服《禮經》,周旋法度,有柔婉之行,既表於天資,有恭儉之儀,可施於嬪則。慕班氏之辭輦,偉馮媛之當熊,思在進賢,義高前史。是用列於紫殿,冠彼後宮,俾洽彤管之榮,式俟金環之慶。可依前件。
- ^ 姚平. 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 上海: 世紀出版集團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11月: 304 [2017-12-06]. ISBN 978-7-5325-384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3).,原載於周紹良、趙超《唐代墓誌彙編》大中055,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 ^ 《新唐書·列傳第七·十一宗諸子》
- ^ 21.0 21.1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 ^ 22.0 22.1 《舊唐書·本紀第十八下·宣宗》宣宗即位,因詔有司迎太微宮寓主,祔廢寺之新廟,而知禮者非之。制皇長男溫可封鄆王,二男涇可封雅王,第三男滋可封蘄王,第四男沂可封慶王......大中元年春......制憲宗第十七子惕封彭王,第十八子惴為棣王;皇第五子澤為濮王,第六子潤為鄂王......五年春正月甲戌,制皇第七子洽封懷王,第八子汭為昭王,第九子汶為康王......(大中十一年六月)......制皇第三男灌封衛王,第十一男澭封廣王......
- ^ 《新唐書·諸帝公主列傳》[永久失效連結]
-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全唐文 卷0079》:<封長女等為公主制>:長女可封萬壽公主,第二女可封永福公主,第三女可封西華公主,第四女可封廣德公主,第五女可封和義公主,第六女可封饒安公主。門下:諸女之封,始資漢制,疏邑之典,今為國章。長女等坤道稟柔,條風育德。莊敬柔順,受粹氣於靈源;言容法度,穆昭徽於《內則》。祥降北渚,教襲南薰,克茂天和,更承姆訓。雖年方齠齔,而體備肅雍,用洽寵私,俾開井賦。可依前件。
外部連結
編輯關聯條目
編輯- 《宮心計》(古裝劇)
參見
編輯唐宣宗 出生於:810年逝世於:859年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唐武宗 李炎 |
唐朝皇帝 846年-859年 |
繼任: 唐懿宗 李漼 |
中國君主 846年-85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