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權 (三民主義)

政權,政治學術語,由孫中山提出,為權能區分理論的一部份。政權意指人民用於控制政府的政治權力,分為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權。與政權相對的,為政府的治權

概論

編輯

孫中山認為,政治中,人民集體來保持自由權的力量,稱為政權,也就是民權[1][2]。過度的民權會造成無政府狀態,因此需要政府的治權來加以平衡[3]

孫中山原始五權憲法理論中,將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者皆歸於治權,由政府擁有;政權由國民大會代表執行。

日本學者美濃部達吉與其學生宮澤俊義,反對孫中山提出的權能區分,認為政權與治權都應該屬於人民[4],將政權與治權分開,將會削弱民主制度。

註釋

編輯
  1. ^ 孫中山《五權憲法》:「政治裡頭又有兩種人物:一種是治人的,一種是治於人的。」
  2. ^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6講:「要分開政治的機器,先要明白政治的意義。政是眾人之事,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是眾人之事,集合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權,政權就可以說是民權。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集合管理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權,治權就可以說是政府權。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兩個力量,一個是政權,一個是治權。這兩個力量,一個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個是政府自身的力量。」
  3. ^ 孫中山《民權主義》第5講:「政治裡頭有兩個力量:一個是自由的力量,一個是維持秩序的力量。......政治裡頭的自由太過,便成了無政府;束縛太過,便成了專制。」
  4. ^ 宮澤俊義《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評析》:「現在歐美各民主國家,人民不但擁有孫文所稱的政權,同時有治權;政權與治權並不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他所稱的治權是人民的權力的本質,政權則是人民行使權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