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異讀漢語族特別的現象,一些漢字在漢語有文讀和白讀兩種發音,文讀即是所謂的讀書音,經常指代洛陽讀書音。文白兩者代表不同的語音層次:

  • 文讀(亦稱文言音讀書音讀音字音)通常是語言的外源層[1][2][3]
  • 白讀(亦稱白話音說話音話音語音)通常是語言的自源層[4][5][6][7]

總論

編輯

漢語中的白讀普遍是在《廣韻》或更早的音系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來的語言固有成分。文讀從外來強勢語言借入[8][9],尤其是受歷史通語影響產生。白讀音代表較早的歷史層次,文讀代表較晚的歷史層次[10][11]。普遍來説,文讀相對白讀接近現代標準漢語[12]。由於歷史上的民族共同語有多次甚大變化,在個別漢語中有多層文讀層。如閩南話六朝吳語和之前的上古成分、廣韻音系的中古成分和明清時代的官話成分。其中中古的《廣韻》成分相對上古的成分是文讀,相對近代成分是白讀。但是總體上,愈則層次愈、和北京官話差異越大,愈則層次愈、和北京官話差異越小。

外語(異方言)借入的讀音之所以稱為文讀,是因為古代人認為標準語有正統、文化,且舊書塾傾向用接近權威漢語讀音教書。本地語的固有讀音之所以稱爲白讀,是因為被文讀排擠出文教領域的關係。某些母語非北方漢語的學者則質疑讀書必須用文讀[13],又有人認為在部份情況下一些漢語的白讀可以對應唐詩宋詞年代的讀音[14]。儘管如此,在幾乎所有漢語中在文化詞彙與詩詞裡使用文讀仍是無可置疑的慣例與傳統[來源請求]。不過,普通話審音時,所留的音文白不一。例如,「白」的文讀「ㄅㄛˊ」被去除,於是無論詩詞歌賦,普通話與國語一律使用「白」字的白讀。然而,普通話的「學」則只留下了文讀「ㄒㄩㄝˊ」,原有的「ㄒㄧㄠˊ」則不使用。

在某些地區,文讀不僅透過文教等手段滲透到了生活中,甚至有共同語作爲強大後盾,常將白讀最終淘汰出局[15][16],並促進了共同語同化各地漢語[17]。白讀藉助一些固定詞組反抗文讀,代表本土元素抗拒被共同語同化。白讀淘汰文讀的現象也是有的,海南島因爲遠離官話區,白讀反擠掉了文讀[18]。各地漢語中文讀的數量也體現了該語受權威漢語侵蝕的程度[19][20]

歷史上以文讀音為基礎的官話[21]充當共同語[22],可以達到簡單的跨語言交流作用。

科舉制度加強了強勢漢語向各地輻射,直接體現為文讀的強勢[23]。而前清皇朝覆滅也一度在某些地方逆轉文讀的強勢[2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普及教育廣播電視推廣共同語的手段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文讀面貌。一方面,在當代普通話影響下,一些漢語地區產生了更像普通話的新文讀,而歷史上學得不太像共同語或不像當代共同語的老文讀處境尷尬,或是被新文讀替代,或是擠掉白讀成爲新的白讀[25]。另外一方面,一些漢語中原來文讀充當共同語的角色被普通話替代而出現萎縮。比如當代上海的情況,說上海話時傾向用白讀,而原先使用文讀的情況則用普通話說[26][27]

白讀和文讀本身沒有雅俗之別,和當代人的文化修養也沒關係[28],一些文讀不過是純粹地模仿北方話[29]。又如「」,普通話採用了上海話nge的折換音「ㄞˊ」,該字本與「岩」同音。作爲「見」系二等字,在北吳語中本有個細音文讀,但是上海各界包括醫學教授都只讀白讀洪音nge。

有些文白異讀沒有辨義的功能[30],但由於有些文讀滲入已久,有些文白不同讀音有固定讀法,甚至有辨義的功能。固定使用白讀的詞彙一般是層次較老的詞彙,和生活更近。吳語上海話:「物」,物事,白讀;事物,文讀。文白異讀辨義作用如,吳語上海話:生活,白讀表示勞動、工作,或體罰;文讀表示人類的生命活動。北方話:大伯,白讀「ㄉㄚˋㄅㄞ」表示丈夫的哥哥,文讀「ㄉㄚˋㄅㄛˊ」表示父親的哥哥或稱呼年長的男子。

類似文白異讀的現象也存在於日本漢字音讀訓讀中。不過由於日本本土語言與漢語的差異遠大於漢語內部差異,所形成的文讀(音讀)與白讀(訓讀)的差異遠大於漢語方言的文白異讀。

各漢語情況

編輯

由於文讀是外來強勢漢語滲透的結果,所以一地的漢語裡文讀數量多少也間接反映其歷史和現實中的地位。[31]之間作爲傳統的漢語共同語言區,文讀現象罕見[32],但在當代強大的普通話衝擊下,也出現了一些向普通話靠攏的讀音。江河之外,北京話廣州話這中國當今兩大強勢漢語,文讀是相對少的[33],而閩語各分支的文白異讀是最複雜的,吳語湘語屬於中等[34]。地緣上靠近官話區的近江地區的文讀相對遠江地區多些。北京的外來文讀層主要是在其成爲國都之前形成的[35]吳語粵語都是歷史上相對強勢的語言,吳語文讀較粵語多,不僅僅是因爲吳語區地理、政治、經濟上和官話區較緊密,吳語區人口的地方意識不如粵語區也是一個因素[36]江南舊書塾對共同語代表形式文讀的重視和本土漢語元素的排斥也直接體現到當代吳語區學校推普工作中的過激行爲上,發生過多起嚴重體罰說吳語學生的現象[37]

事實上,類似於「文白異讀」的現象也發生在漢字文化圈內的其他地區,例如日語韓語越南語因為在歷史上不同時期借用漢字詞的緣故,也有不同讀音層次的差異。最顯著的例子即是日語中吳音漢音唐音等的差別(參見日本漢字音),韓語中「」字讀音的差別,越南語中的漢越音漢喃音中「」字讀音的差別。

官話

編輯

北方官話

編輯

長江黃河之間官話區文白異讀現象是非常罕見的[32]黃河以北的北京漢語有文白異讀現象,主要牽涉到入聲[38]。雖然如今北京話成了現代標準漢語的基礎音系,但古代,北京話一直到清亡甚至老國音退出為止都與標準語有著相當的差異,因而文白異讀的數量上也相當豐富。北京沒有成爲國都的元代之前,北京話就有文讀[39],明代北京話還從當時的權威漢語南京官話借入文讀[40],但是同時期從其它地言區,尤其是臨近的冀魯官話膠遼官話區,學得白讀。

北京話為代表:

北京話和其它地區文白讀最大的不同是,有外來引入的白讀,當然也有外來引進的文讀。

外來引進的北京話文讀舉例。

例:

漢字 文讀 白讀
bó ㄅㄛˊ báo ㄅㄠˊ
bō ㄅㄛ bāo ㄅㄠ
jǐ ㄐㄧˇ gěi ㄍㄟˇ
lù ㄌㄨˋ lòu ㄌㄡˋ
sè ㄙㄜˋ shǎi ㄕㄞˇ
xuē ㄒㄩㄝ xiāo ㄒㄧㄠ
xuè ㄒㄩㄝˋ xiě ㄒㄧㄝˇ

外來引進的北京話白讀舉例。

漢字 文讀 白讀
jiǎng ㄐㄧㄤˇ gǎng ㄍㄤˇ
yán 一ㄢˊ ái ㄞˊ
qiào ㄑㄧㄠˋ ké ㄎㄜˊ

隨著《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和《國語一字多音審訂表》的制定,北京話的文白異讀受到相應標準語的影響而逐漸退化。

關中話為例:
漢字 文讀 白讀
ɕiɑ ㄒㄧㄚ xɑ ㄏㄚ
ti ㄉㄧ tɕi ㄐㄧ
tɕi ㄐㄧ kei ㄍㄟ
xəŋ ㄏㄥ xuŋ ㄏㄨㄥ
suei ㄕㄨㄟ fei ㄈㄟ
ɕyɛ ㄒㄩㄝ ɕiɛ ㄒㄧㄝ

四川話

編輯

四川話由於受共同語(古代的雅音及近現代的北方官話)的長期影響而產生了文白異讀系統。白讀音通常是四川話所固有的讀音,是對自身古代語音的繼承;文讀音則通常與普通話較為接近。一般而言,白讀音主要出現在高頻日常生活用語中,而文讀音主要出現在書面語、新詞彙中。其中,很大一部分口語讀音並非因讀音層次所造成,而是在高頻使用過程中自身發展而成的簡化發音,甚至部分發音是超出音系之外的。

例字 白讀 文讀 說明
tsai 單元音化、去擦化
tia tʰi
tɕʰietɕʰi tɕʰy 多數官話口語此字均有輕化、展脣化現象
tɕy
xa ɕia
xuan xuən
ŋan ȵian
suei su 兒化為sur,還原後造成本音混淆
tʰai ta

晉語

編輯

晉語的文白異讀主要在核心區(呂梁、幷州、汾河)常見,體現在古「曾」、「梗」、「宕」、「江」、「麻」、「止」、「蟹」、「咸」、「山」等很多攝韻上。而在雁北也有體現在入聲上的白讀。

文白異讀有時也具有區分語義的功能。如「牀」文讀表睡覺的牀,而白讀表小凳子。

以下表格中果攝記作[ɔ],山攝記作[æ̃]。

例字 文讀 白讀 說明
tsʰuæ̃ tsʰuɔ 江攝脫鼻,大部分地區與果攝合流。并州多與假攝合流;解州小片江攝不脫鼻。
tsʰuæ̃ (t)s(ʰ)uɔ 宕江脫鼻,大部分地區與果攝合流。并州多與假攝合流;并州及部分汾河片崇母白讀爲塞音[s]。
(n)iŋ i/nie/nin 曾三非汾河片脫鼻讀[i],汾河片平陽小片讀[nie],解州小片讀[nin/niei];重紐B類在汾河片有聲母[n]
tsʰiəŋ tsʰi/tsʰie/tsʰei 梗三四脫鼻,非汾河片韻母主元音爲[i],汾河片韻母爲[ie]。
pʰəŋ pie/pʰie/pia/pʰia 梗二脫鼻,部分地區韻母主元音爲[a/ɑ],部分地區爲[e/ɛ];并州片全濁不送氣。
ɕiai/ɕie xai 曉匣母二等脫落介音,解州片整個見組二等都有無介音白讀,如街[kai]。
xai xei 蟹一讀[ei]韻,主要見於呂梁、幷州。
xæ̃ h(i)e(~)/ɕie 咸山攝一等在見系有韻母不同於二等的白讀,主要見於呂梁、幷州。
sæ̃ saŋ 咸攝白讀爲後鼻音,主要見於韓城、河津一帶,其他解州小片也有,不過字數略少。
pæ̃ puɔ̃/pẽ 桓韻獨立,主要見於呂梁、幷州、部分五臺。
iæ̃ niæ̃ 疑母細音獨立;汾河片不與影母重紐B類合流。
tɕiau tɕiɤu/tsiɤ 效攝三四等主元音區分於一二等,主要見於呂梁、幷州。
y ny 疑母可配撮口呼,只見於呂梁、幷州、汾河。
ta t(ʰ)ɔ 「大」白讀韻母爲果攝;汾河片全濁送氣。
ɕie sia/ɕia 麻三白讀主元音同二等,主要見於呂梁、汾河。
suei ɕy 蟹止三(四)合入魚,多見於呂梁、幷州、汾河;解州小片蟹不入。
niəu ɳəu 孃母獨立爲[ɳ]、[nz],見於汾州小片(汾陽、平遙、介休、孝義),其他地區有併入[nz]、日母。
yaʔ ye 入聲白讀舒化並派三聲,只見於雁北;呂梁、幷州、五臺也有一些古宕江攝複化的白讀,如駱讀[lau]

粵語

編輯

廣州話

編輯

廣州話主要有以下幾種異讀:

聲母

韻母

  • 梗攝白讀音韻母主元音舌位比文讀音低
  • 端組果攝字白讀音韻母主元音比文讀音

聲調

當中韻母和聲調異讀都規律,但聲母異讀不太規律,有些字的異讀不只聲母不同,韻母都不同。文、白兩音有時有區分語意功能,如單字詞「平」用文讀音/pʰɪŋ˩/(ping4)解平坦、沒有凹凸;用白讀音/pʰɛŋ˩/(peng4)則解價格低廉,「貴」的相反。由下表可見,最常見的異讀是梗攝異讀。

中古音 白讀 文讀
異讀部份 擬音(任何學者) 國際音標 粵拼 例(解) 國際音標 粵拼 例(解)
*脣音:重脣音[p(ʰ)](b/p-)、輕脣音[f](f-);重脣音[m](m-)、輕脣音[w](w-)
並開三尤 bĭəu pʰou˩ pou4 浮頭、浮面 fɐu˩ fau4 飄浮
滂開一侯/滂合三虞 pʰɐu˧˥ pau2 解剖 fɐu˧˥ fau2 解剖[註 1]
並開一東 buŋ pʊŋ˩ pung4 fʊŋ˩ fung4
並開三尤 bĭəu pʰou˩˧ pou5 新婦 fu˩˧ fu5 婦人
並開二山 bæn pan˨꜔꜒ baan6*2 豆瓣醬 fan˨꜔꜒ faan6*2 花瓣[註 2]
pou˨꜔꜒ bou6*2 深水埠(深水埗) fɐu˨ fau6 商埠
並開三東 bĭuk̚ pʊk˨ buk6 伏低 fʊk˨ fuk6 中伏
合三元 mʷiɐn man˩˧꜒ maan5*1 無得挽 wan˩˧ waan5 挽救
*疑母:[ŋ](ng-)、[j](j-)
疑開四先 ŋien ŋan˩ ngaan4 研碎 jin˩ jin4 研究
疑開三庚 ŋĭɐk̚ ŋak˨ ngaak6 逆水 jɪk˨ jik6 逆向
[註 3] 疑開三侵(乙) ŋĭĕm ŋɐm˩ ngam4 吟沉 jɐm˩ jam4 吟詩
疑開三陽 ŋĭaŋ ŋɔŋ˩˧,ŋɔk˨ ngong5ngok6 仰高頭 jœŋ˩˧ joeng5 仰望
[註 4] 日開三眞 ȵiĕn ŋɐn˨ ngan6 韌(難咬) jɐn˨ jan6 韌帶
*梗攝:[ɛŋ](-eng)、[ɪŋ](-ing);[ɛk](-ek)、[ɪk](-ik)
piek[註 5] pɛk˧ bek3 爛泥扶唔上壁 pɪk˥ bik1 壁球
bʱǐɐŋ pʰɛŋ˩ peng4 價錢平 pʰɪŋ˩ ping4 條路平
mĭɛŋ mɛŋ˩꜔꜒ meng4*2 人名 mɪŋ˩ ming4 姓名
mieŋ mɛŋ˨ meng6 好命 mɪŋ˨ ming6 命令
tieŋ tɛŋ˥ deng1 妹丁 tɪŋ˥ ding1 男丁
tieŋ tɛŋ˧˥ deng2 頂樓、頭頂 tɪŋ˧˥ ding2 頂撞
tʰieŋ tʰɛŋ˥ teng1 聽話 tʰɪŋ˥ ting1 聽日
lieŋ lɛŋ˩ leng4 十零(十幾) lɪŋ˩ ling4 零丁
lieŋ lɛŋ˩ leng4 好嘅唔靈醜嘅靈 lɪŋ˩ ling4 失靈
lieŋ lɛŋ˩˧ leng5 衫領 lɪŋ˩˧ ling5 帶領
tsǐɛŋ tsɛŋ˥ zeng1 精叻 tsɪŋ˥ zing1 妖精
tsʰieŋ tsʰɛŋ˥ ceng1 面青青 tsʰɪŋ˥ cing1 青蛙
t͡sʰĭɛŋ tsʰɛŋ˧˥ ceng2 三催四請 tsʰɪŋ˧˥ cing2 請纓
dzǐɛŋ tsɛŋ˨ zeng6 乾淨 tsɪŋ˨ zing6 淨音
sieŋ sɛŋ˧˥ seng2 瞓醒 sɪŋ˧˥ sing2 醒目
sǐɛk[註 6] sɛk˧ sek3 疼惜、擏惜 sɪk˥ sik1 珍惜
tɕǐɛŋ tsɛŋ˧ zeng3 正嘢 tsɪŋ˧ zing3 正確
ɕĭɛŋ sɛŋ˥ seng1 有聲 sɪŋ˥ sing1 聲音
ʑĭɛŋ sɛŋ˩ seng4 成日 sɪŋ˩ sing4 成功
ʑieŋ sɛŋ˩꜔꜒ seng4*2 省城 sɪŋ˩ sing4 城市
kǐɐŋ kɛŋ˥ geng1 驚青 kɪŋ˥ ging1 受驚
kʰĭɛŋ hɛŋ˥ heng1 輕擎、輕力 hɪŋ˥ hing1 輕盈
ɡĭɐŋ kʰɛŋ˩ keng4 輕擎 kʰɪŋ˩ king4 引擎
*梗攝:[](-aang)、[ɐŋ](-ang)
tʃeŋ tsaŋ˥ zaang1 爭食 tsɐŋ˥ zang1 競爭
ʃɐŋ saŋ˥ saang1 生(未熟)、先生 sɐŋ˥ sang1 生活、人生
ʃɐŋ saŋ˥ saang1 畜牲 sɐŋ˥ sang1 犧牲
keaŋ kaŋ˥ gaang1 輪更、看更 kɐŋ˥ gang1 更衣
ɣaŋ haŋ˩ haang4 行路 hɐŋ˩ hang4 旅行
*果攝:[œ](-oe)、[ɔ](-o)
端開一歌 tœ˥ doe1 丁咁多 tɔ˥ do1 多少
端合一戈 tuɑ tœ˧˥ doe2 一朵花 tɔ˧˥ do2 起朵
定合一戈 duɑ[註 7] tœ˨ doe6 墮咗落來 tɔ˨ do6 墮落
*濁上:送氣音陽上聲、不送氣音陽去聲(如今為擦音或近音則無分送氣)
並母上聲 bǐe pʰei˩˧ pei5 冚被(棉被義) pei˨ bei6 被動(被動義)
並母上聲 ban pʰun˩˧ pun5 有伴 pun˨ bun6 伴娘
定母上聲 dɑm tʰam˩˧ taam5 溝淡 tam˨ daam6 清淡
定母上聲 duan tʰyn˩˧ tyun5 拗斷 tyn˨ dyun6 不斷、判斷
澄母上聲 ȡĭwoŋ tsʰʊŋ˩˧ cung5 重量、粗重、輕重 tsʊŋ˨ zung6 重要
從母上聲 d͡zuɑ tsʰɔ˩˧ co5 坐月 tsɔ˨ zo6 坐骨
常母上聲 ʑĭaŋ sœŋ˩˧ soeng5 上落(動詞義) sœŋ˨ soeng6 上面(名詞義)
羣母上聲 giən kʰɐn˩˧ kan5 唔近 kɐn˨ gan6 近視
匣母上聲 ɣuɑ wɔ˩˧ wo5 搞禍(或作𢰸) wɔ˨ wo6 災禍
匣母去聲 ɣuɑi[註 8] wuy˩˧ wui5 會(時間副詞、懂) wuy˨ wui6 會議(見面)
匣母上聲 ɣa ha˩˧ haa5 下(量詞,或作吓) ha˨ haa6 下面
*其它
模韻 tuo tu˥ du1 都(也) tou˥ dou1 都市
蕭韻 dʱieu tɛu˨ deu6 掉垃圾 tiu˨ diu6 掉下
咍韻 lɒi lɐi˩、lei˩ lai4、lei4 過來 lɔy˩ loi4 本來
之韻 t͡siə tsɐi˧˥ zai2 仔(兒子、指小詞 tsi˧˥ zi2 仔細
脂韻 si sei˧ sei3 四方 si˧ si3 四正
使 之韻 ʃǐə sɐi˧˥ sai2 唔使、使錢 si˧˥ si2 即使
溪開二肴 kʰau[註 9] kʰiu˧˥ kiu2 咁啱得咁巧 hau˧˥ haau2 巧合
洽韻 kɐp̚ kip˨、kɛp˨ gip6、gep6 夾嚫、髮夾 kap˧ gaap3 夾份
吃、喫 溪開四青 kʰek̚ jak˧ jaak3 喫飯 hek˧ hek3 吃香
註:平、上、去、入四聲跟中古叫法

吳語

編輯

在北吳語區,強勢外來漢語主要是北方官話江淮官話,文讀層主要來自這些漢語[41][42],而白讀對應中古廣韻音系[43][44][45][46],一些白讀保存著上古音的痕跡[47]。此外,杭州官話對整個吳語區有重要的影響,尤其南部吳語的文讀層有杭州話的成分。

吳語的文讀有多層次並存的現象[48]。典型如:見二「覺」韻字,白讀保留中古的洪音oq讀音,有對應杭州和南京官話的ioq、揚州官話的iaq以及現代普通話的iuq。

例子:

漢字 白讀:oq 文讀1:ioq 文讀2:iaq 文讀3:iuq
紹興白讀khoq[49] 上海文讀2chioq[50] 上海文讀1chiaq[50] 上海文讀3chiuq[50]
上海白讀roq[50] 蘇州文讀yoq[51] 上海文讀yaq[50] 上海新派yuq/xiuq
上海白讀koq[50] 上海文讀cioq[50] 松江文讀ciaq[52] 上海新派ciuq
對應 中古音[53] 杭州[54]、南京話 揚州話[55] 普通話[56]


有時候白讀和文讀的層次可以是交錯的[57]

例子:上海話部分果攝一等字韻母[58][59]

漢字 白讀:[a] 文讀:[u]
[ta](多日) [tu]
[tʰa](拖鼻涕) [tʰu]
[pʰa][60](差勁) [pʰu]
[ɦa](寫作「嚡」) [ɦu]
漢字 文讀:[a] 白讀:[u]
[da] [du]
他/它 [tʰa] -
[ʔna] -
[na] [no](哪吒)
漢字 白讀:[a] 文讀:[u]
[a]/[aʔ] [u](阿膠)
[pa] -
漢字 文讀:[a] 白讀:[u]/au
[na] [nu][61]
[sa] [su][61]

這組字中,部分字的白讀跟另外一部分字的文讀是一個層次。「多、拖、破、何(嚡)」的白讀是吳語自有的滯古層,對應的文讀層也是吳語繼承中古音並按照自己軌跡發展來的讀音;因為這些滯古音退居到口語中,於是相對後一層次屬於白讀音。「大」的白讀音和前一組字的文讀音是一個層次,也是吳語按照自己發展軌跡發展來的讀音,而文讀音是官話語支中的滯古層滲透吳語產生的假滯古音,並且將吳語自源層排擠到口語中,於是相對另一層次屬於文讀音。「他、那、哪」都是吳語直接從官話引進的文讀音[62],又因為口語中不使用所以沒有白讀音。「阿」字在官話中的滯古音a跟文讀音e也反映到吳語中。「爸」字吳語跟官話都一樣使用一個滯古音。「挪」「娑」的文讀音則是舊知識份子根據聲旁誤推導的讀書音[61]

吳語各方言點的文白異讀情況不一致,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比如:「疑」母字,文讀跟北方話聲母脫落,白讀跟古音保留聲母。危巍偽魏,在松江讀ngue[63],蘇州一百年前這些字還讀ngue,[64],現在讀we/ue[65],上世紀初的上海話讀ngue,現代讀we/ue。堯,在蘇州一百年前就讀yae[66],上海還有讀gnio的[50]

杭州市文讀相對多的,白讀層很不完整。文讀是歷史上的官話跟當代普通話影響下產生的讀音,白讀是杭州本地語和周圍吳語引進的讀音。[67]上海文讀比一些傳統大城市少。比如:「人造」一詞,蘇州只有文讀[68],上海有文白兩讀[69]

就上海話內部的情況,有些詞文白兩讀皆可,其中有些隨時代變化有了變化。比如:吳淞,松江,在開埠之初有文白兩種讀法[70],而現在「吳」的白讀ng和「江」的文讀cian在上海話口語中基本不存在了。

還有些文白異讀形成了固定用法不能混淆。比如:「人民[zən.mɪɲ]zenmin」只能文讀,「人命[ɲɪɲ.mɪɲ]gninmin」只能白讀。有些詞彙文白兩種讀法表示不同意義。比如:「巴結」,白讀[pu.t͡ɕɪʔ]pauciq指賣力,文讀[pa.t͡ɕɪʔ]paciq指討好;「生活」,白讀[sɐ̃.ɦwəʔ]sanweq指活計,文讀[sən.ɦwəʔ]senweq指日子。

上海話的例子:

漢字 文讀 白讀
[sən] 生物 [sɐ̃] 生熟
[zən] 人大 [ɲɪɲ] 大人
[ta] 人大 [tu] 大人
[vəʔ] 事物 [mʱəʔ] 物事
[t͡ɕia] 家庭 [ka] 家生

閩語

編輯

閩東片

編輯
福州話
編輯

福州話有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聲母、韻母及聲調均有。福州話的文白異讀現象可以分為七種類型:

聲母異讀:富,白讀:/pou˨˩/,文讀:/hou˨˩/
韻母異讀:清,白讀:/tsʰiaŋ˥˥/,文讀:/tsʰiŋ˥˥/
聲調異讀
聲母和韻母異讀:螃,白讀:/maŋ˥˧/,文讀:/pouŋ˥˧/
聲母和聲調異讀:遠,白讀:/huɔŋ˨˦˨/,文讀:/uoŋ˧˧/
韻母和聲調異讀:兩,白讀:/laŋ˨˦˨/,文讀:/luoŋ˧˧/
聲韻調均異讀:網,白讀:/maŋ˥˥/,文讀:/uoŋ˧˧/
福安話
編輯

福安話同樣大量存在文白異讀。

  • (文:[toŋ̍];一中;白:[tɔn]正中頭(正中間)、日中(白天))、
  • (文:[tai] 大學、白:[to] 大小
  • (文:[θiu]少數民族;白:[tsiu] 少數人
  • (文:[ŋui] 外國;白:[ŋe] 外旁(外邊))
  • (文:[θøi] 寶樹;白:[tsʰiɛo] Be-le-tsʰiɛo(梧桐樹)
  • (文:[hoŋ̍] 分離;白:[pun] 分成兩半
  • (文:[jeo] 旅遊;白:[θeo] 游/*動詞)
  • (文:[iŋ̍] 電影;白:[on] 影子
  • (文:[tsu] 觀音送子、天干之一;白:[tsi] 原子筆(原子筆)。

閩南片

編輯
泉漳話
編輯

閩南片的文白異讀有多個歷史層次,有六朝吳語和之前的上古層、廣韻時代的中古層、明清官話的近代層。其中中古層相對上古層是文讀,相對近代層又是白讀[71]。閩南片的文白異讀差異非常大,幾乎可以看成兩種不同的語音系統。閩南片文白異讀的數量是漢語最多的。

  • 白話音有鼻化元音,如:[ã],以及喉塞音韻尾[]。
  • 白話音念[p-]、[p'-]的「分、肥、方、蜂、浮」等字,文讀皆念成[h-]。

一般認為白話音保存了中古前期古無輕脣音的現象,文讀是後世受到中古北方話影響而產生的。

  • 白話音念[ts-]、[ts'-]的「舌、船、成、星、鮮」等字,文讀念成[s-]。
  • 白話音念[k-]、[k'-]的「枝、指、齒」等字,文讀念成[ts-]、[ts'-]。

這和上古漢語的複聲母[sk-]有關。

  • 「弟、世」白話[-i],文讀[-e]。
  • 「家、下、牙、茶」白話[-e],文讀[-a]。
  • 「阿」白話[-a],「鵝」白話[-ia],文讀皆念[-o]。
  • 「騎、蟻、寄」白話[-ia],文讀[-i]。

舉例數字(1~10)讀音如後:(註:『一』讀/chi̍t/,若干學者認為此音的本字為「蜀」,寫為「一」只是訓讀[72]、『二』文讀廈門話已無j聲母,讀為lī)

漢字
文讀 it jī/lī sam ngó͘ lio̍k chhit pat kiú si̍p
白讀 chi̍t 缺失 saⁿ gō͘ la̍k 缺失 pueh káu cha̍p

需說明的是:閩南片各地的次方言,其文、白讀的程度也呈現不一致的情況。舉例而言,「大學」在臺灣以文讀稱為Tāi-ha̍k,但廈門則是白讀的Tuā-o̍h。

閩北片

編輯
建甌話
編輯

閩北片建甌話有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近年來,由於當地政府大力推廣普通話,建甌話受到了普通話南平話的嚴重影響,許多字詞的「老派文讀」被「新派文讀」取代。

建甌話的文白異讀可分為以下幾種:

聲母異讀:「雷」字文讀為/lo˧˧/,白讀為/so˧˧/;做姓氏時用文讀,在「響雷」中的「雷」字則用白讀。
韻母異讀:「西」字文讀為/si˥˦/,白讀為/sai˥˦/;在「西瓜」中用文讀,在「東西」中用白讀。
聲調異讀:「稻」字文讀為/tʰau˦˦/,白讀為tsau˨˩/;在「水稻」中用文讀,在「截稻」中用白讀。
聲母、聲調皆異讀:「高」字文讀為/kau˥˦/,白讀為/au˨˩/;做姓氏時用文讀,做形容詞時用白讀。
韻母、聲調皆異讀:「臍」字文讀為/tsi˨˩/,白讀為/tsʰɛ˧˧/;「臍帶」的「臍」字用文讀,「腹臍」的「臍」字用白讀。
聲母、韻母、聲調皆異讀:「婦」字文讀為/xu˦˦/,白讀為/py˦˨/;「婦女」的「婦」字用文讀,「新婦」的「婦」中用白讀。

閩中片

編輯
沙縣話
編輯

閩中片沙縣話中存在文白異讀的現象,可分為以下幾種:

  • 聲母異讀:下:文讀:/xa˥˧/,白讀:/a˥˧/
  • 韻母異讀:自:文讀:/tsɿ˨˦/,白讀:/tsi˨˦/
  • 聲調異讀
  • 聲母、韻母異讀:飛:文讀:/ʃyi˧˧/,白讀:/pue˧˧/
  • 聲母、聲調異讀:畫:文讀:/xua˨˦/,白讀:/ua˥˧/
  • 韻母、聲調異讀:事:文讀:/sɿ˨˦/,白讀:/sai˨˦/
  • 聲母、韻母、聲調皆異讀:雨:文讀:/ø˨˩/,白讀:/xu˥˧/

莆仙片

編輯

莆仙片存在非常豐富的文白異讀現象。以莆田話為例,文白異讀可分為以下幾類:

  • 韻母異讀:西:文讀/ɬe˥˧˧/,白讀/ɬai˥˧˧/
  • 聲母異讀:婦:文讀/hu˩˩/,白讀/pu˩˩/
  • 韻母、聲調異讀:聽:文讀/tʰɛŋ˦˨,白讀/tʰia˥˧˧/
  • 聲母、聲調異讀(最少):虹:文讀:/hɒŋ˩˧/,白讀/kʰɒŋ˩˩/
  • 聲母、韻母異讀:馬:文讀/ma˦˥˧/,白讀/pɒ˦˥˧/
  • 聲母、韻母、聲調皆異讀:雨:文讀/y˦˥˧/,白讀/hɔu˩˩/

由於莆田仙遊一帶與福州閩南的特殊歷史淵源,莆仙片的白讀系統不僅有自身的特色,有時還兼具閩東片閩南片的特點,因而非常豐富。在莆仙片中,有的單字甚至可能出現兩到四種的白讀讀法。但是,每一個單字往往只有一種文讀讀音。以下舉莆田話中的部分字詞為例:

莆田話文白異讀舉例
漢字 文讀 白讀一 白讀二 白讀三 白讀四
/hɒ˩˧/
黃河
/ɒ˩˧/
河邊
/hua˩˧/
河溪
意為「銀河」
/tai˦˨/
愛戴
/tø˦˨/
姓戴
/ti˦˨/
戴帽
/tua˦˨/
戴花
/ha˩˩/
下鄉
/kia˩˩/
傷下
意為「太低」
/hɒ˩˩/
下手
/kɒ˩˩/
蜀下
意為「一下」
/ɒ˩˩/
下底
意為「下面」

客家語

編輯
漢字 文讀 白讀
[sɛn1] [saŋ1]
[t'i] [t'ɛ]
[ka] [k'a]
[fui] [p'ui]
[sit] [siak]
[tʃin](正宗)、[tʃaŋ](正月) [tʃaŋ]

贛語

編輯
文讀 學生[sɛn] 微軟[lon] 青[ʨʰin]春 影[in]響
白讀 出生[saŋ] 軟[ɲion]骨 青[ʨʰiaŋ]菜 人影[iaŋ]

湘語

編輯

湘語中也有豐富的文白異讀。比如長沙話中:蚊/mən33/(白讀)、/uən/(文讀)[73],婁底話中:望/mɤŋ/(白讀)、/uaŋ/(文讀)[74]。其中,假攝三等和梗攝有比較系統的文白異讀。

婁底方言[74]以及寧鄉方言[75]中的梗攝字的文白異讀。

類型 文讀(婁底) 白讀(婁底) 文讀(寧鄉) 白讀(寧鄉)
tsin tsiɔ̃ tsin tsiaŋ
bin biɔ̃ pin piaŋ
bin biɔ̃ pin piaŋ
ɕin ɕiɔ̃ ʂən ʂaŋ
sẽ sɔ̃ sən saŋ
nin niɔ̃ lən laŋ
ʨʰi ʨʰiɔ tʂʰɿ tʂʰa
ɕi ɕiɔ ʂɿ ʂa
ʨʰi ʨʰiɔ tʂʰɿ tʂʰa

(老派)長沙話也有記載有類似的文白異讀,但現在長沙市城區的新派長沙話的白讀已經基本消失了。[76]其它的文白異讀也普遍存在,比如麻韻三等字的讀法,長沙方言:爺ie/ia,夜ie/ia,野ie/ia"。[73]

註釋

編輯
  1. ^ 亦可讀白讀音
  2. ^ 亦可讀白讀音
  3. ^ 如跟切音讀,白讀才是正音
  4. ^ 古為日母/ȵ~ȵʑ/
  5. ^ 陰入分上下,短元音分到上陰入、長元音分到下陰入
  6. ^ 陰入分上下,短元音分到上陰入、長元音分到下陰入
  7. ^ 濁上變去
  8. ^ 古為去聲
  9. ^ 粵語溪母多變曉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王福堂. 文白异读中读书音的几个问题. 語言學論叢 32. 商務印書館. 2006. 漢語方言字音存在文白異讀,其中口語音是方言原有的,讀書音借自異方言。這一看法目前已經成為共識。 
  2. ^ 王洪君. 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 (PDF). 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大學). 2006, (2): 22–26 [2016-07-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8-21). 漢語方言的字音多有文白異讀,其文讀音大多反映了歷代權威方言對地方方言的影響,屬於「外來層次」。 
  3. ^ 普通话与北京方言的文白异读 (PDF).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2-26). 漢語各地方言大都有文白異讀的現象。一般認為白讀是本方言音系固有的讀音,文讀則是在本方言音系所能允許的範圍內接受共同語或權威方言語音的影響而形成的。 
  4. ^ 李如龍.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 商務印書館. 2001-06-01: 46. ISBN 9787100031721. 對於各地方言來說,文讀詞是不同時代套用共同語的語詞,白讀詞是方言固有詞。 
  5. ^ 王洪君. 層次與演變階段 - 蘇州話文白異讀析層擬測三例 (PD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6, 7 (1): 63 - 86 [2016-07-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24). 一般方言的自源層是白讀。 
  6. ^ 徐越. 浙北杭嘉湖方言语音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05-01: 187 [2016-07-22]. ISBN 978750046114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4). 文白異讀是讀書音和口語音的差異,讀書音主要通過文教習傳進入方言,讀音接近或比較接近當時的標準語,口語音是本地土語。 
  7. ^ 靳光瑾. 北京話的文白異讀和普通話的正音原則. 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 1. 1995 [2016-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4). 文與白代表兩種不同的方言系統,一般說來,白讀代表本方言的土語,而文讀則是在本方言音系所許可的範圍內接受某一權威方言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形式。 
  8. ^ 劉勛寧《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從本質上說,文讀就是方言對標準語的音譯。」
  9. ^ 王福堂《文白異讀和層次區分》一文開篇:一般來說,方言中文白異讀的形成與異方言的影響有關。人們為了交際的方便,有時感到需要從民族共同語所在的官話方言或某個權威方言借入詞語的讀音,使自己的說話比較接近這個異方言。
  10. ^ 游汝傑《漢語方言學導論》P111
  11. ^ 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大致說起來,白話的音近於古音文言的音是受所謂'官話'的影響。這是吳語裏一件有趣的事實。」(《漢語音韻學》)
  12. ^ 游汝傑《漢語方言學導論》P135:「大致方言中的白讀音是本地音,文讀音則是從外地借入的,很多方言的文讀音跟北京音較接近,白讀音則差別較大」。
  13. ^ 客家語學者楊政男指出:沒有讀音語音的問題,只有合不合平仄押韻的問題,而且白讀比文讀合韻得多,所以讀音之說,是「多事之庸舉」。
  14. ^ 張嘉茂、石如傑的《蘇州市 方言志》P14:(蘇州話)文讀音一般接近標準音(過去的官話、現在的普通話),白讀音較接近古音。
  15. ^ 吳子慧《紹興方言的文白異讀規律及歷史層次分析》「徐通鏘先生在《歷史語言學》中指出:「讀形式產生之後在語言系統中就出現了文與白的競爭,競爭的總趨勢一般都是文讀形式節節勝利,而白讀形式則節節「敗退」,最後只能憑藉個別特殊的詞語與文讀形式抗爭,這種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文弱白強」、「文白相持」和「文強白弱」。」
  16. ^ 陳忠敏《重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文讀音往往首先用於新興語詞書面語及通行面較廣的通用語詞裡。隨著文讀勢力的增強,文讀音通過詞彙擴散的方式會逐漸地,以至最後全部取代白讀音。」
  17. ^ 王福堂《文白異讀中讀書音的幾個問題》結語:總的說來,絕大多數方言中的讀書音仍然在音類的音值和對應兩方面向權威方言靠攏,讀書音使方言向權威方言靠攏的作用無疑仍然是肯定的。
  18. ^ 李如龍《漢語方言學》P35:「海南方言許多白讀音就擠掉了文讀音,白讀系統完整而文讀系統殘缺」。
  19. ^ 趙元任語言問題》P121:這一類的分別(文白異讀),在太湖區域——就是吳語這一帶,江蘇的比較多一點兒,因為它離開北方近一點兒,受北方的影響,它的讀書音、文言音近乎北方,說話音還是近乎南方。在浙江往往就不分了,只有近乎所謂叫白話音那一種。
  20. ^ 陳忠敏《重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而文水太谷兩地能抵擋住權威話的侵蝕,所以始終沒有產生文讀音。最「先進」的要算太原平遙話,因為在這兩個方言裏見系聲母後只有文讀層,沒有白讀層,說明文讀音完全戰勝了白讀音。」
  21. ^ 顏逸民先生的《吳語概說》P97:「各地的官話實際上就是各地方言的文讀音。」
  22. ^ 曹志耘《浙江省的漢語方言》:「今天,在這些地區存在著一種文讀系統,各地的文讀系統具有很大程度的共性。當地人把這種文讀系統稱為「浙江官話」,實際上具有地區共同語的性質。」 曹志耘《南部吳語南部吳語語音研究》:「從形成過程、使用情況和語言特徵來看,這些地方的文讀系統實際上都是所謂」浙江官話」(浙江的地區共同語)的地域變體」。
  23. ^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王福堂 P37 摩倫多夫在《寧波方言的音節》1901年中說明,這些讀書音「原來由來自各省的教師帶到學校的,字的讀音一般都是現代官話。」
  24. ^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王福堂 P38 (文讀上世紀衰弱的原因)首先,清王朝的崩潰,地方經濟的發展,大大改變了這一地區方言和官話的力量對比。其次,清末以後不再有派外省人吳方言區教授官話這種有力的文教措施,學習官話的要求也就有所減弱。事實說明,吳方言北部地區近百年來文白讀音競爭中的逆轉現象,和社會情況的變化是分不開的。
  25. ^ 陳忠敏《重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新文讀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產生的,讀音也明顯接近於北京話。新文讀的產生使得同一語素具有三種不同的讀音。如果新文讀勢力越來越強,那麼根據語言經濟性的原則,和文白異讀競爭的機制,要麼原先的舊文讀擠調白讀,跟新文讀構成新一輪的文白異讀;要麼舊文讀被拋棄,這樣白讀跟新文讀就會構成新的文讀與白讀的關係。各方言的選擇和發展趨向並不一致。」
  26. ^ 錢乃榮教授的《上海語言發展史》 P72對此現象有描述。「從總的趨勢來看,新派漸漸拋棄舊文讀,要麼用普通話說,要麼用白讀。如:「文學」、「男生」,這兩個詞的後字在第三期(1940-1960)口語中都傾向前邊的文讀,但第四期(1970-1990)口語中都傾向讀後邊的白讀。」
  27. ^ 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現象。《常州話的文白異讀探析》鍾敏:目前,在常州的青年人口中,文讀音往往被普通話代替了,就像現在的年輕人說普通話時夾雜些英語一樣。
  28. ^ 劉勛寧《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一般認為,白讀是口語音,文讀是書面語讀音。對最新的書面語讀音和口語間的關係也許可以這樣描寫,但對於有一定歷史的文白讀,這樣的描寫就有相當大的缺陷。舉例來說,清澗話口語保留入聲,可是「六」「肉」二字日常都是說去聲,只有在「六畜興旺」和中草藥肉桂」當中讀入聲。「六畜興旺」是過年的時候貼在牆上的吉祥語,「肉桂」是文化人的知識。按理說,這兩個字的入聲讀法出現在書面語或者文化語中,應該是文讀,可是它們的語音形式恰恰是保留入聲的「白讀」,一般的方言學著作也會把它處理為白讀。清澗話的「賊」這個詞一般都說陽平,無論是讀書時,還是口語裡提到這個事物,都是這個音;只有在「賊走了關門哩」這句鄉間諺語裡才說入聲。如果把這個入聲歸入文讀,它根本不是平常讀書時的讀音,如果算白讀,它不出現在一般的說話里。」
  29. ^ 《漢語方言的歷史層次及其類型》P7:有些文讀並無雅俗之分,只是純粹模仿北音才出現的讀書音。
  30. ^ 《漢語方言學》李如龍P65,文白異讀有時並不別義,或者最多是語體色彩有所不同,但有時也可別義。如果是別義的,也就是別義異讀。
  31. ^ 存档副本. [2012-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7).  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 對漢語來說,最權威的讀音自然是隨著書面語傳入的音。我們在1985年的文章中說過:「官話方言有許多派別。不同派別的方言之間地位並不平等,在歷史上也互有升沉。」這種地位的變遷,自然會給書面語的語音標準帶來影響。因此,此一時,彼一時的不同標準,就不能不在方言的輸入中留下痕跡。就像樹的年輪或者地質層一樣,給我們留下觀察和研究的標本。對我們來說,文白異讀實際反映的是共存在一個語言或方言中的同源成分的不同語音形式,而這種不同形式折射了歷史上的標準語和方言關係。
  32. ^ 32.0 32.1 陳忠敏《重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
  33. ^ 《漢語方言學》李如龍P64,北京話、廣州話文白異讀是少的。
  34. ^ 汪平《蘇州方言語音研究》
  35. ^ 王福堂《文白異讀中讀書音的幾個問題》:「那就是具有民族共同語地位的北京話為什麼也要向異方言借入系統的字音。不過北京話成為民族共同語的語音標準晚在中葉以後,在這以前,北京話自然也要受那時權威的異方言的影響,借入字音。而借入的字音也仍然是讀書音,不是口語音。」 胡明揚在《普通話和北京話》一文中指出:「早在《中原音韻》時代,在大都(今北京)地區今天文白異讀的入聲字就有兩種不同的讀音,並且也是一o/一。o,一o/一iao。這兩種讀音,分布範圍和今天北京話讀書音和白話音異讀的分布範圍大致相同。」 可見北京話就有文讀音大部分是在北京沒有成為首都之前遺留下來的。
  36. ^ 中華民國政府大陸時,上海的電影界製作國語電影,這些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去了香港卻改拍粵語電影。可見兩地民衆對本地語和國語的態度。
  37. ^ 潘仙德、王灵红、莫康迪:〈不说普通话耳光四百下 浙江一教师如此育才〉,2001年05月28日,华东分社供人民网专稿。. [2010年5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年12月24日). 
  38. ^ 存档副本. [2012-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7).  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 北方話里的這種層次比較少,字數也比較少,這是因為歷史上的標準語區雖然幾經更迭,多數時候還是在北方話區域之內。北方話內部的差異不算大,標準改變就不容易留下痕跡。北京話里的文白異讀之所以基本上集中在古入聲字內,也就是因為北方話各方言間的音韻差異主要集中在這部分字上。
  39. ^ 胡明揚在《普通話和北京話》一文中指出:「早在《中原音韻》時代,在大都(今北京)地區今天文白異讀的入聲字就有兩種不同的讀音,並且也是一o/一。o,一o/一iao。這兩種讀音,分布範圍和今天北京話讀書音和白話音異讀的分布範圍大致相同。」
  40. ^ 王福堂《文白異讀中讀書音的幾個問題》:「那就是具有民族共同語地位的北京話為什麼也要向異方言借入系統的字音。不過北京話成為民族共同語的語音標準晚在清中葉以後,在這以前,北京話自然也要受那時權威的異方言的影響,借入字音。而借入的字音也仍然是讀書音,不是口語音。」
  41. ^ 趙元任《語言問題》P121:這一類的分別(文白異讀),在太湖區域——就是吳語這一帶,江蘇的比較多一點兒,因為它離開北方近一點兒,搜北方的影響,它的讀書音、文言音近乎北方,說話音還是近乎南方。在浙江往往就不分了,只有近乎所謂叫白話音那一種。
  42. ^ 錢乃榮的《上海語言發展史》P70:有類似的註解,直指(上海話)文讀是明清的南京或北京官話和現代普通話在吳語留下的讀書音。
  43. ^ 語言學家王力先生說:「大致說起來,白話的音近於古音,文言的音是受所謂'官話'的影響。這是吳語裡一件有趣的事實。」(《漢語音韻學》)
  44. ^ 張嘉茂、石如傑的《蘇州市 方言志》P14:(蘇州話)文讀音一般接近標準音(過去的官話、現在的普通話),白讀音較接近古音。
  45. ^ 《常州話的文白異讀探析》鍾敏:常州話中文白異讀字的字音,體現了詞語的層次性。常州話的白讀音大多保留了古音的音值,是常州話自身演化發展的成果,代表了常州話的獨特原貌,而且,白讀的一般是鄉土氣息較濃的土語,文讀則是常州話在發展進程中受權威方言和書面語言的影響而形成。
  46. ^ 《松江方言志》P107:松江方言中有些字的「白讀」更接近古音,如:「鳥」,都了切;「旺」於放切;「婿」,蘇計切,「澤」場伯切。這幾個字的白讀音跟《廣韻》中的反切是完全相合的。
  47. ^ 桐廬方言志.P30 白讀多保存中古時期的讀音。...白讀中有一部分還保存著上古音到中古音的發展痕跡。
  48. ^ 《上海方言》錢乃榮P20。
  49. ^ 《紹興縣誌》P1912
  50.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許寳華《上海市區方言志》
  51. ^ 《蘇州市方言志》
  52. ^ 《松江市方言志》
  53. ^ 《韻典網》https://ytenx.org/kyon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4. ^ 《杭州話部分音類白讀缺失原因探析》覺文讀ʨyəʔ或ʨiɔʔ。
  55. ^ 《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概況》
  56. ^ 《新華字典》
  57. ^ 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歷史演變層次》P34舉的是蘇州話的例子。這裡改用上海話並且有增加。上海話語音資料來源《上海市區方言志》《簡明吳方言詞典》等資料。
  58. ^ 陳忠敏『語音層次與滯後音變、擴散音變的區別』上海話歌韻端系聲母後有三種讀音:-u, -a, -i,其中「左」俗讀 ʨi5,讀音乖謬,又是孤證,我們對此讀音的本字存疑,在這裡不作討論。剩下的 -u 和 -a,這兩個讀音存在多重交叉文白異讀現象:
  59. ^ 《漢語方言語音史研究的若干理論與方法* ———以吳語為例》鄭偉:蘇州話歌韻絕大多數讀字[əu],如:駝dəu2|搓tsʰəu1|歌kəu1|多1təu1|拖1tʰəu1|左1tsəu3|大1dəu6。少數字讀[ɒ],如:多2tɒ1|拖2tʰɒ1|大2dɒ6。其中「大」字讀dɒ6為文讀音,借自官話;「多拖暠讀[ɒ]為白讀,隱藏較深,有些本地人已經意識不到它們的寫法。[əu]無疑為主體層,但[ɒ]要分清內部演化形成的一類和由外部接觸形成的另一類。「多拖」讀[ɒ]是歌韻字中古以後*a>ɒ>ɔ>o>u>əu的音變過程中由擴散式音變所產生的滯後層,而「大」讀[ɒ]則是蘇州話對北方官話[a]的音系折合。蘇州話自身沒有[a]音位,於是用與之最近的[ɒ]來代替,此所 謂語言接觸中的「最大相似原則」。
  60. ^ 潘悟雲在《歷史層次分析的若干理論問題》註:破pha、拖tha。
  61. ^ 61.0 61.1 61.2 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歷史演變層次》:當然「娑」「挪」的讀書音都是誤讀。但正因為是誤讀,就更能說明異方言借入的不是詞語而是音類,因為只有音類才是可以類推的,而只有類推才有可能出錯。
  62. ^ 王福堂《文白異讀和層次區分》一文中也談到了蘇州話的這組字中"拖"和"他"的文白異讀層次。
  63. ^ 《松江方言志》
  64. ^ 丁邦新《一百年前的蘇州話》
  65. ^ 《蘇州方言志》
  66. ^ 丁邦新《一百年前的蘇州話》
  67. ^ 《浙北杭嘉湖方言語音研究》徐越P191-192 :就語音層次的角度,杭州方言的文白異讀實際上有舊文讀、舊白讀、新文讀和新白讀之分:舊文讀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讀書音,是杭州方言與早期官話接觸的結果。例如……。舊白讀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就有的口語音,是本地土音。例如……。新文讀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產生的讀音,讀音明顯接近普通話,是杭州方言與普通話接觸的結果。例如……。新白讀是指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產生的口語音,讀音接近周邊吳語,是杭州方言與周邊吳語接觸的結果。
  68. ^ 《蘇州方言詞典》
  69. ^ 《上海話大詞典》
  70. ^ 1868年,西洋傳教士艾約瑟的《上海話語法》中「吳淞」,有文白兩讀wusonVs ngson;「松江」也有文白兩讀 Sonkian Vs Sonkaon。現在「吳」白讀ng在當代上海話已經不存在了,《簡明吳方言詞典》《上海市區方言志》都沒有採納ng這個白讀。而文讀「江cian」除了戲曲舞台在生活中不存在。
  71. ^ 游汝傑《漢語方言學導論》P124:方言中的文讀音是隋唐時代盛行科舉制度後產生的。文讀音的發展變化也受到標準語的制約。如:閩語建甌話的文讀音,對照《建州八音》和現代的老派讀音,可知乾隆時和民國是讀音有別。清末民初新學興起,今老派的讀音顯然是受標準語的影響形成。
  72. ^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亦採此說。
  73. ^ 73.0 73.1 ISBN 9787534319983
    單擊這裡添加你的引用。如果你仍在編輯主頁面文章,你可能需要在一個新窗口打開。
  74. ^ 74.0 74.1 ISBN 9787534320958
    單擊這裡添加你的引用。如果你仍在編輯主頁面文章,你可能需要在一個新窗口打開。
  75. ^ 蔡智勇.湖南寧鄉中部大成橋話方言語音及其比較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2.
  76. ^ 田范芬.《湘音檢字》及其反映的三套語音系統[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86-90.DOI:10.3969/j.issn.1000-5455.2007.01.014.

外部連結

編輯